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空间复杂系统演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廖双红 肖雁飞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12期49-52,共4页
新世纪出现的创意产业集群具有城市中心地区衰败空间创新的新特征,并依赖于个人创造力的投入与开发。文章把创意产业集群视为一个新经济空间复杂系统,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得出创意产业集群经济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并由此构建系统经济空间... 新世纪出现的创意产业集群具有城市中心地区衰败空间创新的新特征,并依赖于个人创造力的投入与开发。文章把创意产业集群视为一个新经济空间复杂系统,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得出创意产业集群经济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并由此构建系统经济空间演化传导模型和不同动力机制主导下的动力模式,包括市场主导下的渐进式、政府主导下的蛙跳式和多力博弈下的协同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集群 经济空间 系统 演化
下载PDF
试论创意产业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优化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双红 肖雁飞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50-252,256,共4页
目前传统产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突出,创意产业的发展会有效改进传统产业发展的劣势,带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就业极大扩大,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提高了全民素质,且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上... 目前传统产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突出,创意产业的发展会有效改进传统产业发展的劣势,带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就业极大扩大,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提高了全民素质,且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上有突出贡献,塑造了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为我国企业现阶段转型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企业社会责任 优化
下载PDF
区域就业人口变动趋势视角下的沿海产业转移趋势及障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廖双红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5期69-72,共4页
加快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进程是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区域就业人口变动角度,分别选取东部典型产业转移省份(广东、浙江、江苏)、中西部典型产业承接省份(安徽、湖南、湖北;广西、陕西、四川),利用各省1978—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数... 加快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进程是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区域就业人口变动角度,分别选取东部典型产业转移省份(广东、浙江、江苏)、中西部典型产业承接省份(安徽、湖南、湖北;广西、陕西、四川),利用各省1978—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数据,建立时间序列ARIMA模型,并预测2011—2014年各省三产就业人数,从未来就业变动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沿海产业转移尚未形成规模趋势,且西部产业承接比中部发展较快;(2)产业转移区域内部差异显著;(3)沿海三产发展滞后、中西部二产水平低等是阻滞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人口变动 沿海产业转移 趋势与障碍
下载PDF
基于钻石模型的湖南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双红 肖雁飞 彭佳 《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9期8-10,共3页
湖南省正面临着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大好机遇。基于此,通过分析湖南省服务外包现状,认为服务外包势头良好,但还存在服务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利用钻石模型分析服务外包竞争力,以及提升竞争力面临的瓶颈因素。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 国际服务外包 钻石模型 竞争力 湖南省 人才创新能力 瓶颈因素
下载PDF
产业双向转移协同与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廖双红 《北方经贸》 2023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为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内外产业双向转移为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因此,政府规划纷纷把产业引入与转出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在梳理二者的研究文... 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为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内外产业双向转移为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因此,政府规划纷纷把产业引入与转出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在梳理二者的研究文献基础上,认为大多数研究已经关注到产业双向转移对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意义,但是在定量研究、升级路径及创新模式等研究方面尚未深入展开,今后应从二者影响的路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双向协同 新兴产业
下载PDF
产业集群理论简述及在我国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廖双红 《地理教育》 2007年第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产业集群理论 应用 人文地理 经济地理 区位 热门
下载PDF
人民币升值对江苏省对外贸易影响研究
7
作者 廖双红 肖雁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7期42-43,共2页
当前人民币升值已成为舆论焦点,尤其是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竞争力下降、出口利润减少等巨大压力。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分析,从理论和实际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江苏地区外贸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认为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会减少... 当前人民币升值已成为舆论焦点,尤其是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竞争力下降、出口利润减少等巨大压力。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分析,从理论和实际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江苏地区外贸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认为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会减少贸易出口,并解释原因、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江苏 对外贸易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中部地区经济人口承载力研究——兼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能力 被引量:12
