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培养条件下CIK细胞纯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康自珍 蔡海波 +1 位作者 徐莉 谭文松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 CIK细胞 (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 )纯度的影响。方法分别从脐血和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 CIK细胞的产生 ,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不同培养条件下 CIK细胞的纯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培养到...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 CIK细胞 (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 )纯度的影响。方法分别从脐血和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 CIK细胞的产生 ,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不同培养条件下 CIK细胞的纯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培养到第 14、2 1d时 ,脐血来源的 CIK细胞纯度分别为 3 8.68%和 5 3 .11%。成人来源的 CIK细胞纯度分别为 3 3 .90 %和 63 .2 6% ,说明培养时间对 CIK的纯度具有明显影响。 CIK细胞培养 14 d后 ,在无细胞因子或受到再次激活的条件下继续培养 7d,与连续培养的 CIK细胞相比 ,两种来源的 CIK细胞的纯度都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这一结果对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纯度 脐血 成人外周血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体外大量扩增CIK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康自珍 蔡海波 +2 位作者 雷俊英 徐莉 谭文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CIK细胞体外增殖的因素 (如共刺激、培养时间和血清等 ) ,以对其进行无血清培养。方法用乳酸脱氢酶分析细胞毒活性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结果培养至第 14d ,在胎牛血清、自身血浆或无血清 3种培养条件下 ,CIK细胞... 目的 探讨影响CIK细胞体外增殖的因素 (如共刺激、培养时间和血清等 ) ,以对其进行无血清培养。方法用乳酸脱氢酶分析细胞毒活性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结果培养至第 14d ,在胎牛血清、自身血浆或无血清 3种培养条件下 ,CIK细胞的纯度分别为 :2 1.6 8%、2 8.2 8%和2 9 .5 0 % ;增殖倍数分别为 :31.7、33.3和 2 7.1倍。培养2 1d后 ,CIK细胞的纯度分别为 :36 .73%、37.2 9%和 2 9.7% ,增殖倍数分别为 :5 8.2、6 7.4和 5 2 .7倍。 3种培养条件来源的CIK细胞 ,对K5 6 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 :6 3.4%、72 .3%和 5 3.6 % ;而对Raj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 :47.6 %、5 6 .2 %和 43.4%。效应细胞 :靶细胞为 10∶1时 ,培养 14d和 2 1d的CIK细胞 ,对K5 6 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 6 8.13%和 5 6 .4% ;而对Raj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 49.9%和 39.2 %。在共刺激或无共刺激信号存在的条件下 ,效应细胞∶靶细胞为 10∶1时 ,对K5 6 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 6 9.7%和 41.9% ;而对Raj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 42 .6 %和 37.8%。结论共刺激和培养时间的延长 ,有利于增强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细胞毒作用 大量扩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两步法从CD34^+造血干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莉 康自珍 +2 位作者 王斌 蔡海波 谭文松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 研究如何从有限的造血干细胞获得大量的树突状细胞 (DC) ,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生化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法 (MACS)富集CD34+ 细胞 ,先在培养体系中加入FLT3配体 (FL)、血小板生成素(TPO)及干细胞... 目的 研究如何从有限的造血干细胞获得大量的树突状细胞 (DC) ,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生化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法 (MACS)富集CD34+ 细胞 ,先在培养体系中加入FLT3配体 (FL)、血小板生成素(TPO)及干细胞因子 (SCF)等细胞因子 ,然后对富集的细胞进行扩增 ,扩增后的细胞在GM CSF和IL 4的作用下诱导 7d ,诱导后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树突状细胞特征性表面标记CD1a。