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铁皮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31
1
作者 康绍兰 邸垫平 +3 位作者 李兴红 彭士珙 毛永民 周俊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枣铁皮病主要为害大枣果实,可导致果实腐烂和提早落果,据症状特点可分为铁皮型和缩果型2种类型。1993~1995年对河北和河南2省6个不同枣区大枣铁皮病病果进行分离、接种和再分离,证实枣铁皮病病原为:链格孢Altern... 枣铁皮病主要为害大枣果实,可导致果实腐烂和提早落果,据症状特点可分为铁皮型和缩果型2种类型。1993~1995年对河北和河南2省6个不同枣区大枣铁皮病病果进行分离、接种和再分离,证实枣铁皮病病原为: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实腐茎点霉PhomadestructivaPlowr,壳梭孢属一种真菌Fusicoccumsp.3种病原真菌可以单独或混合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病 病原鉴定 链格孢 实腐茎点霉 枣树
下载PDF
几种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毒素的初步研究(Ⅰ) 被引量:16
2
作者 康绍兰 刘国胜 +3 位作者 董金泉 邓福友 张浩 黄梧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试验明确了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小麦根腐病、赤霉病病菌毒素的基本特性,病原菌培养滤液的致病作用,制备方法,影响毒素作用的因素,稳定性以及评定毒素测定的生物测定方法,为保证毒素作用的隐定性,制定出了一套系统的规范... 试验明确了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小麦根腐病、赤霉病病菌毒素的基本特性,病原菌培养滤液的致病作用,制备方法,影响毒素作用的因素,稳定性以及评定毒素测定的生物测定方法,为保证毒素作用的隐定性,制定出了一套系统的规范化的毒素制备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病原真菌 致病性 毒素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Ⅰ 被引量:14
3
作者 康绍兰 李兴红 +4 位作者 乔秀娟 张国保 马跃辉 韩福才 陈柏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8-84,共7页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用清水浸2d,再用0.05mol/L盐酸处理6h、12h的能显著的促进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64%和58%;对照仅为26.3%,0.4mol/L,0.6mol/L,0.8mol/L,lmol/L的...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用清水浸2d,再用0.05mol/L盐酸处理6h、12h的能显著的促进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64%和58%;对照仅为26.3%,0.4mol/L,0.6mol/L,0.8mol/L,lmol/L的盐酸处理6h、12h、24h、48h显著地抑制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0;0.05mol/L盐酸予处理6h、12h、24h、48h对冬孢子的萌发无影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予处理不同时间对冬孢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以天门冬氨酸、吲跺乙酸为培养液,以质量分数0.1%的抗坏血酸为培养液的冬孢于萌发率最高,为61.2%.冬孢子在不同的抗感玉米材料及植株的各器官上其萌发率有显著差异,感病材料“京黄417”(32.96%),抗病材料MO17(4.4%)、胚芽鞘(47.2%),根(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冬孢子 萌发
下载PDF
枣铁皮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康绍兰 邸垫平 +3 位作者 李兴红 彭士琪 毛永民 周俊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铁皮病 病原鉴定 枣树
下载PDF
诱发小麦抗根腐病突变体的研究 Ⅱ 影响小麦根腐菌致病毒素作用的因素与生物测定初报 被引量:6
5
作者 康绍兰 董金皋 +5 位作者 张汀 黄梧芳 郭丽娟 姚庆筱 李大珒 胡启德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4-59,共6页
试验比较了来自东北、华北等地小麦根腐病菌共30个菌株,从中已筛选出毒力强而稳定的菌株(002号)。初步明确采用改良Fries加小麦健叶汁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根腐茵,每天振荡4次,每次20min,培养15d后的培养物滤液,在5℃下可保存2个月,用15磅... 试验比较了来自东北、华北等地小麦根腐病菌共30个菌株,从中已筛选出毒力强而稳定的菌株(002号)。初步明确采用改良Fries加小麦健叶汁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根腐茵,每天振荡4次,每次20min,培养15d后的培养物滤液,在5℃下可保存2个月,用15磅高压灭菌30min及煮沸浓缩均不影响毒素的作用。在几种Hs—毒素制剂中,以粗提物制剂的毒素作用最强,病叶提取液和培养滤液次之。应用根冠细胞测定法评价Hs—毒素的作用比用抑制种子根伸长的种苗“萌发包”法更为灵敏,精确,快速。测定小麦离体:浪冠细胞的最佳条件是:黑暗25℃下处理6h;根冠细胞浓度为500—1000个/ml;粗提毒素稀释液pH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腐病 致病毒素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染过程 被引量:11
6
