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华菊3种瓣型株系再生体系的建立
1
作者 武晓云 廖敏凌 +4 位作者 李雪茹 舒梓淳 辛佳潼 张伯晗 戴思兰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6,共12页
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是栽培菊花(C.×morifolium)的近缘六倍体野生种之一,其自然群体中的舌状花与栽培菊花一样具有典型的平瓣型、管瓣型和混合瓣型变异,是研究菊属植物瓣型变异的理想材料。其舌状花发育过程受生长素和... 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是栽培菊花(C.×morifolium)的近缘六倍体野生种之一,其自然群体中的舌状花与栽培菊花一样具有典型的平瓣型、管瓣型和混合瓣型变异,是研究菊属植物瓣型变异的理想材料。其舌状花发育过程受生长素和花器官发育关键差异基因的影响,但目前缺乏稳定高效的不同瓣型毛华菊株系的再生体系,制约了毛华菊瓣型相关基因的研究。利用在河南省伏牛山收集的3种瓣型毛华菊株系,以叶片和茎间薄层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平瓣型叶片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1)NAA+2mg·L^(-1)6-BA,接种20天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不定芽分化率达10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1)NAA,生根率达100%。平瓣型毛华菊的叶片最佳再生体系也适用于管瓣型和混合瓣型株系,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83.46%和91.67%,生根率均为100%。移栽后对开花植株进行观察,发现利用叶片再生体系获得的3种不同瓣型再生植株花型稳定,为后续利用不同瓣型株系解析舌状花形态变异机理提供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华菊 不同瓣型 叶片 再生体系 茎间薄层
原文传递
平潭野菊混合瓣型株系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廖敏凌 蒲娅 +3 位作者 武晓云 马朝峰 王文奎 戴思兰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9-460,共12页
菊科植物因其丰富的舌状花变异类型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作为栽培菊花(C.×morifolium)的近缘野生种之一,其自然群体中常具有典型的平瓣、匙瓣及管瓣的舌状花变异类型,是研究菊科植物瓣型变异的优异材... 菊科植物因其丰富的舌状花变异类型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作为栽培菊花(C.×morifolium)的近缘野生种之一,其自然群体中常具有典型的平瓣、匙瓣及管瓣的舌状花变异类型,是研究菊科植物瓣型变异的优异材料,而目前缺乏对其再生体系的研究。在福建平潭岛分布的野菊中发现大量舌状花形态变异植株,该研究以其混合瓣型株系茎间薄层和叶盘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茎间薄层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最优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5 mg∙L^(-1) NAA,接种14天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不定芽平均分化时间为25天,接种40天不定芽分化率可达8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 NAA,10天生根。移栽植株全部成活,植株生长状态良好且均保留了混合瓣型的形态特征。该研究初步建立了平潭野菊混合瓣型株系茎间薄层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解析菊花瓣型变异机理提供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再生体系 混合瓣型株系 茎间薄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