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境番茄种子中番茄花叶病毒的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廖富荣 郭木金 +5 位作者 林石明 陈红运 陈青 黄蓬英 吴媛 谢惠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28,134,共6页
利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F〉EI。IS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rr_PCR)方法对来自韩国的番茄种子进行种传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在该批番茄种子中检测到番茄花叶病毒(To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PCR产物测序结果表明,... 利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F〉EI。IS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rr_PCR)方法对来自韩国的番茄种子进行种传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在该批番茄种子中检测到番茄花叶病毒(To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PCR产物测序结果表明,ToMV特异引物(ToA/ToB)与TMV特异引物(TA/TB)扩增的片段均为To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及3’非编码区(3’-UTR),该片段与其他ToMV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2%~99.9%。本研究利用重新设计合成TMV和ToMV特异引物对该批种子进行RT-PCR检测,仅ToMV特异性引物(ToMfl/ToMrl)扩增到670bp的预期片段,TMV特异引物(TMfl/TMrl)则未出现特异性扩增,表明重新设计的引物可准确区分ToMV和TMV。以上结果证实该批番茄种子仅携带To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种子 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番茄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种子传播
下载PDF
台湾甜椒种子中辣椒轻斑驳病毒检测及其致病型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廖富荣 沈建国 +5 位作者 吴媛 郭木金 黄蓬英 陈青 陈红运 林石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128-1135,共8页
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基因序列分析法对一批台湾进境的辣椒种子进行病毒检测及致病型鉴定,同时使用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引物利用PCR方法对该辣椒品种进行L抗性基因检测。DAS... 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基因序列分析法对一批台湾进境的辣椒种子进行病毒检测及致病型鉴定,同时使用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引物利用PCR方法对该辣椒品种进行L抗性基因检测。DAS-ELISA及RT-PCR结果表明,从该批种子中检测到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 rmild mottle virus,PM MoV)。PCR产物测序分析表明,该序列为PM MoV的外壳蛋白(CP)基因,与已报道的PM MoV序列同源性为92.4%~99.8%。CP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物(命名为TW分离物)属于PM MoV的P1,2,3致病型。抗性基因检测表明,该辣椒品种携带有L3抗性基因。TW分离物能够系统侵染该辣椒品种,意味着该分离物已经克服L3基因介导的抗性。本研究报道的PM MoV的P1,2,3致病型在中国大陆尚属首次,这对于抗病辣椒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辣椒轻斑驳病毒 种子传播 外壳蛋白基因 P1 2 3致病型 L3抗性基因
下载PDF
进境西瓜种子中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检测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廖富荣 林石明 +4 位作者 方志鹏 黄蓬英 陈红运 陈青 吴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5-138,共4页
由嗜酸菌属西瓜种(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西瓜等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极具毁灭性的病害,该病原细菌可以由种子携带传播。本研究通过直接研磨种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和免疫捕捉聚合酶链式... 由嗜酸菌属西瓜种(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西瓜等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极具毁灭性的病害,该病原细菌可以由种子携带传播。本研究通过直接研磨种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和免疫捕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IC-PCR)对进境的西瓜种子进行检测,并且对PCR产物进一步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在DAS-ELISA产生阳性结果的样品中,IC-PCR结果也产生阳性。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已知的该病菌16S rRNA基因的相应序列具有100%同源性。因此,2006年这批来自台湾的西瓜种子携带有嗜酸菌属西瓜种(Acidovorax citrul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种子 DAS-ELISA IC-PCR 嗜酸菌属西瓜种 种子携带
下载PDF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的RT-PCR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廖富荣 林石明 +3 位作者 陈青 陈红运 黄蓬英 吴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3-1056,1065,共5页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mosaic virus,ZYMV)是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重要病毒,近几年来已成了我国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重要病原物。根据已知的ZYMV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在优化RT-PCR条件的基础上,成功建立了ZYMV...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mosaic virus,ZYMV)是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重要病毒,近几年来已成了我国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重要病原物。根据已知的ZYMV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在优化RT-PCR条件的基础上,成功建立了ZYMV的RT-PCR检测方法。引物ZYM1/ZYM2用于扩增整个CP基因序列(片段长度949 bp),而引物ZYM3/ZYM4用于扩增部分CP基因序列(片段长度449 bp),其中,引物ZYM3/ZYM4的检测灵敏度比引物ZYM1/ZYM2的检测灵敏度高。把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丝瓜(Luffa cylindrica)病叶的检测,结果在这些病叶中也检出ZYMV。因此,该方法可用于ZYMV的快速、灵敏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 RT—PCR 检测
