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斯藏”“海崙”——汉藏文化交流中的误读与再语境化一例
1
作者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23年第1期17-55,共39页
近十年以来,文献记载中的“海崙”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各种著录可知多件五十三参图、十八尊者像等作品具其款印,并从不同角度关联到“乌斯藏”。进一步拓宽视野,可检出海内外收藏的多件传世品亦据署款或题签而系于其名下,从而形... 近十年以来,文献记载中的“海崙”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各种著录可知多件五十三参图、十八尊者像等作品具其款印,并从不同角度关联到“乌斯藏”。进一步拓宽视野,可检出海内外收藏的多件传世品亦据署款或题签而系于其名下,从而形成多维度的图文证据群,使得反思明清以来的既有认识成为可能。同时,澄清历史原貌的尝试也有助于思考特定地域和文化语境中的内地人群对于西藏文化的误读和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崙 乌斯藏 汉藏文化交流 文化误读 再语境化
下载PDF
青海乐都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内容辨识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继胜 《中国藏学》 CSSCI 2006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瞿昙殿是青海乐都瞿昙寺中最早建造的佛殿,建成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其建筑为设置礼佛道的早期样式,西北地区很多明代前期寺院的形制及壁画内容都仿照瞿昙殿,如甘肃永登连城的妙因寺万岁殿、卓尼石门寺大雄宝殿等,瞿昙殿壁画内容的... 瞿昙殿是青海乐都瞿昙寺中最早建造的佛殿,建成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其建筑为设置礼佛道的早期样式,西北地区很多明代前期寺院的形制及壁画内容都仿照瞿昙殿,如甘肃永登连城的妙因寺万岁殿、卓尼石门寺大雄宝殿等,瞿昙殿壁画内容的辨识对分析14-16世纪藏传佛教图像学具有坐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绘画 瞿昙寺 瞿昙殿 壁画内容
下载PDF
炽盛光佛构图中星曜的演变 被引量:21
3
作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9,共9页
炽盛光佛构图通常包括大曜、二十八宿与黄道十二宫等成员 ,同时它们是天文学、占星术、佛教与道教所关心的内容 ,因此具有丰厚的内涵。构图最主要的变数在于四余 ,即罗、计都、紫和月孛。本文探讨它们逐步进入炽盛光佛图的过程及社... 炽盛光佛构图通常包括大曜、二十八宿与黄道十二宫等成员 ,同时它们是天文学、占星术、佛教与道教所关心的内容 ,因此具有丰厚的内涵。构图最主要的变数在于四余 ,即罗、计都、紫和月孛。本文探讨它们逐步进入炽盛光佛图的过程及社会历史原因 ,并利用佛藏、道藏和文学作品等文本材料 ,着重分析了四余图像志的形成与演变 ,揭示了在趋吉避凶的需求作用下 ,多种宗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炽盛光佛图 星宿崇拜 九曜 十一曜 图像志
下载PDF
从黑水城星曜曼荼罗看汉藏夏之间的文化勾连 被引量:9
4
作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4,共14页
1931年,聂历山利用西夏文文献《圣星母中道法事供养根》,判定并阐释黑水城遗址发现的星曜曼荼罗。而该仪轨所据的根本文本之一当为《诸星母陀罗尼经》,从敦煌藏经洞所见大量汉藏文本到黑水城、武威等地陆续发现的西夏文异译本《圣曜母... 1931年,聂历山利用西夏文文献《圣星母中道法事供养根》,判定并阐释黑水城遗址发现的星曜曼荼罗。而该仪轨所据的根本文本之一当为《诸星母陀罗尼经》,从敦煌藏经洞所见大量汉藏文本到黑水城、武威等地陆续发现的西夏文异译本《圣曜母陀罗尼经》,提示该信仰在河西这个文化汇流的核心地带的重要性。对比西藏与内地的材料,重新解读西夏图像,对于汉、藏、夏等文化相互之间的关联,对于多维度的影响以及河西的自身创造,无疑会有更准确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黑水城 星曜曼荼罗 《诸星母/圣曜母陀罗尼经》 文化交流 星学
下载PDF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文本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72,共9页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为一种未入藏的炽盛光陀罗尼经,陆续发现于敦煌、黑水城、大理佛图塔等遗址,并有多种传世本被逐渐公布。本文汇总相关材料,尝试把握该经从中唐到明代的时代特征,冀有助于将炽盛光经法的相关探讨推向深入。
关键词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 敦煌文书 黑水城文书 大理佛图塔写经 炽盛光佛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研究(下) 被引量:4
6
作者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5-32,共8页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洞窟中,76、77、92、118、207、212等窟代表了克孜尔石窟壁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针对它们的建筑形制、石窟类型、宗教功能、绘塑题材、布局、风格与样式加以探讨。这些洞窟为了配合禅观修行,出现了帝释窟禅定、山岳禅定以及和禅修关系密切的弥勒菩萨形象。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图像结构表现出犍陀罗雕塑的影响。河西石窟中最早的天梯山北凉洞窟与炳灵寺西秦洞窟,与克孜尔此期壁画的渊源关系最为明显,由此推断该期壁画大致的绝对时间在4世纪晚期至5世纪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克孜尔石窟 洞窟 壁画 佛教美术史 年代学 建筑形制 宗教功能 绘塑题材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研究(中) 被引量:1
