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故土之恋——记丰城拖船中学夏玲珠老师
1
作者 廖彩龙 《江西教育(管理版)(A)》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6-6,共1页
一个在上海出生长大的姑娘,在赣水之滨的乡村劳动、教书,二十个年头了,她为什么不回上海,不进大城市?原来她深深地眷恋着祖籍故土的父老乡亲,把自己的根子深深扎在农村基层。她是谁?她就是丰城籍的中顾委委员,原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同志... 一个在上海出生长大的姑娘,在赣水之滨的乡村劳动、教书,二十个年头了,她为什么不回上海,不进大城市?原来她深深地眷恋着祖籍故土的父老乡亲,把自己的根子深深扎在农村基层。她是谁?她就是丰城籍的中顾委委员,原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同志的孙女,拖船中学教师夏玲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大城市 夏征 弱女子 同田 慧喜 城市工作 粉碎“四人帮”
原文传递
南武当山
2
作者 廖彩龙 《老友》 2018年第8期50-50,共1页
湖北大武当,江西小武当。这里说的是江西省龙南县武当山。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龙南县志》载:"小武当者,盖以楚中武当山为天下名胜,因仿其名以志奇,复以小字别也。"南武当山位于离江西龙南县城40公里的赣粤两省交界处,东靠广东和... 湖北大武当,江西小武当。这里说的是江西省龙南县武当山。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龙南县志》载:"小武当者,盖以楚中武当山为天下名胜,因仿其名以志奇,复以小字别也。"南武当山位于离江西龙南县城40公里的赣粤两省交界处,东靠广东和平,南临广东连平,是龙南有名的风景区,也是赣南粤北著名的佛教圣地,赣粤湘闽以及香港的信众经常来此地朝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 江西省 佛教圣地 龙南县 交界处 风景区 广东 光绪
原文传递
郁孤台下清江水
3
作者 廖彩龙 《老友》 2018年第3期19-19,共1页
“郁孤台下清江水”,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句。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乘船去赣州,想起40多年前(公元1129年)金兵沿着赣江追击隆佑太后(宋高宗赵构的伯母)时百姓仓皇逃难的情景,心情十分沉痛... “郁孤台下清江水”,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句。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乘船去赣州,想起40多年前(公元1129年)金兵沿着赣江追击隆佑太后(宋高宗赵构的伯母)时百姓仓皇逃难的情景,心情十分沉痛,提笔写下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 提点刑狱 辛弃疾 宋孝宗 宋高宗 菩萨蛮 江西 爱国
原文传递
夏征农教育孙女扎根农村
4
作者 廖彩龙 《老友》 2014年第9期17-17,共1页
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辞海》新版主编夏征农的孙女夏玲珠,曾在老家江西丰城农村劳动、教书长达20多年。1968年夏,夏玲珠在上海初中毕业。其后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她去哪里接受再教育呢?夏玲珠按照祖父夏征农的意见,回到了老... 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辞海》新版主编夏征农的孙女夏玲珠,曾在老家江西丰城农村劳动、教书长达20多年。1968年夏,夏玲珠在上海初中毕业。其后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她去哪里接受再教育呢?夏玲珠按照祖父夏征农的意见,回到了老家江西省丰城县同田公社镇坊大队夏家村。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 再教育 孙女 1968年 市委书记 《辞海》 初中毕业 上山下乡
原文传递
鄢老师的最后一课
5
作者 廖彩龙 《老友》 2014年第6期21-21,共1页
这是一所古老而现代的学校——丰城第一中学。明代建筑孔子庙屹立在校园东边。校园内长着茂盛的樟树和青翠的竹子。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美景:春天百花开,夏日荷满塘,秋季有柑橘,寒冬蜡梅香。若在秋日,走进学校大门,远远飘来一阵阵桂花香... 这是一所古老而现代的学校——丰城第一中学。明代建筑孔子庙屹立在校园东边。校园内长着茂盛的樟树和青翠的竹子。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美景:春天百花开,夏日荷满塘,秋季有柑橘,寒冬蜡梅香。若在秋日,走进学校大门,远远飘来一阵阵桂花香。道路左侧是花园,右侧是葡萄园。葡萄园也是鄢老师的英语角。他和他的"粉丝"常在这里进行英语对话。他还教学生学习美国现代作家的短篇小说《橡树上的黄丝带》——一遍又一遍朗读,直至大家能背诵为止。鄢老师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毕业后,鄢老师在丰城一中工作了30多年,退休后又接着开展义务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师 现代作家 第一中学 英语对话 短篇小说 厦门大学 义务教学 葡萄园
原文传递
回忆《三世仇》的演出
6
作者 廖彩龙 《老友》 2013年第5期24-24,共1页
1950年冬,为了配合在全县开展的土地改革、剿匪反霸、抗美援朝三大运动,龙南中学文工团排演了大型歌剧《三世仇》。这部南老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反映旧社会恶霸地主(外号“活剥皮”)压迫剥削贫苦农民王老五一家三代人悲惨生活情... 1950年冬,为了配合在全县开展的土地改革、剿匪反霸、抗美援朝三大运动,龙南中学文工团排演了大型歌剧《三世仇》。这部南老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反映旧社会恶霸地主(外号“活剥皮”)压迫剥削贫苦农民王老五一家三代人悲惨生活情景的歌剧在学校礼堂演出时,楼上楼下共1000多个座位都坐满了人,连走廊过道也站满了人。观看演出的有机关干部、县城居民、中小学生,还有县城四周乡村的农民,我们连续演出了20多场,场场爆满,在全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 回忆 1950年 文艺工作者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老解放区 生活情景
