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波 陈锡树 +2 位作者 廖芝富 陈诚 唐丽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990-992,共3页
目的探讨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7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Ivor-Lewis手术(右胸及上腹正中切口)86例,采用Sweet手术(左胸后外侧切... 目的探讨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7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Ivor-Lewis手术(右胸及上腹正中切口)86例,采用Sweet手术(左胸后外侧切口)82例,比较两组上纵膈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清扫数、手术出血量、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Ivor-Lewis手术组上纵膈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清扫数,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Sweet手术组(P<0.05),手术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Ivor-Lewis手术有利于食管游离和两野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OR-LEWIS手术 食管癌 疗效
下载PDF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波 段太容 +1 位作者 廖芝富 曾祥义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966-1968,共3页
目的分析肋骨内固定术(肋骨接骨板)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治疗的优势。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对23例外伤后多根多处肋骨骨患者应用肋骨接骨板进行肋骨切开内固定(手术组),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同类25例患者采用包扎、肋骨牵引... 目的分析肋骨内固定术(肋骨接骨板)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治疗的优势。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对23例外伤后多根多处肋骨骨患者应用肋骨接骨板进行肋骨切开内固定(手术组),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同类25例患者采用包扎、肋骨牵引、呼吸机内固定(保守组),比较两组胸引量、胸引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肺部并发症、呼吸机使用率。结果手术组胸引量、胸引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肺部并发症、呼吸机使用率优于保守组。结论采用切开内固定(肋骨接骨板)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具有疗效确切、恢复快、方法简单、可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是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内固定术 肋骨接骨板 疗效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廖芝富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1-3,1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7月期间52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加入分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开放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6例患...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7月期间52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加入分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开放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借助关节镜辅助功能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13.%)明显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8.82±2.92)d、术后并发症(7.69%)、骨性愈合时间(3.69±0.27)个月均低于对照组,且6个月骨性愈合率(92.13%)高于对照组(69.23%)(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踝关节融合术相比,微创踝关节融合术临床效果较传统开放手术更好,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 足踝创伤性关节炎 足踝功能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廖芝富 匡中强 +1 位作者 曲诗言 宋留红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灌注量联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 目的探讨骨水泥灌注量联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27例行PVP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VCF分为骨折组(n=78)和未骨折组(n=549),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折部位、BMD、骨折椎体压缩率、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Cobb’s角、骨水泥灌注量、术后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Cobb’s角恢复程度、矢状面垂直轴偏移量(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术后支具佩戴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和BMD的差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患者PVP术后AVC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骨水泥灌注量、BMD、骨水泥灌注量和BMD的差值预测PVP术后AVCF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糖尿病、高血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骨折组年龄、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灌注量与BMD差值高于未骨折组(t=7.318、8.535、7.458,P<0.05)、骨折组BMD、术前Cobb’s角低于未骨折组(t=-6.646、-6.541,P<0.05)、骨折组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呈O型分布率、术后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比例高于未骨折组(χ^(2)=27.643、17.436、25.352,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BMD(95%CI:1.653~3.995、OR:2.241)、骨水泥灌注量(95%CI:1.743~4.635、OR:2.644)、发生骨水泥渗漏(95%CI:1.249~3.016、OR:1.564)、术后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95%CI:2.684~6.745、OR:3.024)、骨水泥灌注量与BMD差值(95%CI:1.856~7.849、OR:3.656)是PVP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影响因素。BMD、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灌注量与BMD差值预测AVCF的AUC分别为0.739(95%CI:0.560~0.918)、0.772(95%CI:0.604~0.940)、0.920(95%CI:0.865~0.976),预测临界值(Cut-off值)分别为-3.35、4.45、6.45,灵敏度分别为0.538、0.692、0.846,特异度分别为0.839、0.874、0.785。结论BMD、骨水泥灌注量、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后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灌注量与BMD差值是PVP术后发生AVCF的危险因素,骨水泥灌注量与BMD差值对AVCF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以用于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成形术 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