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插补泻和捻转补泻的协同与分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润龙 廖茂棣 +4 位作者 罗浩 吴洪 侯逸敏 胡芮 张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7-891,共5页
分析提插补泻和捻转补泻的协同使用情况及分离原因。提插补泻和捻转补泻是针刺补泻的重要内容,传统针灸学中,二者存在协同使用的情况,主要与以血气理论为指导的治疗思想和人体结构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有关。民国以后,逐渐出现提插补泻和捻... 分析提插补泻和捻转补泻的协同使用情况及分离原因。提插补泻和捻转补泻是针刺补泻的重要内容,传统针灸学中,二者存在协同使用的情况,主要与以血气理论为指导的治疗思想和人体结构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有关。民国以后,逐渐出现提插补泻和捻转补泻的分离,与"科学针法"被后世广泛应用及神经科学融入针灸治疗体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插补泻 捻转补泻 刺法
原文传递
基于支饮理论探讨恶性心包积液证治
2
作者 廖茂棣 姜欣 黄金昶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1522-1525,共4页
从支饮理论内涵出发,着重探讨其与水液代谢过程的密切关系,从而阐释恶性心包积液病因病机,进而深入探讨本病中医治疗策略。基本治法可分为4类:宣肺解表、散寒除湿;健脾化湿、行气通腑;清利焦膜、畅通水路;温补心肾、化湿利水。具体治疗... 从支饮理论内涵出发,着重探讨其与水液代谢过程的密切关系,从而阐释恶性心包积液病因病机,进而深入探讨本病中医治疗策略。基本治法可分为4类:宣肺解表、散寒除湿;健脾化湿、行气通腑;清利焦膜、畅通水路;温补心肾、化湿利水。具体治疗可将艾灸作为重要手段,辅以中药、针刺辨证治疗,内外同治可从根本上温阳化饮,并充分兼顾饮邪形成、代谢的不同环节,从而快速减少积液产生,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支饮 恶性心包积液 医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