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水利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研究--以赣抚平原岗前渡槽工程为例
1
作者 廖艳彬 赖青延 《老区建设》 2023年第10期59-65,共7页
江西赣抚平原岗前渡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地方水利建设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时代文化价值内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党的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水利技术和建筑审美价值的体现,成为地方社会经济效益的推力和生态环... 江西赣抚平原岗前渡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地方水利建设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时代文化价值内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党的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水利技术和建筑审美价值的体现,成为地方社会经济效益的推力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借鉴。目前其保护开发存在着文化挖掘不完整、文化功能管理薄弱、文化宣传薄弱、文化管理人才不足、文化保护机制缺乏等问题。加强岗前渡槽工程文化保护与开发,需要坚持完整性保护开发原则,注重文化关联性保护,推进岗前渡槽文化建设,加强水利文化保护管理人才培养,做好总体保护开发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前渡槽工程 文化价值 保护开发 对策思考
下载PDF
民国时期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尝试——以1932—1942年时期的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廖艳彬 金诗灿 《理论月刊》 2008年第5期45-46,52,共3页
1932-1942年间的十年时期,江西省国民政府在水利等诸多领域实行了崭新的理念和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性的政策和措施,体现了政府在水利领域进行现代化政权建设的努力。尽管其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失败的命运,但是在此期间,通过... 1932-1942年间的十年时期,江西省国民政府在水利等诸多领域实行了崭新的理念和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性的政策和措施,体现了政府在水利领域进行现代化政权建设的努力。尽管其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失败的命运,但是在此期间,通过对现代水利技术、理念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运用,水利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兴修和整治了许多水利工程,客观上也一定程度地促进了江西地方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政十年 水利 传统 现代
下载PDF
“美丽乡村”视阈下的古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以泰和县螺溪镇爵誉村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廖艳彬 宋红滚 《农业考古》 2015年第4期296-299,共4页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保存乡村传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场所和基地。江西古村镇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家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任务指引下,如何加强和促进古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泰和县螺...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保存乡村传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场所和基地。江西古村镇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家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任务指引下,如何加强和促进古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泰和县螺溪镇爵誉古村为例,通过调研发现古村传统文化建设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以促进古村的保护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建设 古村保护 爵誉村
下载PDF
创建权之争:水利纠纷与地方社会——基于清代鄱阳湖流域的考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廖艳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10,共6页
清代,在鄱阳湖流域内的乌石潭陂、槎滩陂和北澳陂水利系统,地方社会围绕水利工程设施的创建权属都发生了激烈的矛盾纠纷。这种文本纠纷的发生,源于地方社会宗族观念的浓厚基础,也是地方民众争夺用水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地方社会不... 清代,在鄱阳湖流域内的乌石潭陂、槎滩陂和北澳陂水利系统,地方社会围绕水利工程设施的创建权属都发生了激烈的矛盾纠纷。这种文本纠纷的发生,源于地方社会宗族观念的浓厚基础,也是地方民众争夺用水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地方社会不同力量之间的权力争夺和社会秩序的变化,表现出区域类型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建权之争 家族荣誉 用水权 鄱阳湖流域 清代
下载PDF
清代国家水利管理理念与地方水利修建——以江西丰城县堤防建设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廖艳彬 宋燕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3,共6页
清代时期,丰城县堤防设施主要分为石堤和土堤两种形式。在这两种堤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国家和地方社会各种力量都参与其中,他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其中代表国家的地方官府在石堤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土堤建设则以地方力量为主... 清代时期,丰城县堤防设施主要分为石堤和土堤两种形式。在这两种堤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国家和地方社会各种力量都参与其中,他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其中代表国家的地方官府在石堤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土堤建设则以地方力量为主。这种状况反映了清代官府对基层水利设施的成本化管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丰城县 堤防建设 水利管理理念
下载PDF
泰和县槎滩陂水利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开发 被引量:4
6
作者 廖艳彬 田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10,共6页
水利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水资源丰富,水利建设较为发达,水利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家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目标引领下,如何加强和促进传统水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泰和县槎滩陂水利工程为例,通过实地... 水利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水资源丰富,水利建设较为发达,水利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家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目标引领下,如何加强和促进传统水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泰和县槎滩陂水利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分析了槎滩陂水利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及其保护开发的现状等,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促进槎滩陂水利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槎滩陂 水利文化 遗产价值 保护开发
