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QT间期优化双腔心脏起搏器房室延迟的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廖德宁 薛迪中 +7 位作者 牛晓萍 王小涛 张家友 顾兴建 杜荣增 黄佐 黄高忠 吴宗贵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1-653,共3页
目的 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 (AVD)时心功能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 ,探讨根据体表心电图QT间期优化AVD的可行性。方法  1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患者 ,男10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为 (6 6 .79± 15 .... 目的 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 (AVD)时心功能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 ,探讨根据体表心电图QT间期优化AVD的可行性。方法  1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患者 ,男10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为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AVD起搏时心排量 (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舒张末期内径 (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 ,同时单盲测量不同AVD起搏时 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心房起搏频率预设为 75次 /min ,AVD自 90ms起以 30m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0ms。结果 随着AVD的递增 ,心功能和QT间期随之改善和延长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超声心功能最佳时所对应的AVD与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AVD的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 (15 8.80± 13.6 4)ms和 (16 3.30± 30 .41)ms,P >0 .0 5 ];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心功能各参数与最佳超声心功能各参数相似 [CO分别为(6 .2 9± 1.75 )L/min和 (6 .5 0± 1.5 4)L/min ;LVEF分别为 (6 5 .89± 10 .80 ) %和 (6 7.0 4± 11.19) %;P值均 >0 .0 5 ];QT间期值与CO呈显著正相关性 (r =0 .70 ,P <0 .0 5 )。结论 QT间期随不同AVD时的心功能变化而变化 ,通过测量体表心电图QT间期可进行AVD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双腔心脏起搏器 房室延迟 心功能 体表心电图
下载PDF
胺碘酮药代动力学和电生理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廖德宁 杨志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476,共2页
胺碘酮为高脂溶性药物,在小肠被动吸收,高脂饮食能增加其吸收。在体内呈三室开放模型分布,所达稳态时间及消除半衰期均很长,多种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等均影响其分布和清除,故用药应个体化。胺碘酮在肝脏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CYP)代谢... 胺碘酮为高脂溶性药物,在小肠被动吸收,高脂饮食能增加其吸收。在体内呈三室开放模型分布,所达稳态时间及消除半衰期均很长,多种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等均影响其分布和清除,故用药应个体化。胺碘酮在肝脏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CYP)代谢。口服胺碘酮的主要药效物是去乙基胺碘酮(DEA),而静脉胺碘酮主要以原药形式发挥作用。DEA对快反应心肌细胞作用强,而胺碘酮对慢反应心肌细胞作用强。故静脉胺碘酮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较好,而口服转复效果好,并能有效抑制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很多药物通过肝脏CYP代谢。故胺碘酮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各药血浓度升高,药理作用会增强,故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胺碘酮具多通道滞阻的特性,使三层心肌复极均匀延长,致心律失常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 综述 药代动力学 电生理特性
下载PDF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廖德宁 杨志健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4期232-234,共3页
服用治疗量抑或亚治疗量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的治疗过程中,引起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者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称为AAD致心律失常(proarrhythmia)作用。自1989年心律失常抑制实验(CAST)结果公布后.AAD致心律失常的作用被认为是AAD引起... 服用治疗量抑或亚治疗量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的治疗过程中,引起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者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称为AAD致心律失常(proarrhythmia)作用。自1989年心律失常抑制实验(CAST)结果公布后.AAD致心律失常的作用被认为是AAD引起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因而受到广泛重视,现证实不论是传统还是新型的AAD,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其发生率与检测方法和药物特性有关,采用动态心电图或心电生理检查方法检出AAD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折返 触发
下载PDF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一例报告
4
作者 廖德宁 陈金明 +6 位作者 薛迪中 张家友 顾兴建 杜荣增 钱建英 陈懿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95-895,901,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 治疗 心电图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恶心、呕吐、胸闷、气急、脉压缩小伴窦性心动过速
5
作者 廖德宁 顾兴建 +4 位作者 潘晓明 黄佐 杜荣增 任雨笙 吴宗贵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 恶心 呕吐 胸闷 气急 脉压缩小 窦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药物试验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廖德宁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52-253,共2页
关键词 诊断与治疗 宽QRS波 心动过速 药物试验 确诊 BRUGADA法 心电图分析 抗心律失常药物 常用药物 QRS波群
下载PDF
通心络对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斑块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0
7
