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附18例/31髋中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廉永云 裴福兴 +2 位作者 杨静 沈彬 周宗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623-1626,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并分析中期疗效。方法对18例(31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平均52年(2~92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leeandCh...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并分析中期疗效。方法对18例(31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平均52年(2~92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leeand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片分析。结果至最近1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6分(3~52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33分(54~92分)优良率为871%,其中,优5髋,良22髋,可3髋,差1髋。髋关节的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356°(0~115°)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1856°(54~21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97%(3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重建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置换 关节成形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髋关节骨性融合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8
2
作者 廉永云 裴福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0期1581-1584,共4页
关键词 骨性融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年轻患者 髋关节功能 运动功能 重建 要求 生活 产生
下载PDF
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切除术治疗脑性瘫痪88例效果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廉永云 金玉花 +3 位作者 齐英 王晓娜 于雪峰 裴福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当前外科手术治疗脑性瘫痪的方法多为针对肢体的功能的治疗,行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切除术对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的障碍和流涎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予以评估。方法:实验于1996-02/2002-05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目的:当前外科手术治疗脑性瘫痪的方法多为针对肢体的功能的治疗,行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切除术对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的障碍和流涎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予以评估。方法:实验于1996-02/2002-05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和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骨科完成。对88例(男62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8.6岁(3岁~21岁)的脑性瘫痪行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切除术,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1周的血流变化。随访2年~8年,平均4.6年,采用李德炎疗效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后1周,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增加,脑血流量增加,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显效58例(66%),有效18例(21%),好转11例(33%)、无效1例(1%)。62例流涎者中,32例(52%)治愈,24例(39%)减轻,6例(10%)无效;71例合并有发音障碍者,治疗后49例(69%)发音功能改善。结论: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切除术可增加脑血流量,减轻上肢痉挛和流涎症状,改善患儿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总动脉 交感神经系统
下载PDF
骨性强直的髋关节转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9
4
作者 廉永云 Yoo Myungchul +2 位作者 裴福兴 冯卫 Chun Sungwook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8期593-596,共4页
目的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效果。方法自1987年8月~1998年2月,36例(38髋)行转换THA,平均术前融合时间20年1个月;平均随访8年11个月。结果Harris评分由(68.7±7.2)... 目的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效果。方法自1987年8月~1998年2月,36例(38髋)行转换THA,平均术前融合时间20年1个月;平均随访8年11个月。结果Harris评分由(68.7±7.2)分提高到(87±6.1)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增加180.7°±14.5°。关节疼痛缓解率为93.3%;平均肢体短缩由4.1cm降到1.6cm;人工关节存活率为86.8%。X线片示髋臼骨溶解6例,髋臼杯松动2例,股骨骨溶解4例,股骨柄松动1例。结论骨性强直的髋关节转换THA,可以缓解周围关节疼痛、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改善双下肢不等长和矫正髋关节畸形,提高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与臀中肌力量的恢复直接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骨性强直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异体颗粒松质骨移植治疗髋臼杯稳定的髋臼周围骨溶解 被引量:2
5
作者 廉永云 Myung-chul Yoo +3 位作者 裴福兴 冯卫 Yoon-Je Cho Sung-Wook Chu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6-508,共3页
