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47
1
作者 康玲芬 李锋瑞 +4 位作者 张爱胜 谈建安 杨发旺 黑文龙 刘江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6-560,共5页
以我国西北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兰州市为研究区,分别采集了交通主干道两侧及远离交通主干道的公园及大学校园里的槐树(Sophora japonicaL.)叶片和土壤样品,研究了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积累以及植物叶片中重金属、氮、磷积... 以我国西北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兰州市为研究区,分别采集了交通主干道两侧及远离交通主干道的公园及大学校园里的槐树(Sophora japonicaL.)叶片和土壤样品,研究了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积累以及植物叶片中重金属、氮、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的电导率和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而pH值显著低于公园土壤;②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中Zn、Cd、Hg、Pb、Cu、Cr和As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表明交通污染导致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异常积累;③生长在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槐树叶片中Zn、Cd、As、Hg、Pb、Ni、Co、Cr、N等9种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在公园的槐树叶片,同样表明交通污染导致了这些元素在槐树叶片中的异常积累,但是不同元素在土壤和植物叶片中的积累程度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污染 土壤 槐树叶片 重金属积累 城市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康玲芬 李明涛 李开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建立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北...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建立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兰州市为例,定量估算兰州市2008-2012年生态、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而探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类型总体上属于中级协调水平,协调度的动态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在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严守生态红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这将为兰州市及其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隶属度函数 综合发展水平 协调发展模型 兰州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康玲芬 李锋瑞 +3 位作者 化伟 谈建安 杨发旺 黑文龙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59-63,共5页
通过对兰州市西固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工业园区、道路两侧、农业、居民区和公园)320个土壤样品的测试,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理化性状和Pb、Zn、Cd、Cu、Hg元素积累的影响。在5种类型土壤中,工业园区土壤的pH值最低而电导率最... 通过对兰州市西固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工业园区、道路两侧、农业、居民区和公园)320个土壤样品的测试,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理化性状和Pb、Zn、Cd、Cu、Hg元素积累的影响。在5种类型土壤中,工业园区土壤的pH值最低而电导率最高,道路两侧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居民区、公园和农业土壤;Pb、Zn、Cu、Cd和Hg的含量在5种类型土壤中存在显著差异,并明显高于兰州市土壤背景值;计算得到的工业园区、道路两侧、农业、居民区和公园土壤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4.9、3.7、4.0、2.4和2.2。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质量的影响不同,工业活动的影响最大,交通污染次之,再依次为农业活动及居民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状 重金属积累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城市水资源污染管理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康玲芬 李开明 李明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245,共4页
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城市地区强烈的人类活动、高密度的人口特征和复杂的人工环境要素致使城市水循环不仅包括供水、排水、污水收集与管理等人工行为,而且水循环中含有更多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健... 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城市地区强烈的人类活动、高密度的人口特征和复杂的人工环境要素致使城市水循环不仅包括供水、排水、污水收集与管理等人工行为,而且水循环中含有更多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风险。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和污染物管控,通过城市水循环分析,揭示水污染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对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水循环 水污染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康玲芬 李开明 王翠云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90,共4页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两型社会"的构建,是对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商业流通、生产制造等...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两型社会"的构建,是对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商业流通、生产制造等行为的约束过程。本文在分析"两型社会"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据此对兰州、西宁和乌鲁木齐的"两型社会"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评价指标 设计原则
下载PDF
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康玲芬 赵有翼 王翠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63,共3页
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实现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途径。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是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本文提出了四层次(含3... 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实现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途径。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是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本文提出了四层次(含35项指标)的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涉及资源节约度和资源节约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这对科学评估和有效指导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城市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地方层面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因与路径——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康玲芬 胡浩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9-236,共8页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地方层面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越来越显现出必要性。甘肃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设和发展因其地形、地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地区差异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甘肃省域尺度的...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地方层面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越来越显现出必要性。甘肃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设和发展因其地形、地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地区差异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甘肃省域尺度的区域协调发展动因分析,我们得出创新要素、经济发展、社会配套分别为甘肃区域协调发展的源动力、内动力和外动力,而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政府调控因为具有两面性而成为甘肃区域协调发展的不确定性动力因素。甘肃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关注和重视政府规划引导、创新驱动主导、设施服务配套、资源环保协调等的作用,构建和完善“导向—调整—配套—协调”的甘肃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动因 驱动机制 地方层面
