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通道蛋白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廖百花 张秋实 +1 位作者 赵爱萍 刘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450-2453,共4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1)抗新生血管形成:将22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8只、实验组14只。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腹腔内种植入子宫内膜组织块后,分别在组织块周围注射0.1 mL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1)抗新生血管形成:将22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8只、实验组14只。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腹腔内种植入子宫内膜组织块后,分别在组织块周围注射0.1 mL生理盐水和0.1 mL的AQP1-siRNA-Lipo2000。于种植后第15天,动物成模后处死裸鼠,测量腹腔内异位病灶的最大径线及最小径线,计算抑瘤率,并取腹腔内病灶。(2)新生血管的逆转治疗:12只子宫内膜异位模型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研究组8只,分别在异病灶及其周围注射0.1 mL生理盐水和0.1 mL AQP1-siRNA-Lipo2000。治疗后7 d处死,测量腹腔内异位病灶的最大径线及最小径线,计算抑瘤率,并取瘤体。以上两组研究均采用CD34免疫组化检测异位病灶中微血管密度,Western blot对AQP1进行蛋白定量。结果抗新生血管形成实验组及新生血管逆转治疗研究组裸鼠的异位病灶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0),AQP1的蛋白定量也较对照组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12),异位病灶瘤体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12)。结论AQP1的表达降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微血管密度的减少相一致,通过siRNA靶向干预后异位病灶瘤体体积减小,推测AQP1是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生血管形成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血管密度 水通道蛋白1 新生血管形成
下载PDF
固相转染HPV16-siRNA对荷宫颈癌细胞SiHa小鼠瘤体体积及P53、P1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廖百花 冯亦军 +1 位作者 曾禄贤 肖小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9-513,共5页
目的:观察靶向基因治疗后不同时点荷宫颈癌细胞小鼠HPV16-DNA、瘤体体积、P53及P16蛋白的变化,探讨在体固相转染HPV16-siRNA的有效性。方法:采用SiHa细胞皮下注射建立荷宫颈癌细胞SCID小鼠模型。制备HPV16靶向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 目的:观察靶向基因治疗后不同时点荷宫颈癌细胞小鼠HPV16-DNA、瘤体体积、P53及P16蛋白的变化,探讨在体固相转染HPV16-siRNA的有效性。方法:采用SiHa细胞皮下注射建立荷宫颈癌细胞SCID小鼠模型。制备HPV16靶向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胶。将40只荷宫颈癌细胞SCI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研究组32只和研究组使用HPV16靶向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胶进行基因治疗,对照组仅使用Lipo2000-卡波姆凝胶处理;分别于治疗后4 d、8 d、12 d、16 d处死小鼠,每个时点研究组处死8只、对照组处死2只。PCR检测两组小鼠瘤体中HPV16-DNA滴度,测各时点的瘤体体积,常规病理切片检测肿瘤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P16及P53的表达。结果:(1)研究组治疗后8 d及12 d时点瘤体内HPV16-DNA明显降低,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4 d及16 d 2个时点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治疗后12 d瘤体平均体积明显缩小,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3)转染后12 d肿瘤细胞核异质性较对照组减轻,核浆比例减小;(4)P16的表达强度在各时点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8 d及12 d研究组P53的表达强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SCID小鼠所荷宫颈癌细胞瘤体经靶向转染HPV16-siRNA后8 d及12 d时点瘤体内HPV16-DNA和P53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2 d瘤体体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在体固相转染siRNA可以在一定时段内有效抑制HPV-DNA的复制及肿瘤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RNA干扰 人乳头状瘤病毒 P53蛋白 P16蛋白
下载PDF
异丙酚及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廖百花 肖小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及米索前列醇对人流术并发症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人工流产术。方法:按知情自愿原则将429名孕妇分为3组:异丙酚麻醉人流组176例(A组)、异丙酚麻醉+米索前列醇人流组173例(B组)、普通人流组为对照80例(C...  目的:探讨异丙酚及米索前列醇对人流术并发症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人工流产术。方法:按知情自愿原则将429名孕妇分为3组:异丙酚麻醉人流组176例(A组)、异丙酚麻醉+米索前列醇人流组173例(B组)、普通人流组为对照80例(C组)。比较3组孕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宫颈松弛度、子宫收缩及人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B组与C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 59)。宫颈松弛度,B组宫颈松弛度明显高于A组及C组,术中宫颈松弛,能直接通过7号扩宫器的孕妇在B组占35 9%(62/173),A组占5 6%(10/176),C组占8 8%(7/80)。术后阴道流血大于7d的发生率:A组28 4%(50/176),高于B组的18 4%(32/173)及C组的12 5%(10/80)。术中子宫不收缩,宫腔较术前增大的发生率:A组为35 8%(63/176),而B组为0(0/173),C组为0(0/80)。其余项目在3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异丙酚麻醉抑制子宫收缩,因而增加术中出血量。术前加服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流术 异丙酚麻醉 出血 米索前列醇 子宫收缩