作者 康绍兰 李兴红 +2 位作者 郭华强 张国保 马跃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8-129,共2页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染过程康绍兰,李兴红,郭华强(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张国保,马跃辉(河北省植保总站,石家庄050000)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菌;叶片侵染TheInfectionofSpha...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染过程康绍兰,李兴红,郭华强(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张国保,马跃辉(河北省植保总站,石家庄050000)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菌;叶片侵染TheInfectionofSphacelothecaReili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叶片 侵染 线黑穗病
下载PDF
营养和环境因素对小麦根腐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康绍兰 彭荣欣 +1 位作者 黄梧芳 董金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些营养和环境因素对小麦根腐菌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单糖或双糖,氮源为铵态氮,矿质元素为KH_2PO_4,适宜酸度和环境条件为pH6.0和30℃,交替光照培养;孢子产生的适宜碳源为多糖,矿质... 本文报道了一些营养和环境因素对小麦根腐菌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单糖或双糖,氮源为铵态氮,矿质元素为KH_2PO_4,适宜酸度和环境条件为pH6.0和30℃,交替光照培养;孢子产生的适宜碳源为多糖,矿质元素为FeSO_4·7H_2O,适宜酸度和环境条件为pH6.0和20~25℃黑暗培养.氮源对孢子产生的影响较为复杂.天然有机物质麦叶浸出汁和土豆浸出汁既利于菌丝生长,也利于孢子产生.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适宜条件一般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腐菌 菌丝生长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愈伤组织抗病性鉴定方法─—定量分生孢子纸片接种法
8
作者 康绍兰 张汀 +1 位作者 杨军玉 黄梧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5-126,共2页
愈伤组织抗病性鉴定方法─—定量分生孢子纸片接种法康绍兰,张汀,杨军玉,黄梧芳(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关键词抗病性鉴定;愈伤组织;定量接种MethodofIdentifyingCallusResista... 愈伤组织抗病性鉴定方法─—定量分生孢子纸片接种法康绍兰,张汀,杨军玉,黄梧芳(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关键词抗病性鉴定;愈伤组织;定量接种MethodofIdentifyingCallusResistance──Quantit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性 鉴定 愈伤组织 定量接种 玉米 小斑病
下载PDF
HSW-毒素诱发和筛选小麦抗根腐病变体的研究
9
作者 康绍兰 董金皋 +3 位作者 黄梧芳 郭丽娟 姚庆筱 胡启德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00-105,共6页
以小麦根腐病菌002号菌株产生的致病毒素(HSW-毒素)为选择剂,选用春、冬小麦品种、品系以及杂种的花药和幼穗进行离体培养,并结合物理诱变技术,已获得抗根腐病的植株,用根腐病菌分生孢子接种鉴定。
关键词 小麦根腐病菌 抗病突变体 离体筛选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0
作者 温瑞 黄梧芳 +2 位作者 康绍兰 董金皋 王景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总结前人的研究并结合笔者的试验结果 ,重点对玉米茎腐病的抗病机制、抗性遗传进行了综述。以此为基础 。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抗病性 防治 症状 发生规律
下载PDF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症状、危害及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春琴 王庆雷 +4 位作者 张立震 康绍兰 孙玉英 杨连和 张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35,共5页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严重危害我国北方枣树 ,并且逐年加重。本研究通过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 ,经多年多地试验 ,查明此病的症状、危害及病原菌。结果显示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在河北、山东、天津的产区普遍发生 ,以河北泊头市发病最重。该...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严重危害我国北方枣树 ,并且逐年加重。本研究通过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 ,经多年多地试验 ,查明此病的症状、危害及病原菌。结果显示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在河北、山东、天津的产区普遍发生 ,以河北泊头市发病最重。该病在枣果进入白熟期 ( 8月 2 0日左右 )开始发病 ,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近圆形软腐病斑。 1998— 2 0 0 0年 3年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 36 7%和 2 6 9。依据柯赫氏法则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 ,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 ,病原菌有性阶段鉴定为囊孢壳菌 (Physalosporaobtuse(Schw .) ) ,无性世代鉴定为梭壳孢菌 (Fusicoccumsp .)。经黑光灯诱导后 ,囊孢壳菌在室内PDA培养基上可形成子座与分生孢子器 ,有性世代的子囊壳与子囊孢子只发现于越冬后的病枣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小枣 浆烂果病 症状 病原菌鉴 囊孢壳菌 梭壳孢菌 危害
