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廖令鹏的诗(2首)
- 1
-
-
作者
廖令鹏
-
出处
《诗歌月刊》
2010年第10期78-78,共1页
-
-
关键词
鞋跟
公交车
美感
诗歌
河流
好朋友
解脱
河水
柔软
意象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廖令鹏诗一首
- 2
-
-
作者
廖令鹏
-
出处
《诗歌月刊》
2014年第6期123-123,共1页
-
文摘
怀古 滕王阁上猎猎的风声 我置若罔闻,张开双臂,动情地吟诵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让自己有飞起来的感觉。作为晚辈,总要懂点礼节
-
关键词
诗
滕王阁
王勃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深圳特区40年:促进企业家创新的七大因素
- 3
-
-
作者
郭万达
廖令鹏
-
机构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
出处
《开放导报》
2020年第4期73-78,共6页
-
文摘
深圳经济特区的40年,是科技创新的40年,是企业家创新的40年。企业家创新精神是“深圳奇迹”的主要动力,是深圳成为高科技城市的“密码”。影响和促进企业家创新的因素,包括观念变革、产权制度、产业生态、协同创新、人才流动、法治环境、金融制度七个方面。深圳的经验表明,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企业家创新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需要通过改革形成自由公平的竞争市场,需要发展教育和科技,通过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互动,实现从模仿创新走向颠覆性创新。
-
关键词
深圳特区
制度创新
企业家创新精神
-
Keywords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Entrepreneurial Spirit of Innovation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微博与小说的新趋势
- 4
-
-
作者
廖令鹏
-
机构
<开放导报>
-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6期24-28,共5页
-
文摘
媒介的发展变化深刻影响着文学形态的演变,在以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短信、微博、微电影的广泛应用和传播所带来的商业语境,让文学从生产、接受、传播等方面发生微妙的变化。就像一把双刃剑,新媒介为文学带来了礼物,也制造了麻烦。
-
关键词
小说
文学形态
无线通信技术
新媒介
商业语境
互联网
双刃剑
传播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草根文学评论”的类型和走向
- 5
-
-
作者
廖令鹏
-
机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
出处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8期31-38,共8页
-
文摘
近些年,草根文学评论日益受到社会的瞩目,得到文学界的推崇。当前草根文学评论主要形成了"剜烂苹果"式、"站在低处说话"式和"跟踪引导"式三种评论,已经拥有一些积极实践者和推动者,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文学评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对中国文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草根文学评论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新时代呼唤更多更优秀的草根文学评论,推动文艺健康发展,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
关键词
草根文学评论
三种类型
六大问题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关注家庭危机的“80后”小说
- 6
-
-
作者
廖令鹏
-
出处
《创作与评论》
2015年第7期16-19,共4页
-
文摘
当德南给我递任务单时,我满口应承,决定为吴纯的小说做个综论,系统地评论这位广东的“80后”小说作家。后来我有点儿后悔了,阅读她的小说,其难度不亚于阅读像残雪这样的先锋作家的小说。对吴纯小说的评论,我准备了很久,她发来9篇小说,每篇我都读了两遍以上,《季忧兰》读了四五遍,我还阅读了其他评论家对她的评论,反复聆听了窦唯的《季忧兰》这首古琴曲,这在我的当代小说阅读经历中是少有的。有人说了,阅读那么困难,劳心劳力,何苦呢。我当初也考虑要不要放弃,现在看来,我庆幸自己坚持到底,而且对吴纯的小说做综论,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评论界对吴纯的小说关注较少,仅有的几篇又只是针对她的获奖短篇小说《驯虎》,分歧比较大,评论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以作家的一篇小说来做总体判断,有时候可行,但大多数时候行不通,甚至南辕北辙。
-
关键词
小说作家
“80后”
家庭危机
小说阅读
评论家
先锋作家
短篇小说
古琴曲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改革开放40年深圳文学的发展、问题及建议
- 7
-
-
作者
廖令鹏
-
机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开放导报>编辑部
-
出处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
文摘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深圳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丰富和精彩的"深圳故事",也为深圳文学提供了丰饶的创作资源与难得的叙事红利。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文学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中后期深圳文学的现代启蒙阶段、90年代初到2010年以打工文学为主的发展阶段、2010年到2015年打工文学与非打工文学互动融合的阶段和进入新城市文学阶段这四个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深圳文学存在打工文学与"青春"的关系严重割裂各执一端、文学的互动与融合以及青年作家的瓶颈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我们要推动深圳文学的非理性繁荣,加强国际对话与交流,助力深圳文学再出发。
