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傩戏傩文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庹修明 《文化遗产》 2008年第3期11-18,157,共9页
"傩文化",由于傩戏的再发现而引起海內外学术界的关注,逐渐炽热起来.贵州傩文化及其载体——傩戏,可谓千姿百态,名目、品类繁多,是我国傩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文就贵州傩文化、傩戏的分布、类型、生态环境、演出形式、內... "傩文化",由于傩戏的再发现而引起海內外学术界的关注,逐渐炽热起来.贵州傩文化及其载体——傩戏,可谓千姿百态,名目、品类繁多,是我国傩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文就贵州傩文化、傩戏的分布、类型、生态环境、演出形式、內容、特点进行比较充分的介绍,并对多学科的研究价值作简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傩戏 形态 类型 分布
下载PDF
中国军傩——贵州地戏 被引量:19
2
作者 庹修明 《民族艺术研究》 2001年第4期3-9,共7页
傩是中国古代重要祭仪 ,按活动场所与功能 ,大致可分为民间傩 (乡人傩 )、宫庭傩 (官傩 ) ,寺院傩、军傩。军傩是古代军队于岁终或誓师演武祭祀仪式中的戴面具的群队所舞 ,兼备祭祀、实战、训练、娱乐的功能。贵州地戏是古代军傩的遗存... 傩是中国古代重要祭仪 ,按活动场所与功能 ,大致可分为民间傩 (乡人傩 )、宫庭傩 (官傩 ) ,寺院傩、军傩。军傩是古代军队于岁终或誓师演武祭祀仪式中的戴面具的群队所舞 ,兼备祭祀、实战、训练、娱乐的功能。贵州地戏是古代军傩的遗存与流变 ,是中国军队形态与特点保存最为完整的傩戏剧种 ,其分布不仅地域广阔 ,而且目前还有三百余地戏活跃于以安顺为中心的各地农村。本文就军傩的源流及安顺地戏的由来 ,及现存的演出形态和特色 ,以及中外学术界、艺术界对贵州地戏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关注、考察、研究等诸多方面 ,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述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战 中外 队形 活动场所 训练 学术界 特色 剧种 傩戏 演出形态
下载PDF
屯堡地戏的文化变迁与保护开发 被引量:13
3
作者 庹修明 《文化遗产》 2009年第1期30-37,共8页
屯堡地戏及其面具的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是屯堡地戏及面具研究的薄弱环节。传统地戏及面具,与旅游市场的开发,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急功近利中走出来,把地戏演出、面具雕刻传统当财富来规划、保... 屯堡地戏及其面具的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是屯堡地戏及面具研究的薄弱环节。传统地戏及面具,与旅游市场的开发,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急功近利中走出来,把地戏演出、面具雕刻传统当财富来规划、保护、经营,在传统艺术和市场之间找到新的结合点。一方面要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有所创新、开拓,另一方面要保持特色、个性,这是屯堡人几百年来创造的文化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堡 地戏 文化变迁 保护开发
下载PDF
贵州傩戏文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庹修明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第3期89-95,133-136,共11页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贵州民间傩戏系统,主要是两个系列,三个层次。汉、苗、...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贵州民间傩戏系统,主要是两个系列,三个层次。汉、苗、侗、土家、彝、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为一个系列,即民间傩系列。彝族傩戏"撮泰吉"完成了傩祭向傩戏的初步过渡,是傩戏的雏形,属低级层次;汉、苗、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是向单一的戏剧艺术过渡的中间层次;贵州地戏属于军傩系列,是傩戏发展的较高层次,是地道的"农民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类型 分布 仪式 演出
下载PDF
中国西南傩戏述论 被引量:22
5
作者 庹修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4-30,共7页
四南诸省市的傩戏,具有不同类型、层次和形态,是中国傩戏最具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的重要地区。本文从川、渝、黔、滇、藏的傩戏品类中各择两例,加以论述,以点带面,展示西南丰富的傩戏傩文化文化内涵和资源。
关键词 傩戏 中国 西南地区 文化内涵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面具 特征 表演艺术
下载PDF
贵州筹建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与建议 被引量:3
6
作者 庹修明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4期18-23,157-158,共8页
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傩戏傩面具,是民族民间艺术多因子的复合体。西南地区傩戏、傩面具,具有不同类型、层次和形态,在中国傩文化中最具学术和审美价值,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在当前社会大变迁、经济大转型之际,傩文... 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傩戏傩面具,是民族民间艺术多因子的复合体。西南地区傩戏、傩面具,具有不同类型、层次和形态,在中国傩文化中最具学术和审美价值,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在当前社会大变迁、经济大转型之际,傩文化正面临随风而逝的挑战,再不抢救、保护、创新,就永远都来不及了。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主题博物馆,条件已经成熟,机不可失。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在贵州省贵阳市建馆提出十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傩面具 保护 开发 博物馆
下载PDF