结果 两步法能够获得大量的DC ,在第一步中用TPO/FL/SCF/IL 3/IL 6来扩增CD34+ 细胞能获得最多的DC。在相同的培养时间下 (3周 ) ,两步法能扩增出 2 74倍的DC ,大大的超过了直接诱导的扩增倍数 (2 4倍 )。并且 ,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 ,DC的扩增倍数不断上升。结论 两步法能从少量的脐血CD34+ 前体细胞诱导扩增出大量的DC ,为从病人动员的CD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法 造血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CD34^+细胞 诱导分化 扩增时间
下载PDF
GM-CSF体外促进多倍体巨核细胞的生成 被引量:3
4
作者 蔡海波 康自珍 +2 位作者 孙淑惠 谭文松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366,共4页
在TPO+IL-3的细胞因子组合中添加不同浓度GM-CSF,从脐血CD34+细胞定向诱导巨核细胞的形成,以此考察GM-CSF对巨核细胞体外扩增和成熟的作用。比较了TPO+IL-3、TPO+IL-3+GM-CSF(5、20、100μg/L)的4种细胞因子组合对巨核细胞扩增及形成多... 在TPO+IL-3的细胞因子组合中添加不同浓度GM-CSF,从脐血CD34+细胞定向诱导巨核细胞的形成,以此考察GM-CSF对巨核细胞体外扩增和成熟的作用。比较了TPO+IL-3、TPO+IL-3+GM-CSF(5、20、100μg/L)的4种细胞因子组合对巨核细胞扩增及形成多倍体的作用。结果发现:在TPO+IL-3的细胞因子组合中添加GM-CSF有利于总细胞的扩增,对巨核细胞的纯度没有显著的影响。体外培养14d后,培养物巨核细胞中多倍体(≥8N)巨核细胞比例明显提高,从中可以看出GM-CSF能促进巨核细胞多倍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CD41^+细胞 巨核细胞 多倍体
下载PDF
造血细胞体外悬浮培养和生物反应器开发 被引量:2
5
作者 迟占有 夏泉鸣 +2 位作者 康自珍 谭文松 戴干策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7-592,共6页
为解决造血细胞的静态培养中由浓度梯度引起的培养不稳定、环境不均一、难放大等问题 ,首先采用转瓶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了悬浮培养研究 ,结果表明 ,悬浮培养中总细胞、集落和CD34+ 细胞的扩增都高于静态的方瓶培养。在测试了所用材料... 为解决造血细胞的静态培养中由浓度梯度引起的培养不稳定、环境不均一、难放大等问题 ,首先采用转瓶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了悬浮培养研究 ,结果表明 ,悬浮培养中总细胞、集落和CD34+ 细胞的扩增都高于静态的方瓶培养。在测试了所用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基础上 ,开发了可以控制溶氧和pH的生物反应器 ,并将其应用到造血细胞的批培养中 ,结果表明反应器的培养环境均一 ,可实现较高密度的培养 ,而且总细胞、集落和CD34+ 细胞的扩增都优于静态培养。大规模的反应器培养有利于解决临床应用中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细胞 悬浮培养 生物反应器 培养环境
下载PDF
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在转瓶中的悬浮培养 被引量:2
6
作者 夏泉鸣 康自珍 谭文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0,共4页
考察经分离纯化后的人脐血CD34+富集细胞在转瓶中的扩增特性,细胞因子为SCF+IL-3+IL-6。实验发现,无论24孔板静态培养还是转瓶悬浮培养,孔板和转瓶内总细胞数分别扩增了(658.7±98.0)倍和(107.3±15.0)倍,说明CD34+具有很大的... 考察经分离纯化后的人脐血CD34+富集细胞在转瓶中的扩增特性,细胞因子为SCF+IL-3+IL-6。实验发现,无论24孔板静态培养还是转瓶悬浮培养,孔板和转瓶内总细胞数分别扩增了(658.7±98.0)倍和(107.3±15.0)倍,说明CD34+具有很大的扩增潜能。对比两种培养体系下细胞集落扩增倍数发现,培养初期孔板内的集落形成能力要大于转瓶,但到培养后期,孔板内集落形成能力下降速度远大于转瓶。孔板中的CFU-GM(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扩增倍数在第14天为(5.6±0.4)倍,第21天为(1.7±0.5)倍,转瓶中在第14天为(2.1±0.7)倍,第21天为(1.8±0.5)倍。对比两者的CD34+扩增情况,孔板在第14天CD34+含量达到最大值,而到第21天则大大降低,而转瓶内CD34+含量仍可保持在原第14天的水平,转瓶内的CD34+细胞的扩增也比孔板保持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转瓶 体外扩增 细胞因子 静态培养 悬浮培养 人脐血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体外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与CD34^+富集细胞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斌 康自珍 +1 位作者 迟占有 谭文松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347,共5页
