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容错数字电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廖乐根 陈晓东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0-43,共4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数字电路的自修复容错方法。该方法基于胚胎细胞的可重构特性理论,用休眠细胞代替故障细胞的功能达到容错的目的。对应用实例的分析表明:在相同系统资源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方法在容错单元数上能达到整列排除法的4倍。
关键词 自修复 容错 数字电路
下载PDF
佛教因果观与心理健康 被引量:2
2
作者 廖乐根 《宗教心理学》 2018年第1期128-136,共9页
因果,是佛教中一个常见而又很容易被误解的重要概念。因果,其实是因缘果报的简称。在佛教中,因果与业力密不可分。佛教的因果观包含了五大基本规律:因果不虚、因果不乱、因微果著、自作自受、众缘和合。也就是说,因果具有真实不虚性、... 因果,是佛教中一个常见而又很容易被误解的重要概念。因果,其实是因缘果报的简称。在佛教中,因果与业力密不可分。佛教的因果观包含了五大基本规律:因果不虚、因果不乱、因微果著、自作自受、众缘和合。也就是说,因果具有真实不虚性、善恶不乱性、增长增值性、自作自受性、错综复杂性五大基本特性。正确认识佛教的因果观,对于心理健康意义重大。明了并深信佛教的因果观,能真正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调整负性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有效对治和化解指责、抱怨、嫉妒、嗔恨等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并能激发和培养接纳、敬畏、感恩、慈悲等正向心态与优良品质。当然,佛教的因果观在心理治疗的应用中,有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需要引起重视与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因果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基于“正念”的心理治疗——从佛教到认知行为治疗第三次浪潮 被引量:1
3
作者 廖乐根 《宗教心理学》 2019年第1期120-135,共16页
正念这一概念来自古老的佛教,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方法。现在它已经被发展为一种重要而被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技术。本文从佛教的正念入手,分析正念在佛教中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代心理学对正念的定义、正念的... 正念这一概念来自古老的佛教,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方法。现在它已经被发展为一种重要而被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技术。本文从佛教的正念入手,分析正念在佛教中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代心理学对正念的定义、正念的基本态度,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正念技术。最后,对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第三浪潮的四大疗法——正念减压疗法(MBSR)、正念认知疗法(MBCT)、辩证行为疗法(DBT)、接纳承诺疗法(ACT)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佛教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第三浪潮
下载PDF
“信”的三要素——浅析佛教的“信心所”
4
作者 廖乐根 《宗教心理学》 2017年第1期240-248,共9页
佛教认为:“信”是一种善的心理作用,在论典中称为“信心所”。“信”的基本特性是一种澄净、清净的心理状态。本文在分析“信”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信的三要素——信忍(认可)、信乐(爱乐)、信欲(愿欲)。本文认为,“信... 佛教认为:“信”是一种善的心理作用,在论典中称为“信心所”。“信”的基本特性是一种澄净、清净的心理状态。本文在分析“信”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信的三要素——信忍(认可)、信乐(爱乐)、信欲(愿欲)。本文认为,“信”的三要素分别对应于心理活动的三个层面:认知、情感、意志,“信”是与心理活动中的知、情、意密切相关的。“信”的这三个要素是互相影响、缺一不可的。准确理解“信”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佛教“信心所”的关键所在,而且对于佛法修学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忍 信乐 信欲
下载PDF
当前弘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廖乐根 《法音》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6,共3页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以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及佛教的和平使命为选题,举行了有奖征文活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踊跃,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397篇,从中评选出“莲花奖”...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以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及佛教的和平使命为选题,举行了有奖征文活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踊跃,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397篇,从中评选出“莲花奖”6篇、“精进奖”20篇、“法缘奖”20篇。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能从获奖征文中选登一小部分,尚有许多优秀文章未能刊出,读者可自行到相关网站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法 佛教 弟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