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延艳斌 李春玲 刘深龙 《四川中医》 2019年第12期208-212,共5页
目的:观察头针同步运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针组、康复组和针康组,头针组36例采用头部运感区、运动区为主穴治疗,康复组37例采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针康组37例釆用头针同步运... 目的:观察头针同步运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针组、康复组和针康组,头针组36例采用头部运感区、运动区为主穴治疗,康复组37例采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针康组37例釆用头针同步运动疗法治疗,3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改良的Ashworth痉挛指数、NDS、FMA、CSI及ADL评分变化;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疗程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NDS、CS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Ashworth痉挛指数、FMA、ADL评分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NDS、CSI均低于头针组、康复组,Ashworth痉挛指数、FMA、ADL评分高于头针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积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头针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头针组、康复组。结论: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运动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生活能力,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同步运动疗法 中风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舒筋活血通络方配合电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春玲 延艳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6期4062-4066,共5页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通络方配合电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通络方配合电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筋活血通络方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和颈椎曲度、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房性期前收缩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心悸、胸闷积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颈椎JOA评分、颈椎曲度、颈部活动度(前屈、后伸、侧曲、旋转)、心率变异性相关参数SDNN、SDNN5、rMSSD、PNN50、SDANN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NDI评分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房性期前收缩总次数、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多形性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血通络方配合电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疗效更好,不仅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颈椎功能,还能减少房性早搏发生次数,改善心率变异性,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筋活血通络法 电针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房性期前收缩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韩春玲 延艳斌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穴位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90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5例,均采用补阳还五汤,抗血小板聚集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 目的研究穴位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90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5例,均采用补阳还五汤,抗血小板聚集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针刺,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 44%和66. 67%(P <0. 05)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 <0. 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HSV、LSV、PSV、HCT以及ESR均明显降低(P<0. 05),且观察组HSV、LSV、PSV、HCT和ESR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针刺用于ACI患者溶栓后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保护神经功能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穴位针刺 补阳还五汤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