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我国减刑制度的思考
- 1
-
-
作者
廖增昀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8,共4页
-
文摘
减刑,就广义而言,是指对受刑人执行刑罚期间,由于悔罪等法律规定的原因,将原判处的刑罚予以减轻、缩短的制度。在我国,它包括刑法第71条规定的减刑,刑法第46条对“死缓犯”的减刑,以及当主刑减刑变更时,其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相应改轻,特赦减刑等。就狭义而言,则仅指刑法第71条所规定的减刑制度。本文所讨论的减刑制度是指后者而言。
-
关键词
减刑制度
立功表现
有期徒刑
犯罪人
我国刑法
犯罪分子
刑罚运用
相结合
执行刑罚
惩办与宽大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新刑法从哪些方面借鉴了国外经验
- 2
-
-
作者
廖增昀
-
出处
《前线》
1997年第6期31-32,共2页
-
-
关键词
新刑法
单位犯罪
国际犯罪
罪刑法定原则
危害国家安全罪
法人犯罪
国际公约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普遍管辖权
1979年刑法
-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贪污罪与侵占罪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廖增昀
-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17,共3页
-
文摘
贪污罪无论在理论探讨上还是法律规定上都有多种解释,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各异。从刑法理论上看,最狭义的贪污仅指收受贿赂。如有的说:“贪污就是贿赂,贿赂就是贪污”(参见《国际反贪污的理论与实践》第93页)。最广义的贪污是指公职人员(有的包括私营企业职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其身份和地位,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损害公私权益的行为(包括收受贿赂,侵占、强索、诈取公私财物及其他违法取利行为)。我国1952年颁行的《惩治贪污条例》基本上是使用这个定义。从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看,有的国家刑法规定公务员及私营企业职员之贪污罪,即受贿罪(参见法国刑法典第177—
-
关键词
贪污罪
普通侵占罪
国家工作人员
理论与实践
公私财物
公职人员
我国刑法
公共财物
受贿罪
刑法典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国际犯罪与我国刑法完善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廖增昀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1-98,共8页
-
文摘
我国签署、批准和加入了一系列防止与惩治国际犯罪的国际公约,承担有对公约所涉及的犯罪履行“或者引渡或者起诉”的国际义务,因此在国内刑法中须确立对国际犯罪的刑事管辖权,制定惩治有关国际犯罪的刑法规范。而区分国际犯罪与国内犯罪的界限,明确国际犯罪的范围,则是正确行使国家刑事管辖权,积极而稳妥地开展国际刑事合作的前提。
-
关键词
国际犯罪
国际公约
国际刑法
刑事管辖权
麻醉药品
国内法
犯罪行为
国际社会
精神药物
国际法
-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两岸刑事司法协助研讨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廖增昀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2-77,共6页
-
文摘
两岸司法机关之间开展刑事司法联系与协作是有效地遏制海峡两岸互涉刑事犯罪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克服两岸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和障碍,在刑事事务上采取直接地、确定地、规范化地合作的最适当的方式。 一、两岸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与特点 两岸刑事司法协助是指海峡两岸在尚未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之前,根据两岸有关机构订立之协议或按照互惠原则,由双方对案件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在刑事事务方面相互协助,代为履行一定司法行为的活动。两岸刑事司法协助具有以下特点:
-
关键词
刑事司法协助
司法机关
两岸司法
海峡两岸
两岸关系
刑事案件
国际刑警组织
海上犯罪
调查取证
犯罪活动
-
分类号
D926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一国两制”与刑事管辖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廖增昀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3-78,共6页
-
文摘
一、刑事管辖权与刑事管辖冲突刑罚权是国家主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刑事管辖权是一个主权国家基于其刑罚权,在本国刑事法律中规定其刑法效力所及的范围,即对什么地方、什么人的犯罪行为适用,并行使司法裁判之权。纵观世界各国刑法关于刑事管辖范围之规定,一般均以属地原则为基础,以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作为补充。属地原则,是基于国家的领土主权,规定凡在本国领域内发生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或被害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了什么罪,均适用本国刑法。
-
关键词
刑事管辖权
刑法效力
属地原则
司法裁判
保护原则
刑罚权
属人原则
刑事诉讼法
主权国家
台湾问题
-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完善我国刑法中的财产刑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廖增昀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0-46,共7页
-
文摘
一、财产刑的比较研究财产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的财产权益为内容的刑罚.在世界各国刑法典中,财产刑主要有罚金和没收财产两种.广义的罚金有时还包括罚款(如日本刑法的科料,意大利刑法的罚锾).没收财产有特别没收与一般没收两种.所谓特别没收就是指没收与犯罪有关的财物,包括违禁品、犯罪所用或犯罪预备之物和违法犯罪所得之财物.
