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帅飞 魏巧琳 +5 位作者 朱小宾 孟欢欢 应杰 弋东敏 汤磊磊 管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7期54-56,60,共4页
肝癌已成为我国致死率第二的癌症,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肝癌起病隐匿,临床发现时多数已处于晚期阶段,系统性抗肿瘤治疗成为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尤其是PD-1... 肝癌已成为我国致死率第二的癌症,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肝癌起病隐匿,临床发现时多数已处于晚期阶段,系统性抗肿瘤治疗成为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尤其是PD-1/PD-L1免疫抑制剂在肝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PD-1/PD-L1免疫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回顾和综述,以期为晚期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肝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仑卡奈单抗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帅飞 王小娟 +3 位作者 孟欢欢 杜勤超 弋东敏 朱小宾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0期53-56,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是A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仑卡奈单抗是一种靶向Aβ的单克隆抗体药物,2023年7月6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全批准用于早期AD的治疗。仑卡奈单抗主要通过与可... 阿尔茨海默病(AD)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是A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仑卡奈单抗是一种靶向Aβ的单克隆抗体药物,2023年7月6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全批准用于早期AD的治疗。仑卡奈单抗主要通过与可溶性Aβ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促进患者脑内Aβ斑块的清除。临床Ⅲ期研究结果表明,仑卡奈单抗使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速度减缓27%,临床应用中患者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输注相关反应。目前,该药尚未在我国获批上市,本文对仑卡奈单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AD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用药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仑卡奈单抗 Β-淀粉样蛋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含呋喃唑酮四联方案初次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及效价比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弋东敏 周炳喜 +6 位作者 丁松泽 黄宇博 郭琼雅 张海辉 张延瑞 李修岭 李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目的评价含呋喃唑酮四联方案初次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和效价比,探讨河南地区根除H.pylori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电子胃镜病理或13... 目的评价含呋喃唑酮四联方案初次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和效价比,探讨河南地区根除H.pylori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电子胃镜病理或13C、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ylori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1例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4例,给予艾司奥美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bid×14 d;对照组57例,给予艾司奥美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bid×14 d。所有患者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为H.pylori根除成功。观察指标:(1)H.pylori的根除率;(2)随访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3)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 111例H.pylori感染患者中,每组各有2例因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而未完成本次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按意向性(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分别为87.0%(47/54)、80.7%(46/57),按符合方案(per protocol analysis,PP)分析分别为90.4%(47/52)、83.6%(46/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腹痛、皮疹、口腔异味,其中以恶心最常见。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8.5%(10/54)、19.3%(1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7)。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45、7.37,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8.31。结论含呋喃唑酮与含克拉霉素四联方案治疗H.pylori感染均可达到良好的根除效果,且安全性高,但前者成本低,更符合理想的H.pylori根除治疗方案。由于河南省人口基数大、经济较落后,含呋喃唑酮四联疗法更易被患者接受,可作为本地区H.pylori感染一线治疗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呋喃唑酮 根除率
下载PDF
266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弋东敏 肖伟 +3 位作者 周胜理 李杜鹃 张炳勇 李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39-444,共6页
目的分析266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筛选影响其转移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4... 目的分析266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筛选影响其转移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6例GEP-NEN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肿瘤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266例GEP-NENs中,男女比1.6∶1,发病年龄(54.9±13.8)岁。发病部位以胰腺最多见(26.7%),其次为直肠(24.4%)和胃(24.4%)。功能性GEP-NENs占12.0%,均为胰岛细胞瘤,表现为低血糖相关症状,无功能性GEP-NENs占88.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痛、腹胀、最常见(42.9%,114/266)。内镜在胃肠道NENs的病灶检出率高达98.3%。所有食管NENs(21/21)和胆道NENs(10/10)为G_3级,大多数胃(67.7%,44/65)NENs为G_3级;胰腺(84.5%,60/71)、直肠(96.9%,63/65)及十二指肠(71.4%,15/21)多为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G_1或G_2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级、分类及肿瘤大小是预测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转移是评估GEP-NEN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EP-NENs的发病部位以胰腺、直肠和胃多见。不同原发部位的病理分级差异较大,其中食管、胆道和胃NENs多为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ncer,NEC)。肿瘤分级、分类和肿瘤大小是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年龄大和转移的患者生存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嗜酸性胃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弋东敏 陆小丹 李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941-944,共4页
