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廖思琳 何莹莹 +4 位作者 李小溪 石宛灵 卢舒晴 梁运啸 郑红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EUS)的时间-强度曲线(TIC)与胃间质瘤(GSTs)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经胃肠外科手术切除或胃镜下剥离的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高危、低危GSTs患者共62例,分析DCEUS下TIC与其危险度分级...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EUS)的时间-强度曲线(TIC)与胃间质瘤(GSTs)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经胃肠外科手术切除或胃镜下剥离的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高危、低危GSTs患者共62例,分析DCEUS下TIC与其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低危GSTs DCEUS表现以环状增强、均匀低增强为主。高危GSTs DCEUS表现以环状增强、不均匀高增强为主。TIC下,低危GSTs造影剂AT、TTP、BI、PI分别为(10.71±2.05)s、(24.70±4.29)s、(23.80±4.07)dB、(52.61±1.28)d B,高危GSTs造影剂AT、TTP、BI、PI分别为(9.60±2.50)s、(24.17±4.23)s、(24.02±3.38)dB、(58.44±1.01)dB。低危与高危GSTs在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绘制ROC曲线可知,当PI≥54.875 dB时,对GSTs危险度分级的正确率为80.65%(50/62),其中高危GSTs分级正确率为86.49%(32/37),低危GSTs分级正确率为72%(18/25)。结论:DCEUS的TIC对GSTs的危险度分级具有可参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胃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双重超声造影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农苡妍 高祥姿 +3 位作者 马旭彦 陈雨涵 廖思琳 郑红雨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58-863,共6页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DCEUS)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PG)在早期胃癌(EG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疑诊为EGC的患者82例, 术前行DCEUS检查及PG检测, 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 将82例病例分成良性病...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DCEUS)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PG)在早期胃癌(EG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疑诊为EGC的患者82例, 术前行DCEUS检查及PG检测, 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 将82例病例分成良性病变组(13例)、EGC组(57例)及进展期胃癌组(12例), 分析各组组间DCEUS参数及PG的差异, 包括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增强强度( EI)、血清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两者之比(PGⅠ/PGⅡ)。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DCEUS、PG单独及联合诊断EG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 对比其诊断价值。结果 DCEUS恶性组的PI、EI值较良性病变组高, TTP则相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G检测恶性组PGⅠ、PGⅠ/PGⅡ较良性病变低, 且进展期胃癌较EGC低, PGⅡ则相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ROC曲线结果显示, DCEUS、PG单独及联合诊断EGC敏感性分别为80.7%、73.7%、87.7%, 特异性分别为76.0%、72.0%、80.0%, 准确率分别为79.3%、73.2%、85.4%, 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95%CI=0.669~0.898)、0.728( 95%CI=0.606~0.850)及0.839( 95%CI=0.734~0.943), 联合诊断较单一的诊断方式诊断价值高。结论联合DCEUS及PG的诊断方式能进一步提高EGC的诊断效能, 降低其漏诊率, 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超声造影 血清胃蛋白酶原 早期胃癌 联合诊断
原文传递
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再生肌腱的动态超声研究
3
作者 张冰 黄小莉 +4 位作者 郑红雨 杨慧慧 蓝蓓 曹湾 廖思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947-953,共7页
目的运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结合高频超声研究自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的再生状态及生物力学性能恢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自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 目的运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结合高频超声研究自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的再生状态及生物力学性能恢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自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5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对术前移植肌腱及术后再生肌腱行高频超声检查、剪切波弹性测量及膝关节屈曲肌力评估,记录各时间点肌腱形态、长度、面积、剪切波弹性值及肌力等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再生肌腱面积、剪切波弹性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再生肌腱剪切波弹性与膝关节屈曲肌力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再生率分别为88%、92%;再生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长度较术前缩短(均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再生肌腱面积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64、28.980,均P<0.001),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70,P=0.652),再生肌腱面积于术后3个月最大(P<0.05),术后12个月、24个月再生肌腱面积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0.05)。再生肌腱剪切波弹性值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402、33.015、11.475,均P<0.001),术后再生肌腱剪切波弹性值随时间增加逐渐升高。术后膝关节屈曲肌力等级随时间增加而升高(χ^(2)=34.83,P<0.001),术后再生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剪切波弹性值与肌力等级间呈显著正相关(rs=0.755、0.761,均P<0.001)。结论高频超声显示自体肌腱移植术后半腱、股薄肌腱大部分可再生,膝关节屈曲肌力及再生肌腱剪切波弹性值随时间推移逐渐恢复,提示SWE可为预测再生肌腱生物力学性能恢复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 自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