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治疗肩周炎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
作者 杨先文 王飞 +1 位作者 成赋斌 廖立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 为封闭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查找封闭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操作方法。利用30例肩部三维重建模型,探讨骨性定位标志与病变部位的几何关系,并获得改良的封闭注射方法。用改良方法对34例防腐标本进行封闭注射,经解剖验证注射... 目的 为封闭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查找封闭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操作方法。利用30例肩部三维重建模型,探讨骨性定位标志与病变部位的几何关系,并获得改良的封闭注射方法。用改良方法对34例防腐标本进行封闭注射,经解剖验证注射的准确性。结果 几何关系分析发现肩峰前角进针,7号针头呈扇形注射,几乎可注入整个肩峰下间隙;在喙突尖与肩峰前角连线的中点,向肱骨头可刺入关节腔。解剖发现肱二头肌腱与大结节前缘存在一定的间隙,可为进针点。改良的注射方法准确率为100%。结论 熟悉肩部的几何关系和解剖特点,改良的封闭注射方法有助于提高封闭注射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冻结肩 封闭 解剖学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征象的脊柱标本观察及影像学分析
2
作者 钟伟兴 王志宏 +3 位作者 李俊桦 廖立青 谌祖江 李义凯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诊治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脊柱非测量观察、X线检查和脊柱测量2具脊柱标本,并进行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结果第1例标本为第7胸椎(T_(7))~第3腰椎(L_(3)),全长29.7 cm;第2例标本为第... 目的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诊治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脊柱非测量观察、X线检查和脊柱测量2具脊柱标本,并进行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结果第1例标本为第7胸椎(T_(7))~第3腰椎(L_(3)),全长29.7 cm;第2例标本为第7颈椎(C_(7))~第2腰椎(L_(2)),全长38.3 cm。标本中韧带部分或完全钙化,小关节、椎间盘骨化,骨质疏松;椎间孔的前后径(宽度)比正常成人窄,大多数上下径(高度)较宽。影像上标本前纵韧带钙化呈点状或条纹状,但实际标本呈片状。标本可呈现X线二维平面难以表现的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椎间孔等。结论随着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进展,患者脊柱弯曲、旋转等活动范围减小,胸廓扩张程度减小,进而影响呼吸,且难以进行椎管内麻醉和骶管注射等操作。在诊断方面,通过骨骼标本和X线影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发展过程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 骨骼标本 X线 影像解剖学
下载PDF
几种常用针具局部松解部位骨骼肌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及病理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景亚军 张磊 +3 位作者 张少群 廖立青 袁仕国 李义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5-541,共7页
背景:局部软组织松解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康复治疗,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局部软组织松解作为一种侵入性、有创性治疗方法,鲜有研究探讨和观察松解治疗后局部组织病理变化过程及转归。目的:观察几种临床常用针... 背景:局部软组织松解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康复治疗,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局部软组织松解作为一种侵入性、有创性治疗方法,鲜有研究探讨和观察松解治疗后局部组织病理变化过程及转归。目的:观察几种临床常用针具局部肌肉松解后松解部位肌组织的修复过程及其病理变化。方法:选用松筋针、银质针、长圆针、小针刀、刃针及铍针分别刺入大鼠腓肠肌肌腹中部0.5-1.0 cm,局部松解两三次。