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细胞数据挖掘、转录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探讨暖心康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康锦花 宁怡乐 +3 位作者 龙文杰 王陵军 冼绍祥 杨忠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2,270-275,共11页
目的医院院内制剂暖心康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其潜在的防治慢性心衰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拟通过单细胞数据挖掘、转录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等探讨暖心康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C57/BL6雄... 目的医院院内制剂暖心康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其潜在的防治慢性心衰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拟通过单细胞数据挖掘、转录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等探讨暖心康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10只、模型组(TAC)10只、生理盐水组(Vehicle)10只、暖心康组(NXK)10只。动物模型制作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术,先后予小动物超声心功能检测、HE染色、Masson染色、钙黄绿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暖心康防治慢性心衰。再予GEO数据库下载人源单细胞数据集(GSE95140)进行下游分析以得到慢性心衰差异基因,将暖心康药物-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进行网络药理分析得到相应的药物-疾病靶点,联合转录组学所得关键靶基因进行网络互作,得到三者交集基因及相关GO条目和通路,将得到的预测基因予WB进行验证。结果在各项验证中TAC组与Vehicle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与Sham组相比,心脏体质量及质量联合超声显示TAC组、Vehicle组的HW/BW值明显升高(P<0.01),而EF值、FS值明显降低(P<0.01),HE、Masson染色、钙黄绿染色显示TAC组、Vehicle组心肌纤维化明显、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及心肌细胞变大(P<0.01),qPCR显示TAC组、Vehicle组ANP、BNP、Myh7、Collagen I、Collagen III等基因的表达升高(P<0.01);与TAC组、Vehicle组比较,NXK组HW/BW值降低(P<0.05),而EF值、FS值均明显升高(P<0.01),HE、Masson染色、钙黄绿染色显示NXK组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排列及心肌细胞大小改善明显(P<0.01),qPCR显示TAC组、Vehicle组ANP、BNP、MYH7、Collagen I、Collagen III等基因的表达降低(P<0.01);经单细胞数据挖掘所得差异基因、课题组前期心衰小鼠转录组数据所得差异基因及暖心康网络药理所得潜在治疗慢性心衰靶基因三者进行网络互作分析得到3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核心基因,分别为SLC8A1、RYR2、NFIB;桑基图显示GO富集所得条目与钙流、跨膜转运、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氧化应激、凋亡等生物过程相关。WB验证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TAC组、Vehicle组RYR2、p-RYR2(ser2808)、Calpain1、Calpain2、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TAC、Vehicle组相比,NXK组RYR2、p-RYR2(ser2808)、Calpain1、Calpain2、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暖心康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其可能通过RYR2调控钙泄漏激活钙蛋白酶(Calpain1、Calpain2),进而激活NF-κB通路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暖心康 单细胞数据挖掘 转录组学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沉默IFN-γR表达对大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兰绍阳 谭梅傲 +3 位作者 陶双友 蔡佳仲 康锦花 陈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9-564,共6页
目的:通过沉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干扰素γ受体(IFN-γR)基因表达,研究抑制IFN-γ信号通路对大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鼠IFN-γR基因序列,构建沉默IFN-γR基因的重组慢病毒shIFNγR-LV,并转染大鼠BMMSCs,沉... 目的:通过沉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干扰素γ受体(IFN-γR)基因表达,研究抑制IFN-γ信号通路对大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鼠IFN-γR基因序列,构建沉默IFN-γR基因的重组慢病毒shIFNγR-LV,并转染大鼠BMMSCs,沉默大鼠BMMSCs的IFN-γR基因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分别检测对照组、BMMSCs阴性对照(BMMSC-NC)组和BMMSC-shIFNγR组淋巴细胞的活力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构建的慢病毒shIFNγR-LV能显著降低大鼠BMMSCs的IFN-γR mRNA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显示,相对BMMSC-NC组,BMMSC-shIFNγR组抑制淋巴细胞活力的作用减弱(P<0.05)。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BMMSC-NC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低于BMMSC-shIFNγR组,而白细胞介素10浓度高于BMMSC-shIFNγR组(P<0.05)。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沉默大鼠BMMSCs的IFN-γR基因表达,并能显著降低BMMSCs的调节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扰素Γ RNA干扰 免疫调节
下载PDF
