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铜对肾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廖明阳 刘华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在纳米铜引起肾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生成、金属硫蛋白表达、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来了解纳米铜对肾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纳米铜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细胞内ROS含量升高。20 mg.L-1纳米铜...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在纳米铜引起肾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生成、金属硫蛋白表达、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来了解纳米铜对肾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纳米铜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细胞内ROS含量升高。20 mg.L-1纳米铜与细胞作用24 h,细胞内MT表达均明显增强。将0~40 mg.L-1纳米铜与HK-2细胞作用24 h,可引起细胞内GSH,培养上清中的MDA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而细胞内MDA、CuZn-SOD水平升高不明显。结论纳米铜在一定剂量和暴露时间条件下破坏了肾细胞内活性氧与抗氧化物质的动态平衡,引起氧化应激,这是纳米铜引起毒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纳米铜 肾毒性 氧化应激 活性氧 谷胱甘肽
下载PDF
紫杉醇的临床毒副作用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廖明阳 马华智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25-27,共3页
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天然抗肿瘤药物。本文对其临床应用中的毒副作用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该药今后在临床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紫杉醇的临床毒副作用较广泛,主要有过敏反应、神经毒性、造血抑制、胃消化道粘... 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天然抗肿瘤药物。本文对其临床应用中的毒副作用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该药今后在临床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紫杉醇的临床毒副作用较广泛,主要有过敏反应、神经毒性、造血抑制、胃消化道粘膜炎等。这些毒副作用的产生主要与给药方案,给药剂量,病人体质有关。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预防和监控措施,将有效地防止毒副作用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毒副作用 抗肿瘤药物 过敏反应 造血系统
下载PDF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5
3
作者 廖明阳 吴纯启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6-358,共3页
关键词 药物毒理学 发现毒理学 毒性作用机制 药物管理毒理学
下载PDF
药物毒理学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廖明阳 王全军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6-277,共2页
药物研发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药物是否安全和有效。综观整个药物研发流程,毒性是终止药物研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新方法、新技术涌入到新药研发中,促使药物毒理学研究得到巨大发展,研究思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药物研发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药物是否安全和有效。综观整个药物研发流程,毒性是终止药物研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新方法、新技术涌入到新药研发中,促使药物毒理学研究得到巨大发展,研究思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药物毒理学研究贯穿于新药发现阶段、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上市后监督与跟踪的整个过程中,形成了全程式新药安全性研究评价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毒理学 新技术与新方法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我国药物毒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7-728,共2页
我国的药物毒理学研究开展较晚,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整体而言,我国的药物毒理学研究与国际上的药物毒理学研究实践以及我国新药研发的发展水平相一致。我国药物毒理学发展背景与1978年12月22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针对毒理学试验所存... 我国的药物毒理学研究开展较晚,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整体而言,我国的药物毒理学研究与国际上的药物毒理学研究实践以及我国新药研发的发展水平相一致。我国药物毒理学发展背景与1978年12月22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针对毒理学试验所存在的各种科研行为不端、制订颁布了药物非临床研究优良实验室规范(GLP)法规和1984年成立了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毒理学 实验室规范 毒理学试验 中国药理学会 非临床研究 安全性评价 科研行为 临床前 中国毒理学会 毒性研究
下载PDF
磷氧氮丙啶诱发CHO细胞HGPRT基因位点正向突变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明阳 马华智 +1 位作者 王治乔 周平坤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8年第3期137-138,共2页