下载PDF
541例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廖百花 肖小敏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061-2063,共3页
目的:探究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查阅自然早产病历541例为研究组,并对其进行1∶1配对,查取在分娩年份上有可比性的足月分娩病历541例为对照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前次早产史、胎膜早破、妊娠期中度及... 目的:探究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查阅自然早产病历541例为研究组,并对其进行1∶1配对,查取在分娩年份上有可比性的足月分娩病历541例为对照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前次早产史、胎膜早破、妊娠期中度及重度贫血、多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外周血淋巴细胞记数升高是早产的高危因素;O型血、系统产检是早产的保护因素。结论:早产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适当的产检可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早产 高危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兔宫颈固相转染靶向HPV16 siRNA抑制荷宫颈癌SCID小鼠HPV的复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廖百花 冯亦军 肖小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5-699,共5页
目的:(1)探讨在体细胞固相转染siRN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2)探讨改变宫颈表面黏膜通透性提高转染效果的可能性。方法:(1)设计针对HPV16 siRNA,长度为21nt,采用Cy3荧光标记,制备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胶。(2)选新西兰雌性未孕... 目的:(1)探讨在体细胞固相转染siRN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2)探讨改变宫颈表面黏膜通透性提高转染效果的可能性。方法:(1)设计针对HPV16 siRNA,长度为21nt,采用Cy3荧光标记,制备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胶。(2)选新西兰雌性未孕兔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转染前使用200mmol/L高渗盐水处理兔宫颈表面10min,对照组则使用生理盐水处理兔宫颈,将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胶1.5mL涂于兔宫颈表面,进行siRNA转染,持续24h。24h后将兔处死,取其宫颈组织。(3)肉眼观察宫颈局部有无红肿、破溃等改变,取部分作快速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siRNA的转染效果;部分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普通显微镜观察宫颈局部组织细胞形态,评估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胶的副反应。(4)将12只荷HPV宫颈癌SCID小鼠随机分为siRNA转染组及对照组,转染组使用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胶进行基因治疗,对照组仅使用Lipo2000-卡波姆凝胶,转染后取瘤体,采用PCR检测治疗前后瘤体中HPV16-DNA滴度,鉴定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胶疗效。结果:(1)高渗氯化钠预处理组及对照组兔宫颈局部上皮组织内均可见红色的荧光;被转染组织局部无红肿、破溃等不良反应。宫颈局部组织结果正常,细胞形态完整,局部无炎性细胞浸润。(2)使用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胶治疗后小鼠瘤体中HPV-DNA的滴度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1)siRNA可通过Lipo2000成功转染入在体宫颈局部组织细胞中,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胶对宫颈局部组织无明显毒、副反应。(2)siRNA-Lipo2000-卡波姆凝胶可有效降低荷SiHa细胞宫颈癌瘤体中HPV16-DNA滴度,具有抑制HPV复制的作用。(3)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转染前增加宫颈黏膜的通透性可以提高siRNA的转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SIRNA 固相转染 Cy3荧光标记 乳头状瘤病毒
下载PDF
636例早产儿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廖百花 肖小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8期72-73,96,共3页
目的 分析早产儿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龄、体重对早产儿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①胎龄对早产儿死亡率影响可分三个阶段,分别为30w以前、30-32^+6W和33w以后;死亡率在第二、三阶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分析早产儿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龄、体重对早产儿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①胎龄对早产儿死亡率影响可分三个阶段,分别为30w以前、30-32^+6W和33w以后;死亡率在第二、三阶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在第二、三阶段内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胎龄对早产儿窒息率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28-29^+6W、30-33^6W和34w以后,其中三阶段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0.001和0.044)。