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肢血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廖明壮 赵海波 +1 位作者 王国栋 滕才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2期210-212,共3页
关键词 下肢血管 三维重建 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双期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明壮 赵海波 +1 位作者 滕才钧 韦建林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11期79-80,共2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动门脉期三维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癌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在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度...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动门脉期三维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癌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在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度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肝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左右动脉及其2~3级分支,包括肿瘤供血血管及变异血管、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1~6级门静脉血管结构及1~3级肝静脉血管分支,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成像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门静脉 三维血管成像 肝硬化 肝癌
下载PDF
胸内神经源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廖明壮 邓东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11期75-77,83,共4页
目的:探讨胸内神经源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全面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胸内神经源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并与相应的病理组织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胸内神经... 目的:探讨胸内神经源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全面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胸内神经源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并与相应的病理组织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胸内神经源性肿瘤中包括神经鞘瘤14例,神经纤维瘤5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神经节母细胞瘤2例,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及神经节细胞瘤在CT平扫时大多数呈低密度(24/27),部分呈等密度(3/27)。神经鞘瘤伴有钙化明显高于神经纤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P<0.01);神经纤维瘤有强化的比例高于神经节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P<0.01);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与神经节细胞瘤的肿瘤坏死、囊变比例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63,P>0.05)。结论:胸内不同组织类型的神经源性肿瘤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影像学特征,螺旋CT不仅可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还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范围和位置,全面显示对周围骨质破坏和结构的浸润程度,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同时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病理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明壮 赵海波 +1 位作者 腾才均 韦建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603-1604,共2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CTA)在肾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肾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将所得原始图像分薄后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表现遮盖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容积重建...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CTA)在肾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肾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将所得原始图像分薄后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表现遮盖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容积重建等方法重建。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MSCT肾动脉CTA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结论:CTA在诊断肾动脉疾病中是最有价值的成像方法之一,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在对肾动脉疾病筛查中完全可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螺旋计算机 肾动脉 血管疾病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明壮 赵海波 +2 位作者 滕才钧 龙腾河 黄荣忠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第4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临床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进... 目的探讨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临床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进行重建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全部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均获得成功,其中腹主动脉狭窄2例;髂动脉狭窄5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7例,闭塞3例;小腿动脉狭窄6例,闭塞1例。全部患肢均存在股动脉以下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全面地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这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下肢血管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CE-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价值
6
作者 廖明壮 赵海波 姜岐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7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CE-MR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进行CE-MRA检查,并使用MIP等后处理方法分析。结果:24例MRA检查成功,本组患者显示右侧髂外动脉闭塞2例,腹主动脉狭窄2例,闭塞2例;... 目的:探讨CE-MR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进行CE-MRA检查,并使用MIP等后处理方法分析。结果:24例MRA检查成功,本组患者显示右侧髂外动脉闭塞2例,腹主动脉狭窄2例,闭塞2例;股动脉狭窄4例,闭塞2例;腘动脉狭窄5例,小腿动脉狭窄3例,闭塞4例。其中1例由于患者不配合导致检查失败。结论:利用CE-MRA可直观、全面的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肢血管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十六层CT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廖明壮 黎志文 滕才钧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64-564,共1页
目的探讨十六层CT扫描肾癌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肾癌的十六层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呈不同程度“快进快出”的表现,并可见供应动脉。结论CT影像学表现是诊断肾癌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肿瘤 诊断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胰尾肿瘤17例CT分析
8
