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文化向度
1
作者 廖仁郎 王琴 《改革与开放》 2024年第5期44-49,共6页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维度。这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文化吸引力,通过文化认同深化意识形态教育。为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创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新时代...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维度。这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文化吸引力,通过文化认同深化意识形态教育。为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创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赋能。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符合中国人精神特质的文化诠释方式讲好思政课,促进大学生接受、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祖国发展大局,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思政课堂 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个结合”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伦理意涵与伦理路径
2
作者 廖仁郎 欧阳辉纯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2-38,共7页
创造和实现美好生活,应推动人们把个人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解决好中国“富起来”的治理伦理难题,积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应把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和加强政府伦理矫正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将生态经济伦... 创造和实现美好生活,应推动人们把个人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解决好中国“富起来”的治理伦理难题,积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应把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和加强政府伦理矫正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将生态经济伦理融入新时代伦理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筑牢美好生活的生态屏障;把满足国内需要和国外需要相结合,构建“双循环”共享伦理发展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以人民为中心 治理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伦理之维及其价值意涵 被引量:1
3
作者 廖仁郎 《唐都学刊》 2023年第3期54-61,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了新的理论阐述,强调中国共产党要站在永续发展、人民期待、人类未来的高度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解决好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生态治理难题。习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了新的理论阐述,强调中国共产党要站在永续发展、人民期待、人类未来的高度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解决好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生态治理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性,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为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生态转向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发展动能。以此为引领,应创新将“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把生态美好作为推动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规范,坚持以“一盘棋”思想统筹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区建设,通过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对接,破除全球生态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生态伦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沿边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郭锐 廖仁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71,共12页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共振的复杂背景下,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新发展格局的开发开放前沿——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进一步开放,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精准把握区域发...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共振的复杂背景下,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新发展格局的开发开放前沿——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进一步开放,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精准把握区域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国际环境挑战的关键一环。受制于发展理念、经济要素、跨境壁垒等不利条件,我国沿边地区的区位优势长期难以充分发挥、跨境合作衔接不畅,致使其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深受阻碍。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水平亟待提高,而加快加强跨境制度性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则是题中之意。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下,通过契合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开放的新机遇,创造性引导我国沿边地区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价值融通和深度互动,充分释放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动能效能,应努力将其打造为我国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区域性支点和前沿性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沿边地区开发开放 跨越式发展 跨境制度性合作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家文化契合的可能性——评欧阳辉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成 廖仁郎 《唐都学刊》 2019年第6期50-56,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是儒学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的提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领域;明确了“安身立命”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人们在追问生命的价值中实现自我;明确了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是儒学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的提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领域;明确了“安身立命”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人们在追问生命的价值中实现自我;明确了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品格,实现了传统儒学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启示我们:一要辩证地看待儒学的断裂与新生,做好传统儒学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二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三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用优秀的学术成果去影响人、塑造人和成就人;四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使之与人民群众对知识进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 价值 理论意义 实践启示
下载PDF
论疫情防控与生态伦理秩序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廖仁郎 欧阳辉纯 《唐都学刊》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与自然关系如何“再平衡”,既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也考验着党的初心使命。汲取这次疫情肆虐的教训,创新性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路融合于经济发展,把握好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辩证关系,加快将道德主体对自...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与自然关系如何“再平衡”,既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也考验着党的初心使命。汲取这次疫情肆虐的教训,创新性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路融合于经济发展,把握好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辩证关系,加快将道德主体对自然的善转化为国家政策支持,是筑牢疫情防控生态安全机制的新诉求和新方向。以此为引领,要以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空间伦理秩序,以绿色融合发展构建生态伦理秩序,以夯实基础性制度构建制度伦理秩序,从根上筑牢国泰民安的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生态文明 制度性修复 利益均衡 共生秩序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意蕴与实践智慧
7
作者 廖仁郎 欧阳辉纯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蕴,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旨趣,凸显了党性和人民性、中国精神和世界担当融为一体的伦理智慧和伦理实践。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蕴,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旨趣,凸显了党性和人民性、中国精神和世界担当融为一体的伦理智慧和伦理实践。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为此,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魂聚气,从坚定文化自信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从制度性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全面拓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积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展现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全球治理新变革提供“中国方案”的新担当和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初心使命 以人民为中心 美好生活 民族复兴
下载PDF
论疫情防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秩序构建
8
作者 廖仁郎 陆梅玲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5-52,共8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再次警示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界休戚与共。汲取这次疫情教训,创新机制,把伦理、生态、经济等理念以制度形态融入疫情防控体系构建之中,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是筑牢疫情防控生态保障的新诉求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再次警示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界休戚与共。汲取这次疫情教训,创新机制,把伦理、生态、经济等理念以制度形态融入疫情防控体系构建之中,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是筑牢疫情防控生态保障的新诉求和新方向。因此,人类应辩证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新的平衡关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依托,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积极在以“务本”与“务虚”相结合中深化疫情防控体系的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共享空间,引领人类迈向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生共享 生态文明 全球共治
下载PDF
习近平优秀传统文化观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庆忠 廖仁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7,62,共6页
习近平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完整的优秀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优秀传统文化观的主要内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完整的优秀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优秀传统文化观的主要内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要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传统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好转化和发展;坚持统筹协调,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交流互鉴,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获得群众对主流意识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来源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庆忠 廖仁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3-17,共5页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为解决人类发展的难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全球性问题的理论反思是其提出的三大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仁爱观、大同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文化...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为解决人类发展的难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全球性问题的理论反思是其提出的三大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仁爱观、大同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社会有机体思想、世界历史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全球性问题严峻、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文明范式出现困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考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吸取中西文化之长,又立足世界发展的现实,充分显示了中国方案在解决世界发展走向问题上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全球性问题
下载PDF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理论——以人民主体价值为中心
11
作者 陆梅玲 廖仁郎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13-118,共6页
疫情之下人的价值是首要的。明确"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有助将宗旨意识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切实提高防控措施执行力,聚焦于常态化防控疫情下加快复工复产,把疫情导致的社会治理成本降到最低,从人类命运与共高度深化疫情防控... 疫情之下人的价值是首要的。明确"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有助将宗旨意识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切实提高防控措施执行力,聚焦于常态化防控疫情下加快复工复产,把疫情导致的社会治理成本降到最低,从人类命运与共高度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要汲取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和教训,创新性从法治轨道、科技支撑及制度性国际合作维度构建疫情防控体系长效机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安全托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人是首要价值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下载PDF
国家安全观的时代嬗变与可持续安全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锐 廖仁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7,共9页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发展、制度等新要素纳入国家安全建构流程,不断创新国家安全观念、持续凝聚各国安全共识、努力实现可持续安全,是新时代国家安全观嬗变的新诉求与新方向。中国要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创造...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发展、制度等新要素纳入国家安全建构流程,不断创新国家安全观念、持续凝聚各国安全共识、努力实现可持续安全,是新时代国家安全观嬗变的新诉求与新方向。中国要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创造性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和元素",以"泛安全化"新思维谋划本国及其周边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繁荣的新局面。要继续推动和深化全球治理结构变革,努力提升边缘主体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制度性话语。要充分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切实增进地区乃至世界安全效度,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的协调并进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安全化 可持续安全 安全共识 共享发展 制度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