-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深圳文学
发展阶段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南翔创作的中国文学精神
- 8
-
-
作者
廖令鹏
-
机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
出处
《创作评谭》
2020年第3期13-19,共7页
-
文摘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是分不开的。只要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用汉语写作,那么他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中国文化的基因和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子。2017年,上海举办了一次以"寻脉造山"为主题的大型美术展览,引起热烈反响。策展人从容认为:"‘寻脉’是回探东方之精神。‘脉’指属性,人的元气、天地之本,非实体的先天气象规律。‘造’是艺术者吸收、消化、整理、转换、重组艺术的支柱,严格来说没有‘造’就没有艺术!‘造山’则以传统造化再生为旨意。……
-
关键词
中国文学传统
文学作品
美术展览
气象规律
汉语写作
策展人
中国文学精神
南翔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复活,而不是复仇——重新理解余怒
- 9
-
-
作者
廖令鹏
-
出处
《江南(诗)》
2016年第2期88-95,共8页
-
文摘
主持人语:
余怒是一位自觉的、具有实验精神和文本意识的诗人,诗作具有复调、立体、交互、开放的特点,致力于诗与语言、人与世界关系的重构,诗歌、小说、诗论三者并重,不断拓展自我与写作的疆域。
-
关键词
诗评
复活
江南
复仇
文本意识
实验精神
人与世界
主持人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蚂蚁
- 10
-
-
作者
廖令鹏
-
出处
《黄河文学》
2012年第1期64-70,共7页
-
文摘
昏暗的灯光下,矮矮的小圆桌上摆满了菜,中间还有一碗面,面上放着一块荷包蛋。男人早坐上了,他从地上拎起啤酒,用牙齿咬开。一个小孩拿着筷子,对着满桌子菜点了一遍又一遍,犹豫着先吃哪道。不多久,女人走过来,在身上擦了擦手,笑着坐下来。忽然想到什么,说,老张,你不是给小七买了什么礼物吗,快拿出来啊。男人嗯了一声。
-
关键词
蚂蚁
学校
玻璃瓶
老师
书包
同学
警察
宠物
男人
地上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用诗歌传承伶仃洋畔的浩然正气
- 11
-
-
作者
廖令鹏
-
出处
《诗歌月刊》
2012年第10期77-78,共2页
-
文摘
文化是流动的,包括历史文化的纵向流动和地理空间的横向流动,流动的文化是开放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谈论地域性写作,不难发现它除了具有内生性,而且还有外延性和共生性特点。西乡处于伶仃洋畔,是深圳宝安区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海滨城镇。改革开放以来,西乡成为深圳经济最发达、最富庶的强镇之一。
-
关键词
伶仃洋
诗歌创作
西乡
地理空间
深圳宝安区
文化积淀
写作
历史文化
纵向流动
横向流动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阿翔诗点评
- 12
-
-
作者
廖令鹏
-
出处
《作品》
2015年第4期129-129,共1页
-
文摘
阿翔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形式感,类似于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风格。语义自由飘移,感知散点分布,逻辑虚构变形,在同一主题下,很难寻觅到从一而终的对应关系,阅读者不知不觉地跟随着诗歌的叙述步伐,进入某种难以名状的迷宫当中,像是一场交响乐自然地过渡到了无主题的变奏当中,没有升华曲,甚至连终曲的迹象也难以捕捉。
-
关键词
诗歌
绘画风格
表现主义
对应关系
从一而终
形式感
阅读者
交响乐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新城市文学的新语言——深圳文学探析
- 13
-
-
作者
廖令鹏
-
机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开放导报》
-
出处
《南方论丛》
2016年第3期24-30,共7页
-
文摘
除了少量'新'的题材,深圳文学似乎仍旧笼罩着'旧'文学的阴影,旧的语言,旧的结构,旧的思想,旧的情感,甚至连经验都是旧的,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这种现象不应成为文学的新常态。深圳作家们应在深圳的'大'题材中,真切感受,努力挖掘,获得不同于其他现代城市文学的经验和肌理,在市场语言的基础上,寻找新的语言,从而获得文学的蓬勃生命力,创作出'大'气的文学作品。
-
关键词
新城市文学
新语言
市场语言
深圳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丁力的“特”
- 14
-
-
作者
廖令鹏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时代文学》
2019年第3期134-135,共2页
-
文摘
我记得2014年的一天,丁力特意开车到我单位,找我喝茶聊天。他这个人很直率,开门见山就说,我写了十几年小说,出了30多本书,但有人对我的作品似乎并不认可,对我这个深圳作家似乎视而不见,我想请你从评论家的角度,谈谈我的作品的一些问题,给我一点意见。没等我搜罗阅读记忆,打好腹稿,他却先侃侃而谈,人生阅历、奇闻轶事、创作历程、文学感悟,一一化在几壶绿茶之中。
-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文学道路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