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张家界建立中国土家族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可行性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庹修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傩是中国古代驱鬼逐疫的宗教仪式 ,滥觞于史前 ,盛行于商周 ,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延续至今已数千年。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 ,面具是傩戏艺术的重要特征。傩戏誉称为“中国戏剧文化的活化石” ,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学科的学术价值 ,... 傩是中国古代驱鬼逐疫的宗教仪式 ,滥觞于史前 ,盛行于商周 ,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延续至今已数千年。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 ,面具是傩戏艺术的重要特征。傩戏誉称为“中国戏剧文化的活化石” ,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学科的学术价值 ,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大量资料显示 ,我国包括传统工艺、民族艺术等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正面临后继无人、管理混乱和大量流失的严峻形势 ,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十分必要和紧迫。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博物馆的建立进行了全面评估 ,对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学 傩舞 傩祭 傩戏 傩面具 博物馆 评估 可行性分析 张家界 土家族 调查研究
下载PDF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傩坛巫术与特技 被引量:3
8
作者 庹修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傩坛是要驱鬼逐疫,祈福纳吉的。献牲、仪式、祈求巫术,搬演歌舞戏、媚神是与鬼神"和解",是巫师必备的"软功夫",和解不成则要武力驱赶、消灾。巫师必须掌握与鬼神较量的"硬功夫"——巫术。巫术是巫师沟通... 傩坛是要驱鬼逐疫,祈福纳吉的。献牲、仪式、祈求巫术,搬演歌舞戏、媚神是与鬼神"和解",是巫师必备的"软功夫",和解不成则要武力驱赶、消灾。巫师必须掌握与鬼神较量的"硬功夫"——巫术。巫术是巫师沟通神鬼的重要手段和技能,具有可操作性。从表演的角度看也可以叫傩技。"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傩坛和巫师声望和地位的高低,巫术、傩技水平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上刀山""下火海"、"开红山"等是表演给凡人看的也是为了震撼鬼神的。巫术名目繁多,各有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技 祈求 驱赶 灵符 占卜
下载PDF
“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与贵州傩戏傩文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庹修明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5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地方戏 傩文化 贵州 民间文化 安顺地戏 国际学术研讨会 雅文化 傩戏 民间信仰 民俗文化
下载PDF
道教文化与中国傩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庹修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10,共6页
傩坛与道教同源合流,是农村流传最广的民间信仰与宗教。傩坛科仪斋醮化,傩坛神系道教化;傩坛掌坛师道士化,使傩坛与道坛难分难解。傩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傩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为道教文化研究提供鲜活、形象生动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 傩坛 道教 同源合流 发掘研究 资源开发
下载PDF
萨满文化与黔北傩文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庹修明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年第5期118-124,共7页
中国原始文化主要是巫术文化。中国民间的巫文化有两大系统:北方的萨满文化和南方的傩文化。考察和研究现存中国北方和南方某些地区以其独特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巫文化的"活化石",打开远古文化的储存库,对神学、心理学、社会学... 中国原始文化主要是巫术文化。中国民间的巫文化有两大系统:北方的萨满文化和南方的傩文化。考察和研究现存中国北方和南方某些地区以其独特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巫文化的"活化石",打开远古文化的储存库,对神学、心理学、社会学、结构学、宗教史学、哲学、医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通过南北巫文化的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文化 傩文化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佛教对西南傩坛、傩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庹修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13,共6页
宗教戏剧是一种用戏剧样式敷演宗教信仰观念、膜拜对象、行为实践和情感体验的历史文化现象。本文以西南地区比较流行的傩坛和傩戏品种为例 ,比较全面的阐述、论证了佛教对西南傩坛、傩戏的影响。民间广泛、宽容、兼收并蓄的民间宗教信... 宗教戏剧是一种用戏剧样式敷演宗教信仰观念、膜拜对象、行为实践和情感体验的历史文化现象。本文以西南地区比较流行的傩坛和傩戏品种为例 ,比较全面的阐述、论证了佛教对西南傩坛、傩戏的影响。民间广泛、宽容、兼收并蓄的民间宗教信仰 ,孕育和催化了中国戏曲艺术 ,特别是象中国西南地区傩坛、傩戏这样的宗教仪式戏剧的发育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西南地区 傩坛 傩戏 宗教戏剧 宗教信仰 藏戏 面具 戏剧形态
下载PDF
台湾庙会与旅游观光 被引量:3
13
作者 庹修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5-98,共4页
台湾寺庙在其适应台湾现代社会旅游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方面,作了某些探索,也产生了某些负面 影响。作者三次赴台考察、讲学,就所见所闻,对台湾庙会与旅游观光,用典型事例作了多层面的论 述,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庙会 旅游观光 探索
下载PDF