原文传递
清清定南水
7
作者 廖彩龙 《老友》 2021年第5期25-25,共1页
民谚说:"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九十九是很多的意思,江西地形南高北低,四周高中部低,所有河流都流汇鄱阳湖再注入长江直至东海,而唯一一条通博罗的就是赣州市定南县的九曲河,这里的九曲是指弯道多,九曲河的水就叫... 民谚说:"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九十九是很多的意思,江西地形南高北低,四周高中部低,所有河流都流汇鄱阳湖再注入长江直至东海,而唯一一条通博罗的就是赣州市定南县的九曲河,这里的九曲是指弯道多,九曲河的水就叫定南水。定南县地处江西省南端,横跨赣粤边境九连山,山北的濂江流向赣江,山南的定南水流向广东博罗的东江。所以说,定南水就是东江的源头活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南县 九曲河 九十九 广东博罗 九连山 赣州市 鄱阳湖
原文传递
桃江之美
8
作者 廖彩龙 《老友》 2020年第9期22-22,共1页
龙南县有四条江,其中桃江最美丽、最宽广。桃江边的一个村庄,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离别家乡以后,家乡的山山水水不知勾起我多少美好的回忆和睡梦中的遐想。我常想起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想起繁花似锦的桃江。桃江,美丽富饶的江。一江诗... 龙南县有四条江,其中桃江最美丽、最宽广。桃江边的一个村庄,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离别家乡以后,家乡的山山水水不知勾起我多少美好的回忆和睡梦中的遐想。我常想起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想起繁花似锦的桃江。桃江,美丽富饶的江。一江诗画日夜流,一江鱼米富山乡。桃江之美,美在春天。如果你在春天来到这里,站在石路桥上,就会看到两岸的桃树,叶子还没长出来,粉红色的花就开满了枝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江 龙南县 可亲可敬 离别 粉红色
原文传递
祖母的槐花树
9
作者 廖彩龙 《老友》 2016年第8期19-19,共1页
退休以后回到老家,我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园,看看祖母栽种的槐花树.这棵树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十分羡慕我家有一棵大槐树,常来我家玩耍,有时还会爬到树上去掏鸟蛋。
关键词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原文传递
怀念我的老师同事
10
作者 廖彩龙 《老友》 2019年第9期19-19,共1页
陈际忠老师是我的同事,也可以说是我的老师。我有幸和陈老师在丰城一中共事10余载,我任班主任,他任化学教师。那一年,我担任高一(7)班班主任,班级开设有10门课程,分别由10位老师(包括我)任教。开学后,我拜访了其他9位任课老师。陈际忠... 陈际忠老师是我的同事,也可以说是我的老师。我有幸和陈老师在丰城一中共事10余载,我任班主任,他任化学教师。那一年,我担任高一(7)班班主任,班级开设有10门课程,分别由10位老师(包括我)任教。开学后,我拜访了其他9位任课老师。陈际忠老师说很高兴和我同教一个班。他年近花甲,中等身材,穿着一套笔挺的中山装,显得很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课 中山装 化学教师
原文传递
江西师范学院读书记
11
作者 廖彩龙 《老友》 2020年第3期18-18,共1页
1954年7月,我考取了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开学前两天,我和班上一同考上这所学校的四位同学从赣州乘轮船去往南昌。轮船日夜航行,第二天下午到达南昌。我们五人受到学院新生接待站人员的热烈欢迎,在他们的指引下,我... 1954年7月,我考取了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开学前两天,我和班上一同考上这所学校的四位同学从赣州乘轮船去往南昌。轮船日夜航行,第二天下午到达南昌。我们五人受到学院新生接待站人员的热烈欢迎,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乘坐校车抵达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旱冰 师范学院
原文传递
我曾留学苏联
12
作者 谭奈林 廖彩龙 《老友》 2017年第10期19-19,共1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成了第一批被派往苏联留学的大学生中的一员。我的求学之路,真正是先苦后甜。我是江西省全南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吃不饱穿不暖,在村里勉强读完了小学,之后挑米带菜去全南县城读初中。1950年秋,我考取...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成了第一批被派往苏联留学的大学生中的一员。我的求学之路,真正是先苦后甜。我是江西省全南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吃不饱穿不暖,在村里勉强读完了小学,之后挑米带菜去全南县城读初中。1950年秋,我考取了龙南中学读高中。"三南"(龙南、定南、全南三县)的学生都在龙南读高中。那时候"三南"不通汽车,我得走一百多里山路,自己挑着大米和行李去龙南县城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南 农民家庭 求学之路 拖拉机站 定南 拖拉机厂 拖拉机制造 农业合作社 郭戈 水稻插秧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