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地形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亮 张贺翠 +2 位作者 廉小平 陆广涛 朱利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6-1065,共10页
【目的】建立喀斯特地形区的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根据其制定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并对其效用性进行验证,以期根据喀斯特地形区土壤的矿质养分含量进行合理配肥,达到合理施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收增效的目的。【方法】利用丰缺指标法... 【目的】建立喀斯特地形区的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根据其制定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并对其效用性进行验证,以期根据喀斯特地形区土壤的矿质养分含量进行合理配肥,达到合理施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收增效的目的。【方法】利用丰缺指标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形区44个水稻"3414"试验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最后以相对产量65%、71%、77%、83%和90%,将本地区土壤中的全氮、速效钾划分为6个等级,有效磷划分为5个等级,并利用三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线性加平台数学模型对每个试验点进行最佳施肥量的模拟,利用对数模型在44个试验点的土壤全氮、速效钾、有效磷和与其相对应的水稻最佳氮肥、钾肥、磷肥施用量之间建立土壤矿质元素与水稻最佳施肥量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基于此方程对10个水稻田间验证试验区以最佳施肥量进行施肥,对试验中水稻苗期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CAT酶活性、SOD酶活性、POD酶活性进行测量,最后对水稻的株高、公顷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水稻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考种,以验证测土配方施肥量的效用性。【结果】根据试验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以及每个试验点的最佳施肥量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其中六个等级的土壤全氮含量为1.21-1.28、1.28-1.75、1.75-2.21、2.21-2.67,2.67-3.22、〉3.22 g/kg,对应的施肥量分别为234-241、202-234、178-202、158-178、139-158、0-139 kg/hm^2;5个等级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5-5.50、5.50-11.7、11.7-17.85、17.85-25.00、〉25.00 mg/kg,对应的磷肥施用量分别为95-110、70-95、55-70、44-55、0-44 kg/hm^2;6个等级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为6.99-19.50、19.50-37.10、37.10-54.60、54.60-72.10、72.10-92.50、〉92.50 mg/kg,对应的钾肥施用量为146-191、117-146、101-117、89-101、78-89、0-78 kg/hm^2。验证试验中测土配方施肥区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株高等农艺性状和多项生理指标都比不施肥区和传统施肥区有很大的提升,证明了该养分分级对应的推荐量的有效性。【结论】当前土壤养分呈现出多氮、多磷的特点,本次研究中建立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修正并且细化了原有丰缺指标体系,验证试验和生化指标也说明,新建立的测土配方体系适合当前土壤养分状况,并可用于其他相似地形区的推荐施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丰缺指标 推荐施肥 相对产量 “3414”试验
下载PDF
渭南师范学院校园鸟类群落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永飞 吴逸群 廉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96-3597,3599,共3页
2010年8~9月,采用样线法和鸟鸣声识别法对渭南师范学院的鸟类组成及数量进行了调查。校园内共有鸟类16种,分属2目11科。其中15种属于"三有"保护动物,10种鸟类属于留鸟,6种鸟类属于夏候鸟。优势度分析表明,麻雀为校园鸟类优势种。对不... 2010年8~9月,采用样线法和鸟鸣声识别法对渭南师范学院的鸟类组成及数量进行了调查。校园内共有鸟类16种,分属2目11科。其中15种属于"三有"保护动物,10种鸟类属于留鸟,6种鸟类属于夏候鸟。优势度分析表明,麻雀为校园鸟类优势种。对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的分析表明,林地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建筑区鸟类均匀性指数最高。群落相似度分析表明,草丛与建筑区生境相似度最高,而林地与建筑区生境相似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鸟类 生物多样性 生境类型 渭南师范学院
下载PDF
甘蓝ROH1与EXO70A1的表达与相互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贺翠 柳菁 +7 位作者 廉小平 曾静 杨昆 张学杰 杨丹 施松梅 高启国 朱利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5-783,共9页