8
作者 肖雁飞 张琼 +1 位作者 廖双红 刘友金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4,共4页
目前,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中部地区经济承载力问题是科学承接和布局沿海产业转移的基本依据。本文利用中部六省1978-2010年的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数据,建立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各省2011-2015年就业人数进... 目前,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中部地区经济承载力问题是科学承接和布局沿海产业转移的基本依据。本文利用中部六省1978-2010年的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数据,建立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各省2011-2015年就业人数进行预测,以此反映中部地区未来经济人口承载规模,并与广东省三产就业人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中部六省经济人口承载规模差异显著;(2)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能力差异显著;(3)中部六省经济人口承载力相对较弱,阻滞了产业大规模转移;(4)中部地区经济人口承载规模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中部地区 经济人口 承载力 产业转移
下载PDF
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现状及综合能力测度 被引量:9
9
作者 肖雁飞 万子捷 廖双红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1,共6页
借用PREE复合系统,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个方面构建了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选用2007-2011年面板数据,对中部六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综合能力进行测度,表明湖北、安徽等省具有较强综... 借用PREE复合系统,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个方面构建了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选用2007-2011年面板数据,对中部六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综合能力进行测度,表明湖北、安徽等省具有较强综合承接能力,并划分中部地区发展动态类型,分析其变化特征。深入分要素能力得分,结果表明,河南、湖南等省具有较强人口优势,山西、河南等省具有较强资源优势,湖北、江西等省具有较强环境优势,湖北、湖南等省具有较强经济优势,结合经济分要素得分,提出沿海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建议,并提出相应能力提升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综合能力
下载PDF
产业转移、专业化分工与跨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以粤湘赣桂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肖雁飞 吴艳萍 +1 位作者 向云波 廖双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3,共4页
利用地区专业化分工理论与方法,选择广东(粤)、湖南(湘)、江西(赣)、广西(桂)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5年制造业2位数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产业转移与地区分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广东产业转移降低了四省份的分工水平,地区间产业同构较... 利用地区专业化分工理论与方法,选择广东(粤)、湖南(湘)、江西(赣)、广西(桂)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5年制造业2位数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产业转移与地区分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广东产业转移降低了四省份的分工水平,地区间产业同构较为突出,跨区域产业链构建处于初期阶段;第二,制造业整体呈空间扩散趋势,但资源和低技术产业扩散速度高于中高技术产业,一些高技术行业进一步向发达地区集聚,同时,大多制造业都指向广东市场,表现出产品内分工转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专业化分工 协同发展 粤湘赣桂
下载PDF
技术创新对中国区域碳减排影响差异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雁飞 廖双红 王湘韵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1-197,共7页
技术创新对碳减排影响研究有助于把握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的方向。该文将技术创新分解为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以及消化吸收能力,利用1996-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因素分解模型,并从全国及区域层面进行回归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和技... 技术创新对碳减排影响研究有助于把握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的方向。该文将技术创新分解为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以及消化吸收能力,利用1996-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因素分解模型,并从全国及区域层面进行回归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能有效促进碳减排,而消化吸收能力抑制了碳减排;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自主研发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有显著负影响,具有减排效应,而对中部和东北地区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对西部和东北地区有显著负影响,而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同时,各个区域消化吸收减排能力都较弱,其中东部和西部最弱;进一步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技术创新作用,发现东部地区技术引进减排作用加强,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减排效应进一步凸显,区域间技术扩散进程进一步扩大。国家应加大研发和教育的投入,实施各种政策推动企业低碳技术的创新,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技术的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区域碳排放 影响因素 模型构建
下载PDF
绿色创新还是污染转移:环境规制效应文献综述与协同减排理论展望 被引量:15
12
作者 肖雁飞 廖双红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33,共8页
环境规制下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双赢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环境规制效应出发梳理绿色创新和污染转移文献,并从中揭示二者之间割裂的原因,提出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创新是跨越创新门槛的主要路径。最后,利用演化经济地... 环境规制下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双赢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环境规制效应出发梳理绿色创新和污染转移文献,并从中揭示二者之间割裂的原因,提出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创新是跨越创新门槛的主要路径。最后,利用演化经济地理理论,提出几点跨区域协同减排研究重点与理论展望,以期为环境规制下跨区域协同减排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可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创新 污染转移 协同创新
下载PDF
基于创意产业区发展的城市空间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雁飞 廖双红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8期28-31,共4页
