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类腐乳产品中优势菌种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1
作者 廖新浴 陈信贤 +5 位作者 刘东红 叶兴乾 尹源明 周建伟 谢小本 丁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4期3755-3759,共5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不同腐乳种类(红腐乳、白腐乳、青腐乳、糟方腐乳和牛肉腐乳)中的优势细菌。方法通过传统纯培养的方法和16S rDNA第一代高通量测序法相结合,研究不同种类腐乳中的优势细菌组成。结果本试验发现白腐乳中的优势菌多样性最大... 目的分离和鉴定不同腐乳种类(红腐乳、白腐乳、青腐乳、糟方腐乳和牛肉腐乳)中的优势细菌。方法通过传统纯培养的方法和16S rDNA第一代高通量测序法相结合,研究不同种类腐乳中的优势细菌组成。结果本试验发现白腐乳中的优势菌多样性最大,而糟方腐乳和牛肉腐乳中的菌种多样性最小,每种腐乳中的菌群结构各不相同。检测发现腐乳成品中存在优势的食源性致病菌如:蜡状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结论不同种类腐乳产品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致病菌,从而有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因此,应进一步对腐乳的微生物的安全性进行深入检测分析以及改进腐乳的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种类 优势细菌 分离 鉴定 高通量测序法
下载PDF
腐乳生产过程中细菌污染的状况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新浴 陈信贤 +5 位作者 刘东红 叶兴乾 尹源明 周建伟 谢小本 丁甜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9年第6期657-661,共5页
腐乳是中国传统豆制发酵食品。腐乳的制作是在非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不能完全控制发酵过程或生产过程的微生物。本文中,笔者主要对腐乳生产不同步骤中的污染细菌进行分离,再利用第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研究发现腐乳生产过... 腐乳是中国传统豆制发酵食品。腐乳的制作是在非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不能完全控制发酵过程或生产过程的微生物。本文中,笔者主要对腐乳生产不同步骤中的污染细菌进行分离,再利用第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研究发现腐乳生产过程中检测出了食源性致病菌如: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需要注意腐乳生产安全性。建议在前期生产过程中将污染细菌降低到最低范围,以保证后期发酵时的微生物安全。本研究为腐乳生产中的微生物安全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食源性致病菌 生产过程 分离 鉴定 高通量测序 食品安全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在生物聚合物降解改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姜竹茂 张颂 +3 位作者 廖新浴 王文骏 刘东红 丁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82-288,共7页
低温等离子体在处理过程中能够产生羟自由基、过氧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负离子自由基等化学活性物质,对有机物质的改性降解有独特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及其性能,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聚合物... 低温等离子体在处理过程中能够产生羟自由基、过氧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负离子自由基等化学活性物质,对有机物质的改性降解有独特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及其性能,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低温等离子体对多糖、蛋白质及其他多聚物的降解改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生物聚合物 降解 改性
下载PDF
等离子体活化冰对东方对虾保鲜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艾春梅 谢小本 +7 位作者 廖新浴 苏远 高凌霄 王珏帆 刘东红 叶兴乾 丁甜 姜竹茂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以等离子体活化冰与自来水冰室温下(20℃)贮藏对虾,对比二者pH、TBA、TVB-N、菌落总数、细菌群落、质构和色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等离子体活化冰处理对虾的TBA和pH值增长速率减缓,TVBN值的升高速度远小于自来水冰组,且等... 以等离子体活化冰与自来水冰室温下(20℃)贮藏对虾,对比二者pH、TBA、TVB-N、菌落总数、细菌群落、质构和色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等离子体活化冰处理对虾的TBA和pH值增长速率减缓,TVBN值的升高速度远小于自来水冰组,且等离子体活化冰处理虾的硬度下降幅度也小于自来水冰处理的;等离子体活化冰能够明显抑制对虾中细菌的生长,贮藏第6天时,自来水冰处理虾中菌落总数比等离子体活化冰处理的高2lg CFU/g;二代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活化水主要对弧菌具有抑制效果,贮藏6d时对照组弧菌属占比62.52%,而试验组仅为4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活化水 东方对虾 品质 微生物安全 冰藏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技术替代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倪思思 樊丽华 +3 位作者 廖新浴 沈默斐 刘东红 丁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3-238,共6页
冷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已在食品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冷等离子体技术产生的活性氮在处理肉制品后能够提高亚硝酸盐含量,从而替代生产过程中直接添加的亚硝酸盐。本文综述了冷等离子体技术替代亚硝酸盐应用于肉... 冷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已在食品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冷等离子体技术产生的活性氮在处理肉制品后能够提高亚硝酸盐含量,从而替代生产过程中直接添加的亚硝酸盐。本文综述了冷等离子体技术替代亚硝酸盐应用于肉制品的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并将其和同类替代物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冷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冷等离子体 肉制品
下载PDF
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倒笃菜菌群
6
作者 苏远 廖新浴 +5 位作者 刘东红 叶兴乾 尹源明 周建伟 谢小本 丁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3期3458-3463,共6页