【目的】以自交不亲和材料甘蓝为研究对象,分析ROH1的组织表达、ROH1与EXO70A1的相互作用及其是否参与甘蓝生殖发育。【方法】从甘蓝花蕾中克隆出ROH1和EXO70A1,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ROH1的表达特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甘蓝... 【目的】以自交不亲和材料甘蓝为研究对象,分析ROH1的组织表达、ROH1与EXO70A1的相互作用及其是否参与甘蓝生殖发育。【方法】从甘蓝花蕾中克隆出ROH1和EXO70A1,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ROH1的表达特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甘蓝授粉后1 h内ROH1和EXO70A1的表达量和二者的相关性;分别构建以p GBKT7为载体的EXO70A1重组"诱饵"质粒和以p GADT7为载体ROH1的重组猎物质粒,并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株,利用缺陷型培养基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确定ROH1和EXO70A1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在甘蓝中ROH1为单外显子基因,编码含39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与拟南芥ROH1对比发现,甘蓝ROH1序列内存在一个连续16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它在甘蓝的雄蕊(花药)、花柱、幼茎、幼根及叶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差异明显,其中,在幼叶、花柱和雄蕊(花药)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幼根和幼茎中的表达量较低;甘蓝授粉后柱头中ROH1的表达量在1 h内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其中,以授粉后30 min的表达量最低,授粉后1 h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值;而EXO70A1在授粉后1 h内的表达呈现出"下降-上升"的趋势,并以授粉15 min时表达量最低,授粉后1 h时的表达量最高;二者表达的动态变化说明ROH1和EXO70A1参与了甘蓝的生殖发育;ROH1与EXO70A1的表达量趋势线呈现出负相关性,并在30 min时出现了重叠区域,预示ROH1与EXO70A1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成功构建p GADT7-ROH1和p GBKT7-EXO70A1酵母表达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发现载体p GBKT7-EXO70A1无自激活能力,融合菌株同时激活4个报告基因(AUR1-C、MEL1、HIS3和ADE2)的表达,表明花药中ROH1和花柱中的EXO70A1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甘蓝的ROH1和EXO70A1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呈现出负相关性,ROH1可能通过调节EXO70A1在柱头的分泌影响生殖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ROH1 EXO70A1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保鲜酸奶保质期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权美平 林良魁 廉小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04,共3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长效保鲜酸奶的最佳操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长效保鲜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A1B1C1,即非脂乳固体含量为15.3%;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2∶1;采用无菌灌装的方式,可使酸奶在2℃~8℃温度条件下其保质期...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长效保鲜酸奶的最佳操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长效保鲜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A1B1C1,即非脂乳固体含量为15.3%;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2∶1;采用无菌灌装的方式,可使酸奶在2℃~8℃温度条件下其保质期延长到32 d,乳酸菌活菌数为6.3×108/mL,且具有良好的风味和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菌数 保质期
下载PDF
绞股蓝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权美平 廉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857-12858,12860,共3页
从药用价值角度,对绞股蓝的组成成分、培育及提取技术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绞股蓝 绞股蓝皂苷 黄酮类
下载PDF
3种芸薹属植物ROH1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贺翠 廉小平 +2 位作者 柳菁 李帮秀 周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8-21,46,共5页
[目的]通过PCR和RT-PCR技术从甘蓝、白菜和萝卜中扩增ROH1基因序列,分析该基因的基本特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甘蓝、白菜、萝卜ROH1基因没有内含子,甘蓝ROH1基因编码398个氨基酸,白菜和萝卜ROH1基因均编码... [目的]通过PCR和RT-PCR技术从甘蓝、白菜和萝卜中扩增ROH1基因序列,分析该基因的基本特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甘蓝、白菜、萝卜ROH1基因没有内含子,甘蓝ROH1基因编码398个氨基酸,白菜和萝卜ROH1基因均编码400个氨基酸,3种植物的ROH1蛋白序列与拟南芥已经公布的ROH1(At1g63930)蛋白氨基酸缺少一段连续的氨基酸序列;ROH1属于DUF793蛋白超家族,它没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同源比对及功能联想分析发现植物中ROH1非常保守,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甘蓝、白菜和萝卜的关系最近;结构功能分析发现ROH1可能与BYPASS蛋白和AT4G11300蛋白的功能相似。[结论]为研究DUF793蛋白超家族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H1基因 基因克隆 DUF793蛋白超家族
