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建构当代艺术表征范式的一种尝试——波瑞奥德的“关系美学”思想述评 |
延永刚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2
|
将镜头对准电影自身——贾樟柯《江湖儿女》的元电影性质解读 |
延永刚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3
|
创意写作实践:“乃寅写作班”教学能力培养 |
延永刚
|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4
|
从“极性”到“间性”——20世纪西方文论的理论品格解析 |
延永刚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5
|
文学批评维度的辨证互动 |
延永刚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6
|
论审美现代性的双重自反性 |
延永刚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2 |
1
|
|
7
|
互文性理论中的文学记忆维度 |
延永刚
齐素
|
《理论观察》
|
2023 |
0 |
|
8
|
创伤记忆:表征困境的突围与审美伦理的重建 |
延永刚
冯岩
|
《新余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误读:作为一种文学反记忆形式 |
延永刚
齐素
|
《戏剧之家》
|
2018 |
0 |
|
10
|
文秘专业教学中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 |
延永刚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1
|
影片《归来》中身份危机的后精神分析学解读 |
延永刚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2
|
互文性思想的变迁与主体性命运的沉浮 |
延永刚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