作者 廖明壮 黎志文 韦建林 《右江医学》 2005年第5期517-518,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病变 CT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海波 谢超贤 +2 位作者 滕才钧 韦建林 廖明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平扫,再用追踪触发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和图像重建。结果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瘤7例,均能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平扫,再用追踪触发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和图像重建。结果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瘤7例,均能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16排螺旋CT在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像技术 价值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图像重建 增强扫描
下载PDF
双源CT 70与120 kV不同CARE Dose 4D预设值下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海波 罗焕江 +2 位作者 廖明壮 龙腾河 冯庆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不同管电压和CARE Dose 4D预设值下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相关性,为低剂量扫描方案奠定基础。方法:使用西门子FLASH双源CT对水模进行图像采集。根据管电压分为A、B 2组,A组:管电压70 kV,B组:管电压120 k V。每组CARE Dose... 目的:探讨双源CT不同管电压和CARE Dose 4D预设值下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相关性,为低剂量扫描方案奠定基础。方法:使用西门子FLASH双源CT对水模进行图像采集。根据管电压分为A、B 2组,A组:管电压70 kV,B组:管电压120 k V。每组CARE Dose 4D预设值均为150、200、250、300、350和400 m As,其他参数不变。采用SPSS 18.0软件对CT值、图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e,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s,CTDIvol)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A组中,不同预设值间CT值无统计学差异(F=0.832,P=0.537>0.05),CT值标准差具有统计学差异(F=6.115,P=0.001<0.05);在B组中,不同预设值间CT值无统计学差异(F=0.880,P=0.506>0.05),CT值标准差具有统计学差异(F=9.470,P=0.000<0.05)。在相同预设值150 mAs下,A组和B组间CT值和SN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CTDIvol和DLP是A组的4.4倍。结论:在相同的管电压下,随着CARE Dose 4D预设值增加,辐射剂量增大,噪声降低,图像质量提高;在相同的CARE Dose4D预设值下,70 k V下降低了辐射剂量,但与120 k V下图像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CARE DOSE 4D预设值 管电压 毫安秒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与DSA对比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滕才钧 黎志文 廖明壮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容积再现脑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脑动脉瘤患者(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0例)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CT后重建技术分别采用小视野容积再现技术(s...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容积再现脑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脑动脉瘤患者(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0例)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CT后重建技术分别采用小视野容积再现技术(shutter volume rendering)、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多曲面重建(MPR),所有CT图像及DSA脑血管造影图像均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和两位脑外科医生进行双盲法分析评价。结果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共检出动脉瘤25个,其中3例为多发性,1例CT血管成像(CTA)结果为阴性,阳性率95.7%(22/23),与DSA比较符合率95.7%(22/23);16层CTA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24/24),特异性为100%(1/1),准确性为96.2%(25/26)。CTA对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关系与DSA相比更清晰、确切,并能显示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立体感强。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相对无创是诊断脑动脉瘤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有望替代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动脉瘤
下载PDF
MSCT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龙腾河 廖明壮 罗焕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下肢疾病的54例患者进行MSCTV、超声检查、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SCTV和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DSA检出39例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MSCTV检... 目的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下肢疾病的54例患者进行MSCTV、超声检查、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SCTV和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DSA检出39例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MSCTV检出38例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超声检出26例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的敏感度66.67%(26/39),特异度100%(15/15),阳性预测值100%(26/26),阴性预测值53.57%(15/28);MSCTV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敏感度97.44%(38/39),特异度100%(15/15),阳性预测值100%(38/38),阴性预测值93.75%(15/16)。与DSA检查符合率:超声检查为75.93%(41/54),MSCTV为98.15%(53/54)。结论 MSCTV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与DSA的成像结果符合率高,对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材料类型与置入后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龙腾河 廖明壮 +1 位作者 罗焕江 董刚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4725-4728,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有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降解支架以及新型支架如放射性血管支架、静脉覆盖支架和基因支架等多种。如何选择适宜的支架,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的:阐述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进... 目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有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降解支架以及新型支架如放射性血管支架、静脉覆盖支架和基因支架等多种。如何选择适宜的支架,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的:阐述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作者以"冠状动脉内支架,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降解支架,心血管新型支架,凝血系统,炎症反应"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通信(CNKI:2002/2010)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27篇文献,从冠状动脉支架的种类、研究进展及其生物相容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凝血系统的变化,以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反应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①不论是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以及新型支架,其支架材料的改进更新均以改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为目标。②心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是一个复杂的连锁过程,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是评定生物相容性的两项基本内容。