对比MNC和CD34 +富集细胞在SCF +IL 3+IL 6 +FL +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 ,发现 :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总细胞持续扩增了 8周 ,扩增倍数达 312 70 9± 86 40 5倍 ;而MNC在培养至第 4周扩... 对比MNC和CD34 +富集细胞在SCF +IL 3+IL 6 +FL +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 ,发现 :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总细胞持续扩增了 8周 ,扩增倍数达 312 70 9± 86 40 5倍 ;而MNC在培养至第 4周扩增就已呈现下降趋势 ,最大仅扩增了 5 3 3± 6 2倍。对比集落和CD34 +细胞的扩增发现 ,MNC的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由第 0天至第 7天有一个上升的过程 ,而CD34 +富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 ,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却始终呈下降趋势。在体外培养过程中 ,CD34 +富集细胞的CFU GM和CD34 +细胞最大分别扩增了 185 7± 14 1和 191 7± 188 8倍 ,明显高于MNC的 12 4± 3 2和 5 0 6± 33 2倍 ;而CD34 +富集细胞和MNC的BFU E则只实现了少量扩增 ,分别为 7 2± 5 2和 10 1± 3 4倍。结果显示 ,从CD34 +富集细胞出发扩增造血干 祖细胞 ,可以得到更多的CD34 +细胞和C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脐血单个核细胞 CD34^+富集细胞
下载PDF
不同激活方式影响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的扩增与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秦晓亮 康自珍 +1 位作者 蔡海波 谭文松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激活方式对CIK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ercells ,CIK)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 使用植物血球凝集素 (Phytohemagglutinin ,PHA)或抗CD3单抗刺激细胞增殖 ,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CIK细胞 ,用乳酸脱氢酶 (LDH)分析法分... 目的 研究不同激活方式对CIK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ercells ,CIK)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 使用植物血球凝集素 (Phytohemagglutinin ,PHA)或抗CD3单抗刺激细胞增殖 ,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CIK细胞 ,用乳酸脱氢酶 (LDH)分析法分析细胞毒活性 ,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不同培养条件下CIK细胞的纯度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抗CD3mAb刺激生成的CIK细胞在扩增能力、纯度和细胞毒性方面都优于使用PHA刺激生成的CIK细胞。在细胞因子和有丝分裂原加入 3d后 ,将其洗脱 ,但仍加入IL 2 ,有利于提高细胞的扩增能力。另外 ,使用包被的方法将抗CD3mAb固定在孔板上比悬浮加入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方式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细胞扩增 细胞活性 脐血
下载PDF
普鲁卡因酰胺等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核抗体
9
作者 康自珍 朱小辉 +3 位作者 张玲 吕平 张岩 高晓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6-229,233,共5页
为了建立药物诱导狼疮 (DIL)的动物模型 ,用普鲁卡因酰胺 (Pca)、盐酸肼苯哒嗪 (Hyd)和 2 ,2 偶氮 双 (3 乙苯基 噻唑啉 6 硫酸 ) (ABTS)对不同品系小鼠腹腔给药 ,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三种药物都能够诱导小鼠产... 为了建立药物诱导狼疮 (DIL)的动物模型 ,用普鲁卡因酰胺 (Pca)、盐酸肼苯哒嗪 (Hyd)和 2 ,2 偶氮 双 (3 乙苯基 噻唑啉 6 硫酸 ) (ABTS)对不同品系小鼠腹腔给药 ,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三种药物都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核抗体 ,Pca诱导小鼠产生抗核抗体的阳性率为 2 5 % ,而Hyd、ABTS诱导的阳性率均为 12 5 %。Pca、Hyd和ABTS都能诱导BALB/c小鼠而不是C5 7BL/6小鼠产生抗核抗体 ,其中DNA特异的抗体主要是IgG ,而对组蛋白特异的抗体主要是IgM。结果表明在人体导致DIL的药物Pca、Hyd和ABTS能诱导昆明鼠及BALB/c小鼠产生抗核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卡因酰胺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ELISA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细菌学描述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岳华 康自珍 《湿法冶金》 1996年第4期36-40,共5页
从细菌学角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类地位、生存场所、营养、形成、结构、代谢、分离、改良作了全面系统的描述。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细菌学