③RDS的发病率在33w前逐渐降低,33w以后RDS不随胎龄增加而降低,RDS的发生率在33w前和33w以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④体重〈2000g的早产儿死亡率、RDS发生率和窒息率均随体重增加而迅速降低:体重≥2000g的早产儿死亡率、RDS发生率和窒息率不再随体重增加而降低;上述三者在两个体重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33w前,胎龄及体重是影响早产儿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胎龄 体重 早产儿预后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微血管密度及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廖百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5-777,共3页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病灶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探讨AQP1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子宫切除或子宫腺肌病腺肌瘤切除的25例患者(子宫腺肌病组)和25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CD3...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病灶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探讨AQP1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子宫切除或子宫腺肌病腺肌瘤切除的25例患者(子宫腺肌病组)和25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腺肌瘤组织中MVD和Western Blot检测其AQP1相对积分光密度值(OD)进行蛋白定量。结果:子宫腺肌病组腺肌瘤组织中MVD值57.21±14.95个/HP(每高倍视野),明显高于对照组25.07±11.76个/HP,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0.124,P=0.001)。子宫腺肌病组腺肌瘤中AQP1表达强度OD值0.7957±0.2039明显高于对照组OD值0.6629±0.193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0.452,P=0.000)。结论:AQP1在子宫腺肌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其MVD增高相一致,推测AQP1可能参与腺肌瘤中微血管的形成,其高表达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微血管密度 水通道蛋白1 新生血管形成
下载PDF
经会阴B超测宫颈管长度对早产的预测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廖百花 郭云怀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12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B超测量宫颈管长度对早产的预测能力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经会阴测量妊娠24-34周正常孕妇的宫颈管长度,并跟踪其妊娠结局。结果①共纳入孕妇332例,其中18例早产;②宫颈管长度≤3.5 cm时,早产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 目的探讨经会阴B超测量宫颈管长度对早产的预测能力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经会阴测量妊娠24-34周正常孕妇的宫颈管长度,并跟踪其妊娠结局。结果①共纳入孕妇332例,其中18例早产;②宫颈管长度≤3.5 cm时,早产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③足月分娩孕妇妊娠24-34周宫颈管长度的均值〉3.5 cm。④对宫颈管长度≤3.5 cm孕妇进行妊娠期重点监护未明显降低早产率。结论①妊娠24-34周期间宫颈管长度≤3.5 cm,早产率明显增高。②对宫颈管长度≤3.5 cm孕妇进行重点医疗监护未明显降低早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管长度 经会阴超声 早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血雌二醇及孕酮结合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预测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廖百花 郭云怀 尹春艳 《现代医院》 2012年第3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流产术前雌二醇(E_2)、孕酮(P)及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对宫腔粘连的预测价值。方法 1082例人工流产、80例稽留流产及108例不完全流产患者术前1天查E_2、P;术后2周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对月经未复潮者行宫腔镜检查,确定是否有宫腔粘... 目的探讨流产术前雌二醇(E_2)、孕酮(P)及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对宫腔粘连的预测价值。方法 1082例人工流产、80例稽留流产及108例不完全流产患者术前1天查E_2、P;术后2周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对月经未复潮者行宫腔镜检查,确定是否有宫腔粘连。结果①宫腔粘连的总发生率为0.073%。其中,稽留流产组为5.3%,明显高于人工流产组的0.38%及不完全流产组的1.14%(X^2=22.78、p<0.01)。②稽留流产组术前1天E_2水平最低、不完全流产组次之,两组与人工流产组E_2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术前1天的E_2与术后2周子宫内膜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γ=0.204,p=0.024)。结论测定患者术前雌二醇水平、术后2周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对筛查宫腔粘连的高危患者有一定预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雌二醇孕酮子宫内膜厚度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局限性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的分布及对病灶间质环境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廖百花 张秋实 +3 位作者 陈钰 钟碧岭 张艺 刘雯雯 《现代医院》 2020年第8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在局限性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及对病灶间质胶原基质纤维的影响,探讨其在病灶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局限性宫腺肌病需行病灶切除的患者15例(研究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灶中心区域、中心区域外1 cm、2 cm、病灶与...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在局限性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及对病灶间质胶原基质纤维的影响,探讨其在病灶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局限性宫腺肌病需行病灶切除的患者15例(研究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灶中心区域、中心区域外1 cm、2 cm、病灶与正常子宫肌层交接处及正常子宫肌层等不同区域内巨噬细胞的表达。