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辅助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总黄酮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子蔚 胡辉 +4 位作者 袁咏红 陈秀云 黄茜茜 龙林 孙代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采用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技术进行荜茇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并对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整株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40 min,料液... 采用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技术进行荜茇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并对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整株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30(g/mL),亚临界水提取温度125℃,亚临界水提取时间为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荜茇整株总黄酮最高提取量为(30±0.05)mg/g。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果穗>叶>根>茎,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荜茇果穗37.96、304.33μg/mL,荜茇叶44.55、384.36μg/mL,荜茇根47.68、461.54μg/mL,荜茇茎130.60、487.80μg/mL。采用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整株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合理,提取得到的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茇 总黄酮 超声波 亚临界水 不同部位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和感官评价对人参提取物中主要苦味物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阳 潘凯进 +3 位作者 廖子蔚 彭婷 王喆 徐剑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6期220-227,共8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以及感官评价对人参提取物中的主要苦味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通过滋味稀释分析法对人参提取物中的主要苦味物质进行贡献度排序。结果表明,人参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以及感官评价对人参提取物中的主要苦味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通过滋味稀释分析法对人参提取物中的主要苦味物质进行贡献度排序。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1、20(S)-人参皂苷Rg2和人参皂苷Rb3是人参提取物样品中的苦味物质,其中人参皂苷Rb1和20(S)-人参皂苷Rg2滋味稀释因子最高,是其主要的苦味物质,且与20(S)-人参皂苷Rg2相比,人参皂苷Rb1具有更小的苦味识别阈值,是人参提取物中最关键的苦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苦味物质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滋味稀释分析
下载PDF
miR-21、Caveolin-1、Gal-9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莎 贺龙 +3 位作者 程利萍 霍瑞民 廖子蔚 牛东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261-1266,1276,共7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iral meningitis,VM)患者脑脊液微小核糖核酸21(micro ribonucleic acid-21,miR-21)表达、陷窝蛋白1(Caveolin-1)、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水平特点,分析miR-21、Caveolin-1、Gal-9与VM复发的关系。方法选...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iral meningitis,VM)患者脑脊液微小核糖核酸21(micro ribonucleic acid-21,miR-21)表达、陷窝蛋白1(Caveolin-1)、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水平特点,分析miR-21、Caveolin-1、Gal-9与VM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VM患者(VM组)132例和经检查证实无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对照组)136例。根据病情将VM患者分为重症组(58例)和轻症组(74例),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VM复发分为复发组(26例)和无复发组(106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miR-21表达、Caveolin-1、Gal-9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分析miR-21、Caveolin-1、Gal-9与VM病情、炎性因子以及复发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miR-21、Caveolin-1、Gal-9预测VM复发的价值。结果VM组miR-21表达、Caveolin-1、Gal-9、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VM患者脑脊液miR-21表达、Caveolin-1、Gal-9、TNF-α、IL-6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miR-21、Caveolin-1、Gal-9水平均与TNF-α、IL-6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和治疗前后,复发组脑脊液miR-21表达、Caveolin-1、Gal-9、TNF-α、IL-6水平均高于无复发组,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miR-21表达、Caveolin-1、Gal-9、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高TNF-α、miR-21、Caveolin-1、Gal-9是VM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治疗后miR-21、Caveolin-1、Gal-9预测VM复发的AUC为0.858,大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结论VM患者脑脊液中miR-21表达、Caveolin-1、Gal-9水平明显增加,治疗后高表达miR-21、高水平Caveolin-1、Gal-9与VM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复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MIR-21 陷窝蛋白1 半乳糖凝集素9
下载PDF
ApoB/LDL比值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廖子蔚 程利萍 张苗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索载脂蛋白(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发病后4 d之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将其分为单纯梗死组(n=57)和认知障碍组(n=71),后... 目的探索载脂蛋白(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发病后4 d之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将其分为单纯梗死组(n=57)和认知障碍组(n=71),后者根据认知障碍轻度不同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n=36),血管性痴呆组(n=35),比较两组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的发生频率,应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及线性回归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梗死组与认知障碍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史等基线特征无显著差异性(P>0.05),且两组间血脂亚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患者的血清ApoB/LDL比值与MMSE评分(R^(2)=0.061,P=0.005,DW=0.999)及MoCA评分(R^(2)=0.056,P=0.007,DW=1.077)呈正相关。血清ApoB/LDL比值在单纯梗死组与认知障碍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05),但在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1)。