下载PDF
广西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黄瓜分离物的RT-PCR检测及CP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廖富荣 林石明 +5 位作者 秦碧霞 陈青 沈建国 陈涵 黄蓬英 蔡健和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63-668,共6页
利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特异性引物对来自广西一温室栽培的黄瓜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扩增得到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片段(650 bp)。序列分析表明,该目的片段包含有CGMMV完整的CP基因... 利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特异性引物对来自广西一温室栽培的黄瓜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扩增得到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片段(650 bp)。序列分析表明,该目的片段包含有CGMMV完整的CP基因序列、部分运动蛋白基因(MP)及3'端非编码区(3'-UTR)序列,其中CP基因全长486 bp,与已报道的CP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1.2%~99.4%。经系统发育分折,明确该GX-CS分离物与日本、法国、印度等分离物属于CGMMV同一类群,并推测该分离物与广西的葫芦(GX-BG)分离物具有相同的起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RT—PCR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番茄灼烧病毒属——番茄上新发现的一类植物类小RNA病毒 被引量:1
6
作者 廖富荣 林石明 +3 位作者 陈红运 陈青 黄蓬英 吴媛 《植物检疫》 2008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番茄灼烧病毒(Tomato torrado virus,ToTV)、番茄顶点坏死病毒(Tomato apex necrosis virus,ToANV)和蕃茄枯萎病毒(Tomato marchitez virus,ToMarV)是近几年来在番茄上发现的一类植物类小RNA病毒,分别引起番茄"灼烧病"(torrad... 番茄灼烧病毒(Tomato torrado virus,ToTV)、番茄顶点坏死病毒(Tomato apex necrosis virus,ToANV)和蕃茄枯萎病毒(Tomato marchitez virus,ToMarV)是近几年来在番茄上发现的一类植物类小RNA病毒,分别引起番茄"灼烧病"(torrado disease)和"枯萎病"(marchitez disease)。该类病毒粒体形态是一种直径约为28nm的等轴多面体病毒。其基因组是由两个长度分别约为7kb(RNA1)和5kb(RNA2)的ssR-NA分子组成。ICTV植物类小RNA病毒研究小组最近把它们归为一个新的植物病毒属,即番茄灼烧病毒属(Torradovirus)。本文就这类病毒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分别作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灼烧病毒(ToTv) 番茄顶点坏死病毒(ToANV) 蕃茄枯萎病毒(ToMarV) 番茄灼烧 病毒属
下载PDF
进境大豆种子上菜豆荚斑驳病毒和大豆花叶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 被引量:14
7
作者 沈建国 高芳銮 +3 位作者 蔡伟 金晶 廖富荣 吴祖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7-676,共10页
【目的】针对进境大豆种子上症状相似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建立同时快速检测2种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PMV、S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2... 【目的】针对进境大豆种子上症状相似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建立同时快速检测2种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PMV、S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为材料,提取dsRNA作为模板进行多重RT-PCR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数的优化。利用优化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健康大豆种子、BPMV、SMV及2种病毒复合感染的大豆种子进行检测,测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利用健康大豆种子提取的dsRNA,将从复合侵染BPMV、SMV大豆种子中提取的dsRNA按10倍梯度稀释,依次稀释为原液的10^(-1)、10^(-2)、10^(-3)、10^(-4).10^(-5)和10^(-6)倍作为模板,分别进行多重RT-PCR和单一RT-PCR扩增,测定灵敏度。多重RT-PCR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连接于pMD18-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来自于美国、阿根廷、中国和巴西的疑似带病大豆种子进行检测,同时以单一RT-PCR检测进行验证。以BPMV、SMV抗体等体积混合液包被PCR管后再加入样品提取液或直接以样品提取液包被PCR管,将免疫捕获、试管捕捉和多重RT-PCR相结合,建立同时检测BPMV、SMV的多重一步IC-RT-PCR、多重一步TC-RT-PCR方法。【结果】多重RT-PCR的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引物浓度为BPMV 0.4μmol·L^(-1)、SMV 0.4μmol·L^(-1),最佳退火温度为52℃,最佳循环数为35。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多重RT-PCR能够从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上同时扩增到大小约542、221 by特异性目的条带,从单一感染BPMV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到大小约542 by特异性目的条带,从单一感染SMV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到大小约221 by特异性目的条带,而从健康大豆种子材料上未扩增出任何特异性条带。