分别于干预后第3,7,14,21,30天处死大鼠,取针刺部组织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局部肌肉的组织形态与病理变化;采用Cell Sens-Entry1.15软件采集图像并进行微血管密度及成纤维细胞计数;采用Image Pro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Ⅰ型胶原纤维的积分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干预后第3天,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溶解、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干预后第7天,炎性细胞减少,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肉芽组织增生;干预后第14天,局部胶原堆积伴肉芽组织大量形成;干预后第21天,胶原减少,肉芽组织机化;干预后第30天,局部组织瘢痕化;(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干预后各时期松解局部均可见Ⅰ型胶原纤维。干预后同一时间,同类针具不同直径间微血管密度、成纤维细胞计数及积分吸光度值均为先增后减趋势,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同类型针具直径越大其损伤效应越大;(3)结果证实,实验中几种新型针具局部肌肉松解对腓肠肌组织有一定的损伤效应,松解干预后局部组织炎性变,肉芽组织机化最终导致局部组织瘢痕化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具 骨骼肌 局部松解 病理 组织形态 瘢痕 损伤 腓肠肌 组织构建
下载PDF
奇神经节的临床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廖立青 贺善礼 +3 位作者 李义凯 何国辉 郭泽钦 陈韦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68-870,共3页
1990年Plancarte首次论述了用奇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会阴部疼痛,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奇神经节的阻滞治疗和损毁性治疗的论述越来越多,如对痛经、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会阴部多汗等病证,常采用奇神经节阻滞疗... 1990年Plancarte首次论述了用奇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会阴部疼痛,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奇神经节的阻滞治疗和损毁性治疗的论述越来越多,如对痛经、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会阴部多汗等病证,常采用奇神经节阻滞疗法。在奇神经阻滞时所采用的穿刺入路途径不尽相同,如经骶尾关节穿刺、经尾骨穿刺、经肛尾韧带穿刺和经旁正中穿刺等[2]。虽然临床报告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神经节 会阴部疼痛 躯体神经 肛尾韧带 神经阻滞 骶尾关节 尾骨肌 肛周 肛门直肠 阻滞治疗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骶髂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诊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祁冀 武凯 +5 位作者 平瑞月 徐燕笑 张少群 张磊 廖立青 李义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分析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方法:回顾2017年5月30日前有关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中文文献,对文献中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标准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28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167篇有影...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分析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方法:回顾2017年5月30日前有关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中文文献,对文献中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标准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28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167篇有影像学诊断标准,骨盆X线正位片和斜位片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双侧髂嵴不等高、骶髂关节密度增高或粗糙和骶髂关节间隙模糊是报道最多的几种影像学依据,文献中的骶髂关节间隙变化和髂嵴高度异常标准不统一。结论: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混乱,关节间隙和髂嵴高度差异等可能的依据也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以上标准仍存在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诊断 影像学
下载PDF