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病灶间质胶原基质纤维的分布及其与巨噬细胞的关系;选取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研究组病灶间质中胶原基质纤维的表达由中心区域向外逐渐增多,纤维束较由鲜见到细薄、粗大,排列由环绕病灶到与病灶平行、部分搭建呈类似"<"形,病灶位于其后方。荧光免疫双染可见巨噬细胞排列在胶原基质纤维两侧、数量从中心区域向外逐渐增多;对照组病灶间质胶原基质纤维鲜见;②研究组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的表达由病灶中心区域向外逐渐增加,在距中心区域2 cm处最高,与正常肌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9<0.05,t=3.119);对照组各区域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的表达无明显增减,且与正常子宫肌层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8>0.05,t=2.963);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的总体表达高于子宫平滑肌瘤病灶区域,差异有计学意义(P=0.0374<0.05,t=2.3313)。结论巨噬细胞表达可能诱导子宫腺肌病病灶间质胶原基质纤维的产生及参与其重排,这种重排可提供内异病灶向正常子宫肌层侵入的桥梁,促进病程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子宫腺肌病 病灶间质环境 胶原基质纤维
下载PDF
宫内放置吉妮与爱母节育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元媚 廖百花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宫内放置吉妮环(GyneFiXINIUD)和爱母环(MCUIUD)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54例置器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放置吉妮环(76例),B组放置爱母环(78例),放器后追踪随访节育器的脱落率、带器妊娠率、续用率及术后并发... 目的比较宫内放置吉妮环(GyneFiXINIUD)和爱母环(MCUIUD)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54例置器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放置吉妮环(76例),B组放置爱母环(78例),放器后追踪随访节育器的脱落率、带器妊娠率、续用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IUD在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因症取出率、续用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置器术后腰腹疼痛、月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流血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节育器均有脱环率、带器妊娠率、因症取出率低,续用率高等优点;吉妮环更适用于置器后腰腹疼痛、月经异常改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避孕器 吉妮环 爱母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曼月乐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雯雯 廖百花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8年第32期10-10,13,共2页
目的探讨曼月乐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安宫黄体酮治疗,给予治疗组曼月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性激素水平... 目的探讨曼月乐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安宫黄体酮治疗,给予治疗组曼月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SH、E2、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曼月乐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 曼月乐 安宫黄体酮
下载PDF
增加每日饮水量对口服避孕药PCOS患者D–二聚体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爱萍 廖百花 +1 位作者 刘斌 彭景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7期191-192,共2页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应用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治疗过程中增加每日饮水量对其D–二聚体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PCOS,同时需要口服达英–35治疗的176患者纳入为...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应用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治疗过程中增加每日饮水量对其D–二聚体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PCOS,同时需要口服达英–35治疗的176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具有可比性的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在保持原有生活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每日增加1500~2000 mL饮水量,对照组保持原有日常生活饮食习惯不变。比较两组服药前1日、服药后第30天、服药后第90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服药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服药后第90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服药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服药后第30天、第90天,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服达英–35治疗PCOS的患者在原有生活饮食习惯不变的基础上每日增加1500~2000 mL的饮水量,有利于降低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从而为患者早期静脉血栓形成提供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口服避孕药
下载PDF
子宫动静脉瘘二例
14
作者 谢元媚 廖百花 王亚玲 《实用医技杂志》 2011年第4期448-448,共1页
