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乡村振兴下农村的生态环境初探——广西蒙山县
1
作者
廖丹雪
陈雷
+3 位作者
陈福坤
粟本超
李琴
黄仲贵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4期161-164,共4页
农村环境质量关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梧州蒙山县为例,初探乡村的生态环境。总体来说,附近村落的地表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农村磷肥的施用、农田排水、农田降雨径流及其灌溉水是造成磷含量增加的原因,而农村生活方式使附近水体...
农村环境质量关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梧州蒙山县为例,初探乡村的生态环境。总体来说,附近村落的地表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农村磷肥的施用、农田排水、农田降雨径流及其灌溉水是造成磷含量增加的原因,而农村生活方式使附近水体中有机、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含量变多。农用地具有随土壤的容重越大,其孔隙度、渗透能力以及含水率越小的特点。乡村的绿色振兴,需要新农民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小型治理设施,发展绿色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
农村环境
蒙江
水质指标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磷酸盐对土壤吸附一硫代砷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进贤
单慧媚
+4 位作者
廖丹雪
彭三曦
杜海玲
刘允全
石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49-3857,共9页
通过设计批实验和表征分析,探究不同浓度的磷酸盐影响下,一硫代砷酸盐(MTA)在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和机理.结果发现,Elovich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拟合MTA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3和0.994,表明土壤...
通过设计批实验和表征分析,探究不同浓度的磷酸盐影响下,一硫代砷酸盐(MTA)在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和机理.结果发现,Elovich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拟合MTA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3和0.994,表明土壤吸附MTA发生在局部位置,吸附过程主要以非均相扩散为主,拟合所得最大单层吸附量为254.214mg/kg.MTA与磷酸盐共存时,随着溶液中磷酸盐初始浓度的增大,土壤对MTA的平衡吸附量逐渐下降,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逐渐增大;SEM-EDS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添加磷酸盐,反应后的土壤表面都能检测到少量As,但添加磷酸盐条件下土壤表面的As含量则相对较低,证实磷酸盐的存在降低了土壤对MTA的吸附;XRD结果表明MTA能与土壤中的铁铝矿物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内球络合物-[2Al(H_(2)AsO_(4))_(3)]、≡Al_(2)O_(2)AsO(SH)和-[2Fe(H_(2)AsO_(4))_(3)],而磷酸盐会与土壤表面的羟基形成内球络合物,导致土壤对MTA的吸附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硫代砷
土壤
吸附
磷酸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硫代砷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3
3
作者
廖丹雪
单慧媚
+5 位作者
张进贤
彭三曦
黄健
陈辉
赵超然
曾春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37-3344,共8页
以一硫代砷酸盐(monothioarsenate, MTA)为研究对象,查明其在针铁矿上的吸附特征,分析砷酸盐、亚砷酸盐、胡敏酸(humic acid,HA)、硝酸盐和磷酸盐对针铁矿吸附MTA的影响并识别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当溶液中仅有一种砷形态时,MTA、砷酸...
以一硫代砷酸盐(monothioarsenate, MTA)为研究对象,查明其在针铁矿上的吸附特征,分析砷酸盐、亚砷酸盐、胡敏酸(humic acid,HA)、硝酸盐和磷酸盐对针铁矿吸附MTA的影响并识别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当溶液中仅有一种砷形态时,MTA、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8、 2和4 h,吸附过程均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qe)分别为2 129.851、 3 291.838和1 788.767mg·kg-1;当溶液中两种砷形态(砷酸盐与MTA,或亚砷酸盐与MTA)共存时,MTA在针铁矿上的吸附过程仍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但qe显著减少,分别为1 236.941mg·kg-1和1 532.287mg·kg-1,主要原因是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均能与MTA竞争吸附位点.②MTA在针铁矿上的qe随着HA浓度(10~50 mg·L-1)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为HA大量的官能团抢占了针铁矿表面吸附点位,从而抑制了MTA的吸附;③当溶液中添加磷酸盐时, MTA、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在针铁矿上的qe显著降低,分别为492.802、 815.782和303.714mg·kg-1,这是因为P与As存在竞争性吸附;当添加硝酸盐时,溶液中电子受体数量和Eh增加从而使得3种砷形态的qe均增大,分别为2 211.030、 3 444.023和1 835.537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硫代砷(MTA)
针铁矿
胡敏酸(HA)
吸附作用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一硫代砷酸盐在介质上的吸附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
5
4
作者
廖丹雪
单慧媚
+4 位作者
彭三曦
潘敖然
黄健
陈辉
赵超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4-292,共9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纯度> 99%的MTA,开展不同pH和固液比条件下MTA在细砂、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这3种介质上的吸附实验,分析其吸附特征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MTA质量浓度分别在0. 14~23. 59、0. 19~41. 27和0. 27~32. 02mg·L-1...
