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空间法中的限制性义务及其他规则概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国语 弓楗 袁杰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7年第6期577-584,共8页
国际空间法是指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之间开展外空探索、利用、开发活动中权利义务规则的总称。狭义的国际空间法仅指以联合国外空五大公约为核心的国际条约体系,对于缔约国是具有强制的法律约束力的;广义的国际空间法还包括联合国大会决... 国际空间法是指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之间开展外空探索、利用、开发活动中权利义务规则的总称。狭义的国际空间法仅指以联合国外空五大公约为核心的国际条约体系,对于缔约国是具有强制的法律约束力的;广义的国际空间法还包括联合国大会决议和联合国外空委大会文件在内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具有很强的政治约束力的外空国际活动规则。中国1983年加入《外空条约》,1988年加入《营救协定》、《责任公约》和《登记公约》,没有加入《月球协定》。文章分析前4个公约以及《遥感原则》、《防止在外空部署武器条约草案》、"外空透明与建立信任措施"联大决议、《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准则草案》等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航天活动可能产生的限制和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空间法 外空安全 空间外交
下载PDF
大型空间物体再入致损国际赔偿的法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国语 弓楗 李乔爽 《空间碎片研究》 2018年第2期33-38,共6页
空间物体再入大气层,可能对正常在轨运行的航天器和地面人员财产造成损害。一旦损害发生,空间物体的发射国、登记国或其他具有实际管辖权和控制权的国家可能要承担国际损害赔偿责任。如若处置不当,还可能带来外交和政治压力,有损国家地... 空间物体再入大气层,可能对正常在轨运行的航天器和地面人员财产造成损害。一旦损害发生,空间物体的发射国、登记国或其他具有实际管辖权和控制权的国家可能要承担国际损害赔偿责任。如若处置不当,还可能带来外交和政治压力,有损国家地位和国际形象。所以妥善处理空间物体再入事宜,细致分析致损责任尤为重要。目前国际空间法责任制度体现在《外空条约》、《责任公约》以及相关国际文件和国际法院的司法裁决中。《责任公约》以保护受害国为原则规定了损害赔偿方面的相关制度、国际规则和程序。《外空条约》则规定了致损国应尽的义务、应当采取的适当措施,从而为其降低责任承担风险提供一种途径。本文将主要依据《责任公约》并结合《外空条约》从赔偿责任主体、归责原则、赔偿范围和赔偿程序等方面对空间物体再入致损责任进行法律分析,以期为我国应对该类事件的发生和减少法律风险提供有益借鉴。同时对于提升我国空间外交地位和塑造航天大国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物体 再入 损害赔偿责任
下载PDF
近地天体防御的合法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弓楗 张维 《空间碎片研究》 2019年第3期50-56,共7页
人类航天科技的发展,为实施近地天体防御提供了可能。尽管在技术层面切实可行,但在国际法律框架下,实施近地天体防御是否合法,尚不明确。本文主要从防御主体、防御技术手段两方面分析近地天体防御的合法性问题。首先,国家、国际组织、... 人类航天科技的发展,为实施近地天体防御提供了可能。尽管在技术层面切实可行,但在国际法律框架下,实施近地天体防御是否合法,尚不明确。本文主要从防御主体、防御技术手段两方面分析近地天体防御的合法性问题。首先,国家、国际组织、私人实体在航天活动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从《联合国宪章》、《外空条约》第6条和第13条规定看,具备参与实施近地天体防御的主体资格;其次,从防御技术手段来看,对于激光、动能撞击器等技术,《外空条约》第4条为这些技术的使用留有余地。最具争议的是核爆装置可否作为防御手段,本文通过分析《联合国宪章》第103条与《外空条约》第4条的关系以及禁核试验相关条约的"例外规定",认为核爆装置能够用于近地天体防御;再次,从表面上看外空军控和实施近地天体防御似乎相互矛盾,但实际上,随着外空军控从"外空无军"向"外空限军"的理念转变、从"物控"向"行为控"的模式转变,近地天体防御反而将对其产生积极影响;最后,本文从技术与政策角度,为我国现阶段如何应对近地天体防御提出些许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天体防御 防御手段 外空军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