下载PDF
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巨核细胞的生成
11
作者 蔡海波 康自珍 +2 位作者 徐莉 谭文松 张嗣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2-495,共4页
采用 SCF、TPO、IL- 3、IL- 6、IL- 1细胞因子 ,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巨核细胞的形成。比较了 SCF+ TPO+ IL- 1、SCF+ TPO+ IL- 3、SCF+ TPO+ IL- 63种细胞因子组合对刺激巨核细胞生成的作用 ,经体外培养 8d后 ,CD41 + 细胞占培养... 采用 SCF、TPO、IL- 3、IL- 6、IL- 1细胞因子 ,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巨核细胞的形成。比较了 SCF+ TPO+ IL- 1、SCF+ TPO+ IL- 3、SCF+ TPO+ IL- 63种细胞因子组合对刺激巨核细胞生成的作用 ,经体外培养 8d后 ,CD41 + 细胞占培养物的比例分别达到 ( 5 .64± 0 .77) %、( 5 .73± 1 .2 4 ) %和 ( 2 0 .1± 2 .5 3) % ;每 1 0 4个细胞可形成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 CFU- MK)为( 1 3.7± 5 .7)个、( 1 5 .0± 3.6)个和 ( 93.7± 1 6.0 )个。在 SCF+ TPO+ IL- 6体系中增加 IL- 6的浓度 ,可提高培养液中 CD41 + 细胞的纯度。当 IL- 6的浓度从 1 0μg/L增加到 5 0μg/L时 ,CD41 + 细胞的比例可从 ( 2 0 .1± 2 .5 3) %提高到 ( 2 6.81± 3.2 0 ) % ,但每 1 0 4个细胞形成 CFU- MK数目却从( 93.7± 1 6.0 )个减少到 ( 4 5± 8.6)个 ;这说明 IL- 6对巨核细胞的刺激主要作用在其发育的后期。采用 SCF+ TPO+ IL- 3+ IL - 6细胞因子组合 ,由 1× 1 0 6个单个核细胞培养一周后可诱导出 ( 1 .61±0 .5 8)× 1 0 5个 CD41 + 细胞 ,占培养物的比例可达到 ( 1 8.8± 1 .64) % ,每 1 0 4个细胞形成 CFU- MK数目可达到 ( 1 2 1 .8± 1 0 .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单个核细胞 定向诱导 巨核细胞 细胞因子 体外扩增 血小板生成 癌症治疗
下载PDF
狼疮诱导药物对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康自珍 吕平 +4 位作者 张岩 朱小辉 郭长占 张玲 高晓明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 :建立药物诱导狼疮 (drug inducedlupus ,DIL)的动物模型 ,研究狼疮诱导药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普鲁卡因酰胺 (procainamide,Pca)、盐酸肼苯哒嗪 (hydralazine,Hyd)和 2 ,2′ 偶氮 双 (3 乙苯基 噻唑啉 6 硫酸 )诱导... 目的 :建立药物诱导狼疮 (drug inducedlupus ,DIL)的动物模型 ,研究狼疮诱导药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普鲁卡因酰胺 (procainamide,Pca)、盐酸肼苯哒嗪 (hydralazine,Hyd)和 2 ,2′ 偶氮 双 (3 乙苯基 噻唑啉 6 硫酸 )诱导DIL的动物模型。用3H -TdR参人法分析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分析法分析细胞表型。结果 :Pca和Hyd能诱导BALB/C小鼠而不是C5 7BL/ 6小鼠产生抗核抗体。对用药BALB/C小鼠的免疫功能 (包括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应答、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分型等 )的分析发现其部分免疫功能的异常。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诱导药物 抗体 普鲁卡因胺 肼屈嗪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从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
13
作者 徐莉 康自珍 +1 位作者 蔡海波 谭文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8-591,共4页
探讨了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 DC的方法以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与特性。从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在培养液中加入 GM- CSF、TNF- α、IL- 3、IL- 4,培养 1 4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1 a;培养末期加入 LPS,流式细胞仪... 探讨了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 DC的方法以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与特性。从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在培养液中加入 GM- CSF、TNF- α、IL- 3、IL- 4,培养 1 4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1 a;培养末期加入 LP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83及 HLA- DR。发现用 GM- CSF+TNF-α+IL - 4可获得 ( 3 6 .79± 3 .1 5 ) % CD1 a+ 细胞 ,LPS可使 CD83及 HLA- DR的比例从 ( 0 .5 7± 0 .5 6 ) %及 ( 40 .2 7± 6 .3 3 ) %分别升至 ( 3 2 .79± 1 2 .90 ) %及 ( 95 .5 2± 3 .45 ) %。实验证明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另一种主要来源 ,经特定细胞因子诱导可生成大量 DC,并能通过 LPS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单个核细胞 定向诱导 细胞表面标志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体外扩增造血干/祖细胞