寰椎椎动脉沟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廖立青 李义凯 +1 位作者 赵德强 谭汉旭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研究寰椎椎动脉沟的形态结构,为寰椎相关疾患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成年干燥寰椎标本上,对椎动脉沟和椎动脉沟后结节进行分类,并对椎动脉沟、椎弓根进行相关解剖学测量。结果:椎动脉沟分型,浅沟型占70%,深沟型占12.92%,半... 目的:研究寰椎椎动脉沟的形态结构,为寰椎相关疾患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成年干燥寰椎标本上,对椎动脉沟和椎动脉沟后结节进行分类,并对椎动脉沟、椎弓根进行相关解剖学测量。结果:椎动脉沟分型,浅沟型占70%,深沟型占12.92%,半环型占13.75%和全环型占3.33%。椎动脉沟后结节分型,突起型占27.59%、平坦型占16.81%和隆起型占55.60%。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分别为(8.50±1.39)mm、(7.44±1.18)mm。寰椎椎弓根厚度(4.14±0.96)mm;椎弓根最小宽度3.33mm。在所有标本中,仅有6侧骨桥尖锐利。结论:椎动脉沟均能容纳大于4mm的椎动脉,骨桥尖并不都锐利。因此,诊断沟环症不能仅凭沟环的存在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动脉沟 解剖学
下载PDF
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4
7
作者 廖立青 李红 李义凯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的解剖学特点,为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侧4%甲醛固定的下肢标本,观察和测量跗骨窦的形态结构、血管分布、韧带及脂肪组织,并对136例成年干燥跟骨和距骨进行相关解剖学观察。结果足背动脉、外踝... 目的探讨跗骨窦的解剖学特点,为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侧4%甲醛固定的下肢标本,观察和测量跗骨窦的形态结构、血管分布、韧带及脂肪组织,并对136例成年干燥跟骨和距骨进行相关解剖学观察。结果足背动脉、外踝前动脉、腓动脉穿支和跗外侧动脉发出分支,分布于跗骨窦及外口周围。跟骨骰关节面外上顶点为跗骨窦外口明显的骨突。跗骨管的长度为(14. 85±2. 08)(8. 33~22. 00) mm,跗骨窦的长度为(26. 38±3. 05)(16. 54~35. 79) mm,跟骨沟的长度为(41. 25±3. 52)(31. 06~53. 92) mm。跗骨管纵轴与跟骨长轴的夹角为(49. 37±4. 76)(39. 18~56. 37)°。结论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时,应该先触摸到跟骨骰关节面外上顶点,以该骨性标志为进针点斜向后内49°进针2. 5 cm,即可刺入到跗骨窦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跗骨窦综合征 封闭 解剖学
下载PDF
载距突置钉安全区域的解剖学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廖立青 陈尘 +1 位作者 武凯 李义凯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载距内侧面的安全置钉区域。方法在589例成人干燥跟骨骨性标本中,仔细观察载距突的解剖学特点,测量相关的解剖学参数。结果B型关节面最多见,占77.92%,A型关节面次之,占21.73%;载距突内侧面存在两个骨性突起,中距关节面后端尖部... 目的探讨载距内侧面的安全置钉区域。方法在589例成人干燥跟骨骨性标本中,仔细观察载距突的解剖学特点,测量相关的解剖学参数。结果B型关节面最多见,占77.92%,A型关节面次之,占21.73%;载距突内侧面存在两个骨性突起,中距关节面后端尖部和长屈肌腱沟内侧缘前端;载距突内侧面四边形的边长:前边、后边、上边、下边和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8.07±1.33)(3.88~12.31)mm、(10.27±1.57)(5.62~15.91)mm、(14.99±2.33)(5.86~21.87)mm、(15.43±2.16)(9.82~22.70)mm和(15.83±2.94)(3.83~26.59)mm;中距关节面长度为(18.97±2.85)(9.90~25.41)mm。结论载距突内侧面的四边形可以作为置钉的安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解剖学 成人
下载PDF
封闭治疗跟腱炎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
9
作者 廖立青 武凯 李义凯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为封闭治疗跟腱炎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侧10%甲醛固定的下肢标本,观察和测量跟腱外周的筋膜鞘及神经血管、跟骨后滑囊、跟下滑囊和跟腱的形态结构等。结果:1.小腿后骨筋膜鞘浅层的纤维鞘与跟腱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腔隙;2.跟腱... 目的:为封闭治疗跟腱炎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侧10%甲醛固定的下肢标本,观察和测量跟腱外周的筋膜鞘及神经血管、跟骨后滑囊、跟下滑囊和跟腱的形态结构等。结果:1.小腿后骨筋膜鞘浅层的纤维鞘与跟腱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腔隙;2.跟腱的前面、两侧面和上下两端都分布有营养跟腱的血管,而其后面没有分布;3.跟骨后滑囊位于跟骨结节软骨面与跟腱之间,跟下滑囊位于跟骨结节下部与足底脂肪垫之间;4.跟腱由小腿三头肌的肌腱组成,其胶原纤维束呈不同程度旋转。结论:封闭治疗跟腱炎时,应将药液注入跟腱周围潜在的筋膜鞘腔隙、跟骨后滑囊或跟下滑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跟腱炎 封闭 解剖学