下载PDF
结球甘蓝ARC1与Exo70A1编码区cDNA的克隆及进化分析
7
作者 杨丹 廉小平 +5 位作者 周燕 张贺翠 杜丹 高启国 任雪松 朱利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8,共13页
在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过程中,ARC1与Exo70A1的相互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了研究10种自交不亲和结球甘蓝材料ARC1和Exo70A1的进化关系,对其编码区c DNA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10种材料和前人... 在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过程中,ARC1与Exo70A1的相互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了研究10种自交不亲和结球甘蓝材料ARC1和Exo70A1的进化关系,对其编码区c DNA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10种材料和前人已发表的83条ARC1和73条Exo70A1的相关序列的ARC1-Exo70A1的互作区和非互作区编码序列进行了变异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1)所选育的10种结球甘蓝材料的ARC1与Exo70A1的编码区核酸序列存在平行进化关系,且均聚类于芸薹属分支下;(2)ARC1比Exo70A1编码区序列进化速率快;(3)ARC1和Exo70A1互作编码区核酸序列存在明显的协同进化,而ARC1和Exo70A1非互作编码区核酸序列则在进化上呈现明显分异;(4)ARC1和Exo70A1互作编码区c DNA的进化均快于非互作编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1 Exo70A1 自交不亲和 进化关系 协同进化
下载PDF
甘蓝S-位点基因SRK、SLG和SP11/SCR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以忠 曾文艺 +8 位作者 邓琳琼 张贺翠 刘倩莹 左同鸿 谢琴琴 胡燈科 袁崇墨 廉小平 朱利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2-1168,共17页
S位点是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的关键位点,控制自交不亲和反应的识别与启动。为明确甘蓝S位点基因SRK和SLG的S域和SP11/SCR编码序列密码子的使用特性,利用Codon W、SPSS软件、Python程序和EMBOSS在线程序分析甘蓝41个SRK、36个SLG和1... S位点是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的关键位点,控制自交不亲和反应的识别与启动。为明确甘蓝S位点基因SRK和SLG的S域和SP11/SCR编码序列密码子的使用特性,利用Codon W、SPSS软件、Python程序和EMBOSS在线程序分析甘蓝41个SRK、36个SLG和11个SP11/SCR等位基因的偏好性,同时通过中性绘图、ENC-GC3绘图、PR2绘图及多元统计分析探讨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形成原因,并利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蓝SRK、SLG和SP11/SCR基因编码序列富含A/T,密码子偏好以A/T碱基结尾,偏好性较低。自然选择是影响密码子使用模式的主要因素,突变压力为次要因素,还受到二核苷酸丰度的影响。根据RSCU值发现,SRK和SLG基因高表现密码子有4个,SP11/SCR基因有11个。基于RSCU的聚类能够较准确地反应甘蓝SRK、SLG和SP11/SCR等位基因间的关系,并与基于CDS核酸序列的聚类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根据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和聚类关系发现,SRK的S域和SP11/SCR编码序列在密码子偏好性上可能是协同进化的。这为更好理解甘蓝中密码子的分布机制和SRK、SLG和SP11/SCR基因的进化提供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自交不亲和 S-位点基因 密码子使用偏好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结球甘蓝SRK-ARC1-Exo70A1互作域的确定及作用强度 被引量:3
9
作者 施松梅 高启国 +9 位作者 廉小平 毕云龙 刘晓欢 蒲全明 刘贵喜 柳菁 任雪松 杨晓红 朱利泉 王小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6,共13页
【目的】深入研究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关键元件S-位点受体激酶SRK与臂重复蛋白ARC1及ARC1与Exo70A1间相互识别的分子机理,鉴定SRK-ARC1及ARC1-Exo70A1之间的互作区段,并分析其作用强度,明确蛋白间互作功能域。【方法】通过生物信息... 【目的】深入研究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关键元件S-位点受体激酶SRK与臂重复蛋白ARC1及ARC1与Exo70A1间相互识别的分子机理,鉴定SRK-ARC1及ARC1-Exo70A1之间的互作区段,并分析其作用强度,明确蛋白间互作功能域。【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蛋白功能域,根据分析结果以典型的自交不亲和结球甘蓝E1为材料分别扩增SRK、ARC1和Exo70A1含不同功能域的截短体片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SRK激酶域(SRKj)及其截短体SRKjΔ1—SRKjΔ4,Exo70A1全长及其截短体Exo70A1Δ1—Exo70A1Δ3的编码序列分别亚克隆至p GADT7(AD)质粒,将ARC1及其截短体ARC1Δ1—ARC1Δ8的编码序列分别亚克隆至载体p GBKT7(BD)质粒。