[目的]评价异体颗粒松质骨移植治疗THA术后髋臼杯稳定的髋臼周围骨溶解的效果。[方法]自1996年4月-2000年7月,对26例髋臼杯周围骨溶解而假体稳定者行保留髋臼杯,清除病灶、异体颗粒松质骨移植术,并更换聚乙烯内衬和股骨头假体。术后... [目的]评价异体颗粒松质骨移植治疗THA术后髋臼杯稳定的髋臼周围骨溶解的效果。[方法]自1996年4月-2000年7月,对26例髋臼杯周围骨溶解而假体稳定者行保留髋臼杯,清除病灶、异体颗粒松质骨移植术,并更换聚乙烯内衬和股骨头假体。术后平均随访5.5a。对临床结果、骨溶解病变范围和骨移植愈合分别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放射线影像学和骨移植愈合分级系统进行评价。[结果]Harri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平均82分增加到术后平均88分;X线片示髋臼杯周围骨溶解范围正位由术前23.8mm×24.9mm减小到术后11.5mm×8.2mm,侧位由术前的11.1mm×11.6mm减少到术后5.3mmx4.5mm;异体骨愈合程度Ⅰ级12例(46%),Ⅱ级14例(54%)。[结论]保留髋臼杯、清除病灶后行异体颗粒松质骨移植术是非骨水泥髋臼杯稳定的髋臼周围骨溶解治疗的有效措施,可以保留更多的髋臼骨量。降低手术的复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骨水泥髋臼杯 骨溶解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 异体骨 颗粒型骨移植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合下肢矫形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 被引量:5
6
作者 廉永云 金玉花 +2 位作者 李伟奇 张瑾 裴福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3期7433-7435,共3页
目的:观察对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性瘫痪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的疗效分析,探索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途径。方法:1996-02/2002-05,对40例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瘫患者,男22... 目的:观察对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性瘫痪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的疗效分析,探索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途径。方法:1996-02/2002-05,对40例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瘫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4岁~17岁,行SPR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矫正部分下肢畸形,再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矫正残余畸形,配合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平均随访4.2年(2年~7.5年),采用刘小林等的脑瘫疗效评估标准,比较SPR术前和术后、SPR术前和下肢矫形术后脑瘫分项功能评分和脑瘫痉挛临床分项评估。结果:在SPR术后,脑瘫对比分项中躯干活动和蹲立变换两项恢复率分别为88%和7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SPR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系统治疗后,脑瘫对比分项的各项恢复率均在90%以上,脑瘫痉挛临床分项各项的改善率均为80%以上,尤其尖足现象和交腿现象的改善率为100%;下肢肌张力由平均4.2级降至平均1.4级。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下肢矫形术及功能康复训练是治疗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瘫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根切断术 功能恢复 下肢矫形术
下载PDF
骨搬移技术-稳态压应力对破骨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廉永云 逯代锋 +2 位作者 周勇 姜明久 孙闯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评估稳态压应力对破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破骨细胞分别加载相同应变频率不同加载时间和不同应变频率不同加载时间的稳定压应力,经PCR检测OPG/RANKL的表达差异。结果在稳定压应力下加载时间和频率皆不同时C组(24 h)RANK... 目的评估稳态压应力对破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破骨细胞分别加载相同应变频率不同加载时间和不同应变频率不同加载时间的稳定压应力,经PCR检测OPG/RANKL的表达差异。结果在稳定压应力下加载时间和频率皆不同时C组(24 h)RANK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态压应力下加载时间相同为24 h,加载频率不同A、B、C三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OPG、RANKL皆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稳态压应力作用下可防止骨吸收,促进骨沉积,而动态加载时间和频率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应力 破骨细胞 OPG/RANKL
下载PDF
地震伤截肢纪实与感悟 被引量:1
8
作者 廉永云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6期21-22,共2页
笔者亲身经历了"5.12"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救治地震伤员的医疗工作,结合相关的创伤性截肢的一些经验和一些感悟,初步分析了地震伤员的创伤性截肢的特点、原因以及创面处理的一些措施和原则,以期与同道共同探讨类似突发性... 笔者亲身经历了"5.12"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救治地震伤员的医疗工作,结合相关的创伤性截肢的一些经验和一些感悟,初步分析了地震伤员的创伤性截肢的特点、原因以及创面处理的一些措施和原则,以期与同道共同探讨类似突发性、群发性伤害事件中更加有效的救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截肢 创伤
下载PDF
骨搬移技术-压应力对成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廉永云 逯代锋 +2 位作者 周勇 姜明久 孙闯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评估恒定压应力对雄性大鼠成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恒定压应力下对雄性大鼠成骨细胞加载相同应变频率、不同加载时间以及不同应变频率、不同的加载时间后,经PCR检测OPG/RANKL表达差异。结果加载应力相同,加载时间和频率... 目的评估恒定压应力对雄性大鼠成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恒定压应力下对雄性大鼠成骨细胞加载相同应变频率、不同加载时间以及不同应变频率、不同的加载时间后,经PCR检测OPG/RANKL表达差异。结果加载应力相同,加载时间和频率不同时,A组RANK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PG较其它各组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载时间相同,加载频率与加载压应力不同时,A、B、C三组比值比较对照组OPG、RANKL皆差别很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加载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恒定为4 h)成骨细胞OPG与RANKL的比值随着压应变频率和预压应力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定压应力 成骨细胞 OPG/RANKL
