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硅体”含义和禾本科植硅体的分类 被引量:55
1
作者 吕厚远 贾继伟 +2 位作者 王伟铭 王永吉 廖淦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6,共8页
针对国内文献中对英文“Phytolith”等词语的中文译名呈多样化现象 ,建议统一用“植硅体”来涵盖之 ,其含义包括“Opal phytolith”和“Silica bodies”等 ,代表一门新兴学科 ,即植硅体学。已有的禾本科植硅体分类中 ,不同学者采用了各... 针对国内文献中对英文“Phytolith”等词语的中文译名呈多样化现象 ,建议统一用“植硅体”来涵盖之 ,其含义包括“Opal phytolith”和“Silica bodies”等 ,代表一门新兴学科 ,即植硅体学。已有的禾本科植硅体分类中 ,不同学者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分类规则和术语。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现有禾本科植硅体不同的分类方案 ,以期对其分类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所存在问题提出看法 ,有利于今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植硅体 分类 PHYTOLITH 中文译名 术语 植硅石
下载PDF
青藏高原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62
2
作者 吕厚远 王淑云 +3 位作者 沈才明 羊向东 童国榜 廖淦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9,共11页
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纬 2 5°~ 4 5° ,东经 75°~ 1 0 6°范围内海拔 1 0 0 0~ 5 70 0m的地区所采集的 5 98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 ,研究了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分布与植被、气候和海拔之间的关系。表土样品... 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纬 2 5°~ 4 5° ,东经 75°~ 1 0 6°范围内海拔 1 0 0 0~ 5 70 0m的地区所采集的 5 98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 ,研究了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分布与植被、气候和海拔之间的关系。表土样品中冷杉和云杉花粉高含量范围对应着青藏高原南部和东部山地暗针叶林分布区 ,花粉等值线图较准确地反映了冷杉和云杉的丰富程度及其与植被、环境的关系 ;冷杉和云杉花粉百分含量随海拔和气候梯度变化表现出单峰分布模式 ,冷杉和云杉花粉百分含量大于 2 0 %的最适宜海拔高度是 2 5 0 0~ 4 0 0 0m ,最高含量中心限制在海拔 32 0 0m左右、年均温2~ 3℃范围内 ;较高的花粉百分含量带出现在年均温 0~ 8℃、年均降水量 4 0 0~ 85 0mm的区域。结果显示了青藏高原现代冷杉和云杉花粉的空间分布与植被、气候、海拔的空间变化之间很好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 云杉 花粉 青藏高原 古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18ka以来气候与水文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领余 沈才明 +2 位作者 廖淦标 J.T.Overpeck 于世永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南部众多封闭小湖的湖相沉积记录着重要的地理信息 ,是恢复当地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变的理想材料。西藏海登湖和仁错高分辨率的花粉组合 ,AMS1 4 C测年及磁化率和有机质含量测定 ,揭示了研究区与印度季风密切相关的古植被 ,... 青藏高原东南部众多封闭小湖的湖相沉积记录着重要的地理信息 ,是恢复当地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变的理想材料。西藏海登湖和仁错高分辨率的花粉组合 ,AMS1 4 C测年及磁化率和有机质含量测定 ,揭示了研究区与印度季风密切相关的古植被 ,古气候和古水文变化历史。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反映 ,在 1 6 ka B.P.以前花粉组合以藜科 (Chenopodiaceae)和蒿属 (Artemisia)为主 ,花粉浓度很低 ,应为荒漠草原植被。当时气候寒冷干燥 ,1月、7月和年均温分别低于现在当地 7- 1 0℃ ,0 .5- 1 .5℃和 4- 6℃。年降水量仅 2 50 mm是现今当地年降水量的 40 % ,湖面较低 ;1 4 - 1 2 .5ka B.P.西南季风较弱 ,为低湖面期 ,气候仍寒冷较干 ,发育草原植被。 1 2 .5ka B.P.气温和降水明显增高 ,以后气温和降水逐渐增加 ,出现木本植物花粉 ,桦属 (Betula)和松属 (Pi-nus)等 ,在 9.2 - 5 ka B.P.发育森林或森林草甸 ;8- 5 ka B.P.是研究区气候最适宜期 ,1月、7月气温均高于现在 2 - 3℃ ,年降水量比现在当地高 1 0 0 mm左右 ;5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呈非线性下降 ,主要发育草原植被 ,直至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记录 古植被 古气候 古水文 青藏高原东南部
下载PDF
西藏两个小湖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 被引量:17
4
作者 唐领余 沈才明 +1 位作者 廖淦标 J.T.Overpeck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8期896-902,共7页