下载PDF
节水型社会:理论及其在西北地区的实践与对策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爱胜 李锋瑞 康玲芬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6-32,共7页
西北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节水型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建设节水性社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建立节水... 西北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节水型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建设节水性社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对策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以流域管理为主体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以水资源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形成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加强工业"三废"治理,逐步建立节水防污型工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资源短缺 节水型社会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封育的响应机理(英文)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锋瑞 刘继亮 +1 位作者 康玲芬 黄志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8-1085,共8页
从植物种和植物功能类群两个水平系统探讨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短期封育管理响应机理的研究尚不多。以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退化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样方法对禁牧6a的封育区及与其相邻的自由放牧草地的土壤种... 从植物种和植物功能类群两个水平系统探讨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短期封育管理响应机理的研究尚不多。以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退化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样方法对禁牧6a的封育区及与其相邻的自由放牧草地的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群落的物种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草本植物群落被区分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3个主要功能类群。利用测定数据,分析研究了短期禁牧封育对土壤种子库和地上群落不同植物种和各植物功能类群的生态恢复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是:①短期封育显著促进了退化沙质草地植被的生态恢复,但发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禁牧的响应模式和机理存在明显差异,短期禁牧使土壤种子库中所有3个植物功能类群的密度均得到显著提高,而仅提高了地上植被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两个类群的密度;相反,禁牧显著提高了地上植被所有3个功能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仅提高了土壤种子库中多年生植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②短期禁牧显著增加了地上植物群落组成中可食和优良牧草的比例,提高了草地的经济利用价值。主要结论是:短期禁牧封育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退化沙质草地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及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草地品质进行优化调控和改良的重要草地管理手段。研究建议,今后应重点开展不同禁牧时间下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及其物种组成变化影响的长期生态学控制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牧 土壤种子库 植物功能群 植物多样性 生态恢复
下载PDF
系统动力学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爱胜 李锋瑞 康玲芬 《干旱气象》 2005年第2期70-74,共5页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研究复杂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该方法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该文综述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区域可持...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研究复杂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该方法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该文综述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在这一领域进一步研究的若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系统动力学 模拟
下载PDF
城市废弃油脂的综合利用及管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翠云 康玲芬 +1 位作者 蔡文春 陈丽丽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年第10期41-43,共3页
在介绍废弃油脂的定义、化学组成及综合利用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废弃油脂利用不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冲击,并从废弃油脂的收集、管理与技术研发3个方面提出了对其总体治理的建议,指出以废弃油脂为原料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 在介绍废弃油脂的定义、化学组成及综合利用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废弃油脂利用不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冲击,并从废弃油脂的收集、管理与技术研发3个方面提出了对其总体治理的建议,指出以废弃油脂为原料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是消除废弃油脂的最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油脂 综合利用 管理 高附加值产品
下载PDF
西北地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爱胜 李锋瑞 康玲芬 《干旱气象》 2004年第4期82-86,共5页
西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和利用不合理已成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实现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建立节水型社会,而建立节水... 西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和利用不合理已成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实现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建立节水型社会,而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场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指标体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大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节水型的工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资源危机 节水型社会
下载PDF
两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有翼 刘子江 +1 位作者 康玲芬 岳斌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6期12-13,88,共3页
当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实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由于两型社会提出时间较短,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本研究通过简化的内生增长模型对两型社会的可持续发... 当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实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由于两型社会提出时间较短,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本研究通过简化的内生增长模型对两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质进行抽象与分析,并以两型社会生产消费系统、环境支持系统二元体系为基础,引入真实储蓄率、生态足迹和时空变量作为函数,以区域可持续发展机制为核心,以实现人类最大福祉为目标,建立了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可持续发展 模型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旅游入境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雪英 康玲芬 《甘肃科技纵横》 2021年第7期101-105,123,共6页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本论述基于2005~2017年甘肃省入境旅游数据,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为区域研究单元,对甘肃省与丝绸之路西北地区沿线其余几省内各地州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近13年来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本论述基于2005~2017年甘肃省入境旅游数据,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为区域研究单元,对甘肃省与丝绸之路西北地区沿线其余几省内各地州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近13年来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旅游入境人数与周边各省相比相对较少,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个别时间段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出现波动较明显;入境流主要集中在省内的个别主要城市,没有均匀分布于各个地州市,使得省内各地州市旅游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据此根据入境旅游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对缩小甘肃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区域发展起到科学的预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地理集中指数 变异系数 时空分布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省城镇化质量时空差异分析