下载PDF
三种不同脱脂方法对猪骨脱脂的效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田家亮 周宗科 +3 位作者 廉永云 裴福兴 杨静 沈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3133-3136,共4页
背景:异种骨的脱脂处理是骨移植的首要步骤,超临界CO2,氯仿/甲醇和乙醚是骨脱脂的3种常用方法。目的:比较超临界CO2,氯仿/甲醇和乙醚的脱脂方法对猪骨的脱脂效果,探索异种猪骨的最佳脱脂方案。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实验观察,2006-09/20... 背景:异种骨的脱脂处理是骨移植的首要步骤,超临界CO2,氯仿/甲醇和乙醚是骨脱脂的3种常用方法。目的:比较超临界CO2,氯仿/甲醇和乙醚的脱脂方法对猪骨的脱脂效果,探索异种猪骨的最佳脱脂方案。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实验观察,2006-09/2007-05在四川大学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材料:猪骨均取自于一头6月龄的内江猪,去软组织和骨膜,修整成5mm×5mm×5mm大小骨块,共15个。方法:将15个骨块随机分成3组:超临界CO2脱脂组、氯仿/甲醇脱脂组、乙醚脱脂组,5个/组,脱脂前各组骨块用天平称取质量。超临界CO2脱脂组采用CO2超临界设备脱脂,16~18kg/h的CO2流动率,压力为8MPa,温度为50℃,时间为5h。氯仿/甲醇脱脂组采用1:1甲醛/氯仿37℃,浸泡24h脱脂。乙醚脱脂组采用乙醚37℃,浸泡24h脱脂。主要观察指标:用质量丢失百分比和红外光谱比较脱脂效果,凯氏氮定量比较脱脂后蛋白质含量情况。结果:结果超临界CO2和氯仿/甲醇脱脂效果相似,均显著较乙醚脱脂效果好。结论:超临界CO2作为一种无污染、无毒的高效脱脂方法,在异种骨的脱脂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 脱脂 超临界
下载PDF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严实 李洪涛 +1 位作者 谭曾德 廉永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治疗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60例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50例,... 目的探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治疗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60例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5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膝关节液转化生长因子-b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1,TGF-b1)、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estern Ontario Ma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36项健康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结果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明显多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个月TGF-b1较术前升高,而TNF-a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术后1个月TGF-b1明显高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NF-a明显低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SF-36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术后6个月SF-36评分高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升高,而WOMAC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WOMAC评分明显低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884,P=0.347)。结论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效果,改善关节液TGF-b1、TNF-a水平,其中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优于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膝骨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转化生长因子-b1 肿瘤坏死因子-A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董锋 严实 +2 位作者 禄代锋 张志涛 廉永云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4年5月~2014年10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2例。其中,治疗组26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照组26例不...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4年5月~2014年10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2例。其中,治疗组26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照组26例不使用氨甲环酸。氨甲环酸组患者于术前5 min完成单次应用10 mg/kg氨甲环酸加入至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26例术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术后10 d进行并发症分析(以超声检查是否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结果两组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3-2.538,P〈0.05),术后PT、APTT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失血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宗科 裴福兴 +1 位作者 程惊秋 廉永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和患者接受不同方法处理的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后宿主免疫学反应。方法: 48只山羊接受分别经过 -70℃深低温冷冻 4周、 -70℃深低温冷冻 4周 +48℃环氧乙烷灭菌、-70℃深低温冷冻 4周+25kGyγ射线辐照处理的同种异...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和患者接受不同方法处理的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后宿主免疫学反应。方法: 48只山羊接受分别经过 -70℃深低温冷冻 4周、 -70℃深低温冷冻 4周 +48℃环氧乙烷灭菌、-70℃深低温冷冻 4周+25kGyγ射线辐照处理的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对照组移植异体山羊新鲜皮质骨板。