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固定加微创植骨融合术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廉皓屹 李树强 +2 位作者 孔令荣 田维才 郑鸿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25-426,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青壮年胸腰椎骨折患者94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后路伤椎短...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青壮年胸腰椎骨折患者94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后路伤椎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Oswestry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后入路疗效可靠,功能恢复良好,可以合理矫正后凸的畸形并坚强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治疗 胸椎 腰椎 @内固定加微创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腓骨短肌肌腱转位治疗三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廉皓屹 孙强 唐礼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4期2074-2075,共2页
目的:评价以腓骨短肌肌腱转位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来治疗踝关节外侧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把诊断为Ⅲ度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损伤肌腱断端的缝合,实验组行损伤肌腱的缝合和腓骨短肌肌... 目的:评价以腓骨短肌肌腱转位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来治疗踝关节外侧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把诊断为Ⅲ度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损伤肌腱断端的缝合,实验组行损伤肌腱的缝合和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强修复外侧踝关节副韧带。结果:实验组无论从患者的满意度,恢复的时间和后期踝关节的疼痛、不稳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优良。结论:腓骨短肌肌腱转位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急性踝关节Ⅲ度副韧带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肌腱 转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疗效分析
下载PDF
骨折患者血浆TNF-α、IL-10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廉皓屹 白黎志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3期1903-1904,共2页
目的:探讨骨折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骨折患者35例,分别于伤后24小时内及3、5、7天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IL-10和TNF-α含量,并分析IL-10和TNF-α水平以及TNF... 目的:探讨骨折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骨折患者35例,分别于伤后24小时内及3、5、7天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IL-10和TNF-α含量,并分析IL-10和TNF-α水平以及TNF-α/IL-10比值与患者伤情、严重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骨折患者血中TNF-α含量于伤后第五天起开始下降,至第七天最明显;伤后血中IL-10含量呈现波动性上升;TNF-α/IL-10比值呈持续性下降,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组下降较非MODS组显著(P<0.05);TNF-α/IL-10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22,P<0.05),与患者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0.868,P<0.01)。结论:创伤应激后可出现TNF-α/IL-10持续性下降,与患者的免疫机能、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血浆
下载PDF
松质骨、骨髓细胞移植联合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内髁骨坏死
4
作者 廉皓屹 孙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期21-21,共1页
目的探讨松质骨、骨髓细胞移植联合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内髁骨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8月,采用松质骨、骨髓细胞移植联合血管束植入治疗7例股骨内髁骨坏死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5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 目的探讨松质骨、骨髓细胞移植联合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内髁骨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8月,采用松质骨、骨髓细胞移植联合血管束植入治疗7例股骨内髁骨坏死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5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膝关节活动良好,行走正常,2例患者术后偶有疼痛,轻度跛行。结论松质骨、骨髓细胞移植联合血管束植入是治疗股骨内髁骨坏死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血管束植入 骨髓细胞移植 股骨 松质骨 骨坏死 联合 结论 活动 方法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振华 王芒 +4 位作者 廉皓屹 付大鹏 杨圣 杨帆 芦健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分析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MR组35例(采用MR... 目的分析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MR组35例(采用MR定位技术)和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C形臂机透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骨水泥渗透率、骨水泥弥散分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脊椎畸形矫正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骨水泥弥散分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渗透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24h及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及脊椎畸形矫正情况(包括骨折椎体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24h与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骨折椎体Cobb角、伤椎前缘缩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在术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MR组骨折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R技术在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定位效果比较满意,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并能达到理想的骨水泥弥散效果,有效预防椎体再次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C形臂机透视
下载PDF
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中青年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振华 王芒 +4 位作者 付大鹏 廉皓屹 尚德鹏 杨圣 芦健民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比较胫骨髓内钉(intramedullary nail,IMN)与胫骨远端锁定钢板(locked plate,LP)治疗中青年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2例中青年胫骨远端闭合... 目的比较胫骨髓内钉(intramedullary nail,IMN)与胫骨远端锁定钢板(locked plate,LP)治疗中青年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2例中青年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IMN组(84例,采用胫骨IMN内固定治疗)和LP组(68例,采用胫骨远端L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骨折愈合情况、患肢康复情况,并应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OM评分)评价术后患肢功能。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不连。IMN组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和软组织损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L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OM评分显示,IMN组术后患肢功能62例为优、22例为良,LP组44例为优、24例为良,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青年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采用IMN与LP治疗均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以及良好的关节功能,且IMN内固定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软组织损伤愈合时间相对较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锁定钢板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圣 芦建民 +3 位作者 刘继峰 李树强 付大鹏 廉皓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3期8654-8654,共1页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文章主要针对Vaccaro等报道的AO胸腰椎骨折分型中的A3和A4等严重爆裂骨折利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进行讨论。