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药疹7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廖理超 胡白 +2 位作者 赵政龙 张思平 蒋法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661-6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的7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重症药疹中66例(90.41%)可确定致敏药物,其中抗癫痫药24例(32.88%)、抗痛风药18例(24.66%)、抗菌药12例(16.44%)和解热镇痛药7例(9...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的7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重症药疹中66例(90.41%)可确定致敏药物,其中抗癫痫药24例(32.88%)、抗痛风药18例(24.66%)、抗菌药12例(16.44%)和解热镇痛药7例(9.59%),占所有致敏药物的83.57%;单一致敏药物中,卡马西平(12.33%)和别嘌醇(24.66%)导致的重症药疹最为多见;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9例(39.73%);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的总有效率为93.15%。结论: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抗痛风药、抗菌药和解热镇痛药,重症多形红斑型最常见,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药疹 致敏药物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廖理超 胡白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1年第1期27-29,共3页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治疗棘手。机体内存在的慢性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发展,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能够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关于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结果尚存争议。本文...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治疗棘手。机体内存在的慢性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发展,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能够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关于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结果尚存争议。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幽门螺杆菌 感染
下载PDF
天疱疮5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廖理超 赵政龙 +1 位作者 胡白 孟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12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分析天疱疮的临床和病理特性。方法:分析51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约64.71%(33/51)患者合并系统性疾病,其中以糖尿病居多,占29.41%(15/51);皮损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检查具有特异性。结论:目前治疗天疱疮最有效的药物为... 目的:分析天疱疮的临床和病理特性。方法:分析51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约64.71%(33/51)患者合并系统性疾病,其中以糖尿病居多,占29.41%(15/51);皮损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检查具有特异性。结论:目前治疗天疱疮最有效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尽快控制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其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组织病理 免疫病理
下载PDF
167例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廖理超 卫广英 +2 位作者 胡白 赵政龙 徐大甫 《皮肤病与性病》 2005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荨麻疹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定性的酶免疫分析法,对167例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定性检测。结果:150例接受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患者,107例(71.33%)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 目的:探讨荨麻疹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定性的酶免疫分析法,对167例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定性检测。结果:150例接受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患者,107例(71.33%)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142例接受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患者,109例(76.76%)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125例同时接受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患者,68例(54.4%)对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均呈阳性,而仅有10例(8%)对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均呈阴性。结论:荨麻疹病因复杂,吸入性和/或食物性过敏原常是大多数荨麻疹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cE的检测,为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过敏原 特异性IGE
下载PDF
咪唑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廖理超 胡白 《皮肤病与性病》 2012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64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咪唑斯汀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口服,两组患者均外用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及...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64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咪唑斯汀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口服,两组患者均外用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及瘙痒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53.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3,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咪唑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斯汀 转移因子 慢性湿疹
下载PDF
皮肤恶性淋巴瘤并阻塞性呼吸困难1例
6
作者 廖理超 赵政龙 +1 位作者 高银花 徐大甫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肿瘤 恶性淋巴瘤 阻塞性呼吸困难
下载PDF
p53和Survivin在交界痣中的表达
7
作者 廖理超 孟刚 汪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研究交界痣的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交界痣与恶性黑素瘤在免疫表型方面的可能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Survivin在47例交界痣、13例皮内痣、16例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在交界痣、皮内痣、恶性黑素瘤中表... 目的研究交界痣的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交界痣与恶性黑素瘤在免疫表型方面的可能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Survivin在47例交界痣、13例皮内痣、16例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在交界痣、皮内痣、恶性黑素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72%、30.77%、81.25%;Survivin在交界痣、皮内痣、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5%、23.08%、87.50%。p53和Survivin在交界痣中高表达且具有正相关性,在交界痣与恶性黑素瘤中表达一致。结论p53和Survivin的表达异常在交界痣易恶变为恶性黑素瘤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p53/分析 色素 黑色素瘤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2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廖理超 赵政龙 +1 位作者 胡白 唐鸿珊 《皮肤病与性病》 2003年第1期7-8,共2页