作者 张路 吴宗贵 +1 位作者 廖德宁 潘晓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通过构建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乳酸脱氢酶及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Blot蛋白印迹等方法 ,从不同水... 通过构建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乳酸脱氢酶及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Blot蛋白印迹等方法 ,从不同水平观察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通心络减少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降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浓度 ,提示通心络可增加粥样斑块稳定性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癍块稳定性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氧化型低 密度脂蛋白 通心络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交感神经与心源性猝死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鹏 刘腾飞 +2 位作者 黄颖 王昊 廖德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3-1007,共5页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因心血管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病1h内或距离最后所知稳定状态24h内的死亡,发病率高、存活率低。心脏自主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与SCD的关系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焦点。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分布...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因心血管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病1h内或距离最后所知稳定状态24h内的死亡,发病率高、存活率低。心脏自主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与SCD的关系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焦点。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分布不均及病理状态下的重塑均会造成心律失常易感性增高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药物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预防及近年先后出现的星状神经节切除、肾动脉神经消融、脊髓刺激等均对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本文就心源性猝死与交感神经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 去神经支配
下载PDF
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情况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煜 徐涛 +2 位作者 廖德宁 王昊 张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配,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C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D组:含伊...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配,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C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D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E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每组7只.C组及D组实验前每日称量大白兔体质量,并根据体质量用电子天平称取质量分数50 mg/kg药粉,经灌胃针给予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实验时,每组大白兔均在麻醉后制作左室楔形心肌块,经左冠脉开口处灌流,记录内膜及外膜动作电位时程,计算出灌流前后跨壁复极离散(TDR)的改变,后给予程序刺激,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单独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升高为(50.42±4.2)ms,较对照组的(41.7±15.3)ms明显升高(P<0.05).单独使用胺碘酮心肌TDR则降低为(16.8±3.3)ms,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改变为(27.22±5.1)ms,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TDR.而在低钾低镁环境下,单独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的升高则更为显著,达到(67.21±12.62)ms,而胺碘酮的降低心肌TDR的作用则与正常环境相同,为(16.8±3.3)ms.低钾低镁环境下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的心肌TDR为(32.21±5.2)ms,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心肌TDR水平.在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实验过程中,口服胺碘酮后再应用伊布利特,无论是在正常台式液环境还是低钾低镁台式液环境下,均无室速的发生,与在低钾低镁情况下单独使用伊布利特组中5只发生室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后再使用伊布利特,可以减少依布利特单独使用时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 伊布利特 跨壁复极离散度 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庄晓华 桂燕萍 +5 位作者 牛晓萍 张家友 顾兴建 赵亮 徐涛 廖德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56例,同期随访未予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处理前、后的室早数和超声心...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56例,同期随访未予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处理前、后的室早数和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1)与非消融组比较,消融组射频消融治疗后室早总数明显减少[(125±113)个/24 h vs(17 813±1 542)个/24 h,P<0.01];超声心动图的各项参数[LVEDD(44.1±4.0)mm vs(48.9±3.8)mm;LVESD(27.0±3.7)mm vs(30.1±4.2)mm;IVSd(7.5±0.8)mm vs(8.5±0.8)mm;LVPWd(7.5±0.8)mm vs(8.5±0.9)mm;LVEF(0.72±0.06)vs(0.64±0.0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射频消融治疗后室早总数减少[(125±113)个/24 h vs(23 662±12 559)个/24 h,P<0.01],患者胸闷、心悸症状缓解,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44.1±4.0)mm vs(50.6±5.4)mm]、LVESD[(27.0±3.7)mm vs(32.1±5.3)mm]、IVSd[(7.5±0.8)mm vs(8.8±1.1)mm]、LVPWd[(7.5±0.8)mm vs(8.7±1.1)mm]明显减小(P<0.05);LVEF[(0.72±0.06)vs(0.64±0.09)]显著提高(P<0.05)。结论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频发室早引起的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室性早搏复合征 射频电流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茶色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杜荣增 任雨笙 +3 位作者 王咏梅 黄高忠 廖德宁 吴宗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9-370,共2页
为探讨茶色素对体内抗氧化状态的影响 ,观察了 6 5例冠心病患者口服茶色素后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改变。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受检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水平 ,采用酶标法测定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发现 ,... 为探讨茶色素对体内抗氧化状态的影响 ,观察了 6 5例冠心病患者口服茶色素后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改变。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受检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水平 ,采用酶标法测定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发现 ,服药前冠心病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基础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与服药前相比 ,服药 4周后茶色素组和维生素E组病人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升高 (P <0 .0 5 ) ,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 (P <0 .0 5 ) ;服药 8周后 ,茶色素组和维生素E组病人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进一步升高 (P <0 .0 1 ) ,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 (P <0 .0 1 ) ;服药前茶色素组、维生素E组及安慰剂组 3组患者之间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以上提示 ,冠心病患者的抗氧化能力低下 ,茶色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能抑制体内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茶色素的抗氧化作用 冠状动脉疾病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总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茶色素对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杜荣增 任雨笙 +2 位作者 黄高忠 廖德宁 吴宗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茶色素对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 (TAC)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的影响。