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期锻炼人群健身效果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廖祖英
代毅
-
机构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79,共4页
-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条件平台项目:人体运动机能测评与监督(项目编号0280153)
-
文摘
采用专家走访、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对长期锻炼人群健身效果评价指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建立了力量健身类的评价指标10项,有氧健身类的评价指标3项,塑形健身类的评价指标6项,减脂健身类评价指标5项。心肺功能、身体成分和肌肉力量在四类健身项目的评价指标中权重最大,具有重要地位。
-
关键词
长期
健身效果
评价
-
Keywords
Long-term
Fitness effect
Evaluation
-
分类号
G806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新时期中国体育电影发展探索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廖祖英
-
机构
成都大学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3-34,共2页
-
文摘
本文试从新时期中国体育电影的特点出发,为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指明方向,给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纵观中国当代新时期体育电影,要想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体育电影,首先体育电影要让全民参与进来,要回归艺术的娱乐性,要突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要彰显中国最璀璨的文化。
-
关键词
体育电影
新时期
发展方向
体育精神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浅谈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22
- 3
-
-
作者
廖祖英
-
机构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
出处
《四川体育科学》
2010年第4期73-75,共3页
-
文摘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对体育的兴趣。本文从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特点入手,对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兴趣
激发
-
Keywords
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Sports interest
Stimulates
-
分类号
G804.8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课例研究”反思性教学:培训体育教师反思能力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廖祖英
-
机构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
出处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12期14-15,共2页
-
文摘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体育教师反思性教学,要从精心确立课例研究的问题、激发教师反思的兴趣、强化反思意识、掌握反思方法几个方面进行,达到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目的。
-
关键词
课例研究
反思性教学
体育教师培训
-
Keywords
class case research
reflexivity teaching
training of gym teacher
-
分类号
G6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快速学会蛙泳的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廖祖英
凌勇
-
机构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
出处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73-75,共3页
-
文摘
解决"游得起"是游泳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也是游泳课后续教学的基础。以蛙泳为例,对如何快速教会学生游泳,对照现行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研究和探索。
-
关键词
游泳
蛙泳
教学方法
-
Keywords
swimming, breaststroke swimming, teaching method
-
分类号
G861.13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G807.0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从知识经济和多元智能理论角度审视体育教学的改革
被引量:7
- 6
-
-
作者
蒋丰
廖祖英
-
机构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成都教育学院
-
出处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1期37-38,40,共3页
-
文摘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体育教学作为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性阵地已被提上了改革的议事日程,鉴于此,文章从知识经济和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审视体育教学的改革,为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视角。
-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中国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体育教学
可持续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
-
分类号
G633.9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微信公众号热门推文的表达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7
-
-
作者
廖祖英
-
机构
咸丰县融媒体中心
-
出处
《记者观察(中)》
2019年第6期96-96,共1页
-
文摘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微信推文成为比较有代表性的信息传播方式,热门推文表达突出、专业性显著、文字趣味性强。具备这些表达特征的微信推文,能吸引更多受众,也能让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了解信息。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热门推文的表达特征及其成因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
关键词
新媒体
微信
公众号
推文
表达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