用PEG/Li Ac法将获得的AD和BD重组质粒两两组合分别共转化到酵母AH109感受态中,观察融合菌株在SD/-Leu-Trp-His-Ade/X-α-gal/25 m M 3-AT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和颜色变化情况,进一步测定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最后通过原核表达体外孵育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对SRK-ARC1及ARC1-Exo70A1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DNA测序和内切酶分析显示成功构建18个酵母双杂交表达载体,且无自激活能力。在SRK-ARC1的10个试验组合中,只有ARC1Δ4、ARC1Δ8、ARC1与SRKj组合的融合菌株在SD/-Leu-Trp-His-Ade/X-α-gal/25 m M 3-AT培养基上长出蓝色菌落,激活报告基因HIS3、ADE2和MEL1。随着SRKj或ARC1截短体片段的延长,二者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逐渐增加,其中,ARC1Δ4与SRKj组合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最高(酶活为15.98)。在ARC1-Exo70A1 16个试验组合中,Exo70A1Δ3与ARC1Δ1Δ3都相互作用,其融合菌株在SD/-Leu-Trp-His-Ade/X-α-gal/25 m M 3-AT培养基上长出蓝色菌落,激活报告基因HIS3、ADE2和MEL1。随着ARC1或Exo70A1截短体片段的延长,二者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ARC1Δ2与Exo70A1Δ3组合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最大(酶活性为25.07)。说明ARC1的N端和Exo70A1的N端发生了互作,而ARC1的C端、全长与Exo70A1都不发生互作。体外表达检测蛋白相互作用发现,SRKj与ARC1Δ4、ARC1Δ2与Exo70A1Δ3均可以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结论】SRK的激酶域(SRKj)与ARC1的C端臂重复区发生互作,缩短SRK激酶域中的任何结构域或者缩短ARC1的臂重复区,二者都不会发生互作。ARC1的亮氨酸拉链和蜷曲螺旋与Exo70A1的N端结构域(去除pfam Exo70A1域)介导了二者的相互作用。SRK-ARC1的作用力强度小于ARC1-Exo70A1的作用力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 自交不亲和 SRK ARC1 Exo70A1 酵母双杂交 截短体
下载PDF
长雄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廉小平 黄光福 +3 位作者 张玉娇 张静 胡凤益 张石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65-780,共16页
人类将普通野生稻驯化为亚洲栽培稻,其农艺性状如株高、落粒性、穗型等发生了重要变化,产量也大幅提高,但许多优良性状如抗逆性等却丢失。长雄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同属AA基因组,蕴藏了许多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基因,被认为是亚洲... 人类将普通野生稻驯化为亚洲栽培稻,其农艺性状如株高、落粒性、穗型等发生了重要变化,产量也大幅提高,但许多优良性状如抗逆性等却丢失。长雄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同属AA基因组,蕴藏了许多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基因,被认为是亚洲栽培稻遗传改良的潜在基因库。本文总结了长雄野生稻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抗性、地下茎性状以及其他潜在应用价值性状,包括白叶枯抗性、抗旱性、耐热性、自交不亲和性、氮高效利用以及高产等有利性状。基于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性状开展多年生稻育种实践的应用研究,对长雄野生稻进行从头驯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长雄野生稻基础研究及栽培稻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雄野生稻 有利基因 多年生稻 基因组编辑 从头驯化
下载PDF
甘蓝BoPINs家族基因的特征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玉奎 张贺翠 +5 位作者 白晓璟 廉小平 施松梅 刘倩莹 左同鸿 朱利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0-1278,共9页
为了探索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蛋白编码基因BoPINs家族参与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成员数目与参与方式,本文通过转录组分析获得BoPINs家族在甘蓝自花和异花授粉后的表达情况,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家族的基因结构、蛋白... 为了探索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蛋白编码基因BoPINs家族参与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成员数目与参与方式,本文通过转录组分析获得BoPINs家族在甘蓝自花和异花授粉后的表达情况,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家族的基因结构、蛋白进化亲缘关系和表达模式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蓝BoPINs基因家族包含8个成员,含有5~9个外显子和4~8个内含子;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数在350~650之间,相对分子质量为38~70kD;除了BoPIN5和BoPIN8不含中间亲水区以外,其余6个BoPINs家族成员都含有位于两端的疏水区和中间亲水环,它们可能以膜锚定蛋白的形式发挥作用;甘蓝BoPINs与芜菁BrPINs、拟南芥AtPINs基因家族亲缘关系较近;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BoPIN1-1、BoPIN3-1、BoPIN3-2和BoPIN6与S位点之间发生不同程度的连锁;启动子活性分析表明,BoPINs家族蛋白参与甘蓝SI反应,可能受IAA、ABA等激素相互交叉影响;BoPIN1-1、BoPIN1-2、BoPIN2、BoPIN3-1、BoPIN3-2、BoPIN4、BoPIN6、BoPIN7-1和BoPIN7-2在柱头中表达量均较高;数据表达谱和荧光定量分析表明,8个家族成员中的6个BoPINs基因在自花授粉后下调表达;自花授粉后柱头生长素含量降低,与SI反应呈负相关。因此,在甘蓝BoPINs家族的8个成员中有6个BoPINs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膜上以负调节方式调控自交不亲和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生长素 自花授粉 BoPINs 家族 自交不亲和