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 接受深低温冷冻和环氧乙烷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重建股骨骨折。检测实验动物外周血CD4+、CD8+以及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抗体、补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结果: 新鲜骨板移植组CD4+明显升高, 术后 6周达到顶峰。除深低温组术后 6周CD4+升高外, 深低温冷冻、深低温冷冻 +环氧乙烷及深低温冷冻 +γ射线辐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正常, 切口无感染。结论: 新鲜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具有抗原性, 移植后诱发宿主免疫排斥反应; 深低温冷冻、深冻+环氧乙烷和深冻 +γ射线辐照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受体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同种异体 骨板 免疫反应
下载PDF
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48
14
作者 康鹏德 黄泽宇 +20 位作者 李庭 罗芳 鲍红光 许鹏 陈继营 林进 田华 杨静 周勇刚 陈绍辉 韩永台 何农 金群华 廉永云 林鹏 吕松岑 马远征 孙天胜 吴新宝 邱贵兴 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8-16,共9页
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疼痛。目前,国内外医师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临床实践环境、镇痛药物种类/使用经验/了解程度、医保药品收录均有差异,故有效、规范化的慢性疼痛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因此,亟待制定完善的、基于生物-... 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疼痛。目前,国内外医师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临床实践环境、镇痛药物种类/使用经验/了解程度、医保药品收录均有差异,故有效、规范化的慢性疼痛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因此,亟待制定完善的、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因素的跨学科慢性疼痛管理共识,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与重视、规范指导慢性疼痛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消除患者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在治疗患者原发疾病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功能需求。通过查阅文献,本共识专家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反复讨论和通信修改,对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系统 慢性疼痛 加速康复
下载PDF
不同方法处理对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组织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宗科 裴福兴 +3 位作者 程惊秋 毛咏秋 刘雷 廉永云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深低温冷冻、环氧乙烷和γ射线辐照对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组织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移植经过 - 70℃深低温冷冻 4周、 - 70℃深低温冷冻 4周 +48℃环氧乙烷灭菌、 - 70℃深低温冷冻 4周 +2 5kGyγ射线辐照处理的山羊同... 目的 :探讨深低温冷冻、环氧乙烷和γ射线辐照对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组织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移植经过 - 70℃深低温冷冻 4周、 - 70℃深低温冷冻 4周 +48℃环氧乙烷灭菌、 - 70℃深低温冷冻 4周 +2 5kGyγ射线辐照处理的山羊同种异体皮质骨板 ,对照组移植异体山羊新鲜皮质骨板。检测山羊外周血CD4 + 、CD8+ 以及移植骨板周围软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结果 :新鲜骨板移植组CD4 + 明显升高 ,移植骨板周围软组织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CD4 + 升高以及炎性细胞浸润在术后 6周达到顶峰。除深低温组术后 6周CD4 + 升高外 ,深低温冷冻、深冻 +环氧乙烷及深冻 +γ射线辐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 ,移植骨板周围软组织少量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新鲜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有较强的抗原性 ,诱发宿主较强烈免疫排斥反应 ;深低温冷冻、环氧乙烷和γ射线辐照处理皮质骨板移植宿主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组织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同种 骨板 组织相容性
下载PDF
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33
16
作者 邹薇 黄蓓 廉永云 《西部医学》 2015年第12期1896-1898,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骨质疏松伴腰背疼痛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观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骨质疏松伴腰背疼痛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Barther评分和SCL-90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实施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3个月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低于护理前(均P<0.01);研究组Barth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均P<0.05);SCL-90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均P<0.05)。结论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护理方案 老年 骨质疏松 腰背疼痛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雪峰 王鲲鹏 +4 位作者 廉永云 刘全 赵成斌 曲敬 潘世奇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保留ACL残端,重建ACL的手术意义。方法对37例ACL损伤者应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和股薄肌肌腱重建ACL。ACL股骨髁部应用Rigifix方法固定,胫骨侧应用Transfix方法固定。ACL在胫骨侧的断裂残端全部保留;...