热毒血瘀证AMI患者发生电风暴与NLR、PLR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康锦花 褚庆民 +1 位作者 谢慧文 谭梅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热毒血瘀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电风暴与NLR、PLR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42例辨证为热毒血瘀证的AMI患者发生电风暴并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为A组,选取同时间段符合标准的热毒血瘀证AMI未发生... 目的探讨热毒血瘀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电风暴与NLR、PLR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42例辨证为热毒血瘀证的AMI患者发生电风暴并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为A组,选取同时间段符合标准的热毒血瘀证AMI未发生电风暴48例为B组。同时以相同时间段内选取100例来我院体检者为C组。根据3组血液分析的数值,比较A、B、C 3组在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上的差异。结果 A组与B组、C组之间,B组与C组之间在WBC、NEU、LYM、PLT、NLR、PLR的水平上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热毒血瘀证的AMI患者发生电风暴与升高的NLR、PLR有关,高水平的NLR、PLR情况下,AMI患者更易发生电风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血瘀 急性心肌梗死 电风暴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表现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康锦花 谢慧文 +1 位作者 谭梅傲 黄妙芬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明确诊断为OSAHS和高血压病病人,同时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66例中老年病人为OSAHS合并高血压组...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明确诊断为OSAHS和高血压病病人,同时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66例中老年病人为OSAHS合并高血压组;选取同期60例非OSAHS的单纯高血压病人为单纯高血压组。两组病人均在入院24 h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分析OSAHS合并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的心电图异常结果(ST-T波改变、左室高电压及心律失常等),分析OSAHS合并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原因。结果两组心电图总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8.79%与21.67%,P<0.05);其中ST-T改变(45.45%与15.00%,P<0.05)、左室高电压(15.15%与3.33%,P<0.05)、心律失常(12.12%与1.6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OSAHS不同等级比较中,高血压伴不同程度的OSAHS病人心电图异常率不同(P<0.05),轻度、中度、重度OSAHS合并高血压病人两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SAHS合并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总异常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病人,并且在ST-T改变、左室高电压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单纯高血压组高,而且随着OSAHS严重程度加重,心电图发生异常的概率可能性更高,表明患OSAHS合并高血压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高血压 心电图 心脑血管疾病 独立危险因素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茵栀黄注射液对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FXR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谭梅傲 康锦花 +4 位作者 佘世锋 曹敏 李琦 吴海滨 梁美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对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法复制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模型。将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栀黄注射液组(YI组)、熊去氧胆酸组(UDC...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对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法复制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模型。将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栀黄注射液组(YI组)、熊去氧胆酸组(UDCA组),每组7只。造模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法检测肝组织法尼酯X受体(FXR)m 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肝脏病理损害,血清ALT、AST、ALP、TB水平,肝组织MDA活性、FXR 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组织SOD活性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YI组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血清ALT、AST、ALP、TB水平及肝组织MDA活性均显著下降,FXR m RNA表达水平及肝组织SOD活性上升(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进FXR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 胆汁淤积性肝炎 氧化应激 法尼酯X受体 基因表达调控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茵栀黄注射液基于FXR调控胆汁酸代谢的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谭梅傲 李琦 +4 位作者 佘世锋 曹敏 王家传 李慧 康锦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茵栀黄注射液(Yinzhihuang injection,YZH)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和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的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YZH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通过研究茵栀黄注射液(Yinzhihuang injection,YZH)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和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的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YZH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7只)、YZH组(7只)、GW4064组(7只),造模干预后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和检测肝组织FXR的表达;不同浓度YZH干预HL-7702,观察细胞形态,确定YZH理想干预HL-7702的浓度。RT-qPCR法、免疫荧光法检测FXR基因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YZH组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病理损害明显低于模型组,YZH对HL-7702的理想干预浓度1.20%。YZH促进FXR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 YZH能显著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肝脏病理损害,YZH对HL-7702活性影响呈剂量依赖性,促进FXR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 FXR HL-7702 利胆退黄法 肝内胆汁淤积