结论ApoB/LDL比值与VCI的相关性对VCI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载脂蛋白B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脂蛋白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廖子蔚 程利萍 +2 位作者 李晓雪 王莎 霍瑞民 《医学综述》 2018年第24期4814-4818,共5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作为继阿尔茨海默病后最常见的认知障碍,导致家庭与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等。而脂蛋白为血浆中常见的生化指标,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VCI密切相...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作为继阿尔茨海默病后最常见的认知障碍,导致家庭与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等。而脂蛋白为血浆中常见的生化指标,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VCI密切相关。不同的脂蛋白组分对VCI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与高密度脂蛋白对VCI的发生发展起独特作用。因此,早期发现及干预VCI的可控制性危险因素对VCI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脂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CHE、S100B与病毒性脑炎患者认知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王莎 贺龙 +2 位作者 王静 王东红 廖子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279-280,共2页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S100B蛋白活性测定与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或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认知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邯郸市第一医院于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观察组,同期选取非病毒性脑炎...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S100B蛋白活性测定与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或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认知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邯郸市第一医院于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观察组,同期选取非病毒性脑炎健康体检患者30例作对照组,且根据病毒性脑炎类型分作乙型脑炎组(n=4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组(n=19例),经治疗恢复后利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预后认知功能,按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CI)分作CI组(n=38例)、非CI组(n=22例),测定各组CHE、S100B蛋白活性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CHE、S100B蛋白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组CHE、S100B蛋白活性相较于乙型脑炎组而言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组CHE、S100B蛋白活性与非CI组相比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CHE、S100B蛋白活性有明显提高,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高于乙型脑炎,且CHE、S100B蛋白活性可一定程度反映病毒性脑炎预后认知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乙型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胆碱酯酶 S100B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子蔚 陈阳 +4 位作者 陈秀云 黄茜茜 龙林 孙代华 胡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9-217,共9页
为了探究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PSPCC)的生理活性,提高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钙螯合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的活性... 为了探究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PSPCC)的生理活性,提高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钙螯合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并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聚磷酸钠与大豆多肽的质量比1:2,磷酸化反应温度52℃,磷酸化反应pH7.0,磷酸化反应时间9.7 h,磷酸化大豆多肽与氯化钙的质量比2:1,螯合反应pH8.0,螯合反应温度50℃,螯合反应时间1.5 h,钙螯合量最大为107.25±0.10 mg/g;MTT法结果显示,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组(D组)成骨细胞相对增殖率是大豆多肽组(A组)的1.6倍(第3 d);ALP染色实验表明,D组染色阳性率是空白组的33.6倍。采用ALP试剂盒对各样品第7 d的ALP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组ALP活力是空白组的6.2倍。通过茜素红染色实验发现,D组钙结节数量是空白组的94倍。本研究使用响应面法对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工艺优化合理,并初步证明了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对成骨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分化作用(P<0.05),且作用效果高于其它样品,为后续磷酸化大豆多肽螯合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肽 磷酸化 螯合钙 成骨细胞 功能活性
下载PDF
超声波结合酶法提取艾叶总生物碱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9
8
作者 陈阳 廖子蔚 +3 位作者 陶娟娟 江丹 孙代华 陈志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7-205,共9页
以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料液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和超声温度的最佳范围条件,使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再利用Box... 以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料液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和超声温度的最佳范围条件,使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最后,采用纸片法和稀释法测定艾叶总生物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与最小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影响艾叶总生物碱提取量的显著因素为超声时间、复合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复合酶添加量1.60%,酶解时间1.5 h,料液比1:25 g/mL,酶解pH6.0,超声功率160 W,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60℃,总生物碱的提取量最高为0.720±0.05 mg/g。艾叶总生物碱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6 mg/mL。该提取工艺实际值与预测值拟合度较高,可用于艾叶总生物碱的提取,且得到的艾叶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总生物碱 提取工艺 Plackett-Burman法 响应面分析法 抑菌性
下载PDF
血清AChE、IL-17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9