西藏东南部封闭湖泊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反映,在16 ka BP以前花粉组合以藜科(Chenopodiaceae) 和蒿属(Artemisia) 为主,花粉浓度很低,应为荒漠草原植被。当时气候寒冷干燥,1 、7 月份和年均温分... 西藏东南部封闭湖泊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反映,在16 ka BP以前花粉组合以藜科(Chenopodiaceae) 和蒿属(Artemisia) 为主,花粉浓度很低,应为荒漠草原植被。当时气候寒冷干燥,1 、7 月份和年均温分别低于现在当地7 ~10 ℃,0.5~1.5 ℃和4~6 ℃。年降水量仅250 mm 是现今当地年降水量的40 % ;12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逐渐增加,出现木本植物花粉,桦属( Betula) 和松属( Pinus)等,在9 .2~5 ka BP发育森林或森林草甸;8~6 ka BP是研究区气候最适宜期,1、7 月份气温均高于现在2~3 ℃,年降水量比现在当地高100 mm 左右;5.5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呈非线性下降,主要发育草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季风 花粉记录 西藏东南部 古植被与古气候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末次冰期最盛期气候的花粉证据 被引量:47
5
作者 唐领余 沈才明 +2 位作者 孔昭宸 王富葆 廖淦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3-140,共8页
青藏高原许多湖泊钻孔、泥炭剖面等所揭示的花粉记录为重建当时的古气候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应用这些资料探讨青藏高原东部末次最大盛冰期植被和气候.大约25~15kaBP前后西藏东南部、川西若尔盖及青海柴达木和可可西里地区,气... 青藏高原许多湖泊钻孔、泥炭剖面等所揭示的花粉记录为重建当时的古气候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应用这些资料探讨青藏高原东部末次最大盛冰期植被和气候.大约25~15kaBP前后西藏东南部、川西若尔盖及青海柴达木和可可西里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年均气温比现今低6℃左右,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在青海湖地区森林退缩演变为草原植被;甘肃临夏气候冷湿,年均温比现在低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末次冰期 盛期气候 花粉 古气候 植被
下载PDF
中国地层花粉数据集
6
作者 周伯睿 廖梦娜 +38 位作者 李凯 徐德宇 陈海燕 倪健 曹现勇 孔昭宸 许清海 张芸 Ulrike HERZSCHUH 蔡永立 陈碧珊 陈敬安 陈陵康 程波 高洋 黄赐璇 黄小忠 李升峰 李文漪 廖淦标 刘光琇 刘平妹 刘兴起 马春梅 宋长青 孙湘君 唐领余 王曼华 王永波 夏玉梅 徐家声 阎顺 羊向东 姚轶锋 叶传永 张志勇 赵增友 郑卓 朱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53-1463,共11页
地层孢粉数据是古植被和古气候重建等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孢粉数据库推动古环境研究从点到区域和全球尺度,从定性到定量,从而实现在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上探索植被、气候和人类干扰的相互关系,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的演变。该数... 地层孢粉数据是古植被和古气候重建等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孢粉数据库推动古环境研究从点到区域和全球尺度,从定性到定量,从而实现在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上探索植被、气候和人类干扰的相互关系,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的演变。该数据集整合了全国第四纪末期(5万年以来)共372个地层花粉序列,涵盖790个花粉类群,样点分布于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与领海。数据集包含地层花粉采样点的地名、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高度、数据来源、样品类型、沉积物长度、样品数量、测年方法及测年数量、时间跨度和参考文献,以及每个采样点的花粉含量百分比。数据主要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采样点集中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森林、温带草原和荒漠以及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在深海到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都有分布,但集中在海拔2000 m之下。按照数据来源区分,原始数据样点178个,占47.8%;数值化数据194个,占52.2%。按照样品类型分类,多数样点为湖泊样品(151个)、冲积物/洪积物样品(99个)与泥炭样品(67个),占总样点数的85.2%。年代测定的主要方法为放射性碳同位素手段(占样品总数的93.8%),大部分记录有2-10个测年数据。采样点的平均花粉类群数量是19个,以4-30个花粉类群的采样点最多。代表性花粉类群(松属(Pinus)、栎属(Quercus)、蒿属(Artemisia)、禾本科)含量的时空分布格局表明,从末次盛冰期到全新世,这些花粉科属的分布范围扩大,含量也增加,但分布区域具有分异。半个多世纪以来,孢粉学工作者建立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层花粉记录,为探究古环境演变及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驱动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数据库 地层花粉 第四纪末期 古植被 古气候
原文传递
若尔盖盆地RM孔孢粉记录及其年代序列 被引量:31
7
