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能够生活”到“美好生活”——唯物史观价值诉求的理论嬗变 被引量:6
1
作者 康渝生 胡寅寅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2,共7页
在哲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中,价值是具有彰显旨归意义的重要范畴,是"哲学精神的展开的本质"。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彰显着唯物史观的理论旨归,深刻阐发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诉求。在这个意义上,唯物史观也是马克思... 在哲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中,价值是具有彰显旨归意义的重要范畴,是"哲学精神的展开的本质"。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彰显着唯物史观的理论旨归,深刻阐发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诉求。在这个意义上,唯物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致思逻辑,将理论的价值定位从逻辑自洽转向了生活实践,从而开启了价值哲学研究的全新场域。唯物史观的价值诉求从来都没有停留在"能够生活"的底线层面。从"能够生活"的理论指向到"美好生活"的实践旨归,不仅是理论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且是理论价值的升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物质生活资料的日趋丰富必然构筑起价值诉求跃迁的实践前提,而价值诉求层次的跃升则充分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够生活” “美好生活” 唯物史观 价值
下载PDF
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唯物史观的生态哲学意蕴 被引量:3
2
作者 康渝生 赵金凤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12,191,共9页
无论是完善理论之必需,还是应对实践之必然,我们都有必要求教于马克思,重新梳理内蕴于唯物史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马克思并没有构建一个生态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透视马克思以社会实践为理论旨趣的唯物史观,生态问题却始终是隐含于人与环... 无论是完善理论之必需,还是应对实践之必然,我们都有必要求教于马克思,重新梳理内蕴于唯物史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马克思并没有构建一个生态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透视马克思以社会实践为理论旨趣的唯物史观,生态问题却始终是隐含于人与环境关系视野中的理论主题。马克思关于生态问题的哲学思考并没有提供解决生态危机的妙计良策,而是更多地阐释了解决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致思逻辑。当前,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还在继续。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提出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积极倡议,将解决生态危机的"中国智慧"奉献给全人类,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博大胸怀,而且为构建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文化底蕴,提供了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环境 唯物史观 生态哲学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关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康渝生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年第1期40-41,共2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教育具有铸就发展基础、提升发展水平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的任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毕业分配,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依据高校在大学毕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教育具有铸就发展基础、提升发展水平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的任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毕业分配,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依据高校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实践定位,我们或可重新规范高等教育的基本思路,以高等教育改革为坐标改善我们的工作,拓展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竞争力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从“现实的个人”到“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生活方式理论的致思轨迹
4
作者 康渝生 栾广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2,共4页
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逻辑主线,对生活方式变革的理论观照实际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马克思"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致思理路,不仅标志着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分歧,展示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变革逻... 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逻辑主线,对生活方式变革的理论观照实际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马克思"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致思理路,不仅标志着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分歧,展示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变革逻辑,也蕴含着对人的现实困境及其解放途径的价值诉求,彰显了"改变世界"的社会革命逻辑。正是依据人类生活方式的衍变存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制定了以生活方式变革为主线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变革 真正的共同体
下载PDF
批判与生成: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双重致思逻辑
5
作者 康渝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5-40,共6页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构建展现出双重致思逻辑。一是批判的或否定的逻辑;二是生成的或肯定的逻辑。从实践上讲,"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不仅体现为对传统意识形态的全面颠覆,而且也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构建展现出双重致思逻辑。一是批判的或否定的逻辑;二是生成的或肯定的逻辑。从实践上讲,"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不仅体现为对传统意识形态的全面颠覆,而且也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科学预测,具有实践旨归的意义。从理论上讲,"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不仅表现为对于人类社会共同体传统形态的理论反诘,而且阐发了人类社会共同体未来发展的理论逻辑。"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并非简单的理论传承或扬弃,其理论内涵滥觞于对"虚幻的共同体"的批判,旨在否定旧世界的革命运动则构成了这一思想的实践基础。马克思着眼于"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诠释了共同体的本质变化,及其对于最终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展现出"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正的共同体” 批判逻辑 生成逻辑 “虚幻的共同体” “现实的个人”
下载PDF
生产与生活——唯物史观的双重实践依据
6
作者 康渝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7年第1期3-12,共10页
唯物史观的理论构建是确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实践基础之上的,生产与生活正是浸润于其中的双重实践依据。透视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进一步把握生产与生活的相互关联及其理论的基础意义,不仅是梳理唯物史观理论真谛之必需,也是坚持惠民兴... 唯物史观的理论构建是确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实践基础之上的,生产与生活正是浸润于其中的双重实践依据。透视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进一步把握生产与生活的相互关联及其理论的基础意义,不仅是梳理唯物史观理论真谛之必需,也是坚持惠民兴邦发展道路之必然,对于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不无裨益。无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描述的“生活生产”,还是被马克思界定为类生活的“生产生活”,都揭示了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作为人类“共同活动方式”的一致性;不仅彰显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路向和旨归,而且在相辅相成的意义上确立了哲学把握现实的基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 社会生活 “共同活动方式”
下载PDF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实践旨归 被引量:16
7
