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水排放对杭州湾湿地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共国 屠霄霞 +3 位作者 王佩儿 王自磐 廖何朝兴 杨季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7-404,共8页
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湿地5个断面(S1-S3为排水区,S4-S5为非排水区)的高潮位和中潮位分别进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38种(轮虫15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19种)。排水区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88.89 ind.... 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湿地5个断面(S1-S3为排水区,S4-S5为非排水区)的高潮位和中潮位分别进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38种(轮虫15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19种)。排水区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88.89 ind./L,生物量0.41 mg/L,非排水区平均密度仅4.21 ind./L,生物量0.10 mg/L。排水区轮虫和桡足类的第一优势种分别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而非排水区第一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S2-S3断面中潮位的水体营养盐浓度、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大于高潮位。淡水排放、潮沟径流和潮汐决定了滩涂湿地群落的时空格局,后两者还解释了排水区中、高潮位间群落结构组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淡水排放 潮沟 滩涂湿地 浮游动物 群落分布
下载PDF
内陆排污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湿地浮游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李共国 屠霄霞 +3 位作者 廖何朝兴 王佩儿 王自磐 杨季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8-711,739,共5页
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杭州湾南岸滩涂湿地5个断面(S1~S3为排水区,S4~S5为非排水区。)10个采样站进行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周年调查,分析了不同生态环境下桡足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种类丰富度等时空变化特征。共发现桡足类1... 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杭州湾南岸滩涂湿地5个断面(S1~S3为排水区,S4~S5为非排水区。)10个采样站进行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周年调查,分析了不同生态环境下桡足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种类丰富度等时空变化特征。共发现桡足类19种,剑水蚤和猛水蚤各7种、哲水蚤5种,其中,8种为淡水种,11种为咸淡水种。根据种群的年平均密度和出现频度,淡水种类的优势种为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和三角大吉猛水蚤(Tachidius triangularis),半咸淡水种类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群落年平均密度变幅2.64~39.16/L,平均13.54/L;生物量0~2.078 mg/L,平均0.164 mg/L。哲水蚤的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总桡足类的29.32%和79.88%。密度季节变化以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水平变化以S3>S2>S1>S5>S4,S2断面中潮位比高潮位多67.00%。Margalef种类丰富度在1.20~6.20,平均3.35。污对中潮位桡足类群落的影响大于高潮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滩涂湿地 桡足类 种类丰富度
原文传递
杭州湾滩涂湿地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共国 屠霄霞 +3 位作者 王佩儿 王自磐 廖何朝兴 杨季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64-2771,共8页
为探明杭州湾滩涂湿地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0年4月—2011年1月,逐季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湿地5个断面(S1—S3为排水区,S4—S5为非排水区)的高潮位和中潮位分别进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湿地浮游植... 为探明杭州湾滩涂湿地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0年4月—2011年1月,逐季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湿地5个断面(S1—S3为排水区,S4—S5为非排水区)的高潮位和中潮位分别进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湿地浮游植物年平均密度(3278 ind·L^(-1))以颤藻(Oscillatoria)(69.2%)和丝藻(Ulothrix)(17.2%)为主;生物量(0.039 mg·L^(-1))以圆筛藻(Coscinpdoscus)(66.2%)和菱形藻(Nitzschia)(23.5%)为主;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54.4 ind·L^(-1))以轮虫(68.1%)和桡足类(29.5%)为主,生物量(0.268 mg·L^(-1))以桡足类(61.2%)和轮虫(23.9%)为主;浮游生物各类群的第一优势种分别为颤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和线虫;S2—S3断面水体营养盐浓度、群落生物量明显大于其他断面,且中潮位明显高于高潮位。水体中NH4_^+-N含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浮游动物生物量之间均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污染指数与轮虫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滩涂湿地的中潮位区受内陆排水污染严重,而轮虫生物量显著上升和浮游动物种类丰度下降是群落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湿地 浮游生物 种类丰度 逐步回归分析 污染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