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当dsRNA原液稀释至10^(-3)倍时,无论是多重RT-PCR,还是单一RT-PCR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多重RT-PCR与单一RT-PCR的灵敏度相当,为10^(-2)倍dsRNA原液。多重RT-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BPMV、SMV所测的序列全长分别为542和221 bp,与预期大小完全相符,且与已报道的各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证实了多重RT-PCR结果的可靠性。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来自于4个国家的大豆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从3份美国大豆种子样品检出BPMV,1份美国大豆种子检出SMV,1份阿根廷大豆种子检出SMV,2份中国大豆种子检出SMV,该结果与单一RT-PCR验证结果一致,阳性符合率达100%。建立的多重一步IC-RT-PCR.多重一步TC-RT-PCR方法能够从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中成功扩增出2条特异性目的条带,而从健康大豆种子中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结论】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为进境大豆种子上BPMV、SM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大豆花叶病毒 多重RT-PCR 双链RNA
下载PDF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鉴定及分子检测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静 廖富荣 +2 位作者 林石明 陈青 王宗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研究目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快速鉴定检测是控制该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蔓延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汁液摩擦接种、透射电镜观察、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和RT-PCR方... 【研究目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快速鉴定检测是控制该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蔓延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汁液摩擦接种、透射电镜观察、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和RT-PCR方法对该病毒进行鉴定;同时对RT-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建立CGMMV免疫捕获RT-PCR(IC-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血清学、生物学、电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供试样本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引致。IC-RT-PCR方法可以简化RNA的提取,降低对试验材料要求。【结论】IC-RT-PCR的建立为CGMMV的检测提供了操作更为简便、特异性更强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摩擦接种 DAS-MSA 免疫捕获RT-CR
下载PDF
豇豆重花叶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木金 廖富荣 +3 位作者 陈青 林石明 陈红运 沈建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7,共5页
豇豆重花叶病毒(Cowpea severe mosaic virus,CPS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根据CPS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期建立CPSMV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豇豆重花叶病毒(Cowpea severe mosaic virus,CPS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根据CPS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期建立CPSMV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方法。条件优化后,建立了CPSMV的RT-LAMP方法,该方法可将CPSMV与同属其他病毒准确区分,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试验显示,RT-LAMP比普通RT-PCR灵敏度高10倍。说明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适用于CPSMV的快速、特异和灵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重花叶病毒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
下载PDF
台湾黑珍珠莲雾主要病虫害调查初报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蓬英 林玲玲 +3 位作者 吴媛 廖富荣 傅建炜 陈锦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83-85,共3页
对福建漳州台湾"黑珍珠"莲雾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莲雾虫害有同翅目等4个目的昆虫,病害有霉腐病、炭疽病、黑腐病、黑星病、根霉病、黄腐病、果腐病等6种。介绍了台湾"黑珍珠"莲雾主要病虫害的... 对福建漳州台湾"黑珍珠"莲雾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莲雾虫害有同翅目等4个目的昆虫,病害有霉腐病、炭疽病、黑腐病、黑星病、根霉病、黄腐病、果腐病等6种。介绍了台湾"黑珍珠"莲雾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应的防治技术,由于整体种植水平较高,莲雾病虫害的发生较轻,是一种优良的新型果树,可进一步扩大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黑珍珠”莲雾 病虫害 防治方法
下载PDF
葫芦种子传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秦碧霞 蔡健和 +3 位作者 陆秀红 林林 廖富荣 刘志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9-112,共4页