下载PDF
一种新的足骨串制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立青 李义凯 +1 位作者 何国辉 李乃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骨架是医学必需的实验教学材料,但该资源匮乏。目前,骨骼制作方法的文献较少。人体足骨包括距骨、跟骨、舟骨、骰骨、楔骨、跖骨和趾骨,其形态结构及连接方式较手骨复杂,故足骨串制较为困难。传统的串骨方法中,足骨串制定位不准确... 骨架是医学必需的实验教学材料,但该资源匮乏。目前,骨骼制作方法的文献较少。人体足骨包括距骨、跟骨、舟骨、骰骨、楔骨、跖骨和趾骨,其形态结构及连接方式较手骨复杂,故足骨串制较为困难。传统的串骨方法中,足骨串制定位不准确,不能很好展示骨架的原有结构,并造成骨架的易损耗。为此,笔者在传统足骨串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新方法操作简单并保持足骨原有结构形态,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制方法 足骨 形态结构 教学材料 连接方式 结构形态 骨架
下载PDF
封闭疗法治疗跟腱炎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立青 武凯 李义凯 《中医正骨》 2019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前临床上治疗跟腱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封闭疗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但其药物配伍、用量、浓度及治疗频次存在较大差异,封闭注射的操作方法也各异,而且治疗后缺乏规范的康复运动,造成跟腱断裂的病例时有报道。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对封... 目前临床上治疗跟腱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封闭疗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但其药物配伍、用量、浓度及治疗频次存在较大差异,封闭注射的操作方法也各异,而且治疗后缺乏规范的康复运动,造成跟腱断裂的病例时有报道。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对封闭疗法利弊的评判,而且不利于封闭疗法对跟腱影响的研究,更不利于跟腱断裂防治措施的研究。本文对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学结构以及跟腱封闭疗法的药物配伍、用量、浓度、治疗频次、注射操作方法和封闭治疗后的康复运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跟腱炎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跟腱炎 封闭疗法
下载PDF
颈袢与迷走神经变异一例
12
作者 廖立青 贺善礼 李义凯 《解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41-,共1页
颈袢与迷走神经存在交通支,经查询国内解剖学文献未见报道。舌下神经与迷走神经存在交通支少有报道[1]。颈袢上、下根不吻合有少量文章报道[2]。舌下神经、颈袢和迷走神经之间存在诸多变异,它们的结构功能及其复杂,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 颈袢与迷走神经存在交通支,经查询国内解剖学文献未见报道。舌下神经与迷走神经存在交通支少有报道[1]。颈袢上、下根不吻合有少量文章报道[2]。舌下神经、颈袢和迷走神经之间存在诸多变异,它们的结构功能及其复杂,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和为颈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现报道如下。材料:一具75岁左右的男性标本(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红色乳胶、游标卡尺(分辨率为0.02 mm)。采用大体解剖形态学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袢上根 交通支 迷走神经 舌下神经
下载PDF
颈椎隐裂三例
13
作者 廖立青 李义凯 《解剖学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290-290,共1页
脊柱隐裂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畸行造成的椎管闭合不全~[1]。脊椎隐裂多见于腰骶椎,颈椎隐裂较为罕见~[1]。笔者发现3例颈椎隐裂的案例,报道如下。1例第6颈椎隐裂的标本,其棘突中间存在一条间隙使棘突分成两半,左半棘突较短,右... 脊柱隐裂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畸行造成的椎管闭合不全~[1]。脊椎隐裂多见于腰骶椎,颈椎隐裂较为罕见~[1]。笔者发现3例颈椎隐裂的案例,报道如下。1例第6颈椎隐裂的标本,其棘突中间存在一条间隙使棘突分成两半,左半棘突较短,右半棘突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隐裂 颈椎 椎管闭合不全 中枢神经系统 棘突 先天性 腰骶椎
