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dsDNA抗体吖啶酯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方法的性能验证 被引量:6
1
作者 廉倩倩 陈秀发 +4 位作者 沙利烽 梁辰 冯杰 薛辉 颜光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建立抗-dsDNA抗体吖啶酯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方法并评价其性能。方法以链酶亲和素通用型磁珠为固相,通过生物素-链酶亲和素系统捕获免疫复合物,采用间接法原理建立抗-dsDNA抗体吖啶酯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灵敏... 目的建立抗-dsDNA抗体吖啶酯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方法并评价其性能。方法以链酶亲和素通用型磁珠为固相,通过生物素-链酶亲和素系统捕获免疫复合物,采用间接法原理建立抗-dsDNA抗体吖啶酯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灵敏度、精密度、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价,确定该方法的正常参考值,并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该方法抗体浓度为50~3000IU/ml时线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1.878~2.535IU/ml(<10IU/ml),3次实验回收率均为95%~100%,准确性好;试剂检测精密度高,批内变异<5%且总变异<10%;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样本中含有1200mg/dl、150mg/dl、30mg/dl、30ng/ml、150IU/ml的三酰甘油、血红蛋白、胆红素、生物素、类风湿因子时不影响检测结果。通过检测185例正常人血清,确定正常参考值为100IU/ml,特异性达99%;检测54例SLE患者样本,其阳性率为42.6%,与ELISA参比试剂阳性率(46.3%)相似。结论此吖啶酯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灵敏度高、精密性好,性能稳定,线性范围可达3000IU/ml,其检测SLE疾病的敏感性与ELISA相当,特异性为99%。检测过程仪器自动化操作,简便、快速、无污染,适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DSDNA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吖啶酯 化学发光
下载PDF
维生素C注射液与两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念森 冯萍 +3 位作者 胡小梅 朱学凯 廉倩倩 牛玉美 《北方药学》 2014年第9期17-18,共2页
目的:考察维生素C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和肌苷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将维生素C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和肌苷注射液按1∶1(V/V)比例配伍混合后,24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碘量法分... 目的:考察维生素C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和肌苷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将维生素C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和肌苷注射液按1∶1(V/V)比例配伍混合后,24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碘量法分别测定维生素K1和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在室温下,24h维生素C和维生素K1的配伍液出现浑浊;而与肌苷注射液的配伍外观无变化,但pH值及含量有变化,就是溶液的稳定性发生变化。结论:在室温下24h内维生素C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配伍禁忌,维生素C注射液与肌苷注射液不宜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注射液 维生素K1 肌苷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化学发光定量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齐洋 廉倩倩 +2 位作者 梁辰 冯杰 颜光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1756-176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人尿液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方法以磁颗粒-链酶亲和素-生物素为固相分离系统,生物素标记1株鼠单抗-NGAL,... 目的建立一种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人尿液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方法以磁颗粒-链酶亲和素-生物素为固相分离系统,生物素标记1株鼠单抗-NGAL,吖啶酯标记另1株鼠单抗-NGAL,建立NGAL定量免疫分析方法。结果此分析方法功能灵敏度高于3ng/mL;批内不精密度不超过5%,批间不精密度不超过8%;线性范围为10~1500ng/mL;参考区间上限为130ng/mL;尿液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如丙酮、白蛋白、胆红素等对结果的干扰不超过5%;尿液样本2~8℃常规储存1~3周检测水平变化幅度小于20%;与Abbott的NGAL免疫试剂相比,斜率达0.9611,相关系数0.9938。结论该NGAL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方法,性能优良,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急性肾损伤 肌酐 尿样储存稳定性
下载PDF
多黏菌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瑞英 苟春霞 +4 位作者 宋征 冯萍 廉倩倩 孙晓伟 蔡国伟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2年第5期310-316,共7页
抗生素耐药已成为一项日益加剧的全球危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多黏菌素于上世纪被发现,因其神经毒性和肾毒性曾一度被限制使用,然而随着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的快速发展使得多黏菌素再次成为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关键药物。除变形... 抗生素耐药已成为一项日益加剧的全球危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多黏菌素于上世纪被发现,因其神经毒性和肾毒性曾一度被限制使用,然而随着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的快速发展使得多黏菌素再次成为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关键药物。除变形杆菌属、摩氏摩根菌、沙雷氏菌属等对多黏菌素天然耐药外,其他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可通过获得性耐药对多黏菌素产生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通过改变外膜脂多糖结构而对多黏菌素产生耐药性,此外,也可通过自发突变导致脂多糖缺失、荚膜多糖产量增加以及表达外排泵等机制对多黏菌素产生耐药性。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多黏菌素耐药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性 多黏菌素 耐药机制 革兰阴性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