作者在临床上针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高度丢失〉50%,椎管压迫〉40%-50%或以上。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华星 杨圣 +3 位作者 芦健民 廉皓屹 付大鹏 赵德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25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误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原因及减少误诊率的措施。方法:笔者将本科室5例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MM误诊为OVCF患者进行系统地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局灶性椎体骨折患者,均... 目的:分析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误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原因及减少误诊率的措施。方法:笔者将本科室5例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MM误诊为OVCF患者进行系统地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局灶性椎体骨折患者,均无椎体外骨质破坏,表现有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增高,行骨刺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局灶性的骨质疏松及破坏可以是MM早期的唯一表现,注意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是在MM早期诊断中的一个"有效信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 多发性骨髓瘤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德伟 崔旭 +6 位作者 李成秀 范治伟 孙强 廉皓屹 于小光 刘宇鹏 荆拓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 1 7例 ,经过 1 5~ 3 5年 ,平均 2 6年随诊 ,疗效满... 目的 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 1 7例 ,经过 1 5~ 3 5年 ,平均 2 6年随诊 ,疗效满意。结论 该方法损伤小 ,简便易行 ,可以为股骨头提供丰富的血运及诱导成骨因素 ,是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 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 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立卫 芦健民 +1 位作者 廉皓屹 付大鹏 《中外医疗》 2013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组2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并用JOA下腰痛手术评分系统评定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价椎... 目的探讨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组2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并用JOA下腰痛手术评分系统评定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价椎间隙高度、腰椎滑脱距离、滑脱角度的改变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病例未发生脑脊液漏、感染及神经根损伤。所有患者获6~12个月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滑脱距离及滑脱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22例患者植骨已融合,融合率为91.7%。结论 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钉棒内固定 融合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与单纯应用Dynesys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大鹏 廉皓屹 +1 位作者 杨圣 芦健民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下应用Dynesys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与常规应用Dynesys的手术,探讨显微镜辅助手术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25例应用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4年,其中12例... 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下应用Dynesys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与常规应用Dynesys的手术,探讨显微镜辅助手术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25例应用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4年,其中12例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应用Dynesys系统减压术,另13例采用标准Dynesys系统减压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学、影像学评估,比较减压效果。结果采用显微镜手术的12例患者,手术时间(120.5±25.0)min,术中出血量(396.61±165.492)m L,术后切口引流量(153±75.2)m L。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7.43±1.8,末次随访1.7±1.5。采用标准手术的1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0.6±3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0.52±179.352)m L,平均术后切口引流量(250±90.6)m L。VAS评分术前7.50±1.5,末次随访1.70±1.4。两种手术方式在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辅助下应用Dynesys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安全性高,出血量少,术后腰椎稳定性恢复好,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DYNESYS 减压 显微镜 VAS评分
下载PDF
易误诊为椎管内肿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波华 芦健民 +5 位作者 廉皓屹 付大鹏 丛洋 薛昌辉 胡亮亮 杨圣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2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容易误诊为腰椎管内肿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出型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该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都以腰椎管内占位收入院,全部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椎间盘突出。结论:容易误诊为腰椎管内肿瘤的... 目的:探讨容易误诊为腰椎管内肿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出型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该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都以腰椎管内占位收入院,全部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椎间盘突出。结论:容易误诊为腰椎管内肿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特点是病史短,核磁影像显示:该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内占位(脱出的间盘)信号的高低和椎间盘信号相同,并且强化时不显影,同时需要发生在特定的腰椎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误诊 椎管内肿瘤
下载PDF
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和横支骨瓣转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德伟 陈明玉 +7 位作者 李建军 毛延润 崔旭 宋鹏龙 卢建民 廉皓屹 姜前 辛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为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和横支的骨瓣转位,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经4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对旋股外侧血管的升支、横支和降支的走行和分布进行了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结果:设... 目的:为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和横支的骨瓣转位,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经4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对旋股外侧血管的升支、横支和降支的走行和分布进行了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结果:设计了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和横支的骨瓣,以降支为带转移到股骨干中下段的手术方法。结论:本研究证明了该方法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可行性,并有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血管 升支 横支 骨瓣转位 骨不连 解剖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在Wallis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14
作者 于雁南 廉皓屹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9期104-104,共1页