7
作者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2-20,共9页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洞窟中,76、77、92、118、207、212等窟代表了克孜尔石窟壁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针对它们的建筑形制、石窟类型、宗教功能、绘塑题材、布局、风格与样式加以探讨。这些洞窟为了配合禅观修行,出现了帝释窟禅定、山岳禅定以及和禅修关系密切的弥勒菩萨形象。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图像结构表现出犍陀罗雕塑的影响。河西石窟中最早的天梯山北凉洞窟与炳灵寺西秦洞窟,与克孜尔此期壁画的渊源关系最为明显,由此推断该期壁画大致的绝对时间在4世纪晚期至5世纪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克孜尔石窟 壁画 洞窟 佛教美术 美术考古 造型要素 龟兹石窟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研究(上) 被引量:1
8
作者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3-30,56,共9页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城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城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洞窟中,76、77、92、118、207、212等窟代表了克孜尔石窟壁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针对它们的建筑形制、石窟类型、宗教功能、绘塑题材、布局、风格与样式加以探讨。这些洞窟为了配合禅观修行,出现了帝释窟禅定、山岳禅定以及和禅修关系密切的弥勒菩萨形象。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图像结构表现出犍陀罗雕塑的影响。河西石窟中最早的天梯山北凉洞窟与炳灵寺西秦洞窟,与克孜尔此期壁画的渊源关系最为明显,由此推断该期壁画大致的绝对时间在4世纪晚期至5世纪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 克孜尔石窟 壁画 佛教美术史 美术考古 年代学
下载PDF
灵塔与法脉传承--青海玉树杂多吉日沟塔群初探
9
作者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7,F0002,F0003,共13页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吉日沟塔群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据位置分布划为1-3号、4-5号两组。从遗存现状看,诸塔塔身呈铃形,平头粗大,未见塔刹;塔表绘有壁画,塔基部分在仰覆莲座图案周边表现护法神;塔身则绘成行小佛像,根据数量与尚...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吉日沟塔群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据位置分布划为1-3号、4-5号两组。从遗存现状看,诸塔塔身呈铃形,平头粗大,未见塔刹;塔表绘有壁画,塔基部分在仰覆莲座图案周边表现护法神;塔身则绘成行小佛像,根据数量与尚存的题记推测为贤劫千佛。诸塔中1号塔保存相对较好,画风流行于13—14世纪,在千佛行列之前还表现半行上师小像。根据上师形像、序列可判断为噶举派传承,由整体构图以及建筑遗存可进一步推测塔群为高僧灵塔,当地传说更明确指向叶巴噶举。此处艺术遗存有助于更充分地展示澜沧江流域的文化以及早期噶举派艺术的风貌与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日沟(巴艾雄)塔群 噶当塔 壁画塔 叶巴噶举 传承上师像
下载PDF
陕西延长七里村石窟造像辨识——兼论道教语境中的炽盛光佛
10
作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2,共9页
在辨识陕西延长七里村石窟明代浮雕神祇尊格的基础上,本文讨论该窟的诸尊组合、对应关系及整体图像配置。造像突显了以南北极、南北斗为核心的星斗信仰,折射出信众对消灾解厄、祈福延寿的宗教诉求。窟内镌刻的炽盛光佛像意义重大,是目... 在辨识陕西延长七里村石窟明代浮雕神祇尊格的基础上,本文讨论该窟的诸尊组合、对应关系及整体图像配置。造像突显了以南北极、南北斗为核心的星斗信仰,折射出信众对消灾解厄、祈福延寿的宗教诉求。窟内镌刻的炽盛光佛像意义重大,是目前所知该佛明确出现在道教语境的首例造像材料,为进一步研究炽盛光佛信仰补充了新的证据,为探索艺术背后的信仰、文化与社会提供了关键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村石窟 炽盛光佛 星斗信仰 佛道融合
下载PDF
