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KE11模型的南方典型雨源型河流水质模拟
1
作者 赵柯 康瑞鹏 +3 位作者 王琪 冯亮 董文艺 孙飞云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148-159,共12页
雨源型河流水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到人类的活动和降雨的强烈干扰,可能导致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目前,尚缺乏涵盖雨源型河流污染物识别和水质模拟的系统性研究。文章以南方某雨源型河流(PS河)为研究对象,... 雨源型河流水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到人类的活动和降雨的强烈干扰,可能导致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目前,尚缺乏涵盖雨源型河流污染物识别和水质模拟的系统性研究。文章以南方某雨源型河流(PS河)为研究对象,建立MIKE11水动力学(HD)、对流扩散模块(AD)模型,并与MIKE11水生态(ECOLab)模块模型进行耦合,对水化学参数、污染物时空变化进行分析,识别出主要污染物,明确污染物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该雨源型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TN、TP及氨氮。其中,氨氮和TP雨季浓度高于旱季,COD_(Cr)和TN旱季浓度较高,下游段水质受降雨径流影响较大。全流域水量和水质模型的相对误差均值分别为14.5%和12.5%,纳什系数均值分别为0.73和0.78,说明模型模拟精度较好。ECOLab模块中BOD5模拟的相对误差和不确定性最高,DO模拟的相对误差和不确定性最低。研究有助于实现雨源型河流的高精度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源型河流 MIKE11模型 污染物识别 水生态模块 模型模拟
下载PDF
关于新时期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探讨
2
作者 康瑞鹏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7期245-245,共1页
矿井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通三防”各项工作的基础,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在矿井生产的不同阶段能时时满足生产的需要是矿井通风管理的首要任务。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 矿井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通三防”各项工作的基础,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在矿井生产的不同阶段能时时满足生产的需要是矿井通风管理的首要任务。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管理核心。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现代化是改变煤矿安全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通风安全管理 问题 措施
下载PDF
“问题导向”排水管网智慧平台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泽鹏 缪程武 +2 位作者 朱敏 张尚中 康瑞鹏 《智能城市》 2022年第5期4-7,共4页
随着城镇化推进,新建片区排水管网与旧片区不断衔接,雨水管与污水管分流改建使地下排水管网系统错综复杂,对管网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文章构建基于“问题导向”的智慧管网平台,包含管网漏损、内涝、面源污染评估及水质分... 随着城镇化推进,新建片区排水管网与旧片区不断衔接,雨水管与污水管分流改建使地下排水管网系统错综复杂,对管网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文章构建基于“问题导向”的智慧管网平台,包含管网漏损、内涝、面源污染评估及水质分析等子模块,以内涝子模块为例展示雨洪模型构建、内涝分析,将模型嵌入智慧平台,为准确预测及评估内涝风险、实现智能决策提供支持,通过信息化有效地提升排水系统的管控效率,避免排水管网系统可能造成的灾害及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管网平台 内涝风险评估及预警 面源污染 管网漏损
下载PDF
排水管网沉积物的特征、危害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鑫妮 康瑞鹏 朱敏 《清洗世界》 CAS 2022年第11期182-184,187,共4页
排水管道沉积物造成管网堵塞,腐蚀漏损及面源污染,需要从源头到末端进行控制。本文总结了管道沉积物的构成,危害及控制措施。污水和雨水中的无机颗粒、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在管道中堆积形成沉积物,随雨水径流冲刷则造成面源污染,负荷... 排水管道沉积物造成管网堵塞,腐蚀漏损及面源污染,需要从源头到末端进行控制。本文总结了管道沉积物的构成,危害及控制措施。污水和雨水中的无机颗粒、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在管道中堆积形成沉积物,随雨水径流冲刷则造成面源污染,负荷占比在30%-50%。沉积物反应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进而由硫氧化细菌(Sulfide oxidation bacteria, SOB)在混凝土表面繁殖并产生硫酸,最终导致腐蚀。通过采取从源头到末端的控制措施,包括低影响开发设施(LID)、管网化学防腐处理及清洗等可有效控制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沉积物 管网腐蚀 面源污染 管网清洗
下载PDF
电刺激强度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产甲烷与膜污染的影响
5
作者 黄志超 赵珂 +4 位作者 康瑞鹏 苏小莉 张梦蝶 宋姿 孙飞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6-1264,共9页
针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实现污水资源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膜污染问题,研究了不同电刺激强度对AnMBR产甲烷效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电刺激强度(1.0 V·cm^(−1))可实现较好的COD除效果,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5.9±5.9)... 针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实现污水资源回收过程中存在的膜污染问题,研究了不同电刺激强度对AnMBR产甲烷效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电刺激强度(1.0 V·cm^(−1))可实现较好的COD除效果,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5.9±5.9)%。相比于AnMBR,当电刺激强度在0.5~2.0 V·cm^(−1),EAnMBR的膜污染周期延长了13.8%~24.0%,甲烷产率提高了15.9%~43.8%,EPS质量浓度减少了3.5%~27.1%,SMP质量浓度减少了24.3%~52.0%。施加电刺激促进了以乙酸主导的挥发性脂肪酸的降解,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brevibacter比乙酸型产甲烷菌更适应电刺激环境,而EPS产生菌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随电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基于甲烷资源化-延长膜污染周期的协同效果,施加2.0 V·cm^(−1)的电刺激强度较为理想,以上研究结果可为AnMBR耦合电辅助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电刺激强度 甲烷产率 膜污染缓解
原文传递
通沟污泥处理工艺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继行 卢伟 +3 位作者 朱敏 徐晓军 魏艳平 康瑞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0-26,共7页
对排水管道沉积物的清捞会产生大量通沟污泥,并引起一系列管网维护与环境问题。因此,通沟污泥的处理处置逐渐被纳入各城市规划中。介绍了通沟污泥的性质和危害,分析了通沟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通沟污泥处理技术一般包括水力淘洗和湿式多... 对排水管道沉积物的清捞会产生大量通沟污泥,并引起一系列管网维护与环境问题。因此,通沟污泥的处理处置逐渐被纳入各城市规划中。介绍了通沟污泥的性质和危害,分析了通沟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通沟污泥处理技术一般包括水力淘洗和湿式多级分离两种,由于后者资源化利用程度高,用水量相对较小,逐步取代前者成为主流处理技术。然而第一代通沟污泥处理工艺因尾水中超细砂沉积而易导致下游工段不能正常运行。为此第二代通沟污泥处理工艺增加精细格栅对有机浮渣进行去除,再通过旋流+砂分离对超细砂进行分离,有效解决了超细砂沉积问题,保障了下游工段的正常运行。为了减少冲洗水用量,第三代通沟污泥处理工艺引入高效沉砂池,结合高效沉砂池和气浮的特点,可实现约100%冲洗水全回用,并提高了超细砂的提取率;同时可设计成移动式处理站,方便现场处理处置。最后,详细探讨了砂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旨在为需求方提供一套可行的处理处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沟污泥 污泥处理 资源化利用 超细砂 全回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