对 12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作临床分析 ,发现其中多数患者因药物诱发 ,皮质类固醇激素、全反式维甲酸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临床分析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安徽省1062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海林 胡白 +2 位作者 蒋法兴 廖理超 姚秀华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615-1617,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食入性与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10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检测。结果 10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 目的了解安徽省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食入性与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10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检测。结果 10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48.78%(51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其中粉螨、尘螨(34.56%)、屋尘(10.73%)为主要过敏原。结论安徽省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尘螨、粉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特异性IGE 血清
下载PDF
重症多形红斑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陆闻生 胡白 +4 位作者 刘金丽 赵政龙 吴爱丽 张思平 廖理超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多形红斑(SJS)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致病因素、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42例SJS和20例TEN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JS组和TEN组患者中,药物为最常见病因。致敏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分... 目的探讨重症多形红斑(SJS)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致病因素、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42例SJS和20例TEN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JS组和TEN组患者中,药物为最常见病因。致敏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抗癫痫药(29.03%)、别嘌呤醇(16.13%)及抗生素(16.13%)。SJS与TEN的黏膜损害率均为100%,TEN组的皮损范围、损害程度、黏膜病变均较SJS组更广泛、更严重,TEN的日、最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均高于SJS。结论药物是SJS和TEN发病最主要的原因。TEN患者较SJS患者病变广泛且严重。别嘌呤醇与卡马西平应用需谨慎,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表皮坏死松解症 中毒性 糖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1%卢立康唑乳膏对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思平 胡白 +6 位作者 赵政龙 吴爱丽 廖理超 张弛 陆闻生 王娟 许贵霞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1%国产卢立康唑乳膏对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者平均分成A、B、C 3组,分别给予卢立康唑1周治疗,2周治疗以及酮康唑乳膏2周对照治疗,用药后1、2、4周评价临床疗效、真菌学清除...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1%国产卢立康唑乳膏对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者平均分成A、B、C 3组,分别给予卢立康唑1周治疗,2周治疗以及酮康唑乳膏2周对照治疗,用药后1、2、4周评价临床疗效、真菌学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90例入组患者中有86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后1周时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0%、64.3%、65.5%(P>0.05),3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2.8%、82.1%、82.8%(P>0.05);治疗后2周时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4%、78.6%、75.9%(P>0.05),3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2.8%、85.7%、86.2%(P>0.05);治疗后4周时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9%、85.7%和82.8%(P>0.05),3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6.2%、85.7%和89.7%(P>0.05),治疗后第1、2、4周3组之间疗效和真菌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2.3%),仅为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安全有效,1周疗程与2周疗程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立康唑 酮康唑 包皮龟头炎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和咪喹莫特对微波治疗后尖锐湿疣复发率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思平 胡白 +4 位作者 赵政龙 廖理超 吴爱丽 蒋法兴 刘金丽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8期592-593,共2页
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外用咪喹莫特可以有效治疗尖锐湿疣(CA)并可降低冷冻、CO2激光等损伤性治疗后的复发率,而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光动力也可以用于治疗CA并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而外用咪喹莫特和光动力这两种方法对于预防微... 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外用咪喹莫特可以有效治疗尖锐湿疣(CA)并可降低冷冻、CO2激光等损伤性治疗后的复发率,而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光动力也可以用于治疗CA并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而外用咪喹莫特和光动力这两种方法对于预防微波治疗后CA的复发以及对不同部位CA的复发有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微波治疗 咪喹莫特 尖锐湿疣 复发率 CO2激光 有效治疗 医学研究
下载PDF
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思平 赵政龙 +2 位作者 卫广英 刘金丽 廖理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天疱疮 副肿瘤性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感染的药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政龙 胡白 +3 位作者 陈多炎 张思平 吴爱丽 廖理超 《安徽医学》 2007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测定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或)人型支原体感染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用美国其昌达生物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解脲脲原体和(或)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别定量药敏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标本支原体培养阳性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目的测定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或)人型支原体感染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用美国其昌达生物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解脲脲原体和(或)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别定量药敏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标本支原体培养阳性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解脲脲原体阳性的163例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性高,分别为97.55%、95.70%和90.18%;人型支原体阳性的7例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性高,分别为85.72%,85.72%和42.86%;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均为阳性的93例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性高,分别为89.25%,89.25%和53.76%。