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成就与经验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曦辉 弋生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1,共9页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探索,为其他国家生态文明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章从意识与思想观念、制度与政策法规、科学技术与行动举措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进行剖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探索,为其他国家生态文明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章从意识与思想观念、制度与政策法规、科学技术与行动举措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进行剖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了生态保护思想的解放,开启了对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从“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促使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理论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智慧源泉,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就与经验——基于域观经济学的阐释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曦辉 弋生辉 黄基鑫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共17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赓续探索,向世界昭示了人类文明模式并非只有西方一种模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赓续探索,向世界昭示了人类文明模式并非只有西方一种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提供了现代化的新路径,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以域观经济学为研究范式,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文明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进行阐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体现了“制度形态”;领导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彰显了“经济理性”;进入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凸显了“价值文化”。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特征;党的历代领导人一脉相承的思想观念,是中国式现代化持续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域观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学中国学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物质文明 域观经济学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效用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曦辉 弋生辉 黄基鑫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81,共13页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主动引领全球化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实证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检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主动引领全球化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实证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检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与西方全球化的"中心—外围"是有本质差异的,中国地位的提升是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而服务的。效用评价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各国形成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和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全球化均势发展"和"多极化"的本质特征,是对西方国家"新殖民主义论""债务陷阱论"等歪曲、抹黑"一带一路"倡议言论的有力回击和事实驳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倡议 投入产出法
下载PDF
民族地区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基鑫 弋生辉 《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5,M0003,M0004,共13页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少碳排放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西方传统工业国家提出了“净零排放”目标和“淘汰煤电”路线,中国基于自身国情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先立后破”路线。文章引入经济学域观范式,按照“差异性空间”假设,...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少碳排放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西方传统工业国家提出了“净零排放”目标和“淘汰煤电”路线,中国基于自身国情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先立后破”路线。文章引入经济学域观范式,按照“差异性空间”假设,结合经济理性、制度形态、价值文化、地理空间等多维度分析框架,探索民族地区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所面临的域观特征,提出民族地区实现“双碳”目标的角色作用与现实路径。文章认为,民族地区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应避免掉入“净零碳”和“碳市场”最大化的工具理性陷阱,着眼国家组织资本比较优势和清洁能源储量大的特点,依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共生性基因,充分利用特有的主体功能和丰富的碳汇资源。文章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设计原则,提出“先立后破”是“双碳”目标在本真理性下的中国路线和中国方案,民族地区充当着“先立带后立”“先破带后破”的“先锋”角色,要从科技创新、生态补偿、碳汇能力等方面,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先立后破 民族地区 经济学域观范式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就与经验
5
作者 李曦辉 弋生辉 黄基鑫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1期204-204,共1页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体现了“制度形态”;领导中国经济融 入世界经济潮流,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彰显了“经济理性”;进入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体现了“制度形态”;领导中国经济融 入世界经济潮流,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彰显了“经济理性”;进入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凸显了“价值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制度形态 国民经济体系 马克思主义 成就与经验 工业体系 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曦辉 弋生辉 黄基鑫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4,共20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百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做出的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中国适应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的历程与指导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国际...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百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做出的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中国适应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的历程与指导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价值增值分析等,实证检验了国际经济循环和国内经济循环的发展情况,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渊源与发展变迁,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与发展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由社会主要矛盾的内生因素驱动而形成,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具备现实的可行条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中国版全球化的发展范式,突破当前全球化的不足,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更大规模与范围效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够助推中国经济继续腾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投入产出模型 社会主要矛盾 “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传递
我国民族生态环境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基于近20年CSSC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谢作渺 丁可 弋生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8,共1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关于民族生态环境研究也成为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清晰了解民族生态环境研究现状及其热点分布,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1998-2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关于民族生态环境研究也成为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清晰了解民族生态环境研究现状及其热点分布,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1998-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Citespace V分析了论文发表的数量、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等特征,归纳出民族生态环境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脉络等信息,利用可视化图谱挖掘出民族生态环境最新研究动态和趋势,尝试为构建民族生态环境领域的宏观知识地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生态环境 CITESPACE 科学知识图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