MAPO诱发的CHO细胞HGPRT基因位点突变克隆DNA,经EcoRI和PstI酶切消化后,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与HGPRT基因探针杂交。从杂交图谱可见,正常CHO细胞基因组DNA经PstI酶切后杂交可显出... MAPO诱发的CHO细胞HGPRT基因位点突变克隆DNA,经EcoRI和PstI酶切消化后,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与HGPRT基因探针杂交。从杂交图谱可见,正常CHO细胞基因组DNA经PstI酶切后杂交可显出6条杂交带,其中83kb,76kb,60kb,和32kb带为X染色体连锁的HGPRT基因所有,分别代表外显子2,68,4和3,其余两条带为假基因。而经EcoRI酶切后,正常CHO细胞基因组DNA有175kb和113kb两条HGPRT基因杂交带,分别代表了外显子69和24。而从MAPO所诱发的HGPRT基因突变细胞杂交图谱可见,其主要改变是HGPRT基因全部缺失或部分缺失,同时出现了新的杂交带。PstI酶切的7个突变克隆均显出基因缺失或新的杂交带型,而EcoRI酶切8个突变克隆中,有3个无HGPRT基因改变。由此可见,MAPO诱发HGPRT基因位点突变的分子机理主要是由于基因缺失或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氧氮丙啶 正向突变 次黄嘌呤鸟嘌呤 诱变作用
下载PDF
MAPO对CHO/HGPRT位点的致突变作用
7
作者 廖明阳 马华智 王治乔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1年第2期33-33,共1页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CHO/HGPRT)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环境化合物遗传毒理学评价和突变机理研究。 本文对CHO/HGPRT测试方法中的各种条件进行了探索,包括CHO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剂(6-TG)的毒性;表...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CHO/HGPRT)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环境化合物遗传毒理学评价和突变机理研究。 本文对CHO/HGPRT测试方法中的各种条件进行了探索,包括CHO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剂(6-TG)的毒性;表达和选择时间的选择以及S<sub>9</sub>活化系统的用量。在此基础上,选用已知直接诱变剂MNNG和间接诱变剂DMN进行了方法验证,并评价了三(2-甲基-1-氮内啶硝化氧(MAPO)对CHO/HGPRT位点的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突变作用 CHO/HGPRT MAPO 遗传毒理学 间接诱变剂 毒性研究 微核试验 生物学特性 测试方法 选择时间
下载PDF
戍炔雌醇对大白鼠致畸胎研究
8
作者 廖明阳 王治乔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41-241,共1页
戍炔雌醇对大白鼠致畸胎研究廖明阳,王治乔(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戍炔雌醇(又名炔雌三醚-3-环戍,CEE3)经实验研究和临床试用表明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有良好治疗效果。关于CEE3的致畸胎研... 戍炔雌醇对大白鼠致畸胎研究廖明阳,王治乔(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戍炔雌醇(又名炔雌三醚-3-环戍,CEE3)经实验研究和临床试用表明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有良好治疗效果。关于CEE3的致畸胎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炔雌醇 大鼠 致畸胎作用
下载PDF
戍炔雌醇对大白鼠致畸胎研究
9
作者 廖明阳 马华智 王治乔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8年第4期236-237,共2页
研究戍炔雌醇(CEE3)对妊娠大鼠的毒性和致畸胎作用。结果表明,CEE3005、025和125mg/kg3组于妊娠后7~16天灌胃给药,可引起妊娠母鼠阴道出血和影响着床率。CEE33mg/kg组于妊娠后第12天... 研究戍炔雌醇(CEE3)对妊娠大鼠的毒性和致畸胎作用。结果表明,CEE3005、025和125mg/kg3组于妊娠后7~16天灌胃给药,可引起妊娠母鼠阴道出血和影响着床率。CEE33mg/kg组于妊娠后第12天单次灌胃给药不引起妊娠母鼠阴道出血,而且受孕率亦正常。不同剂量CEE3对胎鼠发育基本无影响。对不同剂量组活胎鼠进行检查,其外观、内脏和骨骼畸形均获得阴性结果。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戍炔雌醇 致畸胎 毒理学 大白鼠
下载PDF
Z24经口染毒大鼠尿液的核磁共振谱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全军 颜贤忠 +4 位作者 吴纯启 赵剑宇 余寿忠 袁本利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0-465,共6页
目的 研究Z2 4染毒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性早期筛选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连续经口给予Z2 4 6 0 ,130及 2 0 0mg·kg- 1,连续 5d后收集 2 4h尿液 ,测定核磁共振([... 目的 研究Z2 4染毒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性早期筛选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连续经口给予Z2 4 6 0 ,130及 2 0 0mg·kg- 1,连续 5d后收集 2 4h尿液 ,测定核磁共振([1H]NMR)谱 ,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Z2 4 2 0 0mg·kg- 1组大鼠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分别升高14 8% ,14 0 %和 110 % ;130和 2 0 0mg·kg- 1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和坏死。 [1H]NMR谱主成分分析发现各组在不同染毒条件下的代谢状态可相互区分 ,与肝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结论 大鼠尿液 [1H]NMR代谢谱与Z2 4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 ,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体内药物毒性早期筛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模式识别 毒性 Z24
下载PDF
大黄中游离蒽醌对HK-2细胞系的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青秀 吴纯启 +4 位作者 杨红莲 荆淑芳 金城 肖小河 廖明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9-192,199,共5页