下载PDF
甘蓝锌指蛋白转录因子BoC2H2的克隆、定位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绍兰 廉小平 +6 位作者 蒲敏 白晓璟 王玉奎 曾静 施松梅 张贺翠 朱利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50-1660,共11页
C2H2型锌指蛋白是植物中最重要的转录调节子之一,主要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反应。本研究通过分析自交不亲和甘蓝未授粉,自花授粉15、30和60min,异花授粉15、30和60min柱头转录组数据,筛选到一个自花授粉诱导上调表达的C2H2型锌... C2H2型锌指蛋白是植物中最重要的转录调节子之一,主要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反应。本研究通过分析自交不亲和甘蓝未授粉,自花授粉15、30和60min,异花授粉15、30和60min柱头转录组数据,筛选到一个自花授粉诱导上调表达的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命名为BoC2H2。BoC2H2开放阅读框756bp,编码25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26.7kDa,等电点为4.62,是一种亲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域,含有C2H2型锌指蛋白家族高度保守的ZnF_C2H2结构域。BoC2H2起始密码子上游200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含有光响应、昼夜节律、茉莉酸响应、防御和应激反应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通过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和瞬时浸染烟草,发现BoC2H2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表达。BoC2H2在下胚轴、叶片和花中均有表达,柱头中的表达量随发育时间而变化,开花当天后表达量降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BoC2H2在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0~60 min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转录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甘蓝BoC2H2属于C2H2型锌指蛋白家族,可能参与了柱头响应花粉刺激的分子过程,这有利于揭示BoC2H2在甘蓝自交不亲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研究C2H2型转录因子在甘蓝自交不亲和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C2H2锌指蛋白 BoC2H2基因 自交不亲和 定位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甘蓝SI相关基因BoCDPK14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晓璟 廉小平 +11 位作者 王玉奎 张贺翠 刘倩莹 左同鸿 张以忠 谢琴琴 胡燈科 任雪松 曾静 罗绍兰 蒲敏 朱利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73-1783,共11页
甘蓝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柱头对相同单倍型的花粉产生的排斥或抑制反应。钙依赖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PK)是植物面对逆境信号时参与抗逆反应的重要元件。本文通过甘蓝自花授粉0~60 min的柱... 甘蓝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柱头对相同单倍型的花粉产生的排斥或抑制反应。钙依赖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PK)是植物面对逆境信号时参与抗逆反应的重要元件。本文通过甘蓝自花授粉0~60 min的柱头转录组数据分析,成功地筛选到一个受自花授粉诱导上调表达的基因BoCDPK14,该基因与拟南芥中参与植物逆境信号传导的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高度同源。BoCDPK14基因开放阅读框1599 bp,编码一种具有533个氨基酸残基的亲水性蛋白,可在大肠杆菌胞质中被诱导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4 kD,表明BoCDPK14为活性胞质蛋白。该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00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含有胁迫反应、激素反应、代谢调节等应答元件。BoCDPK14在甘蓝柱头、花粉、花蕾、花瓣和叶片中表达,且柱头中的表达量低于花粉。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BoCDPK14在0~60 min的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酵母双杂交发现,BoCDPK14蛋白激酶结构域与谷氨酸受体通道蛋白BoGLR2.8d存在相互作用,表明BoCDPK14可能是参与SI反应过程的新蛋白。本研究结果表明BoCDPK14可能作为Ca2+信号元件参与甘蓝柱头响应花粉刺激的分子过程,这为甘蓝自交不亲和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BoCDPK14基因 酵母双杂交 自花授粉 自交不亲和