中药调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作者 向刘洋 黄金 《怀化医专学报》 200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中药调剂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能,复杂而又严谨,系关患者用药安全和中医临床疗效的发挥。本文就其存在的问题,如饮片质量问题和处方应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关键词 中药调剂 饮片质量 处方应付 对策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永刚 王瑞玲 +7 位作者 唐子美 谭绪云 刘学军 周围 杜选峰 李先平 赵倩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8—2010年间住院手术的48例食管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0例,食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52例,慢性食管炎患者50例以及正常食管黏膜者50例作...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8—2010年间住院手术的48例食管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0例,食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52例,慢性食管炎患者50例以及正常食管黏膜者50例作为对照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Warthin-Starry银染两种方法检测HP感染。结果食管癌组、重度不典型增生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慢性食管炎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的HP感染阳性率依次降低,食管癌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慢性食管炎和正常食管黏膜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P感染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食管中HP的感染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癌 幽门螺杆菌 不典型增生
下载PDF
藏文文献中的西天高僧室利沙事迹辑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63,共10页
印度大班智达、大菩提寺寺主室利沙于永乐十二年(1414)抵达北京,后曾游五台山,受封大善大国师。此前他途经加德满都河谷与西藏的拉堆绛、江孜等地,文章辑录了藏文文献关于他在上述地方开展宗教活动的记载。文章通过对照汉藏文材料,对室... 印度大班智达、大菩提寺寺主室利沙于永乐十二年(1414)抵达北京,后曾游五台山,受封大善大国师。此前他途经加德满都河谷与西藏的拉堆绛、江孜等地,文章辑录了藏文文献关于他在上述地方开展宗教活动的记载。文章通过对照汉藏文材料,对室利沙的入华因缘、佛教修为及其对汉藏佛教艺术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班智达 室利沙(实哩沙哩卜得啰) 大菩提寺 斯瓦扬布大塔 金刚鬘坛场
下载PDF
SGML支持系统及DTD编辑器的设计模型
14
作者 徐福培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1-55,共5页
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是用来标记文件逻辑结构的语言。SGML支持系统是帮助用户编辑符合SGML语法规范的SGML文件,它包括DTD编辑器和语法制导的SGML文件编辑器。本文概要介绍了SGML和SGML支持系统的... 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是用来标记文件逻辑结构的语言。SGML支持系统是帮助用户编辑符合SGML语法规范的SGML文件,它包括DTD编辑器和语法制导的SGML文件编辑器。本文概要介绍了SGML和SGML支持系统的设计模型,并详细论述了DTD编辑器设计思想和相应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件类型定义 DTD编辑器 排版系统 SGML语言
下载PDF
哲蚌寺措钦大殿内转经道壁画的年代、题材与风格初探
15
作者 熊文彬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212-212,共1页
始建于明初的哲蚌寺是格鲁派在拉萨的三大寺之一,珍藏有明代以来的大量建筑、雕塑和绘画遗珍。措钦大殿是1416年哲蚌寺修建伊始的主要建筑单元之一,其内转经道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之间因殿堂改建而被废弃。而西段东壁和北段部分则一... 始建于明初的哲蚌寺是格鲁派在拉萨的三大寺之一,珍藏有明代以来的大量建筑、雕塑和绘画遗珍。措钦大殿是1416年哲蚌寺修建伊始的主要建筑单元之一,其内转经道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之间因殿堂改建而被废弃。而西段东壁和北段部分则一直保存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殿 年代 壁画 风格 题材 建筑 雕塑
下载PDF
西藏的艺术与考古——第二届西藏艺术与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谢继胜 《中国西藏》 2004年第6期70-74,共5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藏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发起,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四川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亚洲艺术》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参与主办的“第二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9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藏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发起,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四川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亚洲艺术》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参与主办的“第二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9月3日至7日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既有从事考古与艺术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考古学 艺术品 佛教文物 木刻版画 佛教寺院