目的检测収酵食品倒笃菜中细菌和真菌菌群结构。方法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对倒笃菜中的真菌和细菌菌群结构迚行测定分析。结果检测出倒笃菜产品中,细菌群落中占主要地位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Faecalibacte... 目的检测収酵食品倒笃菜中细菌和真菌菌群结构。方法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对倒笃菜中的真菌和细菌菌群结构迚行测定分析。结果检测出倒笃菜产品中,细菌群落中占主要地位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Faecalibacterium属,分别占比例为11.4%、9.3%和8.9%,而对収酵起至兲重要的芽孢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仅占比例为1.1%。倒笃菜中真菌群落中占主要地位的真菌菌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占比为88.8%,而其余真菌占比仅为11.2%。其中,曲霉真菌属中存在可以产生真菌毒素的黄曲霉菌(A.flavus)、寄生曲霉菌(A.parasiticus)等。结论结果表明传统腌制倒笃菜产品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致病细菌与可产真菌毒素的真菌,从而有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因此,应迚一步对倒笃菜微生物的安全性迚行深入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高通量测序 倒笃菜 菌群
下载PDF
自热食品品质提升与安全控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宇 丁甜 +3 位作者 牛力源 沈默斐 孙宇豪 廖新浴 《包装工程》 CAS 2024年第11期118-127,共10页
目的围绕自热食品存在的品质问题,概述其主要成因,并提出改善其质量的方法,以期为未来自热食品的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自热食品现有微生物性污染变质和化学性气体渗透污染等问题,以及现有自热食品品质提升方式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目的围绕自热食品存在的品质问题,概述其主要成因,并提出改善其质量的方法,以期为未来自热食品的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自热食品现有微生物性污染变质和化学性气体渗透污染等问题,以及现有自热食品品质提升方式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论目前自热食品产品中主要存在加工污染、包装材料污染等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应聚焦于生产线卫生安全把控、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控制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含量、完善行业安全标准以及货架期模型和风险评估的应用,提高自热食品品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保障公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食品 食品品质 品质问题 改善方法
下载PDF
Cumulative damage by nonthermal plasma exceeds the defense barrier of multiple antibiotic-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 key to achieve complete inactivation
8
作者 廖新浴 Fereidoun Forghani +1 位作者 刘东红 丁甜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42-55,共14页
Objective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nonthermal plasma(NTP)-induced inactivated behaviors on a multiple antibiotic-resistant(MAR)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Material... Objective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nonthermal plasma(NTP)-induced inactivated behaviors on a multiple antibiotic-resistant(MAR)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Materials and Methods: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NTP system was employed for the inactivation of a MAR S.aureus under various applied powers of 35,45,and 55 W,and gas distances of 4,6,and 8 mm.The inactivation kinetics of S.aureus were estimated with linear and nonlinear predictive models.In addition,degradation of carotenoid pigment,peroxidation of fatty acids,oxidation of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and alteration in gene expression were analyzed after NTP treatment.Results and Discussion:The computationally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nsities of various reactive species increased with enhanced applied powers and decreased discharge distances.These species were further transformed into reactive oxidative and nitrogen species in the gas-liquid interphase and liquid phase.The oxidative and nitrosative stress of NTP resulted in severe damage to cellular components and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S.aureus.On the other hand,the plasma reactive species could also induce the sublethal injury of S.aureus through upregulating the general stress response,antioxidative and antinitrosative defensive systems.Once the cumulative damages overrode the stress tolerance of S.aureus,the completed cell death was finally achieved by NTP.Conclusions:This work infers the possible risk of inducing the repair and resistant capacity of pathogens when the applied NTP parameters are inappropriate,which helps the optimization of NTP process to achieve sufficient inac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thermal plasma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oxidative/nitrosative stress Staphylococcus aureus cumulative damag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