-
关键词
财产刑
罚金刑
没收财产
犯罪所得
犯罪预备
刑罚理论
自由刑
科料
强制缴纳
保安处分
-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我国刑法应明确规定基本原则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廖增昀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4-60,共7页
-
文摘
刑法基本原则是在充分认识犯罪与刑罚的规律的基础上确立的,在制定刑法与适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刑法基本原则不同于社会主义法律共有的原则和刑法领域内局部适用的原则,它是贯穿全部刑法的,具有刑法这一部门法的特殊性的原则。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没有对刑法基本原则作出明文规定,刑法理论界根据我国刑法的立法精神和有关规定的内容进行了探讨,认识很不一致。
-
关键词
刑法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
刑法学
罪刑法定原则
刑罚个别化
刑事立法
犯罪人
法制原则
承担刑事责任
罪刑相适应原则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两岸间劫持航空器犯罪的若干法律问题
被引量:2
- 9
-
-
作者
廖增昀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法学家》
CSSCI
1994年第5期54-57,共4页
-
文摘
一、两岸间劫持航空器犯罪的概况与特点由于两岸间长期处于对立不和状态,对劫持民用航空器案件的处理经常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劫机犯罪分子未被遣返或受到应得的刑罚惩罚,导致劫持大陆民航客机去台事件不断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自八十年代以来。
-
关键词
劫持航空器罪
劫机犯罪
恐怖犯罪活动
八十年代
两岸关系
大陆
台湾
民用航空器
政治因素
犯罪分子
-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关于我国可否采用保安处分制度的探讨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廖增昀
-
机构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法律学习与研究》
CSSCI
1989年第5期15-19,共5页
-
文摘
近些年来,经过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和一系列的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的形势总的来说是逐渐好转的,但存在问题仍然很多,特别是重大的暴力犯罪案件仍很突出;盗窃案件呈增长趋势: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占一定比重;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如卖浮、嫖娼、赌博、吸毒等),且有蔓延滋长的趋势。据此。
-
关键词
保安处分制度
人身危险性
社会治安
强制处分
劳教人员
预防犯罪
刑罚
严重危害
刑满释放人员
综合治理工作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关于惯犯问题的研讨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廖增昀
-
出处
《法学研究》
1984年第4期25-29,共5页
-
文摘
惯犯是指以犯某种罪为常业,作案历史长,次数多,已形成犯罪恶习,具有比较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继续犯罪的危险性的一类罪犯。这类犯罪分子恶习很深,屡教不改,掌握一定作案手段和逃避侦查的经验,往往是大案要案的制造者,犯罪集团的骨干分子,并成为教唆青少年犯罪,传授犯罪技术,散播犯罪毒菌的罪恶之源。在当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中,惯犯作案占一定比重,
-
关键词
惯犯
刑事立法
罪行
同种
构成要件
犯罪分子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港台地区反贪法制撷要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廖增昀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0-86,共7页
-
文摘
香港、台湾地区曾经是或者现在仍然是贪污腐败之风猖獗,贿赂盛行,荼毒社会,备受世人关注的地方。同时上述两个地区在反贪方面亦或早或晚地采取了若干新的举措,以制止腐败现象的继续蔓延。从刑事立法方面看,香港现行的反贪法律有:《防止贿赂条例》(1971年),《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1955年),《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1974年)。
-
关键词
职务行为
公职人员
公务员
受贿罪
贿赂罪
条例
收受贿赂
台湾
香港
犯罪行为
-
分类号
D927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两岸自首制度之比较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廖增昀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8-20,共3页
-
文摘
自首制度是鼓励犯罪人悔罪自新,从而使有关司法机关易于查明犯罪事实真相之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本文着重研究我国台湾自首制度的特点,两岸自首制度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首制度中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台湾刑法中的自首制度 台湾刑法第62条规定,“对于未发觉之罪自首而受裁判者,减轻其刑。但有特别规定者,依其规定。”其成立自首,须具备以下要件:(1)
-
关键词
自首制度
犯罪人
自动投案
犯罪事实
未被发觉
侦查权
被害人
从宽解释
台湾
理论与实践问题
-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当前腐败现象剖析与廉政建设建言
- 14
-
-
作者
廖增昀
冯锐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3-28,共6页
-
文摘
腐败是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损公肥私或假公济私的行为。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其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徇私舞弊等经济犯罪与渎职犯罪,以及其他损公肥私,侵犯群众利益及腐化堕落、虚报浮夸、挥霍公共财物等违法违纪行为。反腐败斗争与廉政建设关系于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是当前人民群众所热切关注的焦点之一。现试就以下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
关键词
腐败现象
现象剖析
公职人员
