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893例性病门诊患者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脲原体的感染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廖春洁 叶美萍 +2 位作者 石梅 顾昕 周平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性病门诊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人群及特征,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1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就诊且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性病门诊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人群及特征,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1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就诊且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核酸检测结果。结果893例患者中,男性496例,女性397例,平均年龄(36.2±10.9)岁。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0%、11.2%和42.7%,其中男性淋病奈瑟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11.9%对3.0%,P<0.001),而女性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66.2%对23.8%,P<0.001),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检测出两种及三种性病病原体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8.4%(75/893),其中以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最高(4.8%),随之是淋病奈瑟菌+解脲脲原体(1.7%),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最低(0.7%);不同年龄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显示:20~40岁是三种病原菌检测阳性的主要人群,同时0~20岁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率较高。结论性病门诊患者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检出率较高,并存在多种性病病原体混合感染现象,临床上应重视混合感染的筛查,以防漏诊及延误治疗;同时,人群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教育工作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 沙眼衣原体 解脲脲原体
下载PDF
PCR荧光探针法、乳胶法及培养法检测生殖道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解脲支原体的优劣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廖春洁 叶美萍 +2 位作者 顾昕 石梅 周平玉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比较PCR荧光探针法、乳胶法及培养法对生殖道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差异,评价不同检测方法对不同性病病原体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性病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淋球... 目的比较PCR荧光探针法、乳胶法及培养法对生殖道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差异,评价不同检测方法对不同性病病原体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性病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解脲支原体,同时采用乳胶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培养法检测淋球菌和解脲支原体,并将PCR荧光探针法的检测结果与乳胶法和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587例标本同时完成沙眼衣原体PCR荧光探针法和乳胶法检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阳性率为11.9%(70/587)显著高于乳胶法(2.9%,17/5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09例标本同时完成淋球菌PCR荧光探针法和培养法检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阳性率为9.0%(55/609)略高于培养法(7.4%,45/6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22例标本同时完成解脲支原体PCR荧光探针法和培养法检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阳性率为44.9%(459/1022)高于培养法(40.0%,409/1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乳胶法相比,PCR荧光探针法能显著提高沙眼衣原体的阳性检出率,有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相较于培养法,PCR荧光探针法能够提高解脲支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对淋球菌的检出率与培养法相近。PCR探针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培养法检测可以进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于考虑淋球菌或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可选择PCR探针法和培养法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荧光探针法 沙眼衣原体 淋球菌 解脲支原体
原文传递
梅毒螺旋体对新西兰兔睾丸的病理损伤及其对精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志祥 邹丹阳 +5 位作者 廖春洁 郑昕 倪礼楠 尚梦雅 闫静敏 周平玉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5-20,共6页
目的研究梅毒螺旋体对新西兰兔睾丸的病理损伤及其对精子的影响。方法用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及其灭活株分别接种3个月左右的新西兰兔睾丸各8只和4只,接种后定期观察新西兰兔睾丸的形态学改变并获取不同时间点的兔睾丸组织观察其病理... 目的研究梅毒螺旋体对新西兰兔睾丸的病理损伤及其对精子的影响。方法用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及其灭活株分别接种3个月左右的新西兰兔睾丸各8只和4只,接种后定期观察新西兰兔睾丸的形态学改变并获取不同时间点的兔睾丸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及精子。结果梅毒螺旋体接种组其形态学变化显示接种后第9天兔睾丸开始肿胀变硬,12~15d肿胀程度最为明显,之后肿胀程度及硬度逐渐降低;病理学变化显示接种梅毒螺旋体后3d家兔睾丸组织出现多形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7d淋巴细胞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减少;14d有明显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生精小管萎缩,精子产生减少;21d兔睾丸中淋巴细胞充满睾丸间质,生精管萎缩明显,成熟精子显著减少。兔睾丸镀银染色结果显示3d组梅毒螺旋体位于生精小管中,7d组及14d组显示梅毒螺旋体位于间质区,而在21d组的兔睾丸中镀银染色未发现梅毒螺旋体。结论梅毒螺旋体感染后家兔睾丸炎症反应逐渐加重,生精小管萎缩,精子数量明显减少,这可能与梅毒螺旋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的产生和它本身入侵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新西兰雄兔 模型 动物 精子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