贵州筹建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暨民院筹建民族博物馆、陈列室的建议
14
作者 庹修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7-32,共6页
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筹建博物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全面阐述和评估 ,并对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 。
关键词 筹建 博物馆 评估 建议
下载PDF
贵州高校民间文学、民俗学教学与研究状况调查——兼谈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15
作者 陈玉平 庹修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贵州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贵州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曾取得辉煌的成绩,高校教师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某些方面的研究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民间文学、民俗学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贵州高校民间文学、民... 贵州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贵州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曾取得辉煌的成绩,高校教师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某些方面的研究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民间文学、民俗学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贵州高校民间文学、民俗学教学与研究状况的调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高校 民间文学 民俗学 教学 研究
下载PDF
贵州德江土家族地区傩堂戏 被引量:9
16
作者 庹修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86-92,共7页
德江县1983年开始了民族识别和恢复民族成份的工作。工作中,有关同志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发掘出原始面貌保留较为完整的傩堂戏。被戏剧界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堂戏是我国历史较悠久的古代剧种。有关专家考证认为,这一发掘对研... 德江县1983年开始了民族识别和恢复民族成份的工作。工作中,有关同志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发掘出原始面貌保留较为完整的傩堂戏。被戏剧界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堂戏是我国历史较悠久的古代剧种。有关专家考证认为,这一发掘对研究我国戏剧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发展历史都有较大的文学价值。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傩堂戏 原始面貌 中国戏剧 活化石 少数民族地区 文学价值 民族识别 德江县 民俗
下载PDF
贵州傩戏与傩面具 被引量:7
17
作者 庹修明 《民族艺术研究》 1995年第6期39-45,共7页
关键词 傩面具 贵州 黔东北 安顺地戏 傩戏 演员 活化石 祖先崇拜 民族地区 华夏文化
下载PDF
原始粗犷的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被引量:15
18
作者 庹修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67-72,共6页
在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流传着一种极为原始粗犷的彝族傩戏——“撮泰吉”(也有译作“撮寸姐”、“撮寸己”“撮特紧”的)“撮”义是人、“泰”义是变化、“吉”义是游戏、玩耍。合在一起意思是“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 在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流传着一种极为原始粗犷的彝族傩戏——“撮泰吉”(也有译作“撮寸姐”、“撮寸己”“撮特紧”的)“撮”义是人、“泰”义是变化、“吉”义是游戏、玩耍。合在一起意思是“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戏”,简称“变人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人戏 撮泰吉 傩戏 板底乡 布摩 文道华 威宁 扫寨 阿达姆 工艺美术学
下载PDF
贵州民间道教与傩坛 被引量:8
19
作者 庹修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民间道教 贵州道教 道教派别 少数民族地区 正一道 道士 傩坛 祖先崇拜 宗教活动 天师道
下载PDF
黔西北彝族毕摩经典中的文化图象 被引量:2
20
作者 庹修明 《民族艺术研究》 1997年第3期59-66,共8页
彝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人口657万,也是西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云南有彝族410多万;四川有彝族170多万;贵州有彝族70多万;广西有彝族近万人。贵州的彝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山区,即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贵州彝族历史悠久,约当夏... 彝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人口657万,也是西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云南有彝族410多万;四川有彝族170多万;贵州有彝族70多万;广西有彝族近万人。贵州的彝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山区,即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贵州彝族历史悠久,约当夏、商之际,彝族先民就活动在今黔西北一带。彝族先民在贵州境内,曾参与建立过夜郎、罗甸、鸟撒、播勒等地方政权,特别是罗甸地方政权,从东汉光武年间至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为止,立国1500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文化 黔西北 彝族毕摩 彝文古籍 彝族先民 毕节地区 十月历 指路经 毕摩文化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