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纯度> 99%的MTA,开展不同pH和固液比条件下MTA在细砂、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这3种介质上的吸附实验,分析其吸附特征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MTA质量浓度分别在0. 14~23. 59、0. 19~41. 27和0. 27~32. 02mg·L-1范围时,其在细砂、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的最大平衡吸附量(Qm)分别为21. 54、277. 98和2 607. 42 mg·kg-1.值得注意的是,当MTA在3种介质上达到吸附平衡后,溶液中部分MTA开始转化形成亚砷酸盐和砷酸盐.②随着pH的增加(4~10),MTA在细砂上的平衡吸附量(Qe)逐渐减少,在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上的Qe先减少后增加;随着固液比的增加,MTA在3种介质上的Qe均呈现出逐渐减小趋势.③XRD、SEM和BET测试结果揭示出3种介质吸附MTA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分别是细砂的低孔容特征、土壤沉积物的高结晶程度以及针铁矿上大量的羟基官能团(-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硫代砷酸盐(MTA)
土壤沉积物
针铁矿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水化学因素对砷在河砂上的吸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5
作者
陈辉
单慧媚
+3 位作者
彭三曦
黄健
廖丹雪
闫志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27-2739,共13页
河岸带作为一种常见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作用带,砷在其主要含水层介质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较少有研究报道.基于此,采集河岸带河砂开展室内实验,查明砷在河砂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重点探究不同pH、氧化还原条件和共存离...
河岸带作为一种常见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作用带,砷在其主要含水层介质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较少有研究报道.基于此,采集河岸带河砂开展室内实验,查明砷在河砂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重点探究不同pH、氧化还原条件和共存离子对砷与河砂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As(III)和As(V)在河砂上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能很好地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R^(2)>0.99);随着pH值(3~11)的增大,河砂对As(III)和As(V)的平衡吸附量(q_(e))逐渐减小;相对于有氧环境,缺氧环境下q_e较低且随着初始S^(2-)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整体上,共存阴离子对河砂吸附砷存在抑制作用,顺序为:PO_(4)^(3-)>SiO_(3)^(2-)>S^(2-)>HCO^(-)_(3)>SO_(4)^(2-)>NO^(-)_(3),共存阳离子对河砂吸附砷具有促进作用,顺序为:Fe^(3+)>F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
河砂
吸附
水化学因素
原文传递
题名
乡村振兴下农村的生态环境初探——广西蒙山县
1
作者
廖丹雪
陈雷
陈福坤
粟本超
李琴
黄仲贵
机构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保护学院
出处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4期161-164,共4页
基金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研究(2021XZX05)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9KY1414)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1212)。
文摘
农村环境质量关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梧州蒙山县为例,初探乡村的生态环境。总体来说,附近村落的地表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农村磷肥的施用、农田排水、农田降雨径流及其灌溉水是造成磷含量增加的原因,而农村生活方式使附近水体中有机、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含量变多。农用地具有随土壤的容重越大,其孔隙度、渗透能力以及含水率越小的特点。乡村的绿色振兴,需要新农民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小型治理设施,发展绿色农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
农村环境
蒙江
水质指标法
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nvironment
Mengjiang
water quality index
分类号
TQ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磷酸盐对土壤吸附一硫代砷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进贤
单慧媚
廖丹雪
彭三曦
杜海玲
刘允全
石谦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保护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49-385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7194,42062015,4216702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桂科AD19110024,桂科AD19110062)。
文摘
通过设计批实验和表征分析,探究不同浓度的磷酸盐影响下,一硫代砷酸盐(MTA)在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和机理.结果发现,Elovich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拟合MTA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3和0.994,表明土壤吸附MTA发生在局部位置,吸附过程主要以非均相扩散为主,拟合所得最大单层吸附量为254.214mg/kg.MTA与磷酸盐共存时,随着溶液中磷酸盐初始浓度的增大,土壤对MTA的平衡吸附量逐渐下降,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逐渐增大;SEM-EDS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添加磷酸盐,反应后的土壤表面都能检测到少量As,但添加磷酸盐条件下土壤表面的As含量则相对较低,证实磷酸盐的存在降低了土壤对MTA的吸附;XRD结果表明MTA能与土壤中的铁铝矿物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内球络合物-[2Al(H_(2)AsO_(4))_(3)]、≡Al_(2)O_(2)AsO(SH)和-[2Fe(H_(2)AsO_(4))_(3)],而磷酸盐会与土壤表面的羟基形成内球络合物,导致土壤对MTA的吸附能力减弱.