贪污贿赂犯罪
经济犯罪案件
反腐败斗争
公共权力
监督与制约
领导干部
预防犯罪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我国缓刑制度的法律性质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廖增昀
-
出处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3-27,共5页
-
文摘
近年来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对我国缓刑制度进行了较广泛的讨论,对缓刑的法律性质有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缓刑是对犯罪性员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缓刑考验时间不是执行刑罚,因此对缓刑犯的考察不同于执行管制;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一笔勾消不再执行了:对缓刑期满后三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之罪的,由于前罪刑罚没有执行,
-
关键词
法律性质
缓刑考验
缓刑制度
免除刑罚
缓刑犯
犯罪分子
执行刑罚
缓刑期间
有期徒刑
刑罚执行完毕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滥用职权罪与公民权利保障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廖增昀
-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38,共5页
-
文摘
滥用职权罪与公民权利保障廖增昀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不受侵犯,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刑法通过犯罪预防,对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进行保护,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护公民权利不受来自其他人的非法侵犯;二是保护公民权利不...
-
关键词
滥用职权罪
公民权利
公职人员
玩忽职守罪
国家工作人员
从事公务
公务员
职务犯罪
行为人
民主权利
-
分类号
D924.38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刑法学研究之目的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廖增昀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法学研究》
1988年第1期54-59,共6页
-
文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刑法的颁布实施,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刑法学研究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无论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法学教育、法制宣传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说明了科学理论对国家决策和部门实际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前我们面临着如何继续深入开展刑法学研究,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刑法学的课题,我们必须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刑法学研究之目的,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深入实际,加强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提出的现实问题的研究,以丰富和发展刑法理论。本文仅表一孔之见,参加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
关键词
刑法学研究
刑罚制度
法制宣传
国家决策
刑事政策
经济犯罪
犯罪问题
犯罪现象
玩忽职守罪
解释刑法学
-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略论经济犯罪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廖增昀
-
出处
《法律学习与研究》
1988年第1期26-31,共6页
-
文摘
经济犯罪是当前我国司法界与刑法学界所密切关注和热烈研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经济犯罪的概念、原因与对策这些基本问题,发表浅见,参与讨论。一、经济犯罪的概念经济犯罪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渐发达而滋长起来并区分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什么是经济犯罪?
-
关键词
经济犯罪
犯罪类型
概念经济
犯罪对策
违法犯罪
犯罪分子
经济违法行为
白领犯罪
智力犯罪
情节特别严重
-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开展刑事政策学研究刍议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廖增昀
-
出处
《政法论坛》
1985年第5期27-33,共7页
-
文摘
刑事政策学是根据刑事犯罪情况的变化,探究犯罪发生的原因,从总体上研讨对各类犯罪和不同的犯罪人如何适用刑罚,以达到预防犯罪和消除犯罪现象之目的。刑事政策是古今中外一切统治阶级及其学者们所密切关注和努力探讨的问题。刑事政策思想、理论一旦为立法者所接受,或成为统治阶级的基本政策,即对刑事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具有指导作用。
-
关键词
刑事政策学
惩办与宽大
犯罪行为
犯罪分子
刑罚制度
罪刑相适应
犯罪人
立功表现
陕甘宁边区
宽大政策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3
- 20
-
-
作者
廖增昀
-
出处
《法学研究》
1980年第5期32-34,共3页
-
文摘
最近法学界的同志就无罪推定原则展开了讨论。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无罪推定原则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刑事诉讼,或者说,我国刑事诉讼法是否采用了无罪推定原则?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历史上的一大进步无罪推定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针对封建专制时代的有罪推定原则提出来的。为了全面认识无罪推定原则,还得从有罪推定原则说起。封建时代的诉讼,对被告从有罪推定出发,被告的口供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成了讯囚决狱的主要手段。《唐律》
-
关键词
无罪推定
供述
刑事诉讼法
义务
无罪假定
刑事程序法
被告人
有罪推定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