方法  6 1例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E组、茶色素组和安慰剂组 ,另取 2 5例体检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各组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力... 目的 探讨茶色素对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 (TAC)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的影响。方法  6 1例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E组、茶色素组和安慰剂组 ,另取 2 5例体检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各组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力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结果 服药前三组EH患者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力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与服药前相比 ,服药 4周后 ,茶色素组、维生素E组患者的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力升高 (P <0 .0 5 ) ,服药 8周后 ,茶色素组和维生素E组患者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力进一步增高 (P <0 .0 1) ,而安慰剂组患者服药前后血浆TA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力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EH患者的抗氧化能力较低 ,茶色素和维生素E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能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 ,推测对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有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抗氧化作用 茶色素 维生素E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4
13
作者 陈侃 陈鹏飞 +3 位作者 王丹宁 黄颖 王磊 廖德宁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28-431,435,共5页
目的 研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5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后6个月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2月因冠心病收治入长征医院心内科并接受PCI的患者1228例,其中男性936例,女性292例... 目的 研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5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后6个月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2月因冠心病收治入长征医院心内科并接受PCI的患者1228例,其中男性936例,女性292例,年龄30~92岁(60±10岁)。按年龄分为≥75岁组(n=261)和<75岁组(n=967)。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实验室数据、手术相关治疗数据及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慢性肾衰竭比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既往卒中比例、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比例、入院时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三酰甘油下降,而凝血酶原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pro-BNP升高,RCA和LAD病变比例、三支及以上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比例、钙化病变比例、长病变比例增加,桡动脉入路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院内死亡、出血相关并发症、造影剂肾病、PCI术中心肌梗死、PCI相关心力衰竭比例增加,术后6个月全因死亡比例增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比例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吸烟(OR=3.677,95%CI:1.561~8.622)、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OR=4.086,95%CI:1.733~9.636)、入院时合并恶性心律失常(OR=9.286,95%CI:3.864~22.316)、既往卒中史(OR=3.517,95%CI:1.524~8.116)与高脂血症(OR=4.996,95%CI:1.278~19.530)是PCI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症更多,冠状动脉病变更复杂,PCI术后并发症更多。吸烟、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既往卒中史、高脂血症患者PCI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解剖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亮 孟小茜 +4 位作者 张家友 姜其钧 赵学 刘士远 廖德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876-880,共5页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方法描述并测量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的解剖形态。方法30例在三维标测技术下行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术前应用CT进行心脏扫描,三维重建后描述肺静脉解剖形态学特点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左上肺静...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方法描述并测量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前庭的解剖形态。方法30例在三维标测技术下行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术前应用CT进行心脏扫描,三维重建后描述肺静脉解剖形态学特点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左上肺静脉最大径(24.30±4.54)mm、最小径(17.76±4.24)mm;左下肺静脉最大径(19.10±4.45)mm、最小径(12.27±3.52)mm;右上肺静脉最大径(22.99±5.04)mm、最小径(16.19±4.87)mm;右下肺静脉最大径(18.63±4.60)mm、最小径(14.46±3.48)mm。左肺静脉间嵴:前缘(14.78±3.86)mm、中部(7.20±1.42)mm、后缘(14.94±3.82)mm;右肺静脉间嵴:前缘(15.86±5.14)mm、中部(7.91±3.35)mm、后缘(18.73±5.55)mm。左心耳与左肺静脉间嵴上缘、中部、下缘分别为(19.12±4.98)mm、(7.74±3.30)mm、(17.92±5.14)mm。结论CT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真实反映肺静脉前庭的解剖结构,可作为术前了解肺静脉前庭的方法之一;肺静脉前庭结构个体差异大,术前须充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前庭 CT 心房颤动
下载PDF