关键词
一硫代砷
土壤
吸附
磷酸盐
Keywords
monothiosarsenate
soil
adsorption
phosphate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硫代砷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3
3
作者
廖丹雪
单慧媚
张进贤
彭三曦
黄健
陈辉
赵超然
曾春芽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37-334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194,41502232)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GXNSFAA198096)
+1 种基金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2018AD19142)
桂林理工大学科研启动项目(GLUTQD2016047)。
文摘
以一硫代砷酸盐(monothioarsenate, MTA)为研究对象,查明其在针铁矿上的吸附特征,分析砷酸盐、亚砷酸盐、胡敏酸(humic acid,HA)、硝酸盐和磷酸盐对针铁矿吸附MTA的影响并识别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当溶液中仅有一种砷形态时,MTA、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8、 2和4 h,吸附过程均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qe)分别为2 129.851、 3 291.838和1 788.767mg·kg-1;当溶液中两种砷形态(砷酸盐与MTA,或亚砷酸盐与MTA)共存时,MTA在针铁矿上的吸附过程仍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但qe显著减少,分别为1 236.941mg·kg-1和1 532.287mg·kg-1,主要原因是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均能与MTA竞争吸附位点.②MTA在针铁矿上的qe随着HA浓度(10~50 mg·L-1)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为HA大量的官能团抢占了针铁矿表面吸附点位,从而抑制了MTA的吸附;③当溶液中添加磷酸盐时, MTA、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在针铁矿上的qe显著降低,分别为492.802、 815.782和303.714mg·kg-1,这是因为P与As存在竞争性吸附;当添加硝酸盐时,溶液中电子受体数量和Eh增加从而使得3种砷形态的qe均增大,分别为2 211.030、 3 444.023和1 835.537mg·kg-1.
关键词
一硫代砷(MTA)
针铁矿
胡敏酸(HA)
吸附作用
影响因素
Keywords
monothioarsenate(MTA)
goethite
humic acid(HA)
adsorp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X13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一硫代砷酸盐在介质上的吸附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
5
4
作者
廖丹雪
单慧媚
彭三曦
潘敖然
黄健
陈辉
赵超然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4-29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194,41502232)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GXNSFAA198096)
文摘
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纯度> 99%的MTA,开展不同pH和固液比条件下MTA在细砂、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这3种介质上的吸附实验,分析其吸附特征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MTA质量浓度分别在0. 14~23. 59、0. 19~41. 27和0. 27~32. 02mg·L-1范围时,其在细砂、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的最大平衡吸附量(Qm)分别为21. 54、277. 98和2 607. 42 mg·kg-1.值得注意的是,当MTA在3种介质上达到吸附平衡后,溶液中部分MTA开始转化形成亚砷酸盐和砷酸盐.②随着pH的增加(4~10),MTA在细砂上的平衡吸附量(Qe)逐渐减少,在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上的Qe先减少后增加;随着固液比的增加,MTA在3种介质上的Qe均呈现出逐渐减小趋势.③XRD、SEM和BET测试结果揭示出3种介质吸附MTA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分别是细砂的低孔容特征、土壤沉积物的高结晶程度以及针铁矿上大量的羟基官能团(-OH).
关键词
一硫代砷酸盐(MTA)
土壤沉积物
针铁矿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
作用机制
Keywords
monothioarsenate(MTA)
soil sediments
goethite
adsorption kinetics
adsorption isotherm
reac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X1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水化学因素对砷在河砂上的吸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5
作者
陈辉
单慧媚
彭三曦
黄健
廖丹雪
闫志为
机构
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27-273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877194,41502232)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7GXNSFAA198096,2018AD19142)。
文摘
河岸带作为一种常见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作用带,砷在其主要含水层介质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较少有研究报道.基于此,采集河岸带河砂开展室内实验,查明砷在河砂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重点探究不同pH、氧化还原条件和共存离子对砷与河砂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As(III)和As(V)在河砂上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能很好地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R^(2)>0.99);随着pH值(3~11)的增大,河砂对As(III)和As(V)的平衡吸附量(q_(e))逐渐减小;相对于有氧环境,缺氧环境下q_e较低且随着初始S^(2-)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整体上,共存阴离子对河砂吸附砷存在抑制作用,顺序为:PO_(4)^(3-)>SiO_(3)^(2-)>S^(2-)>HCO^(-)_(3)>SO_(4)^(2-)>NO^(-)_(3),共存阳离子对河砂吸附砷具有促进作用,顺序为:Fe^(3+)>Fe^(2+).
关键词
砷
河砂
吸附
水化学因素
Keywords
arsenic
river sand
adsorption
hydrochemical factors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乡村振兴下农村的生态环境初探——广西蒙山县
廖丹雪
陈雷
陈福坤
粟本超
李琴
黄仲贵
《广东化工》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磷酸盐对土壤吸附一硫代砷的影响
张进贤
单慧媚
廖丹雪
彭三曦
杜海玲
刘允全
石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硫代砷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及影响因素
廖丹雪
单慧媚
张进贤
彭三曦
黄健
陈辉
赵超然
曾春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4
一硫代砷酸盐在介质上的吸附特征及机制
廖丹雪
单慧媚
彭三曦
潘敖然
黄健
陈辉
赵超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原文传递
5
不同水化学因素对砷在河砂上的吸附影响研究
陈辉
单慧媚
彭三曦
黄健
廖丹雪
闫志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