从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葫芦植株上收取种子,通过苗期症状观察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免疫捕获反转录PCR(IC-RT-PCR)法测定葫芦种子的带毒情况,并用生物学接种方法... 从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葫芦植株上收取种子,通过苗期症状观察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免疫捕获反转录PCR(IC-RT-PCR)法测定葫芦种子的带毒情况,并用生物学接种方法测定葫芦种子携带病毒的侵染活性。苗期症状观察法结果表明,199株幼苗有2株表现花叶斑驳症状,种子传毒率为1.01%;而利用DAS-ELISA和IC-RT-PCR法随机检测30粒葫芦病株种子,CGMMV检出率为100%。种子各部位携带的CGMMV接种葫芦表现典型的花叶斑驳症状,表明葫芦种子携带的CGMMV具有侵染活性。DAS-ELISA检测葫芦种子CGMMV的灵敏度为1/5120种子研磨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种子带毒 检测
下载PDF
应用RT-PCR检测水仙潜隐病毒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建国 高芳銮 +4 位作者 虞赟 蔡伟 李敏 于文涛 廖富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08-1811,共4页
根据已报道的水仙潜隐病毒(Narcissus latent virus,NL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提取的水仙样品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此法能够从携带NLV的水仙样品中成功扩增... 根据已报道的水仙潜隐病毒(Narcissus latent virus,NL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提取的水仙样品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此法能够从携带NLV的水仙样品中成功扩增出大小约829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可有效地应用于水仙样品中NL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潜隐病毒 测定 RT-PCR
下载PDF
TC-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建国 高芳銮 +3 位作者 廖富荣 王念武 郭琼霞 吴祖建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试管捕捉RT-PCR(Tube capture RT-PCR,TC-RT-PCR)技术对大豆种皮上的BPMV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C-RT-PCR方法能从携带BPM...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试管捕捉RT-PCR(Tube capture RT-PCR,TC-RT-PCR)技术对大豆种皮上的BPMV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C-RT-PCR方法能从携带BPMV的大豆种皮上扩增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TC-RT-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到的片段序列与BPMV的CP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应用TC-RT-PCR方法,成功检测了一批进境大豆样品。本文建立的TC-RT-PCR方法,为大豆种子上BPMV的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检测 TC—RT—PCR
下载PDF
我国5种芒果瘿蚊类害虫的识别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鸿娇 姚锦爱 +2 位作者 傅建炜 王宏毅 廖富荣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3,共3页
芒果瘿蚊类害虫由于个体微小不容易鉴定识别,通过比较其危害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差异,可以为我国常见的芒果瘿蚊Procontarinia mangicola Shi、芒果阳茎戟瘿蚊Hastatomyia hastiphalla Yang et Luo、芒果花瘿蚊Dasineura amaramanjarae... 芒果瘿蚊类害虫由于个体微小不容易鉴定识别,通过比较其危害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差异,可以为我国常见的芒果瘿蚊Procontarinia mangicola Shi、芒果阳茎戟瘿蚊Hastatomyia hastiphalla Yang et Luo、芒果花瘿蚊Dasineura amaramanjarae Grover、芒果柑桔花蕾蛆Contarinia citri Barnes和芒果状铗普瘿蚊Procontarinia robusta Li,Pu&Zhang等5种瘿蚊的识别鉴定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瘿蚊 芒果阳茎戟瘿蚊 芒果花瘿蚊 芒果柑桔花蕾蛆 芒果状铗普瘿蚊
下载PDF
抗病毒转基因木瓜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红运 黄峰 +4 位作者 陈青 刘斌 廖富荣 陈洪俊 朱水芳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2,共4页
本研究测定了抗病毒转基因木瓜品系55-1、GMYK和华农1号的结构特征序列,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合成了结构特异性检测引物,建立了55-1、GMYK和华农1号的结构特异性检测方法。为提高检测效率,将结构特异性检测引物和内源基因检测引物置于... 本研究测定了抗病毒转基因木瓜品系55-1、GMYK和华农1号的结构特征序列,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合成了结构特异性检测引物,建立了55-1、GMYK和华农1号的结构特异性检测方法。为提高检测效率,将结构特异性检测引物和内源基因检测引物置于同一反应体系之中,建立了转基因木瓜品系的两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可用于进口木瓜的检测,从中发现未经我国批准的转基因木瓜品系,为转基因产品的标识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环斑病毒 转基因木瓜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芒果壮铗普瘿蚊同物异名形态结构及线粒体CO Ⅰ基因证据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鸿娇 王宏毅 +2 位作者 廖富荣 罗宇杰 高瞻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59-1564,共6页
芒果壮铗普瘿蚊是近年来在中国爆发成灾的主要害虫,2003年被命名为新种Procontarinia robusta Li,Bu&Zhang,2003。通过对其幼虫、蛹、成虫形态的电镜扫描观察以及虫瘿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 芒果壮铗普瘿蚊是近年来在中国爆发成灾的主要害虫,2003年被命名为新种Procontarinia robusta Li,Bu&Zhang,2003。通过对其幼虫、蛹、成虫形态的电镜扫描观察以及虫瘿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488 bp),确定了P.robusta与早先报道的P.matteiana Kieffer&Cecconi,1907为同一物种,两者是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ontarinia-robusta Procontarinia matteiana 同物异名 电镜扫描 线粒体COⅠ基因
