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广西的三次寒潮过程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向红 廖幕科 +2 位作者 熊英明 郑传新 周文志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8-235,共8页
利用NCEP资料、常规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对2008—2009年影响广西的三次寒潮过程的强度、影响以及水汽、动力、热力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寒潮的强弱与极涡偏心于东亚的早晚和倒Ω流型有关。500 hPa横槽转竖造成的降温比横槽南压和... 利用NCEP资料、常规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对2008—2009年影响广西的三次寒潮过程的强度、影响以及水汽、动力、热力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寒潮的强弱与极涡偏心于东亚的早晚和倒Ω流型有关。500 hPa横槽转竖造成的降温比横槽南压和小槽东移更强烈。导致2008年12月寒潮天气的500 hPa形势为横槽转竖型,出现雨夹雪天气,但天气较快转晴;导致2008年1月寒潮过程的500 hPa形势为横槽南压型,寒潮过后依然有冷空气不断补充,带来长期的低温冰冻天气;2009年2月寒潮过程为小槽东移型,尽管降温不强,但由于南支槽发展,水汽供应充分,导致长期的阴雨天气。ω方程分析表明:2008年12月寒潮雨夹雪过程上升运动主要由500与850 hPa正涡度差引起,2009年2月寒潮小雨过程,上升运动主要由850 hPa暖平流上升运动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极涡 横槽 南支槽
下载PDF
桂林2010年6月两场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向红 廖幕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884-18885,共2页
利用常规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7和20日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2次过程的雨量中心都在铁路沿线,6月20日暴雨强度比17日大。6月17日过程雨带是由南向北抬,影响成因为850 hPa西南气流加强、风速的辐合造成,没有冷平流配合;20日过程... 利用常规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7和20日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2次过程的雨量中心都在铁路沿线,6月20日暴雨强度比17日大。6月17日过程雨带是由南向北抬,影响成因为850 hPa西南气流加强、风速的辐合造成,没有冷平流配合;20日过程雨带由北向南移动,是由850 hPa切变线、地面冷锋造成,有明显的冷平流入侵。2次过程都受西南季风影响,过程发生前23 d孟加拉湾的对流云团发展。T639的850 hPa水汽通量能较好反映低层的水汽辐合,雨量中心与水汽通量散度中心是对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切变 孟加拉湾对流 T639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