作者 康渝生 胡寅寅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7,共4页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对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概括,更是对存在于人类文明传统中的共同体思想萌芽的文化传承。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个体的生成是与共同体的变迁同步前行的,血缘共同体中人的不自由必将经过政治共同体中的...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对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概括,更是对存在于人类文明传统中的共同体思想萌芽的文化传承。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个体的生成是与共同体的变迁同步前行的,血缘共同体中人的不自由必将经过政治共同体中的虚假自由而走向真正共同体中的人的自由联合。遵循这样的致思逻辑,马克思着眼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阐释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的思想,不仅深刻展示了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底蕴,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共同体 政治共同体 真正的共同体 社会生活共同体 精神生活共同体
下载PDF
走向“真正的共同体”: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 被引量:5
8
作者 康渝生 胡寅寅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2,共5页
毋庸置疑,唯物史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最高理论成果。与传统哲学的致思逻辑截然相反,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个人"在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即人的生活方式的深入考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向,从而展现... 毋庸置疑,唯物史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最高理论成果。与传统哲学的致思逻辑截然相反,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个人"在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即人的生活方式的深入考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向,从而展现出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深刻彰显了"真正的共同体"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旨归意义。"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讨"人的自由发展"问题的必然结果,而且也在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意蕴中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遵循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对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逻辑梳理,不仅展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底蕴,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明确了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现实的个人 真正的共同体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被引量:62
9
作者 康渝生 陈奕诺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5,共5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洞悉世界共同发展的大趋势所提出的理论构想,也是为了携手世界各国人民应对全球性挑战而设计的"中国方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实践中,当代中国充分发挥了负...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洞悉世界共同发展的大趋势所提出的理论构想,也是为了携手世界各国人民应对全球性挑战而设计的"中国方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实践中,当代中国充分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用,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和谐理念和"天下"情怀,更是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确立为坚实的理论底蕴,推进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尽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经为世人普遍接受,但完整厘定其历史作用似乎为时过早。因此,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梳理出蕴含于其中的致思理路,我们或可预见其美好的未来,增强实践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同体 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康渝生 邢有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8,共5页
关于人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理论热点 ,本文着重探讨了人学理论研究对于哲学发展的意义。总结概括目前国内学术研究的基本观点 ,无论是等同论、并列论、兼容论 ,都无法深刻阐释人学研究对于哲学的理论意义 ,同样也不能... 关于人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理论热点 ,本文着重探讨了人学理论研究对于哲学发展的意义。总结概括目前国内学术研究的基本观点 ,无论是等同论、并列论、兼容论 ,都无法深刻阐释人学研究对于哲学的理论意义 ,同样也不能完全揭示哲学所蕴涵的人学底蕴。为此 ,笔者从哲学致思理路转换的角度切入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之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人学理路 思辨传统 哲学变革
下载PDF
“拥有财产性收入”与“消灭私有制”——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辨正 被引量:9
11
作者 康渝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1,共5页
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超越首先表现出的恰恰是一种哲学的、逻辑的特征,而不是实践的特征。正因为如此,只有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诉诸社会主义的实践,才有可能在"实践的社会主义"的意蕴中真正把握其科学性。为此,我... 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超越首先表现出的恰恰是一种哲学的、逻辑的特征,而不是实践的特征。正因为如此,只有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诉诸社会主义的实践,才有可能在"实践的社会主义"的意蕴中真正把握其科学性。为此,我们需要完成三个不同层面的哲学辨正。首先,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理论设想,纠正对于公有制的理论误读,把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践尺度。其次,必须区分私有财产与私有制,确认共产主义的理论指归,把握社会主义的实践目标。第三,必须正确认识公有制与私有财产的关系,妥善处理社会占有与个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明确个人"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合法性。关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如何区分私有财产与私有制,以及如何处理公有制与私有财产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的解决,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的重新解读才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制 私有财产 私有制 哲学共产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实践的社会主义
下载PDF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笔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渝生 战继发 +1 位作者 祝福恩 焦方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4,共10页
自觉担道义自信铸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筚路蓝缕,百年征途坎坷。我们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和憧憬中,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赢得了... 自觉担道义自信铸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筚路蓝缕,百年征途坎坷。我们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和憧憬中,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赢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即将圆满收官之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为我们擘画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设蓝图;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我们即将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华诞 历史性成就 玉汝于成 建设蓝图 五年规划 艰难困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和谐发展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当代的实践 被引量:6
13
作者 康渝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4-147,共4页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新世纪人类的共识。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孕育了和谐思想的萌芽,为当代和谐发展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最初的文化积淀。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新世纪人类的共识。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孕育了和谐思想的萌芽,为当代和谐发展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最初的文化积淀。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内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论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反映了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其中透视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历史任务
