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在临床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廖玉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8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观察患者的内膜变化,并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通过阴道超声宫... 目的探讨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8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观察患者的内膜变化,并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通过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子宫内膜增生患者32例,子宫膜息肉患者2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5例,利用阴道超声宫腔造影与普通的阴道超声相比,对于子宫内膜的病变类型的鉴别明显优于普通的阴道超声诊断。结论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法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宫腔内的病变,能够提高宫腔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是鉴别和诊断绝经后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子宫内膜病变 阴道超声 宫腔造影
下载PDF
超声诊断肾结核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廖玉锋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肾结核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及临床证实为肾结核的59例患者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超声对肾结核的检出率并归纳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为肾结核患者51例... 目的探讨超声在肾结核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及临床证实为肾结核的59例患者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超声对肾结核的检出率并归纳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为肾结核患者51例,检出率为86.4%(51/59)。其中左肾结核19例,检出率为82.6%(19/23);右肾结核28例,检出率为87.5%(28/32);双肾结核4例,检出率为100.0%(4/4)。超声声像图显示肾积水型共30例;钙化型共10例;肾结节型共3例;肾囊肿型共9例;肾混合型共7例。结论超声检查操作简单,无创伤性,检出率高,且其声像图对肾结核临床分型具有重要运用价值。超声在临床上可作为诊断肾结核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肾结核 声像图 临床价值
下载PDF
B超用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廖玉锋 李英斌 肖雪莲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981-1983,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B超用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行剖宫产的82例产妇纳入本研究,根据诊断标准将产妇分为瘢痕缺陷组(n=51)与对照组(n=31),对于两组产妇,均采用阴道B超进行检查,对比两组产妇的子宫大小、子宫内膜... 目的:研究并分析B超用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行剖宫产的82例产妇纳入本研究,根据诊断标准将产妇分为瘢痕缺陷组(n=51)与对照组(n=31),对于两组产妇,均采用阴道B超进行检查,对比两组产妇的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瘢痕距离宫颈内口距离、前位子宫与后位子宫情况、优势卵泡直径。同时,采用Logis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缺陷危险因素。结果:瘢痕缺陷组产妇瘢痕距离宫颈内口(5.68±1.90)mm,对照组为(6.48±2.21)mm,瘢痕缺陷组后位子宫占比为64.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缺陷组与对照组在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大小、优势卵泡直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瘢痕距宫颈口距离属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保护因素,而后位子宫属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子宫切口瘢痕缺陷者,采用B超检查法检出率高,成效理想。此外,此类患者的主要诱因就是后位子宫,为了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必须要做好相关的检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保障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剖宫产子宫切口 瘢痕缺陷 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廖玉锋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外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于我院就诊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73例患者术前经腹部超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73例宫外孕患者中宫外...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外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于我院就诊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73例患者术前经腹部超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73例宫外孕患者中宫外孕未破裂者50例,宫外孕流产或破裂者23例。经腹超声检出为宫外孕者63例,检出率为86.3%,经阴道超声检出为宫外孕者72例,检出率为98.6%。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比经腹超声能更早探及宫外妊娠。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早期获得宫外孕图像,检出率高,操作简便,对宫外孕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宫外孕 经腹超声
下载PDF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廖玉锋 李英斌 周梅君 《实用医技杂志》 2015年第10期1047-1048,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即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颅内供血不足、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等,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导致,此类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对于患者的危害非常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有...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即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颅内供血不足、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等,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导致,此类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对于患者的危害非常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有着无痛、无创以及无害的优势,能够发现患者颈动脉狭窄斑块与其中的血栓,在临床诊断上得到了普遍性应用,有效降低了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了分析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法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法 临床诊断 脑血管疾病患者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
下载PDF
心脏脚踝指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诊断价值
6
作者 欧邦豪 李博 +1 位作者 方胜先 廖玉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9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脚踝指数(CAV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龙岗中心医院心内科及合作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及Gensini评分,... 目的探讨心脏脚踝指数(CAV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龙岗中心医院心内科及合作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及Gensini评分,分为冠脉正常组(0分,34例)、1~80分组(36例)、81~160分组(38例)。均于造影前空腹采血,测定CAVI、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Max IMT)及平均内膜中层厚度(Mean IMT)指标。结果三组患者CAVI、Max IMT及Mean IMT值水平随Gensini评分升高而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I、Max IMT及Mean IMT评分与Gensini评分均成正相关(r=0.57、0.29、0.46,P<0.01、0.05、0.01),且CAVI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最强;比较CAVI、Max IMT及Mean IMT对预测粥样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CAVI显著大于Max IMT和Mean IMT;与Max IMT及Mean IMT相比,CAVI假阳性率、阴性似然比最低,阴性预测率最高。结论 CAVI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与Max IMT、Mean IMT相比,CAV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显著相关,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更为敏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脚踝指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最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不同年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欧邦豪 张圳锋 +1 位作者 林桂娥 廖玉锋 《慢性病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32-535,541,共5页
目的以慢性心力衰竭为研究重点,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深圳市南澳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4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收集基本资料,并行血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 目的以慢性心力衰竭为研究重点,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深圳市南澳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4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收集基本资料,并行血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及实验室指标检测,根据年龄差异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对比三组患者病因、伴随疾病、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及生化指标值。结果心功能分级中,≥80岁组患者心功能Ⅲ级、Ⅳ级均较Ⅱ级显著升高(P<0.05);基础心脏病因中,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且随年龄的升高,冠心病、高心病所占比例呈现递增趋势,而70~79岁组患者肺心病、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生例数最多,60~69岁组风心病发生例数最多;随着年龄升高,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越少,而合并贫血、低白蛋白、慢性阻塞性肺病增多(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E峰、A峰峰值流速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年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但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70~79岁组最高;三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差别较大,尤其≥80岁患者,应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表现制订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 病因 心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