下载PDF
南瓜种子中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IC-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静 廖富荣 +1 位作者 林石明 陈青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葫芦科重要种传病毒之一。本文建立了免疫捕获RT—PCR(IC—RT—PCR)的分子检测方法直接从带毒种子中检测出该病毒,扩增获得其CP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葫芦科重要种传病毒之一。本文建立了免疫捕获RT—PCR(IC—RT—PCR)的分子检测方法直接从带毒种子中检测出该病毒,扩增获得其CP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物CP基因全长为486个核苷酸,编码由161个氨基酸组成的17.3kDa蛋白,与国内外已报道的CGMMV的CP基因相比,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4%~99.4%,其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8%~100%。IC-RT—PCR方法的建立,为检疫部门提供了从带毒种子中快速、准确检测该病毒的方法,很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种子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免疫捕获RT—PCR CP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电沉积铁基非晶镀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富荣 李孟洋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第24期8-9,共2页
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了Fe-P非晶镀层,并研究了Fe-P非晶镀层在加热过程中镀层结构与硬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镀层在300℃左右开始晶化,在330℃左右Fe-P合金开始转变为α-Fe(P)固溶体,到370℃左右铁磷化合物FexP(X=1,2,3)从α-Fe(P)固... 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了Fe-P非晶镀层,并研究了Fe-P非晶镀层在加热过程中镀层结构与硬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镀层在300℃左右开始晶化,在330℃左右Fe-P合金开始转变为α-Fe(P)固溶体,到370℃左右铁磷化合物FexP(X=1,2,3)从α-Fe(P)固溶体中脱溶析出,由于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的作用导致镀层硬度增大,并在370℃达到最大值,当热处理温度继续增高至460℃后,镀层中弥散相粒子逐渐长大,即发生Ostwald熟化现象,从而导致镀层硬度快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非晶镀层 转变 热处理 结构 硬度
下载PDF
进境仙人掌种苗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志鹏 廖富荣 +2 位作者 林玲玲 黄蓬英 陈红运 《武夷科学》 201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本文根据FAO/IPPC秘书处制订的有关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GB/T 20879-2007),对我国进境仙人掌种苗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种... 本文根据FAO/IPPC秘书处制订的有关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GB/T 20879-2007),对我国进境仙人掌种苗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种类132种(属),确定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75种,对75种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进一步评估,确定中风险以上的有害生物20种,建议将这20种有害生物作为进境仙人掌种苗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写入议定书中,并提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下载PDF
米尔顿姬小蜂线粒体16S rRNA与COⅠ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蓬英 林玲玲 +1 位作者 洪钦阳 廖富荣 《生物安全学报》 2012年第2期159-162,共4页
【背景】米尔顿姬小蜂是一种入侵我国台湾地区的植食性小蜂,能够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食用价值。目前在我国大陆没有分布,由于其个体微小,与近似种区别较小,通过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难以鉴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基因片段序列,探讨分子鉴... 【背景】米尔顿姬小蜂是一种入侵我国台湾地区的植食性小蜂,能够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食用价值。目前在我国大陆没有分布,由于其个体微小,与近似种区别较小,通过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难以鉴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基因片段序列,探讨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并测定了米尔顿姬小蜂线粒体16SrRNA和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各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利用DNAMAN的Maximum 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米尔顿姬小蜂与膜翅目其他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426bp,COⅠ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488bp。通过测序获得米尔顿姬小蜂16SrR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16SrRNA和COⅠ基因的A+T含量均较高,存在较强的A+T偏向性。系统发育树显示,米尔顿姬小蜂与蚜小蜂科的Encarsia berlesei亲缘关系最近,与姬小蜂科的Chrysocharis nautius、C.eurynota亲缘关系较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米尔顿姬小蜂的分子鉴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顿姬小蜂 16S RRNA基因 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