下载PDF
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安全区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星 张俊杰 +2 位作者 景亚军 廖立青 维尼 《中医正骨》 2018年第2期7-9,15,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区域。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左侧8例,右侧12例),剥离以桡骨茎突为中心的长10 cm、宽5 cm的皮肤,仔细分离桡神经浅支、血管和腱鞘,找到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最高点。观测桡骨茎突...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区域。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左侧8例,右侧12例),剥离以桡骨茎突为中心的长10 cm、宽5 cm的皮肤,仔细分离桡神经浅支、血管和腱鞘,找到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最高点。观测桡骨茎突周围桡神经浅支和桡动脉的走行分布,并以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及其最高点为标志,分别在桡骨茎突外侧腱鞘浅面和桡骨茎突外侧面骨沟处各划定1个安全治疗区域,测量并比较这2个安全治疗区域的面积。结果:(1)桡骨茎突周围桡神经浅支的走行分布。在桡骨茎突根部,桡神经浅支斜行于桡骨茎突外侧腱鞘浅面,其主要分支数量为1~2支,且走行于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形成的骨沟之外,仅有部分细小分支覆盖于桡骨茎突腱鞘浅面。20具标本中,19具有2支桡神经浅支分支走行于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形成的骨沟之外,1具有1支桡神经浅支分支走行于桡骨茎突背侧骨嵴之外。(2)桡骨茎突周围桡动脉的走行分布。桡动脉在桡骨茎突根部沿着桡骨茎突掌侧骨嵴的掌侧面走行,到达桡骨茎突掌侧骨嵴最高点,以30°±5°角折向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的内侧,并斜行至手背。(3)安全治疗区域。桡骨茎突腱鞘浅面安全治疗区的面积大于桡骨茎突外侧面骨沟安全治疗区的面积[(303.04±38.63)mm^2,(134.29±24.37)mm^2,t=2.286,P=0.023]。结论:桡骨茎突掌、背侧2条骨嵴之间,掌、背侧骨嵴最高点连线以上,距离两骨嵴最高点1 cm以内,是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 Quervain病 腱嵌压 桡骨茎突 桡神经 桡动脉 解剖学 小刀针
下载PDF
应用UPLC-MS/MS观测6种中药对尿酸盐体外溶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梓誉 杨晗 +4 位作者 李义凯 温干军 廖立青 李俊桦 谌祖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05-1711,共7页
目的建立水基质溶液中尿囊素含量的测定方法,观测6种治疗痛风常用中药对尿酸盐体外溶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定量分析9组溶液中尿酸盐溶解后产生的尿囊素含量:实验组溶剂为6种治疗痛风常用中药的超... 目的建立水基质溶液中尿囊素含量的测定方法,观测6种治疗痛风常用中药对尿酸盐体外溶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定量分析9组溶液中尿酸盐溶解后产生的尿囊素含量:实验组溶剂为6种治疗痛风常用中药的超声水提取溶液,对照组溶剂为超纯水、5%碳酸氢钠溶液和尿酸酶溶液。结果尿囊素的色谱在1.40 min出峰,在0.1-1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36%(n=6),RSD为2.33%。尿囊素浓度与溶液pH值无线性相关;溶解时间24 h,土茯苓、黄柏和海金沙组尿囊素浓度与超纯水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解时间24 h,山慈菇、苍术和大黄组尿囊素浓度均高于超纯水组(P<0.05);溶解时间24 h,山慈菇组尿囊素浓度高于5%碳酸氢钠组(P<0.05);尿酸酶组的尿囊素浓度在1 h和24 h溶解时间内均为9组中最高(P<0.05)。通过尿酸盐溶液中分解产生的尿囊素含量估算尿酸盐的溶解度(1 h,24 h),以1h超纯水组的溶解度为100%:超纯水组(100%,121%),山慈菇组(279%,463%),土茯苓组(69%,172%),海金沙组(21%,97%),苍术组(105%,400%),大黄组(146%,311%),黄柏组(65%,74%),尿酸酶组(8247%,12454%)和5%碳酸氢钠组(63%,285%)。结论本方法可灵敏、准确地测定尿酸盐在水基质中药溶液中溶解后产生的尿囊素含量。山慈菇、苍术和大黄对尿酸盐的体外溶解度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未能达到临床溶解痛风石的要求。土茯苓、黄柏和海金沙对MSU的溶解无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盐 中药 UPLC-MS/MS 尿酸酶
下载PDF
