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龙果周年成花结果观测及产期调节策略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梁桂东 黄黎芳 +6 位作者 廖以金 邓海燕 陆贵锋 黄凤珠 武志江 刘朝安 覃聪师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9,共5页
以"桂红龙1号"红肉火龙果为对象,对各批次花果的物候期、产量、等级比例、批发售价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肉火龙果全年可结果3个造次(结果周期),每个造次包括5~6个批次,在自然产期全年可结果13~15个批次,加上产期调节提早及延后... 以"桂红龙1号"红肉火龙果为对象,对各批次花果的物候期、产量、等级比例、批发售价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肉火龙果全年可结果3个造次(结果周期),每个造次包括5~6个批次,在自然产期全年可结果13~15个批次,加上产期调节提早及延后批次周年可结果约18~20个批次;在自然产期单造产量峰高值与售价呈相反走向,7—8月成熟的批次同级别鲜果售价最低,且小果比例越高,大果比例越低。提出了火龙果周年产期调节要"抓两头、调中间"的基本策略,供生产者制订周年各批次的产期、产量生产计划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产期调节 成花结果 造次 批次 价格
下载PDF
套袋对海南夏季红肉火龙果微环境、果实品质及贮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廖以金 张俊诚 +1 位作者 李英 从心黎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330-336,共7页
为研究套袋对海南夏季红肉火龙果微环境、果实品质及贮藏期的影响,探究果实品质与微环境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以"金都一号"红肉火龙果为材料,采用外黄内黑的双层牛皮纸袋、外黄内黑的微孔牛皮纸袋、黑色尼龙网袋、黑色尼龙网... 为研究套袋对海南夏季红肉火龙果微环境、果实品质及贮藏期的影响,探究果实品质与微环境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以"金都一号"红肉火龙果为材料,采用外黄内黑的双层牛皮纸袋、外黄内黑的微孔牛皮纸袋、黑色尼龙网袋、黑色尼龙网袋加白色纸袋、白色无纺布袋、微孔白色无纺布袋、白色纸袋等七种不同类型的果袋对火龙果进行了套袋处理,测定了果实成熟期袋内温度和透光率、采后果实的内外品质以及储藏期果实失重率、病情指数等相关指标.研究表明:不同的套袋可以改变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影响果皮的色泽和果实重量,增加果皮及鳞片的厚度,提高果实亮度,延长果实的贮藏期,其中微孔袋的效果较好;本结果可为海南红心火龙果夏季的优质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 套袋 品质 贮藏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照对火龙果种子萌发、存活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武志江 梁桂东 +5 位作者 廖以金 黄黎芳 黄凤珠 陆贵锋 陈东奎 邓海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02-1407,共6页
为探究碳离子束辐照对火龙果种子的损伤效应并且确定适宜的诱变辐照剂量,以红肉火龙果种子为试材,采用5个不同剂量(0、15、30、45、60 Gy)的碳离子束12C6+进行辐照处理,观察其对火龙果种子萌发、存活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C6... 为探究碳离子束辐照对火龙果种子的损伤效应并且确定适宜的诱变辐照剂量,以红肉火龙果种子为试材,采用5个不同剂量(0、15、30、45、60 Gy)的碳离子束12C6+进行辐照处理,观察其对火龙果种子萌发、存活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C6+离子束在辐照剂量0~60 Gy内大多数种子均能正常萌发,对发芽率的影响不大,而对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幼苗苗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根长、子叶长和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碳离子束辐照对火龙果幼苗存活率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剂量效应,随剂量升高而极显著下降。火龙果种子碳离子束辐照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24 Gy,建议适宜辐照剂量范围为15~30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火龙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半致死剂量
下载PDF
热处理对红肉火龙果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英 廖以金 从心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218-222,共5页
以红肉火龙果品种“金都一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45、50、55、60℃)热水处理果实10 min后,冷激15 min。常温条件下,测定失质量率、病情指数、可溶性固体物(TSS)含量、果皮厚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花青... 以红肉火龙果品种“金都一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45、50、55、60℃)热水处理果实10 min后,冷激15 min。常温条件下,测定失质量率、病情指数、可溶性固体物(TSS)含量、果皮厚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花青苷含量、抗氧化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0℃热处理能有效延缓采后红肉火龙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失质量率的下降,抑制了果实中SOD、POD活性的下降,延缓了花青苷的降解速度以及抗氧化活性的降低,有效地提高了红肉火龙果果实采后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火龙果 果实 热处理 生理指标 采后保鲜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的海南红心火龙果果实在采后的储藏特性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英 廖以金 从心黎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54-359,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成熟度的海南红心火龙果果实在采后的耐储性,以便为火龙果的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本实验以"金都一号"红心火龙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七成熟、八成熟和九成熟3种不同采摘成熟度的果实在采后贮藏中的品质变化,同... 为了研究不同成熟度的海南红心火龙果果实在采后的耐储性,以便为火龙果的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本实验以"金都一号"红心火龙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七成熟、八成熟和九成熟3种不同采摘成熟度的果实在采后贮藏中的品质变化,同时,通过测定其在采后贮藏期间的可溶性固形物(TSS)、花青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其病情指数、失重率、p H值、抗氧化活性(DPPH)等生理指标,比较了不同成熟度的火龙果在采后贮藏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八成熟果实的TSS和p H值与七成熟果实的TSS和p H值在贮藏期间的差异显著(P <0. 05);贮藏前6天,九成熟果实的TSS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是6天后九成熟果实的TSS含量下降趋势明显;八成熟果实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七成熟和九成熟果实的病情指数,七成熟果实的失重率最高,九成熟果实的失重率最低;抗氧化活性和花青苷的含量变化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九成熟果实>八成熟果实>七成熟果实;八成熟果实的SOD和POD活性高峰出现的时刻比七成熟和九成熟果实的SOD和POD活性高峰出现的时刻延迟2天.储藏期间的综合指标表明:八成熟的果实在采后其贮藏品质较好,因此可将其作为海南红心火龙果的采摘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成熟度 品质 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