目的:探讨应用Wal is棘突间固定配合显微外科技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6月15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配合Wal is治疗伴随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疼痛... 目的:探讨应用Wal is棘突间固定配合显微外科技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6月15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配合Wal is治疗伴随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0分法),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的15例患者,术前3d、术后2w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32±1.03、2.06±1.53、0.32±O.53。所有病例的症状无加重或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在应用 Wal is治疗伴随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中,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安全性高,出血量少,术后腰椎稳定性恢复好,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入路 双侧减压
下载PDF
大段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疗效评价与分析
15
作者 廉皓屹 李树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89-190,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大段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10—2014一02期间收治的骨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实验组采用大段异体骨移植治疗法进行治... 目的研究并探讨大段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10—2014一02期间收治的骨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实验组采用大段异体骨移植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从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段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深受患者青睐,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异体骨移植 骨肿瘤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治疗骨肿瘤可行性研究
16
作者 廉皓屹 李树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治疗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3—07—2014—08接受治疗的20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肿块26个。给予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 目的探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治疗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3—07—2014—08接受治疗的20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肿块26个。给予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缓解,肢体活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检查显示,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有较为清晰的边界,且血流消失或者减少。对患者进行随访,有14例患者生存。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治疗骨肿瘤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安全系数较高,患者的生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骨肿瘤 微波
原文传递
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前后入路疗效的比较
17
作者 廉皓屹 白黎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比较脊柱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19例),后路手... 目的比较脊柱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19例),后路手术组(19例),术前、术后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3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随访15~63个月,平均(39.6±5.2)个月。除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其余病例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前路手术组神经功能改善率(52.2±7.3)%,优良率68.4%(13/19),后路手术组神经功能改善率(27.6±4.3)%,优良率47.4%(9/1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各有其特点,前路手术减压更为充分,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植骨融合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骨折 胸腰椎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显微外科手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圣 芦健民 +5 位作者 赵德伟 辛培成 李新路 廉皓屹 邱兴 付大鹏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9-181,267,共4页
目的对脊柱显微手术下单侧入路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进行评估。方法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以症状最重侧为人路侧,按常规手术方法显露椎板间隙,Caspa... 目的对脊柱显微手术下单侧入路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进行评估。方法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以症状最重侧为人路侧,按常规手术方法显露椎板间隙,Caspar拉钩维持并显露术区,脊柱专用手术显微镜下同侧椎管减压,倾斜手术显微镜和手术床,使医生的视角能看清对侧椎管并减压。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治疗前后疼痛状况。结果60例中57例的神经症状完全缓解;3例好转。手术后VAS评分从术前的9.08±0.76降为术后的2.33±1.43,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0±4.7)个月,所有病例的症状无加重或复发。结论脊柱外科专用显微镜下单侧人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佳、术后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很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手术 单侧入路 双侧减压
原文传递
显微外科手术与传统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付大鹏 廉皓屹 +2 位作者 杨圣 赵德伟 芦健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入、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与传统颈椎前路手术,探讨显微镜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之间,67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目的比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入、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与传统颈椎前路手术,探讨显微镜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之间,67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解剖型Cage同种异体骨植入、钛板内固定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颈椎前路减压术,另34例采用标准开放手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学、影像学评估,比较减压效果。结果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的33例,平均手术时间1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0ml,术后切口引流量40ml,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术前8.43,术后3个月平均14.70.平均改善率83.2%。采用标准开放手术的34例,平均手术时间1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ml,平均术后切口引流量50m1.JOA评分术前7.54,术后11.84,平均改善率82.1%。两种手术方式在神经功能改善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时间及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技术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解剖型Cage同种异体骨植入、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相比于传统手术.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安全性高.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显微外科手术 减压
原文传递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髂嵴支和髂前下棘支双骨膜瓣转移治疗Perthes病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德伟 崔旭 +4 位作者 孙强 于小光 范志伟 廉皓屹 王本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为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Perthes病 )提供一种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在 3 2侧下肢标本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髂嵴支和髂前下棘支双骨膜瓣转移治疗Perthes病 11例。 结果 临床治疗 1... 目的 为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Perthes病 )提供一种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在 3 2侧下肢标本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髂嵴支和髂前下棘支双骨膜瓣转移治疗Perthes病 11例。 结果 临床治疗 11例 ,术后经过 1年~ 3 5年随访 ,优良率达82 %。 结论 该方法能够有效提供股骨头的血供 ,增加股骨头的成骨能力 ,是一种治疗Perthes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 髂嵴支 髂前下棘支双骨膜瓣转移 治疗 PERTHES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