下载PDF
自花授粉诱导的甘蓝功能基因BoSPI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蒲敏 罗绍兰 +7 位作者 廉小平 张贺翠 白晓璟 王玉奎 左同鸿 高启国 任雪松 朱利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4,共8页
自交不亲和性是甘蓝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止自交衰败、促进杂交优势的一种复杂而完善的遗传机制。克隆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基因对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挖掘0~60 min自花和异花授粉的甘蓝柱头转录组... 自交不亲和性是甘蓝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止自交衰败、促进杂交优势的一种复杂而完善的遗传机制。克隆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基因对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挖掘0~60 min自花和异花授粉的甘蓝柱头转录组数据,筛选到一个受自花授粉诱导上调表达的基因,命名为BoSPI。BoSPI开放阅读框534bp,编码177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4.21,不包含信号肽和跨膜区,含有4个保守的EF-hand结构域。BoSPI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00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含有真菌诱导响应、代谢调节以及器官形成等应答元件。BoSPI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诱导表达为17 k D的蛋白。BoSPI在柱头中表达量最高,在花瓣、萼片、叶片、雄蕊表达量较低。BoSPI蛋白被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自花授粉30 min后对BoSPI基因的诱导表达显著增强。表明BoSPI参与了柱头响应自花花粉刺激的分子过程,可能是实现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相关的某种新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花授粉 结球甘蓝 基因BoSPI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甘蓝BoSPx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玉奎 白晓璟 +6 位作者 廉小平 张贺翠 罗绍兰 蒲敏 左同鸿 刘倩莹 朱利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328-4338,共11页
【目的】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显花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限制自交衰退、促进杂交优势的一种复杂而完善的重要遗传机制。通过对SI与钙共响应新基因BoSPx的克隆、时空特异性表达分析和筛选与其互作的蛋白,并对Bo... 【目的】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显花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限制自交衰退、促进杂交优势的一种复杂而完善的重要遗传机制。通过对SI与钙共响应新基因BoSPx的克隆、时空特异性表达分析和筛选与其互作的蛋白,并对BoSPx在自花授粉后刺激柱头的响应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甘蓝SI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自花和异花授粉后差异筛选以及PCR克隆获得BoSPx。利用DNAMAN软件和Smart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保守结构域分析,通过Expasy在线软件预测BoSPx蛋白分子量、等电点、二级结构和跨膜结构域;采用MEGA6.0软件中的邻接法构建BoSPx蛋白的系统发育树,并推测BoSPx蛋白在甘蓝自花授粉后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通过qRT-PCR检测自花和异花授粉后BoSPx的相对表达量。构建GFP表达载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oSPx的亚细胞定位;酵母双杂交技术寻找其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克隆获得一个新基因——BoSPx,其含有1个外显子,无内含子,是单外显子结构。BoSPx的开放阅读框为396 bp,编码具有13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理论等电点pI为4.54,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域,含有3个保守的EF-hand模体(第48—60、64—80和81—96位)。BoSPx起始密码子上游启动子序列500 bp左右含有生长素响应应答元件。BoSPx在开花前1—2 d的柱头、萼片、叶片、花药、花瓣中均有表达,在柱头中表达量最高,并且在自花和异花授粉的柱头中表达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在自花授粉15 min时表达量达到最高,而后急剧下降,下降的低值与开花前1—2 d的柱头峰值相当。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BoSPx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BoSPx与SRK、ARC1之间无相互作用,但与生长素家族蛋白BoSAUR71和BoPID均能互作。【结论】BoSPx受自花授粉显著诱导表达,可能是受生长素调节的钙结合蛋白,对SI和钙产生共响应;该蛋白具有多组织表达和核质同在的特性,表明BoSPx可能参与SRK-ARC1-ExO70A1途径以外的未知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BoSPx 酵母双杂交 生长素 自花授粉 自交不亲和
下载PDF
高层建筑剪力墙土木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廉小平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第8期121-121,共1页