作者 贺龙 王莎 +2 位作者 程利萍 廖子蔚 王东红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HSE患者159例(HSE组),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所有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69... 目的探讨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HSE患者159例(HSE组),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所有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69例)和认知正常组(90例),根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轻度组(23例,MMSE评分为20~25分)、中度组(30例,MMSE评分为11~19分)和重度组(16例,MMSE评分≤10分)。以健康体检者6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AChE、IL-17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AChE和IL-17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MMSE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ChE和IL-17诊断HS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能。结果HSE组血清AChE、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认知障碍组血清AChE、IL-17水平均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重度组血清AChE、IL-17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中度组血清AChE、IL-17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认知障碍组血清AChE、IL-17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1、-0.480,P<0.01),与MMSE评分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9、-0.447,P<0.01)。AChE、IL-17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HS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9、0.724、0.893。结论HSE患者血清AChE和IL-17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且可用于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白细胞介素17 单纯疱疹病毒 病毒性脑炎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艾叶药渣中白坚木皮醇乙醇提取工艺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阳 孙代华 +3 位作者 江丹 王玉 陈志元 廖子蔚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96,共7页
以白坚木皮醇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艾叶药渣中白坚木皮醇的乙醇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考查了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对白坚木皮醇提取率的影响,使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白坚木皮... 以白坚木皮醇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艾叶药渣中白坚木皮醇的乙醇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考查了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对白坚木皮醇提取率的影响,使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白坚木皮醇提取率的各因素进行显著性及交互作用分析,最终确定从艾叶药渣中提取白坚木皮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艾叶药渣中白坚木皮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次提取时间2.5h,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25,提取温度80℃,在这个最佳提取条件下白坚木皮醇提取率可达1.765±0.003%。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被证明具有很好的拟合性,因此该提取工艺条件可提高白坚木皮醇的提取率。研究结果指出了一条获取白坚木皮醇的新途径,提高了艾叶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药渣 白坚木皮醇 乙醇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3-NT、Hcy、PLR和FGF23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依宁 廖子蔚 +2 位作者 杜娟 尹延肖 闫红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4期665-668,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内二...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内二科收治的206例CSV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对所有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按照分值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MoCA相关项目评分、血清3-NT、Hcy、PLR、FGF23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26分的患者有60例,纳为认知功能正常组;<26分的患者有146例,纳为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视空间及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思维、延迟记忆、定向力、MoCA评分总分较低,血清3-NT、Hcy、PLR、FGF23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3-NT、Hcy、PLR、FGF23水平分别与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3-NT、Hcy、PLR、FGF23水平分别与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呈负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而为CSVD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评估量表 3-硝基酪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下载PDF
砂仁渗漉汁脱色工艺优化及对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阳 向诗银 +4 位作者 李韦琴 王喆 刘胜华 徐剑 廖子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0-186,共7页
为了降低砂仁渗漉汁的色度,采用D941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砂仁渗漉汁进行脱色,并初步探索砂仁渗漉汁的药理作用。以脱色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砂仁渗漉汁的脱色工艺条件,并建立脾虚泄泻大鼠模型,观察并测定试验前后... 为了降低砂仁渗漉汁的色度,采用D941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砂仁渗漉汁进行脱色,并初步探索砂仁渗漉汁的药理作用。以脱色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砂仁渗漉汁的脱色工艺条件,并建立脾虚泄泻大鼠模型,观察并测定试验前后各组别大鼠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以及结肠病例切片情况。结果表明,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砂仁渗漉汁与树脂质量比2∶1,脱色pH 6.9,脱色时间6 h,脱色温度51℃。在此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下,砂仁渗漉汁脱色率为(68.96±1.05)%,乙酸龙脑酯保留率为(79.76±0.95)%,以基酒作为溶剂制备的砂仁渗漉汁能有效降低基酒对脾虚大鼠的胃肠道损伤,保护肠道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渗漉汁 脱色工艺 响应面法 肠道屏障
下载PDF
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13