14
作者 王斌 康自珍 +1 位作者 迟占有 谭文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2-596,共5页
考察了脐血单个核细胞 ( MNC)和 CD3 4 +富集细胞在 SCF+IL- 3 +IL- 6 +FL+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实验发现 :CD3 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通过 3周培养总细胞扩增了 ( 883 .2± 3 2 2 .4)倍 ,而 MNC仅扩增了 ( ... 考察了脐血单个核细胞 ( MNC)和 CD3 4 +富集细胞在 SCF+IL- 3 +IL- 6 +FL+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实验发现 :CD3 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通过 3周培养总细胞扩增了 ( 883 .2± 3 2 2 .4)倍 ,而 MNC仅扩增了 ( 5 3 .3± 6 .2 )倍。对比细胞集落生成和 CD3 4 +细胞的扩增发现 ,MNC的集落密度由最初的 ( 2 70 .9± 5 4 .9) CFCs/ 1 0 5cells上升至第 7天的( 1 496 .3± 41 7.7) CFCs/ 1 0 5cells,CD3 4 +细胞百分比则由最初的 ( 0 .99± 0 .1 8) %上升至第 7天的( 4.4± 1 .9) % ,而 CD3 4 +富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 ,虽然集落总数和 CD3 4 +细胞总数始终呈上升趋势 ,但是其集落密度和 CD3 4 + 细胞百分比则始终呈下降趋势。在两种起始细胞培养中 ,CFU- GM(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在集落中的含量逐渐增加 ,BFU- E(爆式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含量则逐渐降低。在 3周的短期培养中 ,MNC可以得到更多的集落形成细胞 ( CFC)和 CD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祖细胞 脐血 MNC CD34^+细胞 体外扩增
下载PDF
生物浸出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15
作者 胡岳华 康自珍 +1 位作者 王军 徐兢 《湖南有色金属》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17,7,共3页
文章简单回顾了生物浸出的历史,阐述了生物浸出的现状,包括应用现状和研究现状,对浸出机理、菌种改良及数模的研究作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对生物浸出的前景作了具体描述。
关键词 生物浸出 细菌 基因工程
下载PDF
不同降温速率对脐血干细胞冷冻复苏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华萍 丁春梅 +2 位作者 迟占有 康自珍 谭文松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9-492,共4页
考察了不同降温速率对脐血造血干细胞各种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 4℃~ - 40℃的降温范围内 ,分别选择 - 0 5℃ min ,- 1℃ min ,- 5℃ min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 ,对复苏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回收率、活性和CD3 4+含量的变化以及BFU E、... 考察了不同降温速率对脐血造血干细胞各种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 4℃~ - 40℃的降温范围内 ,分别选择 - 0 5℃ min ,- 1℃ min ,- 5℃ min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 ,对复苏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回收率、活性和CD3 4+含量的变化以及BFU E、CFU GM和CFU MK集落的回收率进行了考察 ,发现在 - 1℃ min的降温速率下 ,脐血MNC回收率可达 93 3 %± 1 8% ,活性可达 95 0 %± 3 9% ,CD3 4+ 细胞回收率达 80 0 %± 17 9% ,BFU E回收率为87 1%± 5 5 % ,CFU GM回收率达 88 5 %± 8 9% ,CFU MK的回收率也达到 86 2 %± 7 4%。并且对复苏后的细胞进一步进行体外培养 ,发现在 - 1℃ min的降温速率下复苏的细胞仍然具有与未经冷冻细胞相似的扩增能力 ,而- 0 5℃ min和 - 5℃ min这两种降温速率条件下复苏的细胞与未经冷冻的细胞相比差距较大。因而 -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温速率 脐血干细胞 冷冻复苏 生物学特性 脐血库
下载PDF