下载PDF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筛选小麦抗病新种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郭丽娟 姚庆筱 +3 位作者 张春 康绍兰 张浩 黄梧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0-47,共8页
在利用细胞工程技术筛选小麦抗根腐病和赤霉病突变体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已获得的突变株继续进行多年多点的抗病鉴定,对突变株后代的抗病性进行测定,并对农艺性状作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抗病突变株不论是同一年份在不同鉴定点上,... 在利用细胞工程技术筛选小麦抗根腐病和赤霉病突变体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已获得的突变株继续进行多年多点的抗病鉴定,对突变株后代的抗病性进行测定,并对农艺性状作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抗病突变株不论是同一年份在不同鉴定点上,还是在同一鉴定点上多年重复鉴定,都表现有较强的抗根腐病菌和赤霉病菌侵染的能力,突变株的抗病性不因代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已从中选出4个对根腐病和赤霉病抗性强而稳定、农艺性状亦较好的新种质,提供给一些育种单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工程 抗病突变株 抗病新种质
下载PDF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筛选小麦抗根腐病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郭丽娟 姚庆筱 +4 位作者 胡启德 康绍兰 董金皋 张汀 黄梧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6期500-507,共8页
以小麦根腐病菌002号菌株产生的致病培养滤液为选择剂,选用春、冬小麦品种、品系以及杂种的花药和幼德进行离体培养,并结合物理诱变技术,已获得抗根腐病的植株,用根腐病菌分生孢子接种鉴定,再生植株50株中有12株抗病。
关键词 小麦 根腐病 抗病突变体 筛选 离体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的萃取及其致病活性 被引量:19
14
作者 董金皋 史有艳 +1 位作者 康绍兰 黄梧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3-77,共5页
采用体外(in vitro)固体和液体培养玉米大斑病菌——大斑病长晨蠕孢(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培养物经有机溶剂萃取后减压蒸发获得了Ht-粗毒素,最后用种子根伸长抑制,离体根冠细胞死亡和离体叶片致萎等生物测定法,对玉米大斑病菌的... 采用体外(in vitro)固体和液体培养玉米大斑病菌——大斑病长晨蠕孢(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培养物经有机溶剂萃取后减压蒸发获得了Ht-粗毒素,最后用种子根伸长抑制,离体根冠细胞死亡和离体叶片致萎等生物测定法,对玉米大斑病菌的体外代谢产物进行了致病活性和毒性测定,筛选出乙腈等有机溶剂,可以用于Ht-毒素的萃取,为Ht-毒素的进一步提纯和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长蠕孢 真菌毒素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致病毒素产生的条件及其特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金皋 康绍兰 +2 位作者 王艳霞 和有杰 黄梧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17,共5页
本试验对玉米大斑菌致病毒素(Ht—毒素)的产毒条件和毒素的一些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斑菌在25℃黑暗条件下用液体静止培养20d所得的毒素作用最强,在固体培养基质中,以粉碎的玉米碎粒最有利于Ht—毒素的产生(每百克玉米... 本试验对玉米大斑菌致病毒素(Ht—毒素)的产毒条件和毒素的一些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斑菌在25℃黑暗条件下用液体静止培养20d所得的毒素作用最强,在固体培养基质中,以粉碎的玉米碎粒最有利于Ht—毒素的产生(每百克玉米粒可获得Ht—粗毒素1.65g),其次是高粱粒和大米粒。Ht—毒素对热稳定,经煮沸和加热浓缩不会降低其生物活性而且活性还有升高的趋势,但是这种毒素对光却极不稳定,尤其是日光照射后,活性丧失很快。在pH3.0—4.5的偏致性条件下,Ht—毒素可保持活性达20d 以上,而以后随pH 值的升高,活性迅速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致病毒素
下载PDF
玉米苗期对丝黑穗病抗性机制初探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兴红 康绍兰 +4 位作者 曹志敏 张国保 马跃辉 韩福才 陈柏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44,共6页
以1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种苗为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reiliana)抗性机制作了初探。结果表明:冬孢子在感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13.23%~18.81%)显著高于在抗病... 以1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种苗为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reiliana)抗性机制作了初探。