作者 张苗苗 程利萍 +2 位作者 廖子蔚 李晓雪 马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6-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由2位作者系统独立的检索数据库,包括专业英文数据库(PubMed, Embase,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the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和中文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 本研究旨在探讨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由2位作者系统独立的检索数据库,包括专业英文数据库(PubMed, Embase,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the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和中文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之日起至2020年9月10日。筛选对偏头痛患者进行甲氧氯普胺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有效率和安全性作为主要测量指标。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n=935),甲氧氯普胺组与安慰剂组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OR=2.21,95%CI 1.43~3.42,Z=3.57,P=0.0004);与其他单一药物组有效率比较(OR=0.47,95%CI 0.28~0.78,Z=2.89,P=0.004)。甲氧氯普胺组发生不良反应人数比率与安慰剂组无明显差异(RR=2.22,95%CI 0.79~6.25,Z=1.51,P=0.13);与其他单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RR=0.73,95%CI 0.51~1.05,Z=1.69,P=0.09)。不良反应都是轻度的。结论 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具有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甲氧氯普胺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三相分配法提取青稞β-葡聚糖工艺优化及其分子量分布研究
14
作者 陈阳 王鹏 +4 位作者 潘凯进 王喆 徐剑 周俊强 廖子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20-228,共9页
采用超声波结合酶法预处理辅助三相分配法(UCWEPATPP)同时提取青稞中的青稞β-葡聚糖、青稞蛋白和青稞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青稞β-葡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UCWEPATPP的提取工艺条件。再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青... 采用超声波结合酶法预处理辅助三相分配法(UCWEPATPP)同时提取青稞中的青稞β-葡聚糖、青稞蛋白和青稞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青稞β-葡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UCWEPATPP的提取工艺条件。再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青稞提取过程中表面结构的变化,初步分析UCWEPATPP的提取机制。最后,使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仪对得到的青稞β-葡聚糖分子量范围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的UCWEPATPP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0%、超声时间9 min、超声功率140 W、硫酸铵添加量0.5 g/mL、三相提取温度35℃、三相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14 g/mL、叔丁醇与水相体积比1.3:1,酶解时间2.0 h。在此最优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提取率为66.96%±0.05%,青稞油提取率为81.42%±0.15%,青稞蛋白提取率为50.31%±0.23%。扫描电镜结果表明,UCWEPATPP使青稞表面组织结构变得通透、多孔。UCWEPATPP不仅能够同时提取青稞β-葡聚糖、青稞蛋白和青稞油,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青稞资源的利用率。该提取工艺的实际值与预测值拟合度较高,可用于预测青稞β-葡聚糖的提取,且得到的青稞β-葡聚糖分子量范围分布较为集中(1.7×10^(5)~3.0×10^(5)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超声波结合酶法 三相分配法 同时提取 分子量范围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技术确定艾叶中的白坚木皮醇
15
作者 陈阳 江丹 +3 位作者 廖子蔚 王玉 孙代华 陈志元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4期611-615,共5页
目的:确定从艾叶中分离、纯化出的白色晶体为高纯度白坚木皮醇,并检测其纯度。对比分析9个产地艾叶中白坚木皮醇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提取、结晶、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电喷雾离子源-质谱(HR-ESI-MS)数据鉴... 目的:确定从艾叶中分离、纯化出的白色晶体为高纯度白坚木皮醇,并检测其纯度。对比分析9个产地艾叶中白坚木皮醇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提取、结晶、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电喷雾离子源-质谱(HR-ESI-MS)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检测其纯度。结果:从艾叶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白色晶体,根据其HR-ESI-MS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为白坚木皮醇,纯度>99%。9个产地艾叶中的白坚木皮醇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产地和采收时间有关。结论:提供了一种工业化获取高纯度白坚木皮醇的方法,增加了艾叶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核磁共振 高纯度 白坚木皮醇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利萍 廖子蔚 +2 位作者 霍瑞民 张苗苗 李晓雪 《华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405-1413,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 目的系统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9月2日,纳入比较CAS与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Stata 15.1软件分析远期转归数据,包括任何卒中事件、同侧卒中事件、致死或致残性卒中事件、任何死亡事件、卒中或死亡联合终点以及颈内动脉再狭窄。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来自9项研究,语种均为英文,共计8551例患者,其中CAS患者4658例,CEA患者389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10年。CAS组患者远期任何卒中[风险比(hazard ratio,HR)=1.3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6,1.52),P<0.0001]、同侧卒中[HR=1.26,95%CI(1.02,1.55),P=0.034]及死亡或卒中联合终点事件[HR=1.17,95%CI(1.02,1.33),P=0.021]发生风险均高于CEA组;两组患者在远期致死或致残性卒中[HR=1.19,95%CI(0.94,1.51),P=0.152]、任何死亡[HR=1.06,95%CI(0.95,1.18),P=0.302]及再狭窄[HR=1.20,95%CI(0.96,1.49),P=0.111]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S和CEA在远期致死或致残性卒中、死亡及颈内动脉再狭窄方面的风险相似,而CAS的远期任何卒中、同侧卒中和死亡或卒中联合终点发生风险高于CEA。CEA仍是颈动脉狭窄患者首选的非药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内膜剥脱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尿酸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子蔚 程利萍 李晓雪 《现代医学》 2020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清尿酸(UA)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CSVD患者90例,分为VCI组和非VCI组。采用PT-der法测定血浆FIB水平,酶循环法测定血...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清尿酸(UA)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CSVD患者90例,分为VCI组和非VCI组。采用PT-der法测定血浆FIB水平,酶循环法测定血清UA水平。应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可能的危险因素,采用线性回归确定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VCI组患者血FIB和UA水平明显高于非VCI组(P<0.05)。在VCI组患者中,血UA水平与患者的MoCA总分(r=-0.303,P=0.041)和视空间与执行功能(r=-0.49,P=0.001)相关;血FIB水平除了影响MoCA总分(r=-0.491,P=0.001)和视空间与执行功能(r=-0.667,P<0.001)之外,还影响到患者的延迟回忆(r=-0.458,P=0.001)和定向力(r=-0.298,P=0.044)。结论:血FIB和UA水平是CSVD患者发生VCI的危险因素,可作为CSVD患者发生VCI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纤维蛋白原 尿酸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