目的:观察大黄中大黄素等游离蒽醌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细胞毒性作用及毒性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利用MTT法评价大黄素等对HK-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形态和LDH释放率的影响,利用TUNEL染色检测... 目的:观察大黄中大黄素等游离蒽醌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细胞毒性作用及毒性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利用MTT法评价大黄素等对HK-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形态和LDH释放率的影响,利用TUNEL染色检测大黄素等对HK-2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生成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以DCFH-DA和罗丹明-123为荧光探针。结果: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作用HK-2细胞48 h后,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其IC50值分别为130.65,82.97和76.02μmol.L-1,芦荟大黄素轻微抑制HK-2细胞增殖,大黄酚作用不明显。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能够导致细胞皱缩和空泡化,LDH漏出率增加以及促使细胞凋亡,3种蒽醌均使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而ROS生成减少,80μmol.L-1大黄素预处理细胞能够明显降低H2O2引起的ROS升高。结论: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可能是大黄中主要的肾毒性物质,能够引起HK-2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线粒体膜电位途径,但是不包括ROS生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 大黄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活性氧(ROS)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后基因组时代的作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颜贤忠 赵剑宇 +1 位作者 彭双清 廖明阳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3-271,共9页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 ,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学”技术 .它主要利用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谱 ,提供了生物体内全部小分子代谢物的丰富信息 .代谢组学在功能基因组学、病理生理学、药理毒理学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毒理学 功能基因组学 疾病诊断 核磁共振技术
下载PDF
大黄及其主要成分的毒性毒理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王清秀 吴纯启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大黄 毒性 HK-2 HEPG2 凋亡 CYP450 代谢组学
下载PDF
新铂类药物双环铂与顺铂、卡铂体内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闫长会 施畅 +1 位作者 李玉凤 廖明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比较新铂类药物双环铂与顺铂、卡铂的体内毒性。方法:大鼠重复静脉注射双环铂、顺铂与卡铂,分别于给药结束以及恢复期末收集标本,进行血液学、血尿生化指标及病理切片的检测。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重复静脉注射后,双环铂的高剂量... 目的:比较新铂类药物双环铂与顺铂、卡铂的体内毒性。方法:大鼠重复静脉注射双环铂、顺铂与卡铂,分别于给药结束以及恢复期末收集标本,进行血液学、血尿生化指标及病理切片的检测。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重复静脉注射后,双环铂的高剂量组(13.89 mg.kg-1)全血网织红细胞以及红细胞明显降低(P<0.01),骨髓切片示有核细胞显著减少;恢复期末网织红细胞和骨髓切片基本恢复至正常,而红细胞仍维持较低水平(P<0.05)。而双环铂各组尿酶、血尿素氮和肌苷以及肾脏病理切片在给药结束和恢复期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双环铂对SD大鼠的肾毒性明显低于顺铂,其骨髓抑制作用与卡铂相近,暗示肾毒性可能不会成为限制双环铂临床应用的主要毒副反应,临床应用需密切观察其对造血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毒性 双环铂 卡铂 顺铂
下载PDF
顺铂、卡铂和双环铂对pBR322质粒DNA的断裂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马华智 刘正兴 +2 位作者 王全军 阎长会 廖明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研究铂类抗癌药顺铂、卡铂和双环铂对 pBR322质粒DNA的致断性。 方法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凝胶成像分析方法结果 :顺铂、卡铂、双环铂均可诱发 pBR322质粒DNA断裂 ,对质粒DNA的半数致断剂量分别为33.71μmol/L、3.31mmol/L和1.61m... 目的 :研究铂类抗癌药顺铂、卡铂和双环铂对 pBR322质粒DNA的致断性。 方法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凝胶成像分析方法结果 :顺铂、卡铂、双环铂均可诱发 pBR322质粒DNA断裂 ,对质粒DNA的半数致断剂量分别为33.71μmol/L、3.31mmol/L和1.61mmol/L。 结论 :对pBR322质粒DNA的致断性强弱依次为 :顺铂>双环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卡铂 双环铂 DNA断裂 琼脂糖凝胶电泳 凝胶成像分析
下载PDF
氯化铬和重铬酸钾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马华智 盛和章 +3 位作者 秦爱平 施畅 李永涛 廖明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比较氯化铬和重铬酸钾两种价态铬化合物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及急性毒性。 方法 :CHL细胞采用MTT比色法 ,沙门氏菌诱变性试验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结果 :经MTT比色法测定 ,氯化铬和重铬酸钾对CHL细胞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33.... 目的 :比较氯化铬和重铬酸钾两种价态铬化合物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及急性毒性。 方法 :CHL细胞采用MTT比色法 ,沙门氏菌诱变性试验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结果 :经MTT比色法测定 ,氯化铬和重铬酸钾对CHL细胞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33.80mmol/L和8.02μmol/L,对小鼠口服急性毒性LD50 分别为2143.3和171.0mg/kg,表明重铬酸钾的细胞毒性和急性毒性均明显大于氯化铬 ,重铬酸钾诱发沙门氏菌回变菌落数比阴性对照增加2倍以上而氯化铬无明显增加。 