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写生”之变——一个绘画术语嬗变背后的致用心态 被引量:4
1
作者 廖方容 胡春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0-153,共4页
"写生"一词古与今含义各不相同,从"写出生意"到"对景作画"这之中是一个逐渐流变的过程。此文着重对"写生"一词词义的演变作一个梳理,并对其变化之根源尤其在近代以来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作一... "写生"一词古与今含义各不相同,从"写出生意"到"对景作画"这之中是一个逐渐流变的过程。此文着重对"写生"一词词义的演变作一个梳理,并对其变化之根源尤其在近代以来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作一个浅要阐释。所要阐明的是在近代的中国由于受强烈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写生"一词的意义在原本自然的嬗变中因为外来的力量而原有的意义被置换了,新的内涵被赋予了,但是遮蔽的也许是看中国传统的一种真实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生 写出生意 对景作画 写实
下载PDF
白裤瑶刺绣纹样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廖方容 罗勇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89,共6页
白裤瑶刺绣纹样是白裤瑶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极富民族特色的织物装饰艺术。文章从白裤瑶刺绣纹样的视觉特征出发,在人类学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材料及其他图像资料,力图揭示白裤瑶刺绣纹样中的图像意义,探讨了纹样的文化寓意及其... 白裤瑶刺绣纹样是白裤瑶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极富民族特色的织物装饰艺术。文章从白裤瑶刺绣纹样的视觉特征出发,在人类学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材料及其他图像资料,力图揭示白裤瑶刺绣纹样中的图像意义,探讨了纹样的文化寓意及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白裤瑶刺绣纹样在色彩、图案的处理上具有明快、简练、规整的视觉特征;这些刺绣纹样凝聚着白裤瑶人的生命观、历史观、价值观,物化着该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码,白裤瑶刺绣纹样是白裤瑶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裤瑶 刺绣 纹样 文化意义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藏传唐卡绘画与汉地传统工笔画色彩之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廖方容 傅嘉芹 《艺术探索》 2006年第3期27-29,共3页
藏族的唐卡绘画与汉地的传统工笔画分属我国绘画体系中两个不同的支系。二者在线条及色彩的运用方面都相当的讲究,工整细致、精美动人。画面中都呈现出很强的装饰性特点。他们具有在某种处理上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唐卡及传统工笔画在颜... 藏族的唐卡绘画与汉地的传统工笔画分属我国绘画体系中两个不同的支系。二者在线条及色彩的运用方面都相当的讲究,工整细致、精美动人。画面中都呈现出很强的装饰性特点。他们具有在某种处理上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唐卡及传统工笔画在颜色的使用上,都充分运用了红、黄、蓝、白、黑五类主色体系。但是颜色的使用在这两类绘画中,却有着迥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即试从色彩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差异性,并探寻这种差异性存在的文化根源,使我们对这两类画种的审美意象有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 工笔画 色彩 差异性
下载PDF
白裤瑶树汁染工艺及艺术特点 被引量:4
4
作者 廖方容 吴伟峰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79,共6页
在对广西八圩、里湖白裤瑶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白裤瑶树汁染的工艺制作、工艺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探讨。白裤瑶树汁染工艺的重要成就体现在树汁染工序中纹饰的设计与制作上。白裤瑶树汁染纹饰丰富独特,以直线为基本... 在对广西八圩、里湖白裤瑶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白裤瑶树汁染的工艺制作、工艺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探讨。白裤瑶树汁染工艺的重要成就体现在树汁染工序中纹饰的设计与制作上。白裤瑶树汁染纹饰丰富独特,以直线为基本的造型元素,强调视觉中心的地位,崇尚黑白的色彩观念,着意于空间秩序的营造,讲求主次、布局与比例,这些方面体现了白裤瑶树汁染工艺成熟的经营意匠。一些典型的装饰母题集中地展现了白裤瑶的民族特征、民族历史、民族审美意识与观念,是白裤瑶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民族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裤瑶 染织 树汁染 工艺 纹饰
下载PDF
郑昶美术史研究思想阐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廖方容 胡春涛 《艺术探索》 2009年第4期42-45,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与传统美术史研究迥乎不同的美术史研究正由此展开。郑昶为近代以来老一辈著名美术史家,对他的两部主要的美术史著作和他的美术史研究文章进行考察与分析,无疑对把握郑昶个人的美术史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与传统美术史研究迥乎不同的美术史研究正由此展开。郑昶为近代以来老一辈著名美术史家,对他的两部主要的美术史著作和他的美术史研究文章进行考察与分析,无疑对把握郑昶个人的美术史研究思想以及中国美术史研究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昶 《中国画学全史》 《中国壁画历史的研究》 《中国美术史》
下载PDF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现状及对策——以艺术与设计概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廖方容 《艺术探索》 2016年第3期106-108,共3页