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保留ACL残端,重建ACL的手术意义。方法对37例ACL损伤者应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和股薄肌肌腱重建ACL。ACL股骨髁部应用Rigifix方法固定,胫骨侧应用Transfix方法固定。ACL在胫骨侧的断裂残端全部保留;股骨髁处残端前部保留,后部切除。结果37例均获随访,时间12~28(15.7±3.7)个月。膝关节纵向稳定;Lysholm评分:术前47~64(53.2±6.0)分,末次随访90~98(94.7±3.4)分,提高(41.5±2.6)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Lachman试验(+)37例,术后Lachman试验(-)33例,弱(+)4例。术前前抽屉试验(+)23例,术后前抽屉试验(-)34例,弱(+)3例;术前轴移试验(+)25例,术后轴移试验(-)37例;IKDC评定:术前C 19例,D 18例。术后A30例,B 7例。结论保留ACL残端重建ACL,有利于移植肌腱的定位;ACL固定于ACL残端后方,避免重建的ACL被股骨髁间窝挤夹;ACL残端纤维缠绕重建的ACL,可以封闭隧道内口,避免关节液对隧道与移植肌腱潜在腔隙的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 关节镜检查 腱转移术
下载PDF
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重建股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宗科 裴福兴 +3 位作者 程惊秋 屠重棋 廉永云 李秀琼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0-884,共5页
目的研究深低温冷冻与环氧乙烷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重建山羊股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只山羊造成右侧股骨骨折,双侧股骨分别进行深低温冷冻与环氧乙烷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在术后3、6、12、24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X线片,血... 目的研究深低温冷冻与环氧乙烷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重建山羊股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只山羊造成右侧股骨骨折,双侧股骨分别进行深低温冷冻与环氧乙烷处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在术后3、6、12、24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X线片,血管墨汁灌注,四环素荧光标记,组织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以及骨板存活情况.结果未骨折一侧术后3周,骨折一侧术后6周移植骨板出现再血管化.术后3~6周,骨折一侧移植骨板四环素荧光标记比未骨折一侧弱;而6周以后骨折一侧明显增强.术后12周骨折愈合,移植骨板与宿主骨骨性连接.术后24周移植骨板和宿主骨融为一体,骨折一侧移植骨板再塑性能力强,股骨皮质厚度增加明显.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具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移植骨板与宿主骨整合后能增加局部骨量储备,增强股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同种 骨板 股骨骨折
下载PDF
Alpha-Gal异种移植抗原在猪骨中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卫 付莉 +3 位作者 裴福兴 程惊秋 周宗科 廉永云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αGal抗原在猪骨组织中的分布,为进一步寻找去除-αGal抗原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皮质骨和松质骨标本分别取自猪肋骨和股骨髁部,将标本分别制成0.5 cm×0.5 cm×0.5 cm大小,分别用甲醛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固定,以... 目的通过观察-αGal抗原在猪骨组织中的分布,为进一步寻找去除-αGal抗原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皮质骨和松质骨标本分别取自猪肋骨和股骨髁部,将标本分别制成0.5 cm×0.5 cm×0.5 cm大小,分别用甲醛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固定,以M86为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αGal抗原在猪骨组织中的分布。结果-αGal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阳性表达于骨细胞和Haversian管表面,骨细胞外基质未见-αGal阳性表达。结论异种移植-αGal抗原主要表达于猪骨细胞表面,异种骨移植时应破坏骨细胞减少-αGal的表达,以避免猪骨移植时的异种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 移植 抗原
下载PDF
地塞米松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分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磊 谭钢 +2 位作者 廉永云 康鹏德 裴福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研究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能否转分化为脂肪细胞,以进一步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具体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为四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 mol/L、10-8mol/L... 目的研究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能否转分化为脂肪细胞,以进一步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具体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为四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 mol/L、10-8mol/L、10-7mol/L、10-6mol/L)的DMEM(H)培养基培养。于作用后第7天、21 d,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细胞化学染色(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油红O染色),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PARγ-2、LPL及ALP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在10-6、10-7mol/L的地塞米松作用下,大鼠成骨细胞矿化能力减弱,胞浆中出现脂滴,RT-PCR结果显示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γ-2、LPL mRNA表达增高,成骨细胞标志基因ALP mRNA表达减少。而10-8mol/L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转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这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成骨细胞 脂肪细胞 转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