结论 :重铬酸钾的细胞毒性和急性毒性均大于氯化铬 ,重铬酸钾对沙门氏菌具有致突变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铬酸钾 氯化铬 MTT 沙门氏菌诱变性试验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CYP_(450)酶系诱导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施畅 吴纯启 +1 位作者 马华智 廖明阳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及其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用 1 2 5、75 0、45 0 0mg·kg-1 ·d-1 复方丹参滴丸连续灌胃诱导处理 5d ,测定微粒体中总CYP450 含量和CYP1A2、2B1 / 2、2E1和 3...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及其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用 1 2 5、75 0、45 0 0mg·kg-1 ·d-1 复方丹参滴丸连续灌胃诱导处理 5d ,测定微粒体中总CYP450 含量和CYP1A2、2B1 / 2、2E1和 3A亚型活性。结果 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后大鼠肝脏脏器系数、总CYP450 含量及CYP1A2、2E1、3A亚型活性未见明显增高。高剂量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后 ,大鼠肝脏CYP2B1 / 2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中、低剂量组CYP2B1 / 2活性未见明显升高。相应的阳性对照剂均导致肝脏CYP450 及其亚型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脏CYP450 及主要亚型CYP1A2、2E1、3A无诱导效应 ,高剂量下仅对CYP2B1 / 2有轻度诱导效应 ,此种作用无明显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中药制剂 细胞色素P450 亚型 诱导作用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纳米铜经口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雷荣辉 杨保华 +4 位作者 吴纯启 马华智 原野 王青秀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研究纳米铜经口反复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探讨纳米铜的毒作用特征,并寻找早期损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每组6只分别经口给予溶剂羟丙甲基纤维素(1%HPMC),微米铜(200mg/kg),纳米铜(50、100和200 mg/kg),连... 目的研究纳米铜经口反复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探讨纳米铜的毒作用特征,并寻找早期损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每组6只分别经口给予溶剂羟丙甲基纤维素(1%HPMC),微米铜(200mg/kg),纳米铜(50、100和200 mg/kg),连续染毒5 d,核磁共振(NMR)分析不同时点收集的24 h尿液,并作血液生化分析和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纳米铜200 mg/kg连续染毒5 d,大鼠血清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三酰甘油、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肌酐和尿素氮均明显升高;肝细胞呈点状或局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性坏死;毒性明显重于其余处理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纳米铜200 mg/kg染毒早期可诱导大鼠尿液中肌酐、牛磺酸和N-乙酰葡糖苷酶水平升高;染毒5 d,尿液中柠檬酸、乳酸和醋酸盐、糖、氨基酸和N-氧三甲胺水平明显升高,肌酐水平降低;纳米铜200 mg/kg组大鼠停止染毒一周,尿液代谢轨迹不能回到处理前状态。结论肝脏和肾脏是纳米铜的靶器官,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可能是纳米铜诱导肝肾损害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代谢组学分析可作为纳米材料在体毒性评价的技术平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模式识别 纳米铜
下载PDF
环磷酰胺致畸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管孝鞠 王治乔 +1 位作者 廖明阳 王爱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56-264,共9页
环磷酰胺致畸机理研究进展管孝鞠综述王治乔廖明阳王爱平审校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在体内经肝代谢产生活性产物磷... 环磷酰胺致畸机理研究进展管孝鞠综述王治乔廖明阳王爱平审校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在体内经肝代谢产生活性产物磷酰胺芥(phosphamidem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致畸 致癌 毒理学
下载PDF
Z24经口染毒大鼠血浆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全军 颜贤忠 +5 位作者 吴纯启 赵剑宇 盛和章 余寿忠 袁本利 廖明阳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研究Z2 4染毒大鼠血浆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性早期筛选中的应用。方法 Wistar大鼠连续经口染毒 0、60、13 0和 2 0 0mg/kgZ2 45d后收集血浆 ,测定1 HNMR谱 ,并进行血浆生... 目的 研究Z2 4染毒大鼠血浆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性早期筛选中的应用。方法 Wistar大鼠连续经口染毒 0、60、13 0和 2 0 0mg/kgZ2 45d后收集血浆 ,测定1 HNMR谱 ,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2 0 0mg/kg组大鼠血浆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总胆红素 (TbiL)分别升高了 14 8 4%、14 0 %和 10 9 8% ;13 0和 2 0 0mg/kg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和坏死。血浆1 HNMR谱偏最小乘方分析 (PLS DA)发现在不同染毒条件下 ,各组动物的代谢谱各不相同 ,与肝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 ,并且其敏感性优于常规毒理学检测指标。结论 大鼠血浆1 HNMR代谢谱与Z2 4毒作用强度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24 大鼠 血浆 代谢组学 NMR 毒性筛选 药物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