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艺术与设计概论"在教学中体现出较多的弊端,在教材、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及管理应走出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优化课程设置,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辅相... 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艺术与设计概论"在教学中体现出较多的弊端,在教材、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及管理应走出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优化课程设置,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辅相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与设计概论 艺术设计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植树的牧羊人》中的生态美学观 被引量:3
7
作者 廖方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117,共3页
动画短片《植树的牧羊人》围绕布菲耶在普罗旺斯高原多年的种植行为展开,老人通过长期的坚持使陷入生态危机的村庄恢复了生机,涤荡了村民们扭曲的心灵,他的救赎指向了人类的精神世界。短片以对比的手法体现出了鲜明的生态美学观,它对于... 动画短片《植树的牧羊人》围绕布菲耶在普罗旺斯高原多年的种植行为展开,老人通过长期的坚持使陷入生态危机的村庄恢复了生机,涤荡了村民们扭曲的心灵,他的救赎指向了人类的精神世界。短片以对比的手法体现出了鲜明的生态美学观,它对于当今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启示。论文从人类与自然环境、生活家园与精神家园及生态伦理三方面对短片中的生态美学观进行了分析。生态美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构建,它也有现实的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树的牧羊人》 弗烈德瑞克·贝克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壮族服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廖方容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7-21,共5页
现有的壮族服饰研究,主要在图像的采集与描述、艺术学角度的考察、跨学科的阐释、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展开。从20世纪70至80年代壮族服饰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到当前多学科、多角度的阐释,壮族服饰研究不断朝纵深方向发展。展望未来,壮族服饰... 现有的壮族服饰研究,主要在图像的采集与描述、艺术学角度的考察、跨学科的阐释、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展开。从20世纪70至80年代壮族服饰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到当前多学科、多角度的阐释,壮族服饰研究不断朝纵深方向发展。展望未来,壮族服饰研究还有较大的空间,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以及专题研究仍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服饰 多学科 图像采集 图像描述
下载PDF
实验动画与现代艺术语境 被引量:2
9
作者 廖方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09-111,共3页
实验动画是异于主流动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动画人对动画本质及精神的尝试性探索。实验动画在其肇始之初与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可以理解为现代艺术语境下影视艺术领域对传统的批判与割裂。在实... 实验动画是异于主流动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动画人对动画本质及精神的尝试性探索。实验动画在其肇始之初与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可以理解为现代艺术语境下影视艺术领域对传统的批判与割裂。在实验动画的发展历程中,欧洲的先锋电影运动也对它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德国的绝对电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研究者对实验动画的考查应将其放置到特定的文化语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画 先锋电影 现代艺术
下载PDF
浅谈藏文化中的“箭卜”习俗 被引量:3
10
作者 廖方容 《西藏艺术研究》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生活在广袤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不朽的文明与独特的文化。
关键词 藏文化 习俗 青藏高原 藏民族 文明
下载PDF
白裤瑶树汁染的保护与发展探析——兼论广西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的活态传承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方容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2-95,共4页
以广西南丹县里湖乡白裤瑶树汁染为例,探讨树汁染的制作方式及其艺术特点。在保护与开发的悖论面前,白裤瑶树汁染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挑战。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在民族文化的宣传与保护方面发挥了活态传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广西南丹 白裤瑶 生态博物馆 树汁染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壮族师公戏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方容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3-96,共4页
壮族师公戏在广西流行的区域较广,它是多元文化影响下形成的颇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目前学界对师公戏进行研究的资料,反映出学者对师公戏起源、师公戏之师公称谓、师公戏之祖师三元等问题的不同观点、不同的见解,表明壮族师公戏... 壮族师公戏在广西流行的区域较广,它是多元文化影响下形成的颇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目前学界对师公戏进行研究的资料,反映出学者对师公戏起源、师公戏之师公称谓、师公戏之祖师三元等问题的不同观点、不同的见解,表明壮族师公戏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在多元文化的交融渗透下,师公戏的内容和表演形式逐渐变得厚重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公 壮族师公戏 源头追溯 三元