下载PDF
传统地方水利系统的公共属性及其管理变迁——以江西泰和县槎滩陂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廖艳彬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7-179,共3页
自南唐至民国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槎滩陂水利系统由创建初的"家族独修"转为"乡族合修",并逐渐由完全的"民修"转为"官督民修"和"官民合修"等。在此过程中,槎滩陂水利完成了由家族事... 自南唐至民国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槎滩陂水利系统由创建初的"家族独修"转为"乡族合修",并逐渐由完全的"民修"转为"官督民修"和"官民合修"等。在此过程中,槎滩陂水利完成了由家族事务向地方公共事务的演变,反映了涉及民众共同利益的地方事务的演变规律和发展模式,也折射出地方社会秩序以及国家权力控制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槎滩陂水利 公共属性 管理权 宗族竞争
下载PDF
明清水利社会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2
8
作者 廖艳彬 刘生文 《学习月刊》 2007年第20期28-29,共2页
明清水利史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史学界"眼光向下"的学术趋势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转向水利与地方社会相结合的研究,关注水利条件下的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与权力体系的变迁等方面,形成了... 明清水利史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史学界"眼光向下"的学术趋势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转向水利与地方社会相结合的研究,关注水利条件下的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与权力体系的变迁等方面,形成了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繁荣景象。本文主要对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状况作一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农田水利为出发点,探讨地方社会的基层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社会史 元斌 农田水利工程 水利史 财政史 经济史 水利纠纷 水事纠纷 权力体系
下载PDF
明清赣江中游地区的水旱灾害、社会矛盾及民众信仰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廖艳彬 肖育琼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第1期104-112,共9页
明清时期,赣江中游地区的水旱灾害具有频繁性、时空性、连续性和多灾种并发等特征,造成人口死亡、饥民逃荒与社会骚动等严重后果,成为影响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防灾救灾过程中,地方民众形成多种灾害神灵信仰,体现出传统民众应对... 明清时期,赣江中游地区的水旱灾害具有频繁性、时空性、连续性和多灾种并发等特征,造成人口死亡、饥民逃荒与社会骚动等严重后果,成为影响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防灾救灾过程中,地方民众形成多种灾害神灵信仰,体现出传统民众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复杂心态,也成为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 民众信仰 明清时期 赣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江西泰和县槎滩陂水利文化资料辑录(一)——五代至两宋时期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艳彬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09-110,共2页
槎滩陂位于吉安市泰和县境内,是江西省古代"民修"水利的重大工程之一,创建于南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号称"江南都江堰"。其流长三十余里,灌溉泰和、吉安两地农田四万余亩,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槎滩陂位于吉安市泰和县境内,是江西省古代"民修"水利的重大工程之一,创建于南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号称"江南都江堰"。其流长三十余里,灌溉泰和、吉安两地农田四万余亩,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南唐至民国,槎滩陂经历了多次重修,地方社会围绕水利的建设和管理及水利纠纷等方面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笔者将分阶段辑录相关资料,供享于专家学者。本文辑录的是五代至两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文化 泰和县 江西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献资料 专家学者 吉安市 都江堰
下载PDF
明清鄱阳湖流域农田水利管理的类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艳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明清时期的鄱阳湖流域地区,农田水利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主要分为"官修"、"官督民修"和"民修"等不同类型,其中又以"官督民修"和"民修"体制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源于流域区复杂的水利形... 明清时期的鄱阳湖流域地区,农田水利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主要分为"官修"、"官督民修"和"民修"等不同类型,其中又以"官督民修"和"民修"体制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源于流域区复杂的水利形势,而且也是传统国家政权对水利领域不同干预程度的体现,反映了国家和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与调适。在此过程中,受吏治水平的影响,国家对水利干预的实效有所不同,影响着水利建设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管理体制 吏治水平 水利成就 鄱阳湖流域 明清
下载PDF
明清鄱阳湖流域农田水利建设经费来源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艳彬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1-174,共4页
明清鄱阳湖流域水利建设经费来源于官项资金、民众摊派、官绅及商人捐助等多种形式,其中地方民众摊派形式贯穿于整个王朝始末,为流域区水利经费来源的主体,表现出区域性特征,也是明清国家水利管理的缩影。
关键词 明清 鄱阳湖流域 水利经费来源 国家水利管理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水利纠纷与地方秩序——以乾隆年间江西奉新、靖安两县洋壕堰文案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艳彬 《人文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水利社会史研究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重视。在探讨明清时期的水利纠纷方面,学者们或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出发[1],或从水权争夺入手[2],或关注水利系统中反映的道德价值观念[3],或从水资源的产权属... 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水利社会史研究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重视。在探讨明清时期的水利纠纷方面,学者们或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出发[1],或从水权争夺入手[2],或关注水利系统中反映的道德价值观念[3],或从水资源的产权属性角度分析[4],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方法和理论模式,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新县志 南昌府志 靖安县 江西布政司 乾隆年间