下载PDF
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Wistar大鼠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谭梅傲 佘世锋 +3 位作者 兰绍阳 李琦 康锦花 林家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Wistar大鼠模型的剂量和注射途径。【方法】(1)按不同剂量Con A尾静脉注射分组:将4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E、N组,每组7只。N组为空白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Wistar大鼠模型的剂量和注射途径。【方法】(1)按不同剂量Con A尾静脉注射分组:将4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E、N组,每组7只。N组为空白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B、C、D、E组大鼠尾静脉注射Con A,剂量分别为4、8、16、30、40 mg/kg。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2)按Con A不同注射途径分组:将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每组7只,尾静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注射16 mg/kg Con A。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ALT、AST、ALB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Con A各剂量组大鼠非正常死亡数:A、B、C组0只,D组2只,E组7只。A、B组的肝组织可见少量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结构基本完整;C、D组可见明显的桥接样坏死。尾静脉注射组大鼠血清ALT、AST、ALB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静脉注射16 mg/kg Con A可成功诱导Wistar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刀豆蛋白A 疾病模型 动物 WISTAR大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金银花-连翘”药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晴晴 康锦花 +3 位作者 龙文杰 宁怡乐 王陵军 杨忠奇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6期19-25,共7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索“金银花-连翘”(简称“银翘”)药对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索“金银花-连翘”(简称“银翘”)药对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TCMSP)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检索中药“金银花”“连翘”中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the human gene database)数据库中寻找“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的相关靶点,将“银翘”药对作用靶点与COVID-19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分析,筛选“银翘”药对防治COVID-19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分析平台,对靶点基因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进行分析,探究“银翘”药对防治COVID-19的作用机制。结果:从“金银花”中筛选化合物23个,“连翘”中化合物23个,二者有效作用靶点204个,通过Venn图获得与COVID-19有关的作用靶点44个,PPI网络发现IL-6、IL-1B、MAPK1、MAPK8、CXCL8、RELA、CCL2、IL10、ICAM1、IL-2、PTGS2、CASP3、MAPK14、STAT1、EGFR、FOS、IL-4等可能是“银翘”药对防治COVID-19的作用靶点。GO功能分析发现79个条目,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受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酶活性及生物合成过程的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发现44个疾病药物交集靶点显著富集在146条通路上(P<0.01),涉及炎症、免疫、凋亡、自噬、激素代谢、肿瘤等方面,通路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经典信号通路,此外还参与细菌或病毒感染通路,如甲型流感、丙肝、百日咳、结核、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等。这些作用通路可能是“银翘”药对防治COVID-19的依据。结论:初步验证了“银翘”药对防治COVID-19的作用机制,“银翘”药对相须配伍具有多个活性成分,能通过多个靶点、多个通路以发挥抗病毒、抑菌抗炎、调节免疫作用来防治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金银花-连翘”药对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电轴正常时单独Ⅲ导联Q波对右冠严重病变辅助诊断1例
9
作者 刘晴晴 褚庆民 +3 位作者 龙文杰 宁怡乐 康锦花 杨忠奇 《心脏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F0003-F0004,共2页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体表心电图可快速对心肌缺血和梗死进行诊断,具有多项优点,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1]。下壁心肌缺血、梗死时体表心电图上多表现为Ⅱ、Ⅲ、aVF出现ST-T段改变、病理...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体表心电图可快速对心肌缺血和梗死进行诊断,具有多项优点,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1]。下壁心肌缺血、梗死时体表心电图上多表现为Ⅱ、Ⅲ、aVF出现ST-T段改变、病理性Q波[2]。研究表明下壁单、双导联,特别是Ⅲ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则提示冠心病的可能性大[3]。本文将报道一例在电轴正常时,单独Ⅲ导联Q波辅助诊断右冠严重病变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电图 Ⅲ导联Q波 右冠病变
下载PDF
基于RyR2调控Ca^(2+)信号探讨心阳片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康锦花 宁怡乐 +3 位作者 龙文杰 王陵军 冼绍祥 杨忠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832-6836,共5页