CD64的表达水平在川崎病诊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光中 杜荣增 廖德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2-1083,共2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主要危害为其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20%-25%的患儿会发生心血管损害,导致冠脉扩张、冠脉瘤、冠状...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主要危害为其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20%-25%的患儿会发生心血管损害,导致冠脉扩张、冠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CD64 冠脉扩张 心血管损害 出疹性疾病 KAWASAKI 急性发热 江滨医院心内科 心血管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家友 廖德宁 +3 位作者 赵学 顾兴建 杜荣增 任雨笙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516-517,共2页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结果体表心电图能准确预测IVT的起源;起源于右室流出道36例(58.1%),左室间隔部21例(33.9%),右室流入道4例(6.5%),左室流出道1例(1.5%);消融成功率93.5%(58/62),复发率5.2%(3/58);消融未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手术中未诱发出IVT;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例。结论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特发性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与射频消融临床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锦康 王健怡 +4 位作者 陈秀玉 华仰德 杨晓东 黄敏 廖德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通过食道电生理检查(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与心内电生理(electrophysiology study of the heart,EPS)比较研究,探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 目的通过食道电生理检查(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与心内电生理(electrophysiology study of the heart,EPS)比较研究,探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前TEAP对小儿SVT的发病机制、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适应证规范应用。方法对1998年8月-2007年1月经RFCA治疗的SVT34例患儿的TEAP及EPS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VT34例,30例TEAP显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25例,与EPS的诊断符合率为96.7%(29/30例);EPS诊断AVRT30例,AVNRT4例。成功消融32例,手术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TEAP与EPS检查结果符合率较高,可作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初步诊断及定位,为选择EPS及RFCA术指征重要辅助手段;RFCA根治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肯定,是小儿SVT安全可行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食道电生理 心内电生理 射频消融 儿童
下载PDF
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后左室功能和结构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庄晓华 桂燕萍 +2 位作者 徐涛 张家友 廖德宁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后左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8月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病例59例。比较手术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LVEF、LVEDD、LVESD、IVSd、LVPWd等参数的变化...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后左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8月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病例59例。比较手术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LVEF、LVEDD、LVESD、IVSd、LVPWd等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成功消融根治室性早搏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缓解,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好转(P<0.05),超声心动图各参数均明显缩小(LVEDD 51.2 mm±4.9 mm vs44.3 mm±4.2 mm,P<0.05,LVESD 32.8 mm±5.1 mm vs 27.2 mm±3.5 mm,P<0.05,IVSd 8.9 mm±0.8 nn vs7.5 mm±0.9 mm,P<0.05,LVPWd 8.8 mm±0.9 mm vs 7.5 mm±0.9 mm,P<0.05);LVEF显著提高(0.64±0.12vs 0.71±0.07,P<0.05)。结论 RFCA是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症状、心脏结构及功能状况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频发 射频消融术 左心功能 左心结构
下载PDF
Carto-Merge技术指导下肺静脉前庭电解剖隔离的初期经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亮 张家友 +5 位作者 赵学 杜荣增 赵伟 姜其钧 夏阳 廖德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介绍应用Carto-Merge技术将左心房和肺静脉CT三维重建图像与Carto电解剖标测图像相整合,指导肺静脉前庭电解剖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初期经验。方法:对13例阵发性和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Carto-Merge技术进行肺静脉前庭电解剖隔离。... 目的:介绍应用Carto-Merge技术将左心房和肺静脉CT三维重建图像与Carto电解剖标测图像相整合,指导肺静脉前庭电解剖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初期经验。方法:对13例阵发性和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Carto-Merge技术进行肺静脉前庭电解剖隔离。结果:消融前左心房各壁标测点为(103±13)个;图像融合后,点与面之间的配准距离为(1.8±0.2)mm;环左肺静脉消融点(66±15)个,环右肺静脉消融点(58±20)个;所有患者均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手术时间(305±45)min,透视时间(52±18)min;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T三维重建后的图像接近真实解剖,与Carto电解剖标测图像的整合图像可帮助术者校正和弥补Carto电解剖图像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O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静脉 心房颤动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磊 王丹宁 +2 位作者 汤晔华 张家友 廖德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42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42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42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4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率分别为56.82%、13.64%、18.18%、11.36%。44例发生医院感染者病原体培养共发现病原体9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5.00%、16.30%、16.30%。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前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有较强耐药性,后者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较高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性较高,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年龄≥6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有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史、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Ⅲ级、住院天数≥7 d、血浆白蛋白水平<30 g/L均为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熟悉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明确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医院感染 病原学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