下载PDF
江西古村落——金溪县双塘镇竹桥村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艳彬 《农业考古》 2018年第3期273-273,共1页
竹桥村位于金溪县北部双塘镇境内,依山面畈,呈扇形构造,距县城10公里,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余年。全村现共有265户、823人,是单一余姓村落。2009年和2010年,竹桥村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4... 竹桥村位于金溪县北部双塘镇境内,依山面畈,呈扇形构造,距县城10公里,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余年。全村现共有265户、823人,是单一余姓村落。2009年和2010年,竹桥村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入选全国首批50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作名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溪县 古村落 江西省 历史文化 保护利用 传统村落
下载PDF
20年来国内明清水利社会史研究回顾 被引量:10
15
作者 廖艳彬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将水利与地方民众生活、社会结构及权力体系等方面相结合的水利社会史研究开始兴起。回顾20年来这一研究的发展历程,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具体梳理,揭示国内学者对明清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关注焦点、研究层次及研究方法。
关键词 20年来 明清时期 水利社会史 回顾
下载PDF
江西农业水利遗产的价值内涵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艳彬 李洋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67-71,共5页
江西自古以来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农业水利建设一直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形成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内涵,主要表现为历史纽带、科学理念、经济支撑和生态借鉴四个方面,构成了本区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实施中... 江西自古以来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农业水利建设一直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形成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内涵,主要表现为历史纽带、科学理念、经济支撑和生态借鉴四个方面,构成了本区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设的指引下,深入挖掘本区域传统农业水利遗产的价值内涵,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发展生态水利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农业水利文化 遗产价值 当代启示
下载PDF
明清鄱阳湖流域水利开发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艳彬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0-47,共8页
明清时期,鄱阳湖流域水利开发与环境演变之间存在着正负向生态效应关系。一方面水利开发改善了农业耕作环境,推动了广大山地和湖区地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正向生态效应;另一方面与山争地、与水争地的过度开发加大了生态压力,给地方社会... 明清时期,鄱阳湖流域水利开发与环境演变之间存在着正负向生态效应关系。一方面水利开发改善了农业耕作环境,推动了广大山地和湖区地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正向生态效应;另一方面与山争地、与水争地的过度开发加大了生态压力,给地方社会生产和民众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山地开发和湖区开发与流域环境变化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性,两者之间的合力加剧了流域内水利开发和环境演变之间的矛盾。地方官府在其中管理的缺失,成为流域区生态失衡加剧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水利开发 生态演变 明清
下载PDF
区域生态与水利开发:明清鄱阳湖流域水利社会的类型
18
作者 廖艳彬 袁坤 《人文论丛》 CSSCI 2015年第2期228-236,共9页
明清水利史一直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已有研究经历着一个由关注治水层面的政治史研究范式到关注水利与社会秩序层面的社会生态史研究范式的转变过程。众多学者立足于不同区域,从不同视角对不同类型水利社会... 明清水利史一直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已有研究经历着一个由关注治水层面的政治史研究范式到关注水利与社会秩序层面的社会生态史研究范式的转变过程。众多学者立足于不同区域,从不同视角对不同类型水利社会进行了类型学意义上的分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①本文在参考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鄱阳湖流域水利社会的研究,认为明清鄱阳湖流域水利开发取决于生态环境、国家制度、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地方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由此形成了圩田、堤垱和陂堰三种不同水利社会类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本流域层次性、动态性的水利社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社会 生态环境 流域区 鄱阳湖区 农田水利系统 水利开发 堤防系统
下载PDF
传统延承与近代转型:民国江西泰和县槎滩陂水利社会的演变
19
作者 廖艳彬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民国时期,政府加大了对地方事业建设的关注力度,且进行了近代化管理转型的尝试。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槎滩陂水利社会一方面延续了以地方乡族力量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但参与管理的乡族范围有所扩大和拓展,显示出该水利社会传统权力体系... 民国时期,政府加大了对地方事业建设的关注力度,且进行了近代化管理转型的尝试。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槎滩陂水利社会一方面延续了以地方乡族力量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但参与管理的乡族范围有所扩大和拓展,显示出该水利社会传统权力体系的巨大弹性和张力;另一方面“官民合修”的维修形式表明地方政府强化了对其的干预,体现了近代国家政权建设理念实施的努力,以及水泥和砂浆等近代技术材料的运用,推动了该水利社会的近代化转型。这种演变不仅折射出本区域地方社会秩序和结构的变迁,也是民国特殊环境下政府、社会与地方水利系统之间关系转型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槎滩陂水利 乡族管理 官民合修
下载PDF
明清赣江中游地区水利建设特点探析
20
作者 廖艳彬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7-150,共4页
赣江从江西南部发源,由南而北穿越省境,从赣州市以下至新干县为中游地区(1),其行政区划在明清时期主要包括吉安府、临江府和袁州府所辖地区。(2)明至清代,该区域特别是广大山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和土地的大... 赣江从江西南部发源,由南而北穿越省境,从赣州市以下至新干县为中游地区(1),其行政区划在明清时期主要包括吉安府、临江府和袁州府所辖地区。(2)明至清代,该区域特别是广大山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和土地的大量开垦,修建了众多的水利设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设施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游地区 明清时期 水利建设 赣江 水利设施 行政区划 使用寿命 西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