下载PDF
论《父与女》的极简主义风格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方容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6-88,共3页
迈克尔·度德威特的动画短片《父与女》以八分三十秒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女儿对父亲长达一生的守望。作品《父与女》在画面内容、声音处理、叙事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了以少传递多、以细节塑造深度的特点,这是典型的极简主义风格。
关键词 迈克尔·度德威特 极简主义 父与女
下载PDF
广西金秀帽合山岩画释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方容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9-53,共5页
帽合山岩画位于广西金秀桐木镇。帽合山岩画自东端始至西端结束,画面连续、内容连贯,形象地展现了瑶人对生命起源及归宿的思考,展示了瑶人对人类始祖、族群及家族祖先的缅怀和崇拜。其中,岩画所留存的大量的文字符号,为瑶族古文字的研... 帽合山岩画位于广西金秀桐木镇。帽合山岩画自东端始至西端结束,画面连续、内容连贯,形象地展现了瑶人对生命起源及归宿的思考,展示了瑶人对人类始祖、族群及家族祖先的缅怀和崇拜。其中,岩画所留存的大量的文字符号,为瑶族古文字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金秀 帽合山岩画 盘瓠 女娲 瑶族古文字
下载PDF
“三经一疏”与汉文本《造像量度经》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方容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22期36-36,共1页
《造像量度经》是研究梵式造像的重要经典,其主要内容是《如尼拘楼陀树纵围十搩手之佛身影像相》,1742年工布查布将其由藏文翻译为汉文,并根据"三经一疏"及其他经典中关于造像学、量度学的论述,结合自身对藏传佛教造像的理解... 《造像量度经》是研究梵式造像的重要经典,其主要内容是《如尼拘楼陀树纵围十搩手之佛身影像相》,1742年工布查布将其由藏文翻译为汉文,并根据"三经一疏"及其他经典中关于造像学、量度学的论述,结合自身对藏传佛教造像的理解进行了解释和补充,构成汉文本《造像量度经》一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量度经 工布查布 造像学
下载PDF
略谈西藏的土葬习俗
16
作者 廖方容 《西藏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91-94,共4页
土葬习俗在西藏的历史上有着沉重辉煌的一笔,在一段时期内曾成为社会风行的主要葬俗,从王室到平民都大为推崇。然而经过历史的洗礼后,这一高贵的习俗却悄然隐退了,仅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还有残余,但其意义较之以前,已大为殊异。文章旨在分... 土葬习俗在西藏的历史上有着沉重辉煌的一笔,在一段时期内曾成为社会风行的主要葬俗,从王室到平民都大为推崇。然而经过历史的洗礼后,这一高贵的习俗却悄然隐退了,仅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还有残余,但其意义较之以前,已大为殊异。文章旨在分析土葬习俗的发展演变线索,力求揭示隐藏在其背后诸方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土葬习俗 丧葬习俗 墓葬形式 藏族 自然环境 思想观念
下载PDF
积淀与变异:民间美术保守性之更迭
17
作者 廖方容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9-91,共3页
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者、生产者在生活中创造的为满足实用及精神层面需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自然、质朴、率真等审美气质。民间美术有着丰厚的积淀和积累,其自身有内在的发展规律和传承特点,保守性是其中之一。正因为有这种保守性,才使得... 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者、生产者在生活中创造的为满足实用及精神层面需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自然、质朴、率真等审美气质。民间美术有着丰厚的积淀和积累,其自身有内在的发展规律和传承特点,保守性是其中之一。正因为有这种保守性,才使得人们可以在民间美术中去探寻原始文化发生、发展的线索和传统文化在民间艺术中留存的文化基因;也正因为此,民间美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相对保持其样态和完整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保守性 传承 变异
下载PDF
唐卡“竖幅垂悬”之形式浅析
18
作者 廖方容 《西藏艺术研究》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唐卡艺术 地域特色 历史渊源 藏族文化 雪域高原 装裱形式
下载PDF
瑶族牛角文化释析
19
作者 廖方容 《百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1-45,共5页
牛角在瑶族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瑶族多个支系流行砍牛习俗,其中白裤瑶的砍牛祭祀尤具代表性,钉在"追垒"木桩上牛角的主要作用是为献祭、引领灵魂。在瑶族人们的观念里,作为鼓吹器的牛角号是神圣之物,它的... 牛角在瑶族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瑶族多个支系流行砍牛习俗,其中白裤瑶的砍牛祭祀尤具代表性,钉在"追垒"木桩上牛角的主要作用是为献祭、引领灵魂。在瑶族人们的观念里,作为鼓吹器的牛角号是神圣之物,它的形成与梅山教神祇张赵二郎有关,角声可沟通三界,召唤兵马。另外,牛角亦可作为占卜问神的工具,是人与神交流的重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角 砍牛祭祀 鼓吹器 张赵二郎
下载PDF
金秀瑶族博物馆藏坳瑶木雕面具释析
20
作者 廖方容 《百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7-81,共5页
金秀瑶族博物馆所藏坳瑶木雕面具含人物、动物形象若干,这些形象造型严谨,施色沉稳,大多数可辨识其身份。坳瑶木雕面具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有着形神兼备、质朴天然的审美追求。另外,面具作为一种娱神载体,亦具有特定的宗教属性。坳瑶... 金秀瑶族博物馆所藏坳瑶木雕面具含人物、动物形象若干,这些形象造型严谨,施色沉稳,大多数可辨识其身份。坳瑶木雕面具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有着形神兼备、质朴天然的审美追求。另外,面具作为一种娱神载体,亦具有特定的宗教属性。坳瑶木雕面具的神祇构成反映了坳瑶的多神崇拜,这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碰撞与交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秀 坳瑶 面具 多神崇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