例1:39岁。孕2产1,因引产行清宫术后3个月,阴道大量流血2 d,加重4 h,于2008年10月20日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05次/min,血压90/65 kPa,妇科检查:阴道内见多量血及血凝块,子宫增大如孕50 d,B超提示"子宫腔内异常回声,子宫肌层... 例1:39岁。孕2产1,因引产行清宫术后3个月,阴道大量流血2 d,加重4 h,于2008年10月20日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05次/min,血压90/65 kPa,妇科检查:阴道内见多量血及血凝块,子宫增大如孕50 d,B超提示"子宫腔内异常回声,子宫肌层血管曲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静脉瘘 阴道大量流血 清宫术后 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 异常回声 子宫腔内 血管曲张
下载PDF
NBS1基因多态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钰 廖百花 +3 位作者 欧阳振波 谢元媚 张艺 张秋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11期900-902,共3页
目的:分析 DNA 双链损伤修复基因 NBS1的 Glu185Gln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的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对139例宫颈癌患者及264例健康对照者的 NBS1 Glu18... 目的:分析 DNA 双链损伤修复基因 NBS1的 Glu185Gln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的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对139例宫颈癌患者及264例健康对照者的 NBS1 Glu185Gln 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并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结果:携带 GG 基因型的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 =2.231,95% CI =1.247-3.991,P =0.007),并且 G 等位基因增加个体患宫颈癌风险的趋势在Ⅰ期的宫颈癌患者中更显著(GG vs CC:调整后 OR=3.703,95% CI=1.559-8.798,P =0.003)。结论:NBS1基因的 Glu185Gln 多态位点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相关,G 等位基因可能是影响宫颈癌易感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S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宫颈癌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复发性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16
作者 欧阳振波 苏欢欢 +1 位作者 张秋实 廖百花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8-299,共2页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 CSP)是一种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以及超声诊断技术等的进步,其发病率及诊断率明显升高[1-2]。尽管关于其最佳的治疗方式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大多数患者经及时...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 CSP)是一种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以及超声诊断技术等的进步,其发病率及诊断率明显升高[1-2]。尽管关于其最佳的治疗方式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大多数患者经及时积极的治疗后均可成功地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3-4]。因此,CSP治疗后的再次妊娠问题是另一个有待探索的新课题[5-7]。至今关于CSP治疗后的再次妊娠情况知之甚少,尤其对于更为罕见的复发性CSP。现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复发性CSP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妊娠 剖宫产术后 文献复习 复发性 PREGNANCY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CESAREAN 治疗方式
原文传递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7
作者 欧阳振波 曾驿惠 +4 位作者 苏欢欢 张秋实 廖百花 周扬帆 钟碧玲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年第3期272-273,共2页
一、病例摘要 患者45岁,因经量增多7个月于2013年7月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月经周期及经期尚正常,偶有轻度痛经,无进行性加重,未诉其他特殊不适。妇科检查:子宫前位,不规则增大如孕3个月余大小,
关键词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 文献复习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进行性加重 病例摘要 月经周期 妇科检查
原文传递
1600例青少年人工流产原因及生殖健康保健知识调查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蕾 吴良芝 +5 位作者 李春梅 廖百花 叶璐 谢元媚 江南 王亚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2年第6期118-119,共2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0-24岁年龄段人群称为青少年。研究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青少年的性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前性行为的比例逐渐增加心。有报道指出我国青少年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0-24岁年龄段人群称为青少年。研究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青少年的性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前性行为的比例逐渐增加心。有报道指出我国青少年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对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STD的后果及危害认识极其不足,导致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青少年 生殖健康保健 知识调查 流产原因 婚前性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 生殖健康知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