结果表明:冬孢子在感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13.23%~18.81%)显著高于在抗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6.60%~7.10%);感病材料幼苗中维生素C(Vc)和总糖的含量分别为14.91~19.71mg/100g鲜重和4.23%~5.91%,显著高于抗病材料幼苗中Vc和总糖的含量(7.18~10.76mg/100g鲜重、2.52%~3.78%);且二者与冬孢子在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8476,0.8612),揭示了玉米幼苗期抗侵入的固有抗性;受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后,幼苗胚芽鞘内表皮在0.53mol/L高渗蔗糖溶液中感病的玉米材料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高干抗病的玉米材料,高感杂交种“京黄417”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最高(47.4%);抗病自交系Mo17最低(23%)二因此,冬孢子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幼苗中Vc、总糖的含量,以及病菌侵入后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可作为玉米早期抗丝黑穗病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抗病性
下载PDF
植物源抗病毒制剂VA对烟草花叶病毒(TMV)体外钝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红霞 康绍兰 +1 位作者 李兴红 耿同茹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7-70,共4页
用植物源抗病毒制剂VA与烟草花叶病毒 (TMV)混合 ,经枯斑半叶法接种 ,结果证明 ,VA对TMV有较强的体外钝化作用 ,体外钝化后的枯斑抑制率为 80 .0 % ;用苯酚氯仿法提取TMV的核酸后 ,按一定的比例与VA混合 ,经枯斑半叶法接种测得枯斑抑制... 用植物源抗病毒制剂VA与烟草花叶病毒 (TMV)混合 ,经枯斑半叶法接种 ,结果证明 ,VA对TMV有较强的体外钝化作用 ,体外钝化后的枯斑抑制率为 80 .0 % ;用苯酚氯仿法提取TMV的核酸后 ,按一定的比例与VA混合 ,经枯斑半叶法接种测得枯斑抑制率为 43.8%~ 77.9% ;TMV与VA混合后用RNase处理 ,测得侵染率为 78.6 % ,比未用RNase处理的对照降低了 2 1.4% ,由此说明VA具有一定的体外脱衣壳作用 ;又经电镜观察发现VA可使部分TMV粒体发生断裂或粗细不均、略变弯曲等畸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抗病毒制剂VA 烟草花叶病毒 体外钝化作用
下载PDF
离体筛选小麦抗赤霉病和根腐病突变体——Ⅰ.小麦兼抗赤霉病和根腐病愈伤组织的筛选及其抗病性的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丽娟 姚庆筱 +5 位作者 胡启德 张浩 康绍兰 邓福友 董金皋 黄梧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7,共4页
本文选用冬小麦和春小麦品种及其杂种后代的幼穗进行离体培养,以赤霉病菌及根腐病菌的培养滤液为选择剂,按不同的筛选方法筛选兼抗赤霉病和根腐病的突变体,用赤霉病菌和根腐病菌分生孢子直接接种在经筛选的愈伤组织上,进行抗病性鉴定。... 本文选用冬小麦和春小麦品种及其杂种后代的幼穗进行离体培养,以赤霉病菌及根腐病菌的培养滤液为选择剂,按不同的筛选方法筛选兼抗赤霉病和根腐病的突变体,用赤霉病菌和根腐病菌分生孢子直接接种在经筛选的愈伤组织上,进行抗病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筛选方法对筛选兼抗赤霉病和根腐病的愈伤组织的效果有明显差异,二步筛选法比混合筛选法效果好。供鉴定的120块愈伤组织中,有41块愈伤组织具有兼抗赤霉病菌和根腐菌侵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筛选 小麦 赤霉病 根腐体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毒素的分离和硅胶TL层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金皋 黄梧芳 康绍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6-356,共1页
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um)在活体内外均可产生致病毒素(以后简称Ht-毒素)。YoKa等(1975)曾初步报道该菌在活体外液体培养除可产生几种酶类物质外,还可产生对热稳定的非蚕白质结构的毒素成份,然而长期以来尚未见有关Ht-毒... 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um)在活体内外均可产生致病毒素(以后简称Ht-毒素)。YoKa等(1975)曾初步报道该菌在活体外液体培养除可产生几种酶类物质外,还可产生对热稳定的非蚕白质结构的毒素成份,然而长期以来尚未见有关Ht-毒素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HT-毒素 分离
下载PDF
小麦根腐病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品种结构抗病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金皋 康绍兰 +5 位作者 刘增群 张汀 黄梧芳 郭丽娟 姚庆筱 胡启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121-126,共6页
采用组织学染色方法对田间表现抗感不同的品种的形态特性和与根腐菌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两品种表皮茸毛的数量及长短,气孔的数量、大小及开张程度,叶脉间的距离.叶片上分生孢子前发方式、侵入途径和侵染点数目,... 采用组织学染色方法对田间表现抗感不同的品种的形态特性和与根腐菌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两品种表皮茸毛的数量及长短,气孔的数量、大小及开张程度,叶脉间的距离.叶片上分生孢子前发方式、侵入途径和侵染点数目,分生孢子开始侵入的时间,菌丝开始扩展的时间以及组织变褐枯死的时间均有差异.幼苗接种调查结果表明,供试两品种的发病株率,株病叶率和叶病斑数也明显不同,但在抗病品种叶片上确实存在着感病病斑.因而推测小麦品种对根腐菌的抗性主要表现为抗侵入,形态结构抗性占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根腐病 组织病理学 形态抗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