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展加速,对应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与传统建筑项目先比,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大幅增加,需要借助专门施工工艺进行支撑稳固性的增加。借助剪力墙施工可提高高层建筑的合理性和安全效果。充分提高了建筑项目... 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展加速,对应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与传统建筑项目先比,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大幅增加,需要借助专门施工工艺进行支撑稳固性的增加。借助剪力墙施工可提高高层建筑的合理性和安全效果。充分提高了建筑项目的使用寿命。本文对高层建筑剪力墙作业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剪力墙施工 土木施工技术 施工质量
下载PDF
多年生稻育种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石来 黄光福 +4 位作者 张玉娇 廉小平 张静 陈蕊 胡凤益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3,共5页
多年生稻是指头季稻成熟收割后,通过免耕保留稻桩,等到下一个生长季,稻桩地下茎腋芽发出新苗,重新成为可以收割的稻。笔者所在团队以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为母本,以来源于非洲的长雄野生稻(O.longistaminata)为父本,通过种间远缘杂... 多年生稻是指头季稻成熟收割后,通过免耕保留稻桩,等到下一个生长季,稻桩地下茎腋芽发出新苗,重新成为可以收割的稻。笔者所在团队以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为母本,以来源于非洲的长雄野生稻(O.longistaminata)为父本,通过种间远缘杂交方式培育多年生稻。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了长雄野生稻地下茎遗传规律,发明了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创制了一批具有多年生性的育种材料,育成了3个多年生稻品种,创新了以越冬和免耕为核心的多年生稻轻简化生产技术,实现了只需耕种1次即可连续收获4~5年的稻作生产方式。从理论发现、技术发明、品种培育、栽培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形成了自成体系、独树一帜的多年生稻研发模式,为农作物尤其是多年生粮食作物的遗传改良与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年生稻 多年生性 长雄野生稻
下载PDF
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基因BoGSTL2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8
作者 左同鸿 张贺翠 +7 位作者 刘倩莹 廉小平 谢琴琴 胡燈科 张以忠 王玉奎 白晓璟 朱利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50-1861,共12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对植物抵御逆境胁迫、解除细胞毒素和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甘蓝自花授粉0~60 min的柱头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到1个受自花授粉诱导上调表达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对植物抵御逆境胁迫、解除细胞毒素和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甘蓝自花授粉0~60 min的柱头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到1个受自花授粉诱导上调表达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oGSTL21。BoGSTL21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0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49,不包含信号肽和跨膜区,含有GST-N和GST-C结构域。BoGSTL21基因启动子中含有光响应、生长素应答、脱落酸反应、低温和干旱响应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BoGSTL21基因在甘蓝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柱头中的表达量随发育时间而变化,在成熟的柱头中高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BoGSTL21基因在0~60min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酵母双杂交发现,BoGSTL21蛋白与花粉发育相关蛋白BoFAB1C、生长素相关的蛋白BoPATL2、醛缩酶型TIM桶家族蛋白BoF9N12_9存在相互作用。BoGSTL2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被成功诱导表达,纯化蛋白大小为34kD,与预测结果一致。表明BoGSTL21可能是参与SI反应过程的新蛋白,这为甘蓝自交不亲和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基因克隆 自交不亲和 表达分析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钢丝冷却技术
19
作者 廉小平 《金属制品》 1994年第A09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钢丝 冷却 技术 冷却技术
下载PDF
Hi—Bond混凝土用低松弛高强度螺纹钢丝
20
作者 廉小平 《金属制品》 1994年第A09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高强度 螺纹钢丝 生产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