目的:基于兰尼碱受体2(RyR2)调控钙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心阳片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媒组、心阳片组,予以主动脉弓缩窄术制作CHF模型,连续予以8周同时段内给药处理后,... 目的:基于兰尼碱受体2(RyR2)调控钙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心阳片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媒组、心阳片组,予以主动脉弓缩窄术制作CHF模型,连续予以8周同时段内给药处理后,予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脏LVIDs、LVIDd、LVEF、LVFS等变化。用HE和Masson染色检测各组中动物心脏病理改变,q-PCR检测各组小鼠ANP、BNP、CollagenⅠ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RyR2/Calpain/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溶媒组LVEF、LVFS水平显著降低(P<0.01)、LVIDs及LVIDd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及溶媒组心肌组织纤维蓝染面积显著增加(P<0.01);模型组及溶媒组ANP、BNP、CollagenⅠ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模型组及溶媒组心肌中RyR2/Calpain/NF-κB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溶媒组比较,心阳片组LVEF、LVFS水平显著升高(P<0.01)、LVIDs及LVIDd均显著降低(P<0.01);心阳片组心肌组织纤维蓝染面积显著减少(P<0.01);ANP、BNP、CollagenⅠmRNA表达减低(P<0.01);心阳片组心肌组织中RyR2/Calpain/NF-κB p65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结论:心阳片可能通过减轻RyR2/Calpain/NF-κB通路活性来改善心肌兴奋-收缩耦联进而改善CHF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阳片 慢性心力衰竭 兴奋-收缩耦联 兰尼碱受体2 CA^(2+) 机制 RyR2/Calpain/NF-κB通路 心室重构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早期液体复苏改善脓毒症休克的核心基因及通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锦花 宁怡乐 +4 位作者 龙文杰 刘晴晴 王陵军 冼绍祥 杨忠奇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脓毒症休克早期的潜在核心基因及通路。方法基因表达谱GSE110487数据集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使用R项目的DESeq2软件包鉴定差异基因。构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脓毒症休克早期的潜在核心基因及通路。方法基因表达谱GSE110487数据集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使用R项目的DESeq2软件包鉴定差异基因。构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使用clusterProfiler程序包研究途径和生物过程。使用ggnetwork软件包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进行映射,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分子复合物检测(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MCODE)分析以进一步研究差异基因的相互作用。结果在接受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出现不同反应性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共鉴定出468个差异基因,包括255个上调基因和213个下调基因,通过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发现表达上调的基因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与免疫过程有关,而表达下调的基因则涉及与有机含氮化合物有关的生物过程、多细胞有机体生物过程以及离子转运有关。经PPI网络构建和MCODE分析,从这些差异基因中筛选出23个核心基因,除CD28、CD3D、CD8B、CD8A、CD160、CXCR6、CCR3、CCR8、CCR9、TLR3、EOMES、GZMB、PTGDR2、CXCL8、GZMA、FASLG、GPR18、PRF1、IDO1等表达上调基因通过各种免疫过程参与早期脓毒症休克的改善外,CNR1、GPER1、TMIGD3、GRM2等表达下调的基因在早期液体复苏改善脓毒症休克中也有显著变化。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与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造血细胞谱、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磷脂酶D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等有关。结论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淋巴细胞及相关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参与的免疫过程在脓毒症休克的早期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CD160、CNR1、GPER1、GRM2等核心基因可能是治疗早期脓毒症休克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早期液体复苏 生物信息学 核心差异基因
原文传递
基于外周血免疫细胞转录组系统探索慢性心力衰竭阴虚证的炎症免疫环境 被引量:5
12
作者 倪世豪 刘晴晴 +5 位作者 康锦花 龙文杰 王陵军 冼绍祥 鲁路 杨忠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742-6747,共6页
目的:基于外周血免疫细胞转录组,系统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阴虚证与免疫炎症的联系,并建立阴虚型心力衰竭免疫判别模型。方法:根据阴虚相关证候积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分分组,分为低、高阴虚积分组,每组10例,应用倾向性评分配对... 目的:基于外周血免疫细胞转录组,系统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阴虚证与免疫炎症的联系,并建立阴虚型心力衰竭免疫判别模型。方法:根据阴虚相关证候积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分分组,分为低、高阴虚积分组,每组10例,应用倾向性评分配对。通过外周血免疫细胞的转录组学检测数据、富集分析、免疫评分评估高、低阴虚积分组患者的炎症信息差异,寻找阴虚相关免疫细胞亚群,并构建判别模型。结果:Pearson系数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阴虚积分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R=0.31),与6分钟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3,R=-0.21);qPCR和转录组学检测结果显示,高阴虚积分组炎症因子水平更高,免疫信号被进一步激活;免疫细胞指数显示,经典型单核细胞、CD8+T细胞和CD4+T细胞在高阴虚积分组患者中特异性上升,可以作为阴虚证心力衰竭的判别标志物。结论:阴虚积分与免疫炎症水平密切相关,其中经典型单核细胞、CD8+T细胞和CD4+T细胞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阴虚证的判别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阴虚证 转录组 炎症 免疫细胞 经典型单核细胞 CD8+T细胞 CD4+T细胞
原文传递
13
作者 康锦花 《诗词月刊》 2017年第2期14-14,共1页
排云一字带寒霜,往复春秋南北乡。山水千重传讯息,风云万叠旅沧桑。休惊月夜飘零客,莫使长亭痛断肠。归羽确知诚有信,行踪一路到衡阳。
关键词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