下载PDF
走向“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 被引量:2
14
作者 康渝生 胡寅寅 《观察与思考》 2015年第7期12-17,共6页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旨在实现人的解放的共产主义理论诉求,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需要的一致性为基础,成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各个不...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旨在实现人的解放的共产主义理论诉求,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需要的一致性为基础,成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各个不同国家革命实践的指导思想,正是由于它揭示了各个不同国家发展的共性,形成了理论诉诸于不同国家的决定性因素,而不同的国情则赋予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因地而宜的表现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目标,不仅定位于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奠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且也要凭借生活方式的转化实现个人与共同体和谐统一的价值诉求。只有遵循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线索,进一步确认"自由人联合体"与"真正的共同体"的内在关联性,才能准确诠释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类联合形式的"真正的共同体",揭示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具有的特殊的价值旨归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真正的共同体 自由人联合体
下载PDF
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指归 被引量:4
15
作者 康渝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41,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空场"在客观上形成了构建当代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理论困惑。但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致思理路,我们还是能够准确把握内蕴于其中的文化指归,从而确立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前置性理论基础。首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空场"在客观上形成了构建当代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理论困惑。但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致思理路,我们还是能够准确把握内蕴于其中的文化指归,从而确立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前置性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于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强调和关注。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转向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阐释为文化哲学的论证提供了生存论意义上的论据。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着眼于人的全新生存方式的理论解读展现出明确的文化指归。无论是着眼于文化现象的哲学分析,抑或是立足于文化视角的理论阐释,当代哲学研究已经扬弃了单纯的理性思辨,转向对于人的存在的文化解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转向对于后世哲学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指归在当代的理论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思维范式 生存方式 人学转向 文化指归
下载PDF
定在的自由只能在定在之光中发亮——青年马克思自由观刍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渝生 金仲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定在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由观 思想演进 自我意识
下载PDF
“比类相观”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康渝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总方针的逐步实施,比较在处理信息、把握对象、指导实践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总方针的逐步实施,比较在处理信息、把握对象、指导实践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瞩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觉地把比较方法运用于科学探索和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方式 特殊功能 指导实践 客观世界 人类认识 比较方法 战略总方针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事业 对外开放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渝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4,共5页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康渝生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恩格斯是明确揭示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的第一人。他在总结哲学史特别是近代哲学史的基础上,把哲学基本问题规定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中所阐...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康渝生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恩格斯是明确揭示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的第一人。他在总结哲学史特别是近代哲学史的基础上,把哲学基本问题规定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中所阐释的无哲学理论意蕴,极大地影响着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旧唯物主义 本体论与认识论 哲学主体性 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传统哲学 哲学超越 费尔巴哈
下载PDF
毛泽东的文化观与文化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渝生 张路杨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17-21,共5页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不仅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率先垂范,而且着眼于革命事业的总体目标,系统阐发了文化建设问题,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不仅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率先垂范,而且着眼于革命事业的总体目标,系统阐发了文化建设问题,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事实上,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致思理路中的文化旨归,为我们超越传统文化的羁绊,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提供了前置性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旨归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延展。显而易见,梳理毛泽东有关文化问题的理论建树,透视浸润于其中的致思理路,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毛泽东文化观的精髓,并且有助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观 文化建设
下载PDF
平等是“共产主义的政治的论据”——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哲学辩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渝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50,共5页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公平正义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则。而彰显平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则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进路。平等的口号不仅仅是革命阶级的自我标榜,也隐含...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公平正义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则。而彰显平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则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进路。平等的口号不仅仅是革命阶级的自我标榜,也隐含着将革命阶级的意志普遍化为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以便于发动群众,形成更大规模的革命优势的积极意义。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对于共产主义而言,平等的观念仅仅具有"政治的论据"的意义。显然,只有着眼于实践的意蕴对于平等内涵的辩证阐发,才是对于共产主义现实性的深刻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观 平等 正义 权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