15
作者 尚雪英 康玲芬 杨继伟 《甘肃科技纵横》 2021年第11期71-75,共5页
城镇化质量是建立新型城镇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此外,《甘肃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中指出甘肃省各地区城镇... 城镇化质量是建立新型城镇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此外,《甘肃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中指出甘肃省各地区城镇化建设差异较大、发展方式单一,与当地经济发展极不协调。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甘肃各地州市城镇化建设的特点,从经济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城乡统筹质量及可持续发展质量等4个维度层选取了18项指标综合构建了甘肃省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对2010~2019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的城镇化质量从时空二维尺度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甘肃省城镇化质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各地州市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但逐年缩小。各地州市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明显且各目标层内变化较大。居民生活质量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城乡统筹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城镇化质量 时空差异
下载PDF
基于ESRE系统评价的甘肃区域协调发展时空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浩 康玲芬 +1 位作者 尚雪英 李琛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121,M0009,共12页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国家统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也是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强劲引擎。由于地形地貌、资源环境和发展基础等不同,甘肃省的地区发展差异和区域协调发展一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基于ESRE评价...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国家统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也是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强劲引擎。由于地形地貌、资源环境和发展基础等不同,甘肃省的地区发展差异和区域协调发展一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基于ESRE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的时空分析,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4个方面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区域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及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空间维度、时间维度的测度,从整体和系统视角探讨甘肃这一区域系统整体和各市州区域子系统中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个系统、各指标要素的相互关系,得出了甘肃区域协调发展在空间分布上的地区差异特征和演变规律,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建议可以为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在甘肃地区的贯彻与应用提供思路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时空分析 子系统 甘肃
下载PDF
对我省苹果和梨种质资源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梅 田世龙 康玲芬 《甘肃农业科技》 1999年第6期31-32,共2页
甘肃省发展果树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果品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较强。为了充分利用我省果树资源的优势,发展优质果树产业,提高果品质量,我们对甘肃省部分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苹果、梨种质资源... 甘肃省发展果树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果品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较强。为了充分利用我省果树资源的优势,发展优质果树产业,提高果品质量,我们对甘肃省部分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苹果、梨种质资源材料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以便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种质资源 营养成分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省大麦品种资源品质分析与评价
18
作者 康玲芬 朱友春 胡梅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13,共2页
大麦是兼食用、饲用、酿造于一体的作物。大麦中食用纤维比例较高,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具有潜在的重新利用价值。大麦作为饲料和啤酒酿造工业的原料,其重要性更不可忽视。淀粉、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大麦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大麦是兼食用、饲用、酿造于一体的作物。大麦中食用纤维比例较高,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具有潜在的重新利用价值。大麦作为饲料和啤酒酿造工业的原料,其重要性更不可忽视。淀粉、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大麦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大麦用途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分析了甘肃省种植的100份大麦品种资源的淀粉、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对其含量从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品种资源 品质 评价
下载PDF
染料结合法加澄清剂测定谷物赖氨酸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友春 康玲芬 胡梅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9-40,共2页
染料结合法加澄清剂测定谷物赖氨酸的应用效果朱友春,康玲芬,胡梅(甘肃省在科院测试室兰州730070)赖氨酸含量是衡量粮食、食品及饲料营养品质和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赖... 染料结合法加澄清剂测定谷物赖氨酸的应用效果朱友春,康玲芬,胡梅(甘肃省在科院测试室兰州730070)赖氨酸含量是衡量粮食、食品及饲料营养品质和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赖氨酸谷物的品质育种工作日益受到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类作物 赖氨酸 染料结合法 澄清剂
下载PDF
中国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变化比较分析——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开明 陈世峰 +3 位作者 康玲芬 李忠勤 李生德 文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9,共8页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为例,比较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自20世纪中期以来的变化。结果表明:物质平衡亏损、平衡线高度上升、活动层温度升高、厚度减薄、运动速度降低、末端退缩...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为例,比较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自20世纪中期以来的变化。结果表明:物质平衡亏损、平衡线高度上升、活动层温度升高、厚度减薄、运动速度降低、末端退缩、面积和冰储量减少是两类冰川的主要变化趋势;大陆型冰川变率有加大或者大于海洋型冰川的表现,并且两类冰川的变化幅度差距有逐渐缩小或趋稳的迹象。进一步分析认为:两类冰川消融退缩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上升,重要因素是冰面反照率降低,而气候环境、响应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加速消融机理等差异,是造成两者变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大陆型冰川 海洋型冰川 物质平衡 冰川厚度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