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教育改革中的教师阻抗行为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廖思伦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第23期3-5,共3页
-
文摘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教师地位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教师对个人利益的担忧以及教师组织文化的保守性等诸多因素导致在教育改革中存在着诸多教师阻抗行为,主要表现为直接拒绝、被动顺应和无所作为三种类型。消解教师对教育改革的阻抗,需要进一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关注教师的个人利益、引导教师组织文化的积极转向。
-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教师阻抗
利益
-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双减”政策执行的制度困境及其纾解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廖思伦
程红艳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5-95,共11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国家一般项目“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变革的伦理追求与实践路径”(项目编号:BEA180113)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双减”政策内蕴的教育理想有赖于政策的有效执行。通过选取来自广西、湖南和湖北3个省份的学生、家长、校长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官员的深度访谈及部分学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双减”政策执行存在“路径依赖”“消极变通”与“规避敷衍”等困境,影响了政策实施效果。从制度分析的视角审视,“双减”政策执行主要受制度运行的交易成本、“政策-制度”之间的嵌入关系以及各制度行动主体之间利益博弈的影响。制度约束对政策执行产生基础性与全面性影响。化解“双减”政策执行困境需要进行积极的制度建构:以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明晰的权责关系以及适当的制度弹性降低交易成本;加强政策执行中的制度协同,构建不同制度之间的良好嵌入关系;通过集蕴价值共识,调适个体利益冲突与完善多元共治制度,凝聚政策执行多元力量。
-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执行困境
制度分析
-
Keywords
“Double reduction”policy
Execution dilemma
Analysis of system
-
分类号
G639.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伦理视野下我国教育目的的审视
- 3
-
-
作者
廖思伦
廖湘舟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隆回县大水田乡初级中学
-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第23期6-8,共3页
-
基金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号:YCSW2014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伦理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伦理视角考察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要考察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否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然而,我国教育目的中存在的官方主导话语权、国家主义价值取向以及忽视对自然关系的处理,使得我国的教育目的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伦理善。
-
关键词
教育目的
伦理
关系
和谐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卡西尔人学思想于教育研究的关照
- 4
-
-
作者
廖思伦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4年第5期86-86,共1页
-
文摘
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批判了传统上的“理性人”等人性观的缺陷,独具一格的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的本质在于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态过程中。从卡西尔人学思想出发,教育研究应以“符号人”为研究对象、以“文化研究”为范式、以“文化生成”为本质。
-
关键词
教育研究
符号人
文化
-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廖良初
廖思伦
-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
-
出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6-49,共4页
-
基金
湖南理工学院教研教改课题(2010KT26)
-
文摘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做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致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难以突破。把握理论、了解社会、贴近学生、瞻瞩全球和注重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时要注意的问题。
-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对话:建构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共生关系
- 6
-
-
作者
廖思伦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19年第7期69-71,共3页
-
基金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中心资助项目“贫困地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F-KW1605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打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撕裂”关系需要以“对话”为精神旨趣。在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群体对个体的压制和个体对群体的反抗现象无处不在,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又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对话精神秉持“我—你”的主体间性,以一种动态的过程促进群体与个体的共生发展。基于对话精神,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让学生个体在群体中逐步完善并最终促进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共生发展。
-
关键词
对话
个体与群体
共生关系
-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21世纪以来我国德育政策的话语分析
- 7
-
-
作者
廖思伦
程红艳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2,共7页
-
基金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道德竞争的伦理风险研究”(BEA200119)的成果之一
-
文摘
德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构成部分,对德育政策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充分揭示德育政策的演化机制、价值证成与话语效力。基于对21世纪以来我国的德育政策文本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德育政策存在多元话语主体参与不足、政策议题拥挤繁杂、合理性论证结构失衡以及政策效用发挥不理想等问题。未来的德育政策,需要加强多元话语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完善德育政策议题生成的演化路径、强化德育政策的本体性价值与法律的合法性论证并着力提升德育政策的话语权威。
-
关键词
德育政策
话语建构
话语权威
-
Keywords
moral education policy
discourse construction
discourse authority
-
分类号
G40-012.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教师评价制度的伦理分析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廖思伦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家教世界》
2013年第8期274-275,共2页
-
文摘
教师评价是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能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由评价主体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科学、客观的教师评价,对学校的管理、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当前的教师评价实践中却存在着重奖惩轻发展、评价标准不公正和官本位意识等问题,以致缺少了对教师的伦理关怀。完善教师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增强制度的的伦理意蕴,科学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科学设计与利用评价机制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
关键词
教师评价
制度
制度伦理
-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