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针刺穴位按摩结合中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洁华
曾永红
+5 位作者
刘林
曾常青
谭少霞
谢凡
朱洪翔
廖恺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B12期55-56,共2页
背景: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临床症状,其治疗要点是改善大脑血液循环或重建大脑侧支循环通路。目的:探讨针刺、穴位自我按摩结合中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方法:将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
背景: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临床症状,其治疗要点是改善大脑血液循环或重建大脑侧支循环通路。目的:探讨针刺、穴位自我按摩结合中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方法:将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组在门诊常规用药基础上配合针刺、穴位按摩和中药治疗,每次治疗时间20—25min,每周治疗3—5次,2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针刺按摩穴位以头维、百会、风池、人迎为主穴,中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治疗组两侧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明显改善(P〈0.05),提示大脑供血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针刺、穴位按摩、中药联合可有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针推
中药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刺穴位按摩结合中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洁华
曾永红
刘林
曾常青
谭少霞
谢凡
朱洪翔
廖恺健
机构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药学院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B12期55-56,共2页
基金
2012年广东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0128031800160)
文摘
背景: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临床症状,其治疗要点是改善大脑血液循环或重建大脑侧支循环通路。目的:探讨针刺、穴位自我按摩结合中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方法:将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组在门诊常规用药基础上配合针刺、穴位按摩和中药治疗,每次治疗时间20—25min,每周治疗3—5次,2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针刺按摩穴位以头维、百会、风池、人迎为主穴,中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治疗组两侧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明显改善(P〈0.05),提示大脑供血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针刺、穴位按摩、中药联合可有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针推
中药
经颅多普勒
分类号
R543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针刺穴位按摩结合中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李洁华
曾永红
刘林
曾常青
谭少霞
谢凡
朱洪翔
廖恺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