③利用有限元分析心血管支架材料的力学特性可为未来支架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结论:现行的心血管支架尚未完全解决生物相容性问题,理想的心血管支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开发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支架 金属裸支架 药物涂层支架 生物降解支架 心血管新型支架 凝血系统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结肠充气造影CT低剂量平扫与常规剂量增强扫描结合应用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龙腾河 廖明壮 罗焕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充气造影MS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结合应用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进行结肠充气状态下150mAs、50mAs两种剂量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记录扫描的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对诊断结果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结肠充气造影MS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结合应用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进行结肠充气状态下150mAs、50mAs两种剂量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记录扫描的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对诊断结果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0mAs 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与50mAs MSCT平扫结合150mAs MSCT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相同;结肠充气状态下150mAs、50mAs两种剂量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结肠壁、结肠带、腔外间隙的显示清晰度优良,能满足对肠道疾病的观察和诊断;150mAs、50mAs两种剂量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结肠结构的三维图像几乎没有影响,但在肝脏及结肠肿块的显示、周围软组织浸润程度、腹膜后淋巴结分辨率、图像的三维重建成像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结肠充气造影CT低剂量平扫与常规剂量增强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既降低患者所受辐射量,又符合诊断要求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低剂量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结石中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荣忠 赵海波 +2 位作者 崔惠勤 廖明壮 罗焕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9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泌尿系结石的50例患者行螺旋CT低剂量平扫,低剂量扫描分为2组(150mA、50mA),2组中的图像经过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 目的:分析不同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泌尿系结石的50例患者行螺旋CT低剂量平扫,低剂量扫描分为2组(150mA、50mA),2组中的图像经过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MPR)3种后处理技术重建,对2组中每一种重建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管电流为150mA的3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满足诊断需要,准确率全部为100%,而管电流为50mA的准确率分别为96%、100%、80%,且前者能够提供更为完整的影像资料。结论:当临床医师要观察结石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时,管电流为150mA的图像能够满足诊断需要,2种低剂量组的VR图像无明显差异,而MPR图像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泌尿系结石 重建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CT诊断 被引量:11
16
作者 龙滕河 宾怀有 +1 位作者 廖明壮 滕才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黏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儒 侯佳辰 +1 位作者 郭兴 廖明壮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鼻窦炎患儿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根据扫描剂量分为A组(100 kV/100 mA)、B组(100 kV/25 mA)、C组(100 kV/40 mA),各50例。3组均进行两次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鼻窦炎患儿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根据扫描剂量分为A组(100 kV/100 mA)、B组(100 kV/25 mA)、C组(100 kV/40 mA),各50例。3组均进行两次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比较3组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结果3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和B组(均P<0.05)。3组患儿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和C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100 kV/40 mA)扫描诊断儿童鼻窦炎的价值更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鼻窦炎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腮腺Warthin瘤的CT贴边血管征再认识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儒 廖明壮 郭兴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414-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17个肿块的CT平扫+双期增强表现。结果 17个肿块的形态、分布、密度、边界及强化模式符...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17个肿块的CT平扫+双期增强表现。结果 17个肿块的形态、分布、密度、边界及强化模式符合相关文献报道,13个病灶增强后出现贴边血管征,血管主要来自耳后动脉及颞浅动脉分支,其中8个病灶耳后动脉向前移位走行于肿块前缘,3个病灶颞浅动脉分支向前移位走行于肿块前缘而耳后动脉走行正常,1个病灶耳后动脉向上移位走行于肿块上缘而颞浅动脉分支走行正常,1个病灶耳后动脉及颞浅动脉分支走行未见异常。结论腮腺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显示腮腺Wartin瘤的贴边血管征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首次CT平扫征象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惠勤 佘军红 +1 位作者 廖明壮 黄智江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496-498,共3页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与CT征象出现率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追踪证实的6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扫描时间按照发病后2 h之内、2~4 h、4~6 h分组,分别观察CT征象的变化...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与CT征象出现率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追踪证实的6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扫描时间按照发病后2 h之内、2~4 h、4~6 h分组,分别观察CT征象的变化及出现率.结果发病后6 h内不同时间段首次CT检查时间与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出现率密切相关,统计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从发病时间到首次CT检查时间越长,CT征像越明显,出现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发病早期CT征象不明确时,在短时间内(发病后6 h内)复查CT,可以明显提高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阳性率,仍可以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 大面积 超急性期 脑梗死
下载PDF
Smart Prep技术在下肢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焕江 赵海波 +2 位作者 廖明壮 杨伟江 潘忠诚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10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Smart Prep技术在下肢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16CT机对60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进行CTA检查:20例Smart Prep软件实时监控靶血管浓度;20例为传统组;20例为小剂量实验组,增强扫... 目的:探讨Smart Prep技术在下肢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16CT机对60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进行CTA检查:20例Smart Prep软件实时监控靶血管浓度;20例为传统组;20例为小剂量实验组,增强扫描完成数据采集、重组和重建图像显示下肢动脉。结果:Smart Prep技术组成功率为100%;传统组成功率为80%;小剂量实验组成功率为90%。结论:Smart Prep技术实时监控下肢动脉对比剂浓度变化并及时触发增强扫描,不受个体差异影响即可确保增强扫描的实施,优于小剂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监控触发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