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症状患者的利多卡因结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作用
1
作者 唐刘霞 周长华 +2 位作者 徐丹 廖曼各 刘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66-0069,共4页
探讨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SSNHL)合并耳鸣症状患者采取利多卡因结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症状患者为例,依据随机分组模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 探讨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SSNHL)合并耳鸣症状患者采取利多卡因结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症状患者为例,依据随机分组模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研究组采取利多卡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纯音听阈值和THI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纯音听阈值(40.13±4.17)、THI(14.36±2.43)分别低于对照组的纯音听阈值(52.67±4.19)、THI(21.19±3.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其研究组的治疗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占比6.67%,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占比26.67%,经过统计分析,两组间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SSNHL患者合并耳鸣时,采用利多卡因结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可帮助患者提高纯音听阈值、改善耳鸣症状,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可做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 耳鸣 利多卡因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下载PDF
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相关病因及发病机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廖曼各 吕春艳 +2 位作者 张丽林 任艳鑫 李晓江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甲状腺癌和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两种恶性肿瘤,乳腺与甲状腺均受下丘脑-垂体轴调控。临床上甲状腺癌合并乳腺癌的患者越来越常见,两者存在某种关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相关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腺肿瘤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 甲状腺激素 钠碘转运体
下载PDF
24例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吕春艳 孙瑞梅 +2 位作者 张丽林 廖曼各 李晓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肉瘤(A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5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AS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单纯手术治疗8例,综合治疗(手术+化疗、手术+放射治疗、手术+放射治疗+化疗、手术+放... 目的探讨血管肉瘤(A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5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AS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单纯手术治疗8例,综合治疗(手术+化疗、手术+放射治疗、手术+放射治疗+化疗、手术+放射治疗+免疫治疗)16例。分析A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12.0个月,其中局部复发9例(37.5%),远处转移18例(75.0%);中位生存期为24.0个月,1、3、5及10年生存率依次为65.2%、45.6%、30.4%及13.2%。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恶性程度及不同治疗模式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原发肿瘤大小、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及治疗模式均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AS的治疗应在根治性手术的基础上,辅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预后应综合考虑年龄、原发肿瘤大小、恶性程度、分期、治疗方法及复发转移时间等因素,但首次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病理特点 综合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成人咽喉反流性疾病发病影响因素及其与睡眠状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长华 桂明才 +1 位作者 廖曼各 周小英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7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发病影响因素及与睡眠状态的关系。方法纳入达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患者共454例临床资料,其中确诊LPRD共83例设为A组,非LPRD共371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 目的探讨成人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发病影响因素及与睡眠状态的关系。方法纳入达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患者共454例临床资料,其中确诊LPRD共83例设为A组,非LPRD共371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特征资料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成人LPRD发病独立影响因素,分析LPRD与睡眠状态相关性。结果①A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焦虑评分及HADS-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②伴睡眠障碍LPRD患者HADS-焦虑评分和HADS-抑郁评分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睡眠正常者(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状态是成人LPRD发病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睡眠状态与成人LPRD发病独立相关,同时睡眠障碍还可能导致患者负面情绪出现或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咽喉反流性疾病 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 成人
下载PDF
ER、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任艳鑫 廖曼各 +2 位作者 杨洁 王晓莉 李晓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ER、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1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ER、HER-... 目的探讨ER、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1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ER、HER-2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ER、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P<0.05);(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高表达与肿瘤包膜侵犯相关,而HER-2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ER、HER-2高表达的甲状腺乳头状癌5a局部复发、转移率增高(15.0%vs 2.1%,13.5%vs 3.2%,P<0.05)。结论ER、HER-2可能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复发、转移,针对ER、HER-2的治疗可能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局部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雌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评估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吕春艳 廖曼各 +3 位作者 张丽林 孙玮笛 任艳鑫 李晓江 《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97-302,共6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分型,预后极好,但常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如何早期发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重点及难点。PTC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对c N0期(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的确...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分型,预后极好,但常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如何早期发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重点及难点。PTC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对c N0期(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的确切证据)患者预防性清扫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的争议较大。全文就PTC淋巴结转移的术前、术中评估和危险因素构成的临床评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术前评估 前哨淋巴结活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甲状腺原发性副神经节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春艳 廖曼各 +3 位作者 张丽林 孙玮笛 任艳鑫 李晓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8-710,共3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发现颈部无痛性肿块4d"于2012年5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无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体检:右侧甲状腺可触及一约3cm×3cm大小圆形肿块,质中等、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甲状腺功能检查显示甲状腺球蛋白... 1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发现颈部无痛性肿块4d"于2012年5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无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体检:右侧甲状腺可触及一约3cm×3cm大小圆形肿块,质中等、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甲状腺功能检查显示甲状腺球蛋白:32.12ng/ml(13.16-24.19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原发性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特征、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后出现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周长华 徐丹 +2 位作者 桂明才 廖曼各 刘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6-19,共4页
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发病特征、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依旧存在BPPV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率。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00例BPPV患者,均于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分析这些患者的发病特征,均行... 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发病特征、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依旧存在BPPV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率。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00例BPPV患者,均于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分析这些患者的发病特征,均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成2组,将无残余症状的1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有残余症状的1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残留症状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经耳石复位治疗后,出现残余症状的发生率为58.67%(176/300),分析这些患者的发病特征进,发现发病月份、伴高血压及伴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复位次数、焦虑症状、血清25(OH)D3浓度、病型、血清半胱氨酸水平等等,均是发生残余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经过对患者血清25(OH)D3浓度水平的检测,管结石患者的上述指标含量低于嵴顶结石症,在12月-2月期间的患者,其血清25(OH)D3浓度浓度比其它月份者要高,P<0.05。结论:耳石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患者的有效手段,但治疗后有一定的残余症状的出现,与较多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手法复位 残余症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