嗜酸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 S)不同程度浸润胃肠道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EGI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Eo S局部浸润及脱颗粒和Th2反应可能是其... 嗜酸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 S)不同程度浸润胃肠道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EGI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Eo S局部浸润及脱颗粒和Th2反应可能是其发病基础。临床表现依据Eo S浸润深度、部位及范围表现多样,内镜下肉眼所见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除糖皮质激素是EGID的主要治疗药物外,近年来,白三烯抑制剂、肥大细胞稳定剂等免疫靶向药物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胃肠道疾病 嗜酸性食管炎 嗜酸性胃肠炎 嗜酸性结肠炎
下载PDF
转录激活因子3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弋东敏 房新辉 +1 位作者 韩双印 李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305-1308,共4页
转录激活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ATF3)属于转录因子ATF/CREB家族的成员,是一种适应反应基因,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控以适应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TF3作为抑癌或致癌基因在消化道系统肿瘤的发生及演变... 转录激活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ATF3)属于转录因子ATF/CREB家族的成员,是一种适应反应基因,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控以适应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TF3作为抑癌或致癌基因在消化道系统肿瘤的发生及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就ATF3在消化系统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3 消化系统肿瘤
下载PDF
31例嗜酸粒细胞胃肠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颖蕾 弋东敏 +3 位作者 张海辉 龚智泉 丁松泽 李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31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组比较。结果 31例EG患...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31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组比较。结果 31例EG患者中,12例(38.7%)有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以腹痛(87.1%)最常见;临床分型以黏膜型为主(占83.9%);23例(74.2%)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增多,腹水沉渣病理见大量Eos;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见黏膜慢性炎伴大量Eos浸润,以十二指肠、回肠多见,且检出率高。激素治疗有效,且外周血Eos下降显著(P<0.05)。结论 EG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及内镜下表现均无特异性,确诊依据组织或腹水病理学检查见大量Eos,予抗过敏或激素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胃肠炎 临床特点 激素
下载PDF
呋喃唑酮四联方案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补救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晁帅恒 周炳喜 +5 位作者 李修岭 孙培焱 弋东敏 郜宁 李毅 翟宇淼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113-2115,共3页
目的评估呋喃唑酮四联方案作为补救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10例以Hp首次根除失败的患者,给予呋喃唑酮(0.1 g)+阿莫西林(1 g)+艾司奥美拉唑(20 mg)+枸... 目的评估呋喃唑酮四联方案作为补救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10例以Hp首次根除失败的患者,给予呋喃唑酮(0.1 g)+阿莫西林(1 g)+艾司奥美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0.22 g)14 d方案补救治疗。随访并记录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情况。结果意向性(ITT)分析和符合方案(PP)分析,Hp的根除率分别为90.00%(99/110)、91.67%(99/108)。共14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2.73%,其中1例(0.91%)出现多发性末梢神经炎而停药。结论呋喃唑酮四联14 d疗法作为Hp根除失败的补救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可作为本地区Hp感染的补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补救治疗 四联疗法 呋喃唑酮 枸橼酸铋钾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吕勋 黄宇博 +5 位作者 蒋振华 李修岭 晁帅恒 马曼茹 弋东敏 周炳喜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2期14-16,20,共4页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铋剂4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期间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经C 13呼气试验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未行根除治疗的患者97...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铋剂4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期间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经C 13呼气试验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未行根除治疗的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40例),雷贝拉唑组(31例),泮托拉唑组(26例)。通过正规根除治疗后,再次应用C 13呼气试验,判断是否根除成功。结果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在联合两种抗生素及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中,根除率分别为87.5%、87.1%、8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组之间根除Hp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任选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根除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