作者 沈才明 唐领余 +2 位作者 王苏民 李春海 廖淦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6-254,共9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连续的花粉记录提供了最后两个冰期一间冰期植被和气候变化证据,同时为建立RM孔上部60m的年代序列提供依据.在间冰期和间冰阶亚高山云杉-冷杉林广泛分布于若尔盖盆地,说明在这些时期盛行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倒数... 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连续的花粉记录提供了最后两个冰期一间冰期植被和气候变化证据,同时为建立RM孔上部60m的年代序列提供依据.在间冰期和间冰阶亚高山云杉-冷杉林广泛分布于若尔盖盆地,说明在这些时期盛行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倒数第2次冰期和末次冰盛期冷干的气候条件下分别存在着流石滩和干旱荒漠植被,且前者更冷.在MIS4,主要是高山草甸;在MIS3,亚高山云杉-冷杉多次扩张和收缩表明存在一系列的冰阶和间冰阶事件,这与古里雅以及GISP2的冰芯记录吻合.从RM孔孢粉记录得到的气候史和从阿拉伯海提取的季风记录与古里雅和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之间显著的相似性支持以下观点:青藏高原对于北大西洋盆地的气候事件和亚洲西南季风强度变化之间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间冰期 孢粉记录 冰芯记录 气候事件 Δ^18O 花粉记录 亚高山 云杉 气候条件
原文传递
末次盛冰期以来西藏东南部的气候变化——西藏东南部的花粉记录 被引量:43
8
作者 唐领余 沈才明 +2 位作者 廖淦标 于世永 李春海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6-442,共7页
从西藏东南部的海登湖和仁错两个封闭湖泊的钻孔岩心中得到良好的AMSHc测年及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和邻近区域的资料对比揭示了研究区末次冰盛期晚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大约20000~14000cal.aBP期间,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以耐旱植物为主,... 从西藏东南部的海登湖和仁错两个封闭湖泊的钻孔岩心中得到良好的AMSHc测年及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和邻近区域的资料对比揭示了研究区末次冰盛期晚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大约20000~14000cal.aBP期间,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以耐旱植物为主,1和7月的气温均低于现在,年降水量只有现在的40%,湖面较低;14000~12500cal.aBP期间,气候仍较寒冷干燥,为草原植被,季风萎缩,低湖面;12500~9400cal.aBP期间,气温和降水量都逐步上升,开始出现木本植物,如桦木和松树;9400~2400cal.a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季风的增强导致湖面的上升,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有桦、栎、松、云杉和冷杉等.2400cal.aBP之后,气候变冷变干,孢粉谱中落叶树的比例下降,草本植物花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西藏东南部 气候变化 花粉记录 古气候 印度季风 碳同位素
原文传递
全球变暖是否导致台风增强:古风暴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28
9
作者 廖淦标 范代读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489-1502,共14页
近年来台风活动异常,它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还是处在年代际变化的活跃期,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争论的焦点和热点.由于台风器测年限太短,对台风生成、发展和演化的复杂过程和机制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破坏力巨大的超强台风活动规律的认识... 近年来台风活动异常,它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还是处在年代际变化的活跃期,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争论的焦点和热点.由于台风器测年限太短,对台风生成、发展和演化的复杂过程和机制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破坏力巨大的超强台风活动规律的认识更是有限,因此亟需延长台风资料的时间序列."古风暴学"便是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学科,始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研究地质记录和历史文献,重建器测时代之前几百年至数千年的古台风活动规律.在对近十几年来古风暴学主要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代用记录在古风暴学研究中的发展和前景.古风暴学研究开始由比较单一地依靠典型风暴沉积特征,逐步发展为综合运用微体化石、有机元素比值和同位素等方法,进行风暴事件沉积的判识.近年来又发展了树轮、洞穴石笋和珊瑚礁等年生长微层的氧同位素分析法.历史文献资料也得到比较系统的整编和分析.已有的研究表明,台风登陆频数与全新世气温长周期波动不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台风活动与ENSO的关系是长期的、稳定的,LaNia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数和登陆中、北美洲的飓风数明显多于ElNio年,这与现代台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另外,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但二者之间的长周期关系仍不清楚.这些认识对于理解全球变化与台风趋势性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古风暴学研究今后需加强:(ⅰ)代用记录形成和保存机制的研究;(ⅱ)不同代用记录的对比验证;(ⅲ)区分风暴沉积与海啸等其他高能事件沉积;(ⅳ)古风暴强度的重建工作;(ⅴ)数值模拟;(ⅵ)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古风暴学对比研究,增强台风发生机制与周期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暴学 台风 灾害 重现期 代用记录 全球变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