创意产业区发展带来产业创新和空间创新。文章从空间创新功能角度入手,分析了其城市空间创新模式的现状、问题及理论框架,认为创意产业区发展带来了城市空间转换、产业价值链接、空间与经济互动增长和创新网络系统集成等创新模式,其结... 创意产业区发展带来产业创新和空间创新。文章从空间创新功能角度入手,分析了其城市空间创新模式的现状、问题及理论框架,认为创意产业区发展带来了城市空间转换、产业价值链接、空间与经济互动增长和创新网络系统集成等创新模式,其结果是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区 空间创新 创新模式
下载PDF
中国二元经济变化态势和区域分异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雁飞 廖双红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1,共4页
二元经济是工业化的必然过程和必然阶段,现代经济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本文在回顾二元经济理论由来和中国特殊城乡二元结构形成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变化态势,并重点分析城乡二元经济区域分... 二元经济是工业化的必然过程和必然阶段,现代经济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本文在回顾二元经济理论由来和中国特殊城乡二元结构形成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变化态势,并重点分析城乡二元经济区域分异规律和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区域分异 对策分析
下载PDF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时空分异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雁飞 廖双红 《热带地理》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利用1991-2005年的统计资料,借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总体态势和各省区间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GIS技术,选择1991、1995、1999和2003年4个年度做全国城乡二元结构空间分异图,分析了城... 利用1991-2005年的统计资料,借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总体态势和各省区间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GIS技术,选择1991、1995、1999和2003年4个年度做全国城乡二元结构空间分异图,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时空分异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时空分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琼 肖雁飞 廖双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第9期162-163,共2页
通过对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全面分析,概括出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及各行业发展现状,同时对行业发展特点及面临问题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受到来自产业发展水平、体制机制因素、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制约。
关键词 湖南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现状 制约因素
下载PDF
“总部经济”形成动力机制和整体规划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雁飞 廖双红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88,共3页
"总部经济"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产物,处于产业价值链高端。文章利用空间理论和信息理论对"总部经济"概念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应更多地强调形成条件。在对形成动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总部经济&q... "总部经济"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产物,处于产业价值链高端。文章利用空间理论和信息理论对"总部经济"概念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应更多地强调形成条件。在对形成动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总部经济"整体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部经济 动力机制 整体规划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异质性人力资本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雁飞 张宝俪 廖双红 《商学研究》 2023年第3期19-31,共13页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能。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能。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加入人力资本调节变量后,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数字经济与不同人力资本融合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出高端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抑制效应,而普通人力资本则具有促进作用。另外,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作用不明显。研究结论可为区域人力资本与数字经济更好融合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进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下载PDF
基于创意产业区发展的新增长理论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雁飞 廖双红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6-141,共6页
创意产业区发展具明显内生增长特征,知识、人力资本和技术外溢等新增长因素成为发展主要动力。相比其他以新经济为主体的产业区,创意产业区发展具一定特殊性,本文认为主要有创意资本对人力资本拓展作用、文化成为知识积累主要方式、政... 创意产业区发展具明显内生增长特征,知识、人力资本和技术外溢等新增长因素成为发展主要动力。相比其他以新经济为主体的产业区,创意产业区发展具一定特殊性,本文认为主要有创意资本对人力资本拓展作用、文化成为知识积累主要方式、政府具确定内生增长路径功能、空间创造"经济再生"神话和网络构成新社会模式等,这些特殊性拓展了新增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区 新增长 新论
下载PDF
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为例
20
作者 廖双红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92-97,共6页
独立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不仅是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转设背景下地方独立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应抓住转设历史契机,深入探讨与学习国内外产教融合经验,把原有的实践教育环节深化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不仅是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转设背景下地方独立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应抓住转设历史契机,深入探讨与学习国内外产教融合经验,把原有的实践教育环节深化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与政府加强联动、与企业加强合作,践行更多元、更灵活的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实践能力更强、自主学习能力更优的高质量应用型学生,以此成功完成转设要求与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设 独立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