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索绪尔语言学的共时观与历时观 被引量:1
1
作者 廖杨佳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期190-191,共2页
索绪尔语言学体系的"共时"与"历时"理论,对于语言学研究性质和内容的界定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结合索绪尔理论体系中的相关原理,对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定义和特点、理论依据以及理论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通... 索绪尔语言学体系的"共时"与"历时"理论,对于语言学研究性质和内容的界定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结合索绪尔理论体系中的相关原理,对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定义和特点、理论依据以及理论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通过与索绪尔语言学体系相关原理的联系,结合理论所形成的语言学科背景,提出不能片面看待索绪尔对共时语言学领域的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绪尔 共时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
下载PDF
唐诗英译中典故翻译策略试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杨佳 《科技信息》 2013年第24期188-188,190,共2页
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用典是诗歌创作的重要传统和常见手法。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自身的翻译理念与翻译目的。本文将译者的翻译取向归于忠实向,功能向和美学向三大类,并尝试对各类意向指导下的具体译例分别展开讨论,... 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用典是诗歌创作的重要传统和常见手法。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自身的翻译理念与翻译目的。本文将译者的翻译取向归于忠实向,功能向和美学向三大类,并尝试对各类意向指导下的具体译例分别展开讨论,考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典故的处理方式及其效果,以探讨古诗词中典故英译的各种策略实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典故翻译 文化翻译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模糊言语的处理及其美感的存蚀——以杨宪益和戴乃迭《边城》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杨佳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9期137-139,共3页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决定了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审美品质传递的极端重要性,而文学作品因其审美功能与高度抽象性,广泛运用模糊言语营造美感。因此,文学翻译对原作模糊言语的恰当处理及其美感的传达提出了较高要求。模糊语言学与翻译美...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决定了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审美品质传递的极端重要性,而文学作品因其审美功能与高度抽象性,广泛运用模糊言语营造美感。因此,文学翻译对原作模糊言语的恰当处理及其美感的传达提出了较高要求。模糊语言学与翻译美学相关理论的结合,为考察模糊言语的美学蕴含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留存提供了较好的视角。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杨宪益和戴乃迭《边城》英译本中模糊言语的处理及其美感的存留与磨蚀情况展开考察,尝试以此了解模糊言语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 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 《边城》英译
下载PDF
对翻译家张友松的研究
4
作者 廖杨佳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3期162-163,共2页
基于社会文化语境与时代诗学语境的翻译家研究是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层面,是翻译学相关领域及相关论题研究的重要论据来源。翻译家张友松是马克?吐温在我国的最大译家,其所处的时期因其特有的复杂性与历史性,是我国翻译史研究的重要时期,... 基于社会文化语境与时代诗学语境的翻译家研究是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层面,是翻译学相关领域及相关论题研究的重要论据来源。翻译家张友松是马克?吐温在我国的最大译家,其所处的时期因其特有的复杂性与历史性,是我国翻译史研究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史和翻译史上最活跃的时期之一。该文拟通过梳理、汇整相关文献,为翻译家张友松生平做出详细描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家 翻译史 张友松 民国
下载PDF
张友松翻译活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杨佳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第28期136-137,共2页
翻译家研究是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翻译家翻译行为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地点出现的原因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翻译家张友松是马克·吐温作品在我国的最大译家,其所处的新中国解放前后时期是文化史... 翻译家研究是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翻译家翻译行为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地点出现的原因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翻译家张友松是马克·吐温作品在我国的最大译家,其所处的新中国解放前后时期是文化史和翻译史上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对张友松生前翻译作品进行汇总,并结合其所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分时期对其生前的翻译活动做出描述和阐释。研究发现,其所处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对其翻译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次研究是对翻译家张友松翻译生涯研究的空白填补,并为民国时期的翻译活动研究做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家 翻译史 张友松 民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