耐药性高的分别是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罗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结论在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感染时以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作为治疗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抗生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婴儿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娟 张思平 +2 位作者 廖理超 刘蔚 胡白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951-951,共1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10个月。因右臀部、右下肢皮疹5天收住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自右侧臀部出现红斑、水疱,逐渐增多波及右大腿内侧。4天前夜间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阵发性哭闹,拒绝患侧卧床休息。3天前开始口服“柴黄... 临床资料 患者男,10个月。因右臀部、右下肢皮疹5天收住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自右侧臀部出现红斑、水疱,逐渐增多波及右大腿内侧。4天前夜间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阵发性哭闹,拒绝患侧卧床休息。3天前开始口服“柴黄颗粒”,“扑尔敏”,外用“含酚炉甘石洗剂”无好转,右下肢、右足跟外侧相继出现类似皮疹。病程中患儿精神尚可,无咳嗽、流涕,无恶心、岖吐,饮食、睡眠尚可,二便如常。既往体健,系足月剖宫产,无窒息抢救及羊水吸入史,现混合喂养,生长发育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含酚炉甘石洗剂 婴儿 阵发性哭闹 临床资料 大腿内侧 卧床休息 柴黄颗粒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赵政龙 廖理超 +4 位作者 刘金丽 张思平 胡白 王志华 王斌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8-29,35,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性,48岁。头面部、躯干部皮损伴发热20天。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密集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瘤细胞大、呈多形性或不规则形,核分裂象易见,可见瘤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30...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性,48岁。头面部、躯干部皮损伴发热20天。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密集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瘤细胞大、呈多形性或不规则形,核分裂象易见,可见瘤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30阳性、CD45Ro阳性,而S100、CD20、CD3、EMA、ALK、TIA-1菌为阴性。骨髓穿刺报告:瘤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7%。瘤细胞大,细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较粗,可见核仁,浆量丰富,呈深灰蓝色,可见多核细胞。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原发性 间变性 CD30阳性
下载PDF
肛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分析
17
作者 张思平 胡白 +3 位作者 吴爱丽 廖理超 任学雷 翟志敏 《皮肤病与性病》 2004年第3期4-5,共2页
目的 :了解肛周尖锐湿疣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有无异常。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尖锐湿疣患者及正常对照组T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CD3 细胞无显著性改变 ,CD4细胞显著降低 ,CD4/CD8值降低 ,NK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 目的 :了解肛周尖锐湿疣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有无异常。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尖锐湿疣患者及正常对照组T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CD3 细胞无显著性改变 ,CD4细胞显著降低 ,CD4/CD8值降低 ,NK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CD8细胞显著升高。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以及NK细胞数的下降可能是导致尖锐湿疣易发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尖锐湿疣 外周血 T细胞亚群 NK细胞 检测
下载PDF
149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18
作者 赵政龙 高银花 +2 位作者 卫广英 胡白 廖理超 《皮肤病与性病》 2000年第3期8-9,共2页
本文对 149例带状疱疹的症状 ,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了临床分析 。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对粉尘螨过敏的54例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理超 赵政龙 +4 位作者 吴爱丽 张思平 蒋法兴 刘金丽 胡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对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08例对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从低剂量...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对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08例对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从低剂量起逐步递增至维持剂量,并根据荨麻疹症状控制情况予以咪唑斯叮口服治疗;对照组仅根据荨麻疹症状控制情况予以咪唑斯叮口服治疗。每3个月随访1次,共4次。结果 1年后治疗组有效率(81.48%)优于对照组(53.70%);治疗组服用抗组胺药物评分(0.420±0.189)低于对照组(0.620±0.174),即治疗组较对照组在使用更少的口服抗组胺药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更好的症状改善;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服用抗组胺药物及整体满意程度主观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头晕、夜间咳嗽、舌下发麻症状,均未影响治疗。结论特异性免疫疗法对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但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应给予充分关注,其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疗法 慢性荨麻疹 粉尘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食物不耐受与慢性湿疹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廖理超 胡白 +1 位作者 张思平 赵政龙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微孔板技术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 目的:通过对慢性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微孔板技术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19%、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3.49,P<0.01)。两组间,除鸡肉、猪肉、大米、牛肉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他食物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的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蘑菇、大豆、蟹、虾、玉米、西红柿、小麦、鳕鱼。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对两种及以上食物呈阳性反应。结论:食物不耐受在慢性湿疹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对慢性湿疹的诊断及后续饮食调整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食物不耐受 特异性IGG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