下载PDF
神格的复合与重构——西藏阿里札达东嘎2号窟壁画法界语自在文殊像的图像学解析
17
作者 《世界宗教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2,共8页
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的代表性视觉艺术遗存,约12世纪凿建的东嘎2号窟窟内绘塑与建筑空间共同营造出庞大的神系,其窟顶壁画设计为立体的法界语自在曼荼罗,主尊文殊形象(部分残毁)与目前进入学术视野的文本描述以及大多数存世图像有所... 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的代表性视觉艺术遗存,约12世纪凿建的东嘎2号窟窟内绘塑与建筑空间共同营造出庞大的神系,其窟顶壁画设计为立体的法界语自在曼荼罗,主尊文殊形象(部分残毁)与目前进入学术视野的文本描述以及大多数存世图像有所不同。本文尝试指出并阐释该形象的特异之处,揭示此多面多臂化身形象的复合神格,丰富对于文殊菩萨图像志的认识,从而有助于理解特定时代佛教的发展、西藏跨文化交流交往中的包融与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嘎2号窟 法界语自在文殊 欲天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必兰纳识里生平之交游与译作——多民族文化语境中的考察
18
作者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34,212,共15页
元代回鹘僧必兰纳识里以元成宗替僧身份登上历史舞台,为元仁宗所用,在文宗朝的政治斗争中未能善终。必兰纳识里于正史有传,简笔勾勒出其特长与宗教身份、职位升迁。历史、佛教史、语文学、民族学等多领域的研究者已深度挖掘各种相关资... 元代回鹘僧必兰纳识里以元成宗替僧身份登上历史舞台,为元仁宗所用,在文宗朝的政治斗争中未能善终。必兰纳识里于正史有传,简笔勾勒出其特长与宗教身份、职位升迁。历史、佛教史、语文学、民族学等多领域的研究者已深度挖掘各种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并从不同角度充分展开探讨。文章立足于既有研究成果,从必兰纳识里的多种名号入手、结合职衔等线索,从文汇、序跋等佛教文献以及金石材料中挖掘信息,尝试辑补其事迹,进行跨学科综合辨析。必兰纳识里以通擅多种语言的才能担负起沟通职责,正为元朝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程所需,其翻译与创作展现出佛教文化所承载的跨民族多元文化的接触与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兰纳识里 回鹘 佛经翻译 诗歌创作
原文传递
哲蚌寺措钦大殿内转经道壁画的年代、题材与风格初探 被引量:9
19
作者 熊文彬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0-165,共16页
措钦大殿是1416年哲蚌寺修建伊始的主要建筑单元之一,其内转经道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之间因殿堂改建而被废弃。现存内转经道西段和北段保存的文殊菩萨、白伞盖佛母曼荼罗和善逝八塔、药师佛曼荼罗等壁画不仅配置独特,而且在保留元代风... 措钦大殿是1416年哲蚌寺修建伊始的主要建筑单元之一,其内转经道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之间因殿堂改建而被废弃。现存内转经道西段和北段保存的文殊菩萨、白伞盖佛母曼荼罗和善逝八塔、药师佛曼荼罗等壁画不仅配置独特,而且在保留元代风格特征的同时,吸收了内地汉式童子等母题和堆金沥粉等技法,是元明过渡时期西藏艺术的重要遗珍。对于元明之交西藏佛教艺术的题材、图像配置及其含义、风格和汉藏文化交流的研究,这些题材和风格都是不可多得的材料,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蚌寺 措钦大殿 内转经道 壁画 题材 风格 汉藏交流
原文传递
瞿昙寺回廊佛传壁画内容辨识与风格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谢继胜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43,共28页
瞿昙寺回廊佛传壁画是明清之际壁画艺术的重要遗存,正在引起美术史界的高度关注。以往回廊壁画的研究多为当地考古工作者的概括描写,同时对壁画内容也未作一个完整准确的辨识,对壁画表现的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更少有涉及,... 瞿昙寺回廊佛传壁画是明清之际壁画艺术的重要遗存,正在引起美术史界的高度关注。以往回廊壁画的研究多为当地考古工作者的概括描写,同时对壁画内容也未作一个完整准确的辨识,对壁画表现的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更少有涉及,本文考察了瞿县寺建寺史实,首次完整辨识瞿县寺回廊佛传壁画的内容,复原了不同时期壁画的次序,并就壁画风格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绘画 瞿昙寺 佛传壁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