黄铜矿的细菌氧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岳华 康自珍 +2 位作者 王军 柳建设 邱冠周 《国外金属矿选矿》 1997年第8期42-45,52,共5页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铜矿的浸出行为。在酸性介质中,黄铜矿被氧化成CuSO4和Fe2(SO4)3。加入0.4%的FeSO4·7H2O,加快了黄铜矿的最初浸出速率,更高的Fe2+浓度反而抑制最初浸出速率。加入Fe2(SO4)3使浸出速率增加。加入F...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铜矿的浸出行为。在酸性介质中,黄铜矿被氧化成CuSO4和Fe2(SO4)3。加入0.4%的FeSO4·7H2O,加快了黄铜矿的最初浸出速率,更高的Fe2+浓度反而抑制最初浸出速率。加入Fe2(SO4)3使浸出速率增加。加入Fe2+和Fe3+使最终浸出率达到78.7%,而仅用细菌浸出的最终浸出率只有69%。通过研究细胞质酶对S2-的氧化,发现细胞色素C参与了S2-的氧化,从而间接证明了细菌对黄铜矿的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黄铜矿 生物氧化 选矿
下载PDF
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扩增CIK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康自珍 蔡海波 +2 位作者 秦晓亮 徐莉 谭文松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CIK细胞 细胞因子 无血清培养基 体外扩增
原文传递
脐血CD_(34)^+细胞与单个核细胞的体外扩增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斌 康自珍 +2 位作者 迟占有 徐莉 谭文松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 探讨CD34+ 富集细胞和单个核细胞 (MNC)的体外扩增特性。方法 利用Min iMACS系统富集CD34+ 细胞 ,在相同条件下与同批MNC进行对照培养 ;观察了再次富选和MNC培养上清 (MNC SN)对CD34+ 富集细胞扩增的影响 ;并尝试了MNCCD34- 细... 目的 探讨CD34+ 富集细胞和单个核细胞 (MNC)的体外扩增特性。方法 利用Min iMACS系统富集CD34+ 细胞 ,在相同条件下与同批MNC进行对照培养 ;观察了再次富选和MNC培养上清 (MNC SN)对CD34+ 富集细胞扩增的影响 ;并尝试了MNCCD34- 细胞的培养。结果 虽然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但在培养过程中 ,其集落密度和CD34 + 细胞含量却始终呈下降趋势 ,而MNC在培养中却出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 ,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分别由第 0天的 (4 12± 16 7) 10 5细胞和 (1.12± 0 .4 2 ) %增至第 7天的 (116 2± 5 6 6 ) 10 5细胞和 (4 .17± 1.4 4 ) % ;再次富选可以使培养过的CD34+ 富集细胞的总细胞和CD34+ 细胞扩增能力大大提高 ;MNCCD34- 细胞具有集落形成和转化为CD34+ 细胞的能力 ;MNC SN对CD34+ 富集细胞的集落形成有促进作用 ,而同时又对CD34+ 细胞有促分化作用。结论 CD34+ 富集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的同时存在大量分化 ,其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CD34-细胞对CD34+ 细胞的扩增有抑制作用 ;脐血MNC中大量的CD34- 细胞含有造血干 祖细胞 ,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促进CD34+ 细胞向较为成熟的集落形成祖细胞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细胞 单个核细胞 体外扩增
原文传递
Act1介导的IL-17信号通路与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振山 季哲 康自珍 《生命科学》 CSCD 2017年第9期891-897,共7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慢性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在发病特点和病理学特征上...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慢性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在发病特点和病理学特征上与人类的MS表现非常相似,是研究MS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理想的动物模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细胞是CD4^+T细胞的一个重要亚群,主要分泌IL-17(interleukin-17)细胞因子,在EA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NF-κB激活剂1(NF-κB activator 1,Act1)是SEFIR(similar expression to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enes/IL-17R)蛋白家族的一员,是IL-17信号通路的连接蛋白。在IL-17的刺激下,Act1通过SEFIR-SEFIR相互作用招募到IL-17受体(IL-17 receptor,IL-17R)上,以调节下游信号通路。对Act1介导的IL-17信号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期为EAE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TH17细胞 IL-17 NF-κB激活剂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