跟痛症相关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叶永亮 霍力为 +5 位作者 罗曼 杨广钢 廖立青 武凯 陈尘 李义凯 《中医正骨》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刺和小趾展神经走行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589具干燥完整的成人跟骨标本和10具以10%甲醛固定的下肢标本(范围包括小腿中段以下)。在跟骨标本上仔细观察是否存在骨刺,记录骨刺的形态、位置、数量,测量骨刺的长度和宽度... 目的:探讨跟骨骨刺和小趾展神经走行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589具干燥完整的成人跟骨标本和10具以10%甲醛固定的下肢标本(范围包括小腿中段以下)。在跟骨标本上仔细观察是否存在骨刺,记录骨刺的形态、位置、数量,测量骨刺的长度和宽度,观察跖筋膜和趾短屈肌在跟骨的附着部位。从足背逐层解剖下肢标本,分离并观察小趾展神经走行及周围的结构。结果:589具跟骨标本中,左侧跟骨293具、右侧跟骨296具。119具跟骨骨刺位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前缘,部分跟骨骨刺还出现在跟骨结节内侧突后缘(2具)、跟骨结节外侧突(14具)、跟骨前结节和内外侧突之间(23具),有的甚至出现在跟骨前结节足底长韧带附着处周围(8具)。跟骨结节内侧突跖侧面存在一条骨嵴,将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分为前后两部分;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119具跟骨结节内侧突存在骨刺的标本中,左侧跟骨62具、右侧跟骨57具,两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331,P=0. 565);两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 396,P=0. 692);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16. 42±5. 26) mm,其中左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15. 72±5. 43) mm、右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17. 19±5. 02) mm,两侧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533,P=0. 128)。589具跟骨标本中,230具跟腱止点处存在骨刺,其发生率高于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的发生率(χ~2=50. 166,P=0. 000)。小趾展神经在跟骨底面的行程中伴有相关的动静脉,在跟骨底面内侧缘转折到跟骨结节外侧突之间走行的一段都被紧密的结缔组织和骨性结构包围。结论:跟骨骨刺为片状骨赘,且并非仅发生在跟骨结节内侧突;跟骨结节内侧突骨刺上下两个面接触的软组织不同,并不是都在跖筋膜里,而应该是上面与趾短屈肌接触,下面与跖筋膜接触;小趾展神经在跟骨底面内侧缘转折到跟骨结节外侧突之间走行的一段存在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痛 跟骨骨刺 筋膜炎 足底 解剖
下载PDF
腰椎弓根长度与椎管大小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燕笑 武凯 +3 位作者 廖立青 祁冀 李义凯 欧阳钧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弓根长度与椎管大小的关系,为临床腰椎管狭窄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成人干燥腰椎骨上测量双侧第1腰椎到第5腰椎(L1~5)椎弓根的长度、侧隐窝的长度、椎管的正中矢状径和椎管横径。结果:平均双侧椎弓根长度、双侧侧... 目的:研究腰椎弓根长度与椎管大小的关系,为临床腰椎管狭窄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成人干燥腰椎骨上测量双侧第1腰椎到第5腰椎(L1~5)椎弓根的长度、侧隐窝的长度、椎管的正中矢状径和椎管横径。结果:平均双侧椎弓根长度、双侧侧隐窝长度从L1到L5逐渐减小;椎管正中矢状径和椎管横径从L1到L4逐渐减小,L5增大。L5椎管正中矢状径平均为(17.43±3.52)mm,椎管横径平均为(21.36±4.14)mm。双侧椎弓根长度与同侧侧隐窝长度L3、L4、L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L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椎弓根长度与椎管矢状径在L1、L2、L4、L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椎弓根长度与椎管横径在L1、L2、L3、L4、L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L3~5,腰椎弓根长度与同侧侧隐窝长度有关,而与椎管正中矢状径、椎管横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 椎管 侧隐窝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跟骨骨刺定位与病因学特点的X射线片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凯 廖立青 李义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906-2910,共5页
背景: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跟骨骨刺的发生与足底筋膜炎和骨关节炎等疾病存在联系,对于跟骨骨刺的病因,目前已经提出“垂直压缩”和“纵向牵拉”两大假说,但都未得到证实。目的:对跟骨骨刺的形态和位置进行统计,分析跟骨骨刺的病因。... 背景: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跟骨骨刺的发生与足底筋膜炎和骨关节炎等疾病存在联系,对于跟骨骨刺的病因,目前已经提出“垂直压缩”和“纵向牵拉”两大假说,但都未得到证实。目的:对跟骨骨刺的形态和位置进行统计,分析跟骨骨刺的病因。方法:随机选取完整干燥跟骨标本831例和跟骨侧位X射线片222例(其中18-30岁33例,31-50岁97例,51-70例83例,71-90例9例),观察跟骨骨刺的形态和位置,游标卡尺直接测量标本中跟骨骨刺的长度和宽度,运用相关软件在跟骨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骨刺长度。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南方医科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试验所用跟骨标本由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为供者自愿捐赠。结果与结论:①跟骨标本有142例存在骨刺;跟骨侧位X射线片中有82例存在骨刺;跟腱骨刺最长处88.1%位于跟骨外侧缘,足底骨刺全部位于跟骨内侧结节;②X射线片无骨刺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2.9±14.2)岁,有骨刺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4.0±13.4)岁,单纯跟腱骨刺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2.3±14.9)岁,有骨刺人群平均年龄显著大于无骨刺人群(P<0.05);无骨刺人群与单纯跟腱骨刺人群的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跟骨标本显示跟腱骨刺的形态为竖嵴状,足底骨刺为片状;④结果说明:跟骨侧位X射线片中跟骨骨刺发生率大于跟骨标本中跟骨骨刺发生率;跟腱骨刺多发生在跟腱附着处外侧,足底骨刺发生在跟骨内侧结节;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跟骨骨刺的发生率不同;提示跟腱骨刺可能由纵向牵拉引起,足底骨刺可能由垂直压缩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刺 跟腱 形态 位置 病因学 垂直压缩 纵向牵拉
下载PDF
交感神经和肌卫星细胞对肌筋膜激痛点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凯 袁仕国 +1 位作者 廖立青 李义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4-698,703,共6页
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是骨骼肌中坚硬、离散的肌紧张带,可引起自发性疼痛,或受压时疼痛[1],而MTrPs又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核心[2]。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影... 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是骨骼肌中坚硬、离散的肌紧张带,可引起自发性疼痛,或受压时疼痛[1],而MTrPs又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核心[2]。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影响95%的慢性疼痛病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流行病学研究 自发性疼痛 肌筋膜激痛点 肌卫星细胞 慢性疼痛 交感神经 肌紧张
下载PDF
跟骨各分部损伤程度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尘 廖立青 李义凯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77-479,I0002,共4页
目的:观测跟骨各分部的损伤程度,更好地理解跟骨各部位骨折损伤机制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589例跟骨,按解剖学特点分为前部、体部、结节部、载距突部、丘部,划分无损、轻度、中度、重度4个损坏等级,结合观测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无... 目的:观测跟骨各分部的损伤程度,更好地理解跟骨各部位骨折损伤机制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589例跟骨,按解剖学特点分为前部、体部、结节部、载距突部、丘部,划分无损、轻度、中度、重度4个损坏等级,结合观测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无损的可能性排序为载距突部>体部>丘部>结节部>前部;轻度坏损可能性为丘部>前部>载距突部;中度坏损可能性为前部>结节部>体部>丘部;重度坏损可能性为结节部>丘部>体部。结论:跟